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胆囊部分切除术在保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8年4月至2013年9月对63例胆囊畸形的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部分切除术。将胆囊畸形分为胆囊萎缩和折叠畸形两种,病变部位皆位于胆囊的远端,慢性炎症明显。其...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胆囊部分切除术在保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8年4月至2013年9月对63例胆囊畸形的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部分切除术。将胆囊畸形分为胆囊萎缩和折叠畸形两种,病变部位皆位于胆囊的远端,慢性炎症明显。其中胆囊萎缩21例,呈葫芦状;占胆囊1/4者11例,1/3者10例。折叠畸形42例,畸形与体部成角≥90度,或虽畸形与体部成角≤90度,但折叠处及其远端慢性炎症明显;占胆囊1/4者7例,其中向左折叠畸形3例,向右折叠畸形4例;1/3者15例,均向右折叠畸形;1/2者15例,向左折叠畸形1例,向右折叠畸形14例;2/3者5例,向左折叠畸形1例,向右折叠畸形4例。保留的胆囊功能正常:胆囊管通畅,胆囊壁≤3 mm,无明显炎症,胆囊收缩试验≥30%。本组合并胆囊结石57例,占90.5%,30例是黑色胆色素及以胆色素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占52.6%。27例是胆固醇及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占47.4%。切除有病变的胆囊后,胆道镜检查取净结石,4-0可吸收线连续两层缝合胆囊。结果63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90-180(134.7±24.1)min;排气时间分别是18-30(25.3±3.7) h;胆漏3例,每日5-30 ml,术后4、6、10 d 拔除引流管,术后7-11 d痊愈出院。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5个月,患者术前临床症状消失,无胆囊切除术后腹痛、脂肪泻等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无结石复发;术后6-12月胆囊代偿性扩张,最小达4 cm ×2.5 cm ×2.5 cm,术后胆囊收缩试验57%±12%,较术前42%±12%明显提高(t =17.12; P<0.001)。结论完全腹腔镜结合胆道镜胆囊部分切除术保胆治疗胆囊疾病,对保护胆囊及胆囊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一种新的保胆术式。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胆囊部分切除术在保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8年4月至2013年9月对63例胆囊畸形的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部分切除术。将胆囊畸形分为胆囊萎缩和折叠畸形两种,病变部位皆位于胆囊的远端,慢性炎症明显。其中胆囊萎缩21例,呈葫芦状;占胆囊1/4者11例,1/3者10例。折叠畸形42例,畸形与体部成角≥90度,或虽畸形与体部成角≤90度,但折叠处及其远端慢性炎症明显;占胆囊1/4者7例,其中向左折叠畸形3例,向右折叠畸形4例;1/3者15例,均向右折叠畸形;1/2者15例,向左折叠畸形1例,向右折叠畸形14例;2/3者5例,向左折叠畸形1例,向右折叠畸形4例。保留的胆囊功能正常:胆囊管通畅,胆囊壁≤3 mm,无明显炎症,胆囊收缩试验≥30%。本组合并胆囊结石57例,占90.5%,30例是黑色胆色素及以胆色素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占52.6%。27例是胆固醇及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占47.4%。切除有病变的胆囊后,胆道镜检查取净结石,4-0可吸收线连续两层缝合胆囊。结果63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90-180(134.7±24.1)min;排气时间分别是18-30(25.3±3.7) h;胆漏3例,每日5-30 ml,术后4、6、10 d 拔除引流管,术后7-11 d痊愈出院。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5个月,患者术前临床症状消失,无胆囊切除术后腹痛、脂肪泻等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无结石复发;术后6-12月胆囊代偿性扩张,最小达4 cm ×2.5 cm ×2.5 cm,术后胆囊收缩试验57%±12%,较术前42%±12%明显提高(t =17.12; P<0.001)。结论完全腹腔镜结合胆道镜胆囊部分切除术保胆治疗胆囊疾病,对保护胆囊及胆囊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一种新的保胆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