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0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特殊行政救济的信访救济 被引量:423
1
作者 应星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8-71,共14页
行政诉讼救济和行政复议救济的缓慢推进与信访浪潮的居高不下构成了鲜明的对照。这说明行政相对人并非不愿或不敢去寻求救济,而是更愿意或更习惯通过信访渠道去实现救济。信访救济的运作机制中展现出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斗争与行政主体的... 行政诉讼救济和行政复议救济的缓慢推进与信访浪潮的居高不下构成了鲜明的对照。这说明行政相对人并非不愿或不敢去寻求救济,而是更愿意或更习惯通过信访渠道去实现救济。信访救济的运作机制中展现出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斗争与行政主体的秩序追求之间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行政救济 信访救济 行政相对人 行政主体 信访制度
原文传递
中国信访制度批判 被引量:299
2
作者 于建嵘 《中国改革》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28,共3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于建嵘是信访改革的重要推动者。从农民税费抗争到土地维权,再到信访改革,于建嵘展现了一位学者关注现实最尖锐问题的勇气和敏锐,他所发出的声音也屡受高层重视。
关键词 于建嵘 中国 农民税费 农村发展 改革 土地 推动者 信访制度 维权 批判
下载PDF
农民上访与政治信任的流失 被引量:323
3
作者 胡荣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55,共17页
本文探讨了农民上访与政府信任流失之间的关系。问卷调查数据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对不同层次政府的信任可分为两个因子:农民对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信任的“高层政府信任因子”和对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以及乡党委乡政府信任... 本文探讨了农民上访与政府信任流失之间的关系。问卷调查数据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对不同层次政府的信任可分为两个因子:农民对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信任的“高层政府信任因子”和对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以及乡党委乡政府信任的“基层政府信任因子”。农民对高层政府的信任度较高,但对基层政府的信任度却偏低。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除性别、年龄、政治效能感等因素对政治信任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外,上访对政治信任的流失具有很大影响:上访者到达政府层次每提高一级,其对政府的信任就减少一个档次。作者认为,现有的信访制度有其根本的缺陷,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革不能仅限于信访制度本身,还应从更广的范围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一方面要建立农民利益的有效表达机制,另一方面要有健全的制度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上访 政治信任 信访制度
原文传递
信访潮与中国纠纷解决机制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184
4
作者 周永坤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47,共11页
信访制度是我国的一种历史产物,近10年来信访持续升温,信访制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对此,信访部门官员和学者们提出强化信访与取消信访这两种针锋相对的改革思路。通过把信访潮放到整个社会中去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信访潮的涌起是契约社会... 信访制度是我国的一种历史产物,近10年来信访持续升温,信访制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对此,信访部门官员和学者们提出强化信访与取消信访这两种针锋相对的改革思路。通过把信访潮放到整个社会中去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信访潮的涌起是契约社会的兴起与人治的纠纷解决机制的矛盾,强化信访将把中国的纠纷解决机制进一步引向人治。目前强化信访制度是一个建立在错误的理论之上的错误的制度选择,唯一正确的选择是强化法院的功能,将信访机构还原为一个下情上达的信息传递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访制度 纠纷解决机制 人治 法治
下载PDF
国家政权建设与新中国信访制度的形成及演变 被引量:142
5
作者 冯仕政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47,242,共23页
本文旨在从国家政权建设的角度讨论新中国信访制度形成及演变的历史过程和规律。研究发现,信访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根据群众路线而创立的。根据群众路线,信访工作有社会动员和冲突化解两个基本内容,并应做到二者的有机统一。但在信访实践中... 本文旨在从国家政权建设的角度讨论新中国信访制度形成及演变的历史过程和规律。研究发现,信访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根据群众路线而创立的。根据群众路线,信访工作有社会动员和冲突化解两个基本内容,并应做到二者的有机统一。但在信访实践中,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偏重其中一个方面,并相应形成社会动员和冲突化解这样两种信访工作取向。1978年以前,在社会动员取向主导下,信访制度建设趋于革命化,结果造成国家社会动员与民众利益诉求之间的严重对立。1978年以后,国家信访工作的主导观念向冲突化解取向调整,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信访制度的科层化。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冲突化解取向也逐渐暴露出它的局限,即不能有效地回应民众的政治参与需求,却又在客观上有利于民众的政治动员。国家怎样回应这一矛盾,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今后信访制度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访制度 国家政权建设 社会动员 冲突化解
