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信息量模型法评价分析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危险性分区 被引量:8
1
作者 何涛 《华北自然资源》 2021年第4期122-124,共3页
文章以孕灾地质条件为基础选取评价指标,采用信息量模型法对全区地质灾害进行易发性评价。在易发性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历史月累计降雨量(大于5年)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分别评估人员和基础设施易损性,设定权重综合确定承载体易损性... 文章以孕灾地质条件为基础选取评价指标,采用信息量模型法对全区地质灾害进行易发性评价。在易发性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历史月累计降雨量(大于5年)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分别评估人员和基础设施易损性,设定权重综合确定承载体易损性;将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结果叠加运算,利用ArcGIS软件的自然间断点分级方法,根据单元信息量累积频度分布曲线特征,将本区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划分为极高、高、中、低四个等级,形成风险评价与区划结果。为支撑国土空间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及重大工程选址等相关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信息量模型 自然间断点分级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以广东省曲江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璐 《矿产勘查》 2023年第12期2492-2501,共10页
广东省曲江区2022年度斜坡类地质灾害高发,对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如何治理、预防斜坡类地质灾害是社会发展进步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的地质监测预警体系不能满足当地地质灾害防治的需求。本文基于GIS构建地质灾害预警模型... 广东省曲江区2022年度斜坡类地质灾害高发,对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如何治理、预防斜坡类地质灾害是社会发展进步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的地质监测预警体系不能满足当地地质灾害防治的需求。本文基于GIS构建地质灾害预警模型,利用三维GIS空间信息系统获取坡度、地形起伏度、坡形、岩土体类型、地质构造、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率7个影响因子构建易发性评价体系,基于信息量模型法确定各影响因子的信息量值,同时叠加曲江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划分易发分区,为该地区地质灾害的预测及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发性评价 斜坡类地质灾害 信息量模型
下载PDF
基于GIS与信息量模型法的山东省蒙阴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康鹏宇 孙士伟 +6 位作者 林清禄 周媛 李月宝 肖丙建 焦永鑫 孙超 刘成帅 《山东国土资源》 2023年第6期37-43,共7页
蒙阴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岱崮地貌分布范围较广。近年来,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增强,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进一步加剧。本文在山东省蒙阴县1∶5万地质灾害风险普查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遥感信息,选取坡度、起伏度、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 蒙阴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岱崮地貌分布范围较广。近年来,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增强,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进一步加剧。本文在山东省蒙阴县1∶5万地质灾害风险普查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遥感信息,选取坡度、起伏度、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地貌类型5个影响因子作为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的评价指标,采用信息量模型法对各评价因子进行信息量计算,通过GIS空间分析平台,建立了蒙阴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体系,为蒙阴县有效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科学决策依据。研究区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非易发区4个等级,特征曲线(ROC)的线下面积(AUC)精度检验值为0.833,表明评价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信息量模型 地质灾害 易发性 蒙阴县 山东省
下载PDF
基于ArcGIS软件结合野外调查的斜坡结构类型图件制作及易致灾斜坡结构类型成灾模式分析
4
作者 何涛 陈馥荣 《安徽地质》 2023年第4期364-368,共5页
本文通过收集区域地质图件,通过野外调查数据细化地层产状,结合研究区数字高程模型(DEM),然后利用ArcGIS软件处理比较、分类确定研究区斜坡结构类型,生成研究区的斜坡结构类型图件。通过ArcGIS软件统计区内139处样本点与各斜坡结构类型... 本文通过收集区域地质图件,通过野外调查数据细化地层产状,结合研究区数字高程模型(DEM),然后利用ArcGIS软件处理比较、分类确定研究区斜坡结构类型,生成研究区的斜坡结构类型图件。通过ArcGIS软件统计区内139处样本点与各斜坡结构类型的分布关系并利用信息量模型法分析两者的I值发现,研究区内岩土复合斜坡和土质斜坡两种斜坡结构类型最易发生地质灾害。本文分别针对这两种易致灾斜坡结构类型成灾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该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地质灾害成灾模式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斜坡结构类型 信息量模型 栅格 成灾模式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模型法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以滁州市全椒县为例
5
