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留前交叉韧带残端对膝关节稳定性的意义 被引量:23
1
作者 冯馨元 白伦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25-531,共7页
背景:前十字韧带保残重建被引入以改善预后,然而,残端的保存和受伤机制的影响,及其对重建的影响,这项技术的疗效还不确定。目的:探究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在术中保留韧带残端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 背景:前十字韧带保残重建被引入以改善预后,然而,残端的保存和受伤机制的影响,及其对重建的影响,这项技术的疗效还不确定。目的:探究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在术中保留韧带残端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关节运动医学科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在关节镜下以自体腘绳肌腱作为移植物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其中保留韧带残端的40例为保留残端组,术中完全清理韧带残端的40例为非保留残端组。所有患者修复后随访12个月以上。评价2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1)2组修复后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提高,胫骨前移距离、被动活动察觉阀值、被动角度再生试验结果较术前明显降低(P <0.05);(2)保留残端组修复后3个月的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评分高于非保留残端组,被动活动察觉阀值、被动角度再生试验结果低于非保留残端组(P <0.05);(3)修复后3和12个月时,2组Kneelax胫骨前移距离及足底压力分析系统结果接近(P> 0.05);(4)结果提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中保留前交叉韧带残端可加快本体感觉恢复速度,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重建 膝关节稳定性 本体感觉 步态足底压力分析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本体感觉恢复评价:股骨牵张保残法与标准方法比较 被引量:20
2
作者 代辰飞 白伦浩 +3 位作者 高琳 周秉正 王志强 王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9,共5页
比较股骨牵张保残法与标准方法在术后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方面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90例单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均行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腱韧带重建术。按所施术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标准手术组)... 比较股骨牵张保残法与标准方法在术后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方面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90例单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均行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腱韧带重建术。按所施术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标准手术组)和试验组(保残重建组)两组。术前及术后进行Lysholm评分、IKDC评分、关节活动度测量、kneelax测量及本体感觉测量.结果:在患者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及术前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IKDC评分等方面,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在对照组,有3名患者术后胫骨隧道切口延迟愈合.其他患者未发生术后并发症。据术后MRI检查.所有患者均无独眼畸形出现。术后2年随访时,两组问比较,试验组关节活动度为(123.5±7.5)o,对照组为(121.7±8.2)°(P=0.302);试验组Lysholm评分为95.5±3.3。对照组为94.8±3.5(P=0.340);试验组IKDC评分达到A或B的患者43例,对照组为44例(P=0.773):试验组kneelax测量值为(0.6±1.0)mm,对照组为(0.6±0.9)mm(P=0.787):试验组关节被动活动感知阈值度指数为(8.8±2.1)°,对照组为(10.6±0.3)°(P=0.002)。结论: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腱保残重建前交叉韧带在本体感觉恢复方面效果明显优于标准术式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 重建 本体感觉 膝关节
下载PDF
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保残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黄东红 卢启贵 +2 位作者 李长树 李政 郑英慧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644-1649,共6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保留残端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ACL损伤患者,其中65例完全断裂,13例部分束支断裂,对ACL完全断裂的残端稍作清理后予以保留,部分束支断裂的残留...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保留残端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ACL损伤患者,其中65例完全断裂,13例部分束支断裂,对ACL完全断裂的残端稍作清理后予以保留,部分束支断裂的残留束支予以保留,同时对断裂束支的残端予以保留,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端采用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术后行相同的功能康复训练,术后定期记录患膝疼痛(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8例患者均获得了随访,随访时间为15~24个月,平均20.5个月。术后1周的VAS评分(6.34±0.521)分,末次随访时降至(1.22±1.0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活动度ROM由术后1周(75.37±6.79)°提高到末次随访的(135.43±8.56)°,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KDC评分由术前的(20.24±2.72)分提升到末次随访的(62.68±2.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35.12±7.22)分提升到末次随访的(89.42±5.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所有患者的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均为阴性。[结论]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保留残端重建ACL可以降低患膝疼痛评分、增加患膝活动度、提高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缩短了患者康复疗程,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重建 关节镜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同时保留股骨及胫骨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评估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瑞 《安徽医学》 2018年第8期936-939,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取同时保留股骨及胫骨残端方式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技术应用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住的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52例,术前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同时保留胫骨及股骨韧带...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取同时保留股骨及胫骨残端方式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技术应用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住的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52例,术前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同时保留胫骨及股骨韧带残端重建ACL组(保残组)与不保留任何韧带残端重建ACL组(对照组)并按照单束重建ACL方法完成手术,每组26例。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估客观功能及行为能力,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主观评分评估主观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8个月上述评分标准评估的患者膝关节功能。所有患者于术后6个月复查磁共振,观察移植肌腱与骨隧道的愈合情况及有无其他关节异常信号。结果保残组患者膝关节术前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均低于术后[(57.21±5.05)分vs(89.43±4.12)分;(52.18±7.61)分vs(91.43±4.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均低于术后[(54.72±4.06)分vs(86.21±3.89)分;(56.24±6.59)分vs(83.56±5.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IKDC主观评分保残组优于对照组[(91.43±4.52)分vs(83.56±5.02)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同时保留胫骨及股骨侧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术术后效果良好,无不良并发症,有利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重建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膝关节本体感觉的恢复 被引量:9