原文传递
对信访制度改革争论的反思 被引量:61
6
作者 于建嵘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18,共3页
2005年1月17日,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公布以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信访制度怎样改革,其目标与走向如何等问题上引发了若干争论与思考。值此新《信访条例》正式实施之际,本刊在邀请权威人士解读新《信访条例》的同时,请... 2005年1月17日,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公布以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信访制度怎样改革,其目标与走向如何等问题上引发了若干争论与思考。值此新《信访条例》正式实施之际,本刊在邀请权威人士解读新《信访条例》的同时,请有关专家学者就信访制度改革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并对一个信访模式改革的案例进行点评。希望这些文章有助于加深广大读者对信访制度及其改革的认识与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改革 2004年下半年 制度性缺失 反思 争论 权利救济制度 市场经济环境 政治后果 政治参与 中国特色 信访制度 经济时代 国家政治 课题组 不适应 认同性 于建嵘 报告 流失
原文传递
缠讼、信访与新中国法律传统法律转型时期的缠讼问题 被引量:63
7
作者 陈柏峰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6-238,共13页
新中国的法律传统与共产党的国家政权建设紧密相连,形成了政法不分、互相配合的政法传统。这一传统下形成的信访制度对新中国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影响深远。缠讼是当前我国司法实践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但尚未引起学者的足够重视,实务... 新中国的法律传统与共产党的国家政权建设紧密相连,形成了政法不分、互相配合的政法传统。这一传统下形成的信访制度对新中国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影响深远。缠讼是当前我国司法实践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但尚未引起学者的足够重视,实务界对它的认识还停留在现象层面。这种简单的认识无法使我们将缠讼与中国封建社会中某些时代、特定地方民间“好讼之风”区别开来;将缠讼与当今社会中受“起诉你的邻人”之鼓动的“滥讼行为”区别开来:将缠讼与西方社会某个历史时期的“诉讼爆炸”区别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访制度 中国 缠讼问题 法律制度 当事人权益 诉讼制度
原文传递
信访制度功能的扭曲与理性回归 被引量:67
8
作者 孙大雄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55,共4页
虽然信访并未明确规定于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相关的法律之中,但信访制度一直存在,并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保障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国务院于2005年1月修订了《信访条例》,随后,各地也陆... 虽然信访并未明确规定于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相关的法律之中,但信访制度一直存在,并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保障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国务院于2005年1月修订了《信访条例》,随后,各地也陆续出台了有关信访的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然而,当前的信访实务却存在着许多误区,信访行为人、信访接待和处理机关等主体对信访制度的认识各异,进而在适用该制度时采取了多样的行为方式。这在实践中造成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信访频发,甚至形成"信访洪峰",严重背离了《信访条例》等法规颁布的初衷。如何更好地处理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信访事件,进而更好地发挥信访制度保障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的功能就成为法学界高度关注的问题。本组笔谈的作者分别立足于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等学科领域,对信访制度尤其是其属性与功能进行了理论上的检讨,期望对我国当前的信访理论研究和实务决策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访制度 制度功能 理性回归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扭曲 中国特色 社会转型期 制度安排
原文传递
论信访权利与信访制度——从比较法视角的一种考察 被引量:53
9
作者 林来梵 余净植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26-33,共8页
信访是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悠久本土渊源的制度。从比较法的视角考察,由于司法制度上的阙失,信访权利较之国外的请愿权而言,其法律权利的位阶及效力问题一向被边缘化,乃至隐身于非法律意义的层面。然而,《信访条例》中的规范语句还... 信访是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悠久本土渊源的制度。从比较法的视角考察,由于司法制度上的阙失,信访权利较之国外的请愿权而言,其法律权利的位阶及效力问题一向被边缘化,乃至隐身于非法律意义的层面。然而,《信访条例》中的规范语句还是为实务的发展预留了一定的空间,而且该制度在实际上起到了一种填补司法权利救济以及公民行使监督与制约政府的政治权利在事实上不足的作用。不过,就目前的情形来看,信访权利的具体内涵与边界尚无法借助司法审查制度在判决中所确立的审判标准得以明晰化,信访制度与国外的议会监察专员制度相比也缺乏以议会为主导的制度设计所具备的优点,其低效性更成为质疑的焦点。而这种"饮鸩止渴式的权利与制度安排"所呈现出的规范与事实上的各种问题,也正昭示了我国在走向法治国家的现阶段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困境中暗含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访 信访权利 信访制度 请愿权 议会监察专员制度
