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修学指南——《人菩萨行论》(下之二)
- 1
-
-
作者
秋池
-
出处
《广东佛教》
2003年第6期33-36,共4页
-
-
关键词
《人菩萨行论》
佛教
佛学
般若波罗密多品
修习方法
空慧
唯识宗
修习人无我
修习法无我
-
分类号
B942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武学四大层次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张嵘
-
出处
《中华武术》
2003年第8期23-24,共2页
-
文摘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其理、法、效奥妙无穷。就武学价值而言,不同类别、不同级别的武道中人有着不同的认识。本文就“武学价值”问题谈谈一得之见,以期与朋友们切磋交流。 从宏观角度来观察,武学价值分为四大层次,即:初级阶段的“防病、诊病、治病”价值;中级阶段的“强身、健身、防身”价值;高级阶段的“益寿、益智、益德”价值;超级阶段的“修儒、修道、修佛”价值。
-
关键词
中华武术
武学价值
治病作用
健身价值
益寿作用
修习方法
-
分类号
G852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谈《中庸》及中庸之道的修习方法
- 3
-
-
作者
田常红
-
机构
萍乡学院
-
出处
《萍乡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73-76,共4页
-
文摘
《中庸》一书的主旨,在于阐述中庸之道是最高、最完美的道德,它不仅是人道的正执,也是天道的真理。孔子认为中庸很难做到,用"均"、"辞"、"蹈"来做比喻,说到中庸比治理平定天下、推辞爵位俸禄、踩踏利刃还更难做得到。中庸之道的修习方法有很多,笔者认为主要可以通过慎独自修致中和、忠恕之道治己治人、至诚尽性成三才等途径做到,成己成物,用心至诚发挥出本性,人才可以更好地成为与天地并生的三才。
-
关键词
《中庸》
道
修习方法
-
Keywords
Doctrine of the Mean
ways
cultivations
-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少林功夫修习方法
- 4
-
-
作者
释永信
-
出处
《中华武术》
2016年第12期24-27,共4页
-
文摘
一.拳法基本练习法1.呼吸呼吸之职.肺脏司之。大凡肺强之人.其气必长.其力必大:肺弱者.反之。为什么呢?因肺为气之府.气乃力之源.故言力者.不能离气。北派拳法.有专练习呼吸以增其实力者.效果之明显.令人惊异。对于呼吸在武艺修习过程的重要性.自古就有“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之说。
-
关键词
修习方法
少林功夫
练习法
呼吸
拳法
实力
武艺
-
分类号
G852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一叶秋(二)
- 5
-
-
作者
西风雪
-
出处
《广东佛教》
2003年第6期42-47,共6页
-
文摘
一叶落而知秋至,尝海一滴知百川味,不信,且听怀若谷与苛林月的问答——。
-
关键词
佛教
佛法
佛学
僧团
居士
教义
戒律
修习方法
-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大成拳“软桩”“硬桩”矛盾论析
- 6
-
-
作者
杨波
-
出处
《精武》
2003年第3期10-11,共2页
-
文摘
在大成拳的传承中,因教习方法、途径和各自条件、悟性不同,使许多学者产生了大成拳分“软桩”和“硬桩”两种修习方法的印象。一些修习大成拳的朋友认为,桩的练法,就是以各种桩的外形,在放松的状态下,利用意识导引求力,形体并不很重要,亦即“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对形体没有具体要求,关键是作到意念真即可,这种风格的桩,被称为“软桩”。
-
关键词
大成拳
“软桩”
“硬桩”
矛盾论
修习方法
意念活动
筋骨训练
-
分类号
G852.19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安那般那念修法略探
- 7
-
-
作者
张化蒙
-
出处
《浙江佛教》
2003年第4期147-152,共6页
-
-
关键词
佛教
佛法
释迦摩尼
安那般那念
名义
修习方法
-
分类号
B942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少林寺古本佛经保护记
- 8
-
-
作者
翁连溪
李阳泉
-
出处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2-34,共3页
-
文摘
嵩山少林寺是禅宗的祖庭和中国功夫的发祥地之一,建寺距今已1500多年。古老的少林寺不仅保留了大量的建筑、碑刻,还在文化形态上使得僧制、禅堂规约及以武术为代表的修习方法等得以保留,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
关键词
嵩山少林寺
保护
古本佛经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功夫
文化形态
修习方法
-
分类号
B947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浅谈现代中医的修习方法和临证体系的建立
- 9
-
-
作者
印勇
-
机构
靖江市人民医院
-
出处
《四川中医》
2014年第1期66-68,共3页
-
文摘
现代中医的修习,要以"信愿中医、诚敬谦和"为前提和素养,而"览群书、寻师友、精勤不倦,与传统文化并进"是修习中医的重要原则和方法,中医修习的目标在于"博极医源以自成体系",并以"汇通百家而圆融无碍"作为中医修习的成就和境界。
-
关键词
中医
教育
修习方法
临证体系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美丽而险恶的歧途——从身体的自动说起
- 10
-
-
作者
印顺
-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5-20,共6页
-
-
关键词
佛教
修习方法
静坐法
教义思想
精神信念
-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且看英国人说禅——评《禅悦:快乐呼吸16法》
- 11
-
-
作者
佚名
-
出处
《社区》
2009年第8期52-52,共1页
-
文摘
说到禅,我们的许多读者往往会想到,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概念,如果看到一本欧美人写的禅修书籍,可能就有人觉得不够权威,不够正宗。这其实是个误解。我们知道,佛教法门庞杂纷呈,有净土宗、禅宗等等,各宗之下尚有无数支流派别,区别就在于地域、教法、修习方法乃至修习次第的不同。
-
关键词
禅修
英国人
呼吸
快乐
修习方法
中国特色
净土宗
佛教
-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B842.6
-
-
题名九世班禅大师与民国时期汉藏文化交流
- 12
-
-
-
出处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0-70,共1页
-
文摘
王海燕在2009年第3期《中国藏学》上发表文章《班禅大师与民国时期汉藏文化交流》。文章写道,民国时期,为了加强汉藏文化交流,班禅大师作为藏传佛教的领袖人物前往内地研讨显密持法修行,弘法宣化,举行法会,筹建蒙藏学院,组织翻译佛教经典,介绍藏传佛教的教理和修习方法。班禅大师在内地的传法活动是汉藏文化交流的典型历史进程。
-
关键词
汉藏文化交流
九世班禅
民国时期
藏传佛教
领袖人物
佛教经典
修习方法
历史进程
-
分类号
B949
[哲学宗教—宗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