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儒家省过工夫的发展脉络——以儒家修身日记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7
1
作者 王璐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4-44,共21页
宋明儒学的修身工夫大体分为两种路径:一种是对至善的道德主体的涵养与扩充工夫,另一种是对私意欲念等内在昏暗面的省察与改正工夫。宋明儒学主流多强调涵养工夫在实践上的优先性,反对一味地关注省过。自明代以来,记录内心世界真实层面... 宋明儒学的修身工夫大体分为两种路径:一种是对至善的道德主体的涵养与扩充工夫,另一种是对私意欲念等内在昏暗面的省察与改正工夫。宋明儒学主流多强调涵养工夫在实践上的优先性,反对一味地关注省过。自明代以来,记录内心世界真实层面的修身日记在儒家群体内部兴起,逐渐成为儒家改过实践的重要手段。在此过程中,修身日记还受到晚明善书运动中出现的《功过格》的冲击,在形式和内容上变得更为细密、严格,反映出这一时期儒家内在省察改过工夫的深入。然而由于儒家内部反对过度关注省过的声音一直存在,加之暴露内心昏暗面会对自我形象造成负面影响,修身日记在具体实践中面临着质疑和压力,折射出宋明儒学修身工夫的内在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修身日记 宋明儒学 修身工夫 幽暗意识
原文传递
明代的儒家修身日记——一项基于文体学的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郑明智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41-47,共7页
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体类型,修身日记是儒者专用于省察自身的工具,其内容多元、体制多样。宋元时期儒学的发展和书院有较密切的联系,明末清初的善书运动也对当时的儒者产生了较大影响。有鉴于此,可从两方面理解该文体:第一,非系统... 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体类型,修身日记是儒者专用于省察自身的工具,其内容多元、体制多样。宋元时期儒学的发展和书院有较密切的联系,明末清初的善书运动也对当时的儒者产生了较大影响。有鉴于此,可从两方面理解该文体:第一,非系统的修身日记与宋元书院的学规、日课型日记有直接继承关系;第二,簿记式修身日记的符号,尤其是其《功过格》的符号,多来源于佛教与道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过格》 书院 学规 日课型日记 修身日记 善书 道德有察
下载PDF
晚明修身日记与阳明学的发展
3
作者 郑明智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3期25-29,共5页
晚明时期涌现了大量的修身日记,这和阳明学有较强联系。阳明学内部、士人社群在中晚明出现新变化:第一,阳明的“良知”属于形而上学部分,落实到现实层面需要外在形式加以表达。第二,阳明学的心一元论引起“道德严格主义”的倾向,儒者也... 晚明时期涌现了大量的修身日记,这和阳明学有较强联系。阳明学内部、士人社群在中晚明出现新变化:第一,阳明的“良知”属于形而上学部分,落实到现实层面需要外在形式加以表达。第二,阳明学的心一元论引起“道德严格主义”的倾向,儒者也需借助具体手段修习。第三,儒者本身有互相规过的传统,再加上中晚明士人群体意识觉醒,儒者组织大量的讲会、省过会。上述原因促使阳明后学积极采用修身日记。修身日记的使用,也促进阳明后学道德的精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身日记 阳明学 良知 省过会 讲会
下载PDF
明清修身日记的属性与功能
4
作者 郑明智 方遥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9-45,共7页
明清修身日记是儒者记录自身日常道德实践过程的载体。其主要有两种属性:一是纪实性,修身日记最初是作记录日常生活,提高道德修养水平而呈于山长或者同窗审阅之用;二是公共性,儒者内心坦荡,向来有传阅自己日记互证所学、互相改过的传统... 明清修身日记是儒者记录自身日常道德实践过程的载体。其主要有两种属性:一是纪实性,修身日记最初是作记录日常生活,提高道德修养水平而呈于山长或者同窗审阅之用;二是公共性,儒者内心坦荡,向来有传阅自己日记互证所学、互相改过的传统。修身日记的主要功能在于自省或者在规过会上请成德君子诊断,以此省察改过,次要功能则是用于学习、交流、交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身日记 明清儒者 纪实性 公共性
下载PDF
晚明修身记录和儒家修身工夫的完善——以儒家修身日记为中心的考察
5
作者 郑明智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43-49,共7页
明季以后,修身日记成为儒者较为普遍的修身方式。修身日记的发展,不仅受到以《功过格》为代表的善书运动的影响,还与明代学术由“尊德性”向“道问学”的转向有关。在晚明,阳明后学的“现成良知”说和袁了凡的《功过格》造成了“狂者自... 明季以后,修身日记成为儒者较为普遍的修身方式。修身日记的发展,不仅受到以《功过格》为代表的善书运动的影响,还与明代学术由“尊德性”向“道问学”的转向有关。在晚明,阳明后学的“现成良知”说和袁了凡的《功过格》造成了“狂者自医”、道德功利主义等不良后果。对此进行回应的刘宗周、陆世仪等人提倡“迁善改过”之法,这反映出儒者修身方式面临困境,儒学内部工夫论呈现礼仪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修身日记 自省精神 礼仪文化 《功过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