下载PDF
将信访纳入法治的轨道——转型期信访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44
10
作者 陈广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84-190,共7页
持续的“信访洪峰”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信访制度的广泛关注。本文在考察转型期信访的基本特点和制度内在困境的基础上,从文化根源和现实性的视角分析了信访制度存在和改革的依据。总体设想是,根据转型期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需要,按照党政、... 持续的“信访洪峰”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信访制度的广泛关注。本文在考察转型期信访的基本特点和制度内在困境的基础上,从文化根源和现实性的视角分析了信访制度存在和改革的依据。总体设想是,根据转型期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需要,按照党政、人大、司法的机构性质和基本定位,探索信访与法治契合的可能路径,形成三位一体、各司其职的信访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期 路径选择 制度改革 法治 轨道 纳入 信访制度 基本特点 文化根源 总体设想 现实需要 时代背景 基本定位 三位一体 新格局 社会 党政
下载PDF
反科层制治理:国家治理的中国经验 被引量:58
11
作者 丁轶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41,共16页
反科层制治理是一种依托于常规化的科层组织,但在运作机理和运行逻辑方面迥然对立于科层制原理的治理机制。反科层制治理在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中普遍存在,以良性违宪、信访制度和运动式治理为典型,能够有效缓解决策一统性与治理有效性... 反科层制治理是一种依托于常规化的科层组织,但在运作机理和运行逻辑方面迥然对立于科层制原理的治理机制。反科层制治理在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中普遍存在,以良性违宪、信访制度和运动式治理为典型,能够有效缓解决策一统性与治理有效性、信息反馈与信息控制、常规运行与紧急动员间的矛盾和张力,部分程度上减轻科层组织的运行压力。反科层制治理在实现国家治理意图的同时,往往会对科层化法治中的权威化治理和专职化治理产生严重的破坏作用,增加了法治进程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科层制治理 科层化法治 良性违宪 信访制度 运动式治理
下载PDF
回归政治缓冲:当代中国信访制度功能变迁的理性审视 被引量:53
12
作者 唐皇凤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573-579,共7页
由政治缓冲功能为主日益向政治控制功能为主转变是当代中国信访制度功能变迁的核心线索,中国体制转轨与社会转型带来的一系列预期后果与非预期后果共同导致了信访制度的功能变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征程中,信访制度的功能应... 由政治缓冲功能为主日益向政治控制功能为主转变是当代中国信访制度功能变迁的核心线索,中国体制转轨与社会转型带来的一系列预期后果与非预期后果共同导致了信访制度的功能变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征程中,信访制度的功能应该有科学合理的重新定位,以信息传递与权力监督为主的政治缓冲功能将成为信访制度的核心功能,回归政治缓冲功能是当前信访制度功能定位的理性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访制度 功能变迁 政治缓冲 社会和谐
下载PDF
社会安全阀理论与信访制度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李俊 《广西社会科学》 2002年第4期220-222,共3页
社会安全阀理论是科塞在冲突理论上的重大贡献。本文详述了科塞的社会安全阀理论 ,并将信访部门视为社会安全阀 。
关键词 科塞 社会安全阀理论 信访制度
下载PDF
我国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措施 被引量:37
14
作者 陈继清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20,共4页
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信访制度的功能,着重分析了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和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信访制度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 信访工作 信访制度 社会稳定
原文传递
乡村治理中的公共性与基层治理有效 被引量:41
15
作者 贺雪峰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6-174,共9页
村级治理从根本上是服务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是为了让农民群众有更加美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美好生活不能“等靠要”,而应当由农民群众自己创造。三农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群众工作,通过国家资源下乡等各种有利条件,克服如农民进城等... 村级治理从根本上是服务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是为了让农民群众有更加美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美好生活不能“等靠要”,而应当由农民群众自己创造。三农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群众工作,通过国家资源下乡等各种有利条件,克服如农民进城等各种困难,利用各种制度如土地集体所有制,借用各种机遇如解决村庄中的矛盾的过程,将群众组织起来,让群众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重建村庄公共性,积累村庄政治势能,也就是重建农民群众的主体性。与既不民主也不公正的传统自治不同,建立在农民群众主体性基础上的村级治理,是以民主、公正为前提的。重建村庄公共性,建设一个基于村庄的强社会,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资源下乡 强国家与强社会 去公共性 公共空间 三农工作 村庄政治 土地确权 信访制度
