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司法的权威与权威的司法 被引量:98
1
作者 汪建成 孙远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4-116,共13页
文章首先分析了权威的三种类型 (即源于信仰的权威、源于传统的权威、源于理性的权威 )以及权威在司法中的体现 ,进而从司法的目的、相对于立法的独立地位 ,司法价值取向的多元性等方面论证了司法何以需要权威 ,并认为现代社会司法权威... 文章首先分析了权威的三种类型 (即源于信仰的权威、源于传统的权威、源于理性的权威 )以及权威在司法中的体现 ,进而从司法的目的、相对于立法的独立地位 ,司法价值取向的多元性等方面论证了司法何以需要权威 ,并认为现代社会司法权威的特点乃是在于其是一种制度性权威而非个人权威 ;其为人认可的原因是形式公平而非实质的正确 ;其总是被限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在此基础上 ,文章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这两个层面分别论述了现代司法权威的保障机制 ,前者要求 :法官要有为公众信服的较高素质 ;司法要保持自身的稳定性 ;要通过程序的正当化维护司法权威。后者要求 :正确地处理好司法权与其他国家权力的关系以及司法与社会公众的关系。最后 ,文章在简要分析了司法权威在中国缺失的原因后 ,从 9个方面就司法权威在中国的复兴提出了建设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制度 司法改革 司法权威 信仰权威 理性权威 司法价值取向 保障机制
原文传递
赵紫宸与圣公会:侧重于神学的解读——以赵紫宸先生后期的救赎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永涛 《金陵神学志》 2012年第Z2期3-32,共30页
本文尝试从神学的角度探究赵紫宸与圣公会之间更为深层的关系。本文首先对赵紫宸与圣公会的关系作一个简要的历史回顾。接着讨论圣公会的传统与赵紫宸后期神学思考的资源之间所有的可能的关联。笔者认为在他的后期神学思考中,赵紫宸在... 本文尝试从神学的角度探究赵紫宸与圣公会之间更为深层的关系。本文首先对赵紫宸与圣公会的关系作一个简要的历史回顾。接着讨论圣公会的传统与赵紫宸后期神学思考的资源之间所有的可能的关联。笔者认为在他的后期神学思考中,赵紫宸在继续给理性一席之地时,他强调圣经是规范中的规范,并开始接纳信经和教会传统的权威。这些虽然是普世教会的共同信仰,但笔者认为,赵紫宸后期的改变与圣公会传统的影响是有关系的。在本文的主体部分,笔者着重探讨了赵紫宸后期的救赎论思考,及其可能受到的圣公会传统的影响。笔者认为,赵紫宸很可能从圣公会的传统中,看到了圣公会传统所走的中间路线,与他自己的神学立场相符契合。因此,对他来说,他的卫理宗的背景,以及他的神学旨趣,使他毫无困难接受圣公会的传统。回到他的救赎论,当他在讨论救恩的问题时,他既强调上帝的绝对恩典,又给人的道德生活在人的成圣中一个合理的位置。很显然,圣公会的传统可以使他既接受道成肉身的信仰,又能够在他的神学思考中关注道德在基督徒生活中的重要性。赵紫宸在1941年改宗圣公会,并被按立为会长。在他接受按立前,他应该对圣公会的传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笔者认为,对赵紫宸的研究,可能不应忽视他后期对圣公会传统的接纳(或说回归,从神学的层面而言)。如果我们认为他的后期思考是他转向新正统的结果,我们很难真正理解他后期的神学,特别是他后期的救赎论。这可能也是他后期的救赎论多被看为是神人合力论,并被认为是不平衡的一个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紫宸 圣公会 信仰权威 救赎论 “成旨论” “同一论” “以信为直” 称义 成圣 恩典 道德
原文传递
善待刑法学通说与刑法解释学:一种刑法信仰与权威的生成之道 被引量:1
3
作者 孙道萃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第5期85-91,共7页
理论刑法学和应用刑法学是刑法学的两大支柱,而刑法学通说和刑法解释学分别是前二者的灵魂,但目前的刑事法治生态环境呈现恶化趋势。刑法学通说必须同时具备长期性、共识性、验证性、实用性和动态性,应妥善处理刑法学通说与学术创新之... 理论刑法学和应用刑法学是刑法学的两大支柱,而刑法学通说和刑法解释学分别是前二者的灵魂,但目前的刑事法治生态环境呈现恶化趋势。刑法学通说必须同时具备长期性、共识性、验证性、实用性和动态性,应妥善处理刑法学通说与学术创新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学术创新推进刑法学通说的历史进化。刑法解释学是最基础和常见的具有独立品格的学科,不能一味地批评法条主义,作为刑法实践的代言人,应以刑法学体系为疆域,重新树立罪责刑关系和罪责刑均衡为对象和目标的刑法解释新范式。刑法是理性与实践的结合体,刑法学通说和刑法解释学是刑法信仰和生成的根据与基础,二者不可偏废其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学通说 刑法解释学 刑法信仰权威 生成之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