作者 郭鑫 李桂霞 朱燕香 《安徽地质》 2023年第3期244-248,273,共6页
为进一步加强研究区地质灾害防治及风险管控,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信息量模型法计算各致灾因子在不同分级条件下地质灾害引发的总信息量,运用自然间断法划分危险区,确定研究区各级风险分区面积及分布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研究区地质灾害防治及风险管控,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信息量模型法计算各致灾因子在不同分级条件下地质灾害引发的总信息量,运用自然间断法划分危险区,确定研究区各级风险分区面积及分布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地质灾害极高、高、中和低危险性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0.13%、6.85%、34.41%、58.61%。区内大部分地区地质灾害不发育,较少受地质灾害的威胁,灾害风险高和极高地区集中分布在研究区中北部丘陵一带,应及时开展预警监测和风险管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量模型 风险性评价 地质灾害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模型法评价青阳县地质灾害易发性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中权 《现代矿业》 CAS 2022年第9期91-94,共4页
应用信息量模型法对青阳县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首先对数据源进行处理,选取地形地貌(坡度、地形起伏度)、地质环境(工程岩组、断层缓冲)、人类活动(道路缓冲)5个评价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5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并应用ArcGIS平台将5... 应用信息量模型法对青阳县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首先对数据源进行处理,选取地形地貌(坡度、地形起伏度)、地质环境(工程岩组、断层缓冲)、人类活动(道路缓冲)5个评价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5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并应用ArcGIS平台将5类信息量评价图层与灾害点进行叠加分析,获取易发性指数。采用自然断点法对易发性指数进行重分类,将研究区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非易发区4类,为地质灾害风险和防治区划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量模型 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ARCGIS平台 层次分析
下载PDF
鹤峰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段先锋 毛启曦 +1 位作者 刘万亮 龚志愚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2年第3期357-364,共8页
依据鹤峰县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最新数据,通过对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的分析研究,采用信息量模型法,选定高程、坡度、工程地质岩组、斜坡结构、距断层的距离、植被覆盖度、距水系的距离、距道路的距离等8个主要致... 依据鹤峰县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最新数据,通过对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的分析研究,采用信息量模型法,选定高程、坡度、工程地质岩组、斜坡结构、距断层的距离、植被覆盖度、距水系的距离、距道路的距离等8个主要致灾因素作为评价因子,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发现不同致灾因子对地质灾害致灾效果有明显区别,在高程<1000 m,坡度10°~30°,坚硬石英砂岩岩组、坚硬—半坚硬白云岩—砂岩—页岩岩组和半坚硬—软弱粉砂岩—泥岩岩组,顺向坡和逆向坡,距断层距离<800 m,中低植被覆盖区,距水系距离<200 m,距道路距离<100 m这些条件下地质灾害更为发育;且在其中高程<1000 m、中低植被覆盖区、距水系距离<200 m、距道路距离<100 m条件下最为易发。将研究区划分为极高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面积分别为210.86、674.00、1427.99、555.86 km^(2),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35%、23.49%、49.78%、19.38%。此研究为该区城乡发展规划及防灾减灾预警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信息量模型 鹤峰县
下载PDF
长江上游磨刀溪流域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徐锦宏 翁茂芝 +1 位作者 胡元平 王宁涛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2年第4期494-503,共10页
磨刀溪流域为长江上游支流流域,流域内地质灾害以中—小型规模的滑坡和崩塌为主(合计占地质灾害总数的99.0%),在地质灾害频发的三峡地区具有代表性。为查明磨刀溪流域的地质灾害易发性特征,选取坡度、坡向、高程、斜坡结构、一级水系、... 磨刀溪流域为长江上游支流流域,流域内地质灾害以中—小型规模的滑坡和崩塌为主(合计占地质灾害总数的99.0%),在地质灾害频发的三峡地区具有代表性。为查明磨刀溪流域的地质灾害易发性特征,选取坡度、坡向、高程、斜坡结构、一级水系、其他水系、地层、构造、县乡公路、省道与国道10个评价因子,采用信息量模型法分别开展滑坡、崩塌的易发性评价;然后采用叠加计算矩阵,综合计算得出磨刀溪流域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结果。研究表明,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控制了地质灾害的发育与分布,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为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因。磨刀溪流域可分为地质灾害高、中、低、不易发区4类分区,面积分别为416.80、892.16、829.07、966.60 km 2,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3.43%、28.74%、26.70%、31.13%。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沿主要水系分布,表明水系分布是流域区地质灾害发生的关键控制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滑坡 崩塌 易发性评价 信息量模型 磨刀溪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