下载PDF
信访制度的功能及其法治化改革 被引量:44
16
作者 陈柏峰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87-1205,共19页
信访制度的法治化改革,需要对其承担的实际功能有全面认知和有效替代,目前几种典型认识都未能如此。信访制度始终存在政治动员与社会治理两种取向,当前社会治理取向凸显,它体现为三大功能:纠纷解决机制替代功能、法律和政策协商功能、... 信访制度的法治化改革,需要对其承担的实际功能有全面认知和有效替代,目前几种典型认识都未能如此。信访制度始终存在政治动员与社会治理两种取向,当前社会治理取向凸显,它体现为三大功能:纠纷解决机制替代功能、法律和政策协商功能、社会剩余事务兜底功能。在纠纷解决方面,信访制度解决了不少不适法的纠纷;在法律和政策协商方面,信访制度容纳了不少带有一定普遍性的类型化诉求,在模糊地带促进了规则的形成和优化。在社会剩余事务方面,信访制度的兜底容纳和综合处理,疏导了社会情绪,缓解了科层体系与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信访制度法治化,主要是民众信访行为和信访工作机制的法治化,其改革应当适度区分法治工作与群众工作的双重属性,并从一些具体方面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访制度 功能 法治化改革 群众工作
原文传递
试论信访的功能收缩与制度重构 被引量:25
17
作者 林鸿潮 《重庆社会科学》 2005年第1期80-82,共3页
本文在揭示现行信访制度因功能错位而带来的种种矛盾与悖论的基础上,提出收缩信访制度的功能,将涉讼案件从中剥离出去;并在此基础上借鉴西方国家的议会监督专员体制,建立我国的人大监督专员制度,以完成信访的剩余功能,即在作为一种非讼... 本文在揭示现行信访制度因功能错位而带来的种种矛盾与悖论的基础上,提出收缩信访制度的功能,将涉讼案件从中剥离出去;并在此基础上借鉴西方国家的议会监督专员体制,建立我国的人大监督专员制度,以完成信访的剩余功能,即在作为一种非讼救济手段的同时,继续履行其广泛收集民意、监督国家机关的职责,完成整个制度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访制度 继续履行 人大监督 国家机关 制度重构 案件 救济 议会监督 剩余 体制
下载PDF
机会治理:信访制度运行的困境及其根源 被引量:41
18
作者 于建嵘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3-92,共10页
当前,我国信访制度的运作呈现出非制度化、非程序性、非规则化等机会主义特征,政府的信访治理、访民正义的诉求与中央的考核评价都嵌套在这一逻辑中。机会治理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当代中国政治的运行,从中央到基层贯穿着只讲结果不问... 当前,我国信访制度的运作呈现出非制度化、非程序性、非规则化等机会主义特征,政府的信访治理、访民正义的诉求与中央的考核评价都嵌套在这一逻辑中。机会治理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当代中国政治的运行,从中央到基层贯穿着只讲结果不问过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治理逻辑;二是治理的规范化程度低,治理主体采取各种机会主义的手段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导致治理结果不均等,难以形成稳定的社会政治预期。在实践中,它表现为中央、地方和访民三方的机会主义逻辑,其根源是集权体制与压力逻辑。破除信访治理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必须摆脱信访制度运行中的泛政治化特征,实现权力运行的制度化与信访治理的现代化,从现实路径来讲,应剥离信访制度的功能,回归法治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访制度 机会治理 集权体制 压力体制
下载PDF
改革信访制度 创新我国解纷和救济机制 被引量:28
19
作者 姜明安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16,共3页
2005年1月17日,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公布以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信访制度怎样改革,其目标与走向如何等问题上引发了若干争论与思考。值此新《信访条例》正式实施之际,本刊在邀请权威人士解读新《信访条例》的同时,请... 2005年1月17日,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公布以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信访制度怎样改革,其目标与走向如何等问题上引发了若干争论与思考。值此新《信访条例》正式实施之际,本刊在邀请权威人士解读新《信访条例》的同时,请有关专家学者就信访制度改革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并对一个信访模式改革的案例进行点评。希望这些文章有助于加深广大读者对信访制度及其改革的认识与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济机制 制度创新 制度改革 信访制度
原文传递
试论我国信访制度的困境与“脱困”——日本苦情制度对我国信访制度的启示 被引量:27
20
作者 陈丹 唐茂华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6年第1期84-87,共4页
尽管因信访引发的社会问题屡见不鲜,但是信访在我国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因此,信访制度摆脱困境的关键在于强化其功能、规范其制度,而不是一味地弱化,甚至废除。本文试图对我国信访制度的困境进行剖析,并借鉴日本苦情制度的经... 尽管因信访引发的社会问题屡见不鲜,但是信访在我国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因此,信访制度摆脱困境的关键在于强化其功能、规范其制度,而不是一味地弱化,甚至废除。本文试图对我国信访制度的困境进行剖析,并借鉴日本苦情制度的经验,探索我国信访制度的“脱困”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访制度 苦情制度 规范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