5
作者 周鹏 邵宏斌 +3 位作者 杨勤旭 陈锋锋 姚彦斌 李慎松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73-1077,共5页
[目的]观察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在急性损伤期保残重建对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2015年12月ACL损伤并行重建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45例患者损伤时间3周内采用保残重建,而另外45例患... [目的]观察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在急性损伤期保残重建对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2015年12月ACL损伤并行重建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45例患者损伤时间3周内采用保残重建,而另外45例患者损伤时间3周及以上采用去残重建。两组患者均选择相同术式并取自体腘绳肌腱行单束重建。术前及术后3、6及12个月随访时对患者行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同时采用Biodex S4行被动活动察觉阈值(TTDPM)、被动角度再生试验(JPS),评估膝关节本体感觉。[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平均(15.25±6.46)个月。两组患者随时间延长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时,保残组的Lysholm评分高于陈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TTDPM和JPS均随时间延长而显著改善(P<0.05),术后3、6及12个月保残组患者被动活动察觉阈值、被动角度再生试验与健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去残组患者被动活动察觉阈值、被动角度再生试验高于健侧,术后12个月时基本等同于健侧。[结论]ACL急性损伤患者早期行保残重建有利于早期恢复膝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重建 本体感觉
原文传递
保残重建与非保残解剖重建对“后交叉韧带愈合”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短期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周敬滨 钱驿 +5 位作者 席蕊 贺忱 高奉 吕婷 果森 李国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99-904,共6页
目的:比较保残重建和非保残解剖重建两种方式治疗"后交叉韧带愈合"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0月至2017年5月在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附属体育医院进行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 目的:比较保残重建和非保残解剖重建两种方式治疗"后交叉韧带愈合"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0月至2017年5月在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附属体育医院进行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手术的67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保残重建组35例,术中保留ACL在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附着的残端,股骨止点选择解剖止点,胫骨止点选择解剖止点偏后位置进行单束重建;非保残解剖重建组32例,术中不保留附着于PCL的ACL残端,股骨胫骨骨道位置选择在解剖中心位置进行单束重建。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的KT2000双膝前向松弛度差值、轴移试验、IKDC评分、Lysholm评分。结果:两组术后较术前KT2000双膝前向松弛度差值明显降低,轴移试验阴性率明显增加,IKDC评分、Lysholm评分有明显提高(P<0.05)。两组术后双膝前向松弛度差值、IKDC评分、Lysholm评分、轴移试验阴性率、轴移试验分级分布均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对"PCL愈合"型的ACL损伤患者,胫骨止点偏后位置保残重建和非保残ACL解剖重建均可取得良好的术后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愈合型 重建 解剖重建
下载PDF
关节镜下保残重建与非保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对比研究
7
作者 冯朝毅 黄绍贤 +2 位作者 余斌 黎浩晖 张文标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5期34-37,共4页
目的对比关节镜下保残重建前交叉韧带(ACL)与非保残重建ACL对ACL断裂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2年6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ACL断裂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保残组(41例,行关节镜下非保残重建ACL进行治疗... 目的对比关节镜下保残重建前交叉韧带(ACL)与非保残重建ACL对ACL断裂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2年6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ACL断裂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保残组(41例,行关节镜下非保残重建ACL进行治疗)、保残组(41例,行关节镜下保残重建ACL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12、18个月膝关节功能和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术后1、18个月隧道扩张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术后6、12、18个月两组患者辛辛那提膝关节评分系统(CKRS)评分均升高,保残组均高于非保残组;与术前比,术后6、12、18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患侧被动重现角度均降低,且保残组均低于非保残组;与术后1个月比,术后18个月两组患者股骨隧道、胫骨隧道扩张度均升高,但保残组均低于非保残组(均P<0.05);随访18个月,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L断裂患者采用关节镜下保残重建ACL术治疗能够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减轻对骨隧道扩张度的影响,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 关节镜 重建 重建 膝关节 本体感觉功能
下载PDF
全内保残技术与标准化重建技术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疗效比较
8
作者 金文铭 李宝 +2 位作者 赵根 李涵 刘欣伟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全内保残技术的疗效和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6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病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全内重建组和标准胫骨隧道组,全内重建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0~48...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全内保残技术的疗效和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6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病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全内重建组和标准胫骨隧道组,全内重建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0~48(35.6±6.7)岁;标准胫骨隧道组35例,男26例,女9例,年龄22~51(33.7±9.6)岁。术前查体Lachman试验阳性,磁共振均提示前交叉韧带断裂。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编织后移植肌腱的长度及直径,术后1、2年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和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4~30(26.9±3.4)个月。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时未出现失效或关节感染病例。两组手术时间、韧带直径、韧带长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1、2年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年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结论: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采用保残全内技术和标准化重建技术都能获得相似的术后功能及膝关节稳定性,但是相比于标准化重建方式,保残全内组只取半腱肌,保留股薄肌,更大地保留胫骨侧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全内重建技术 标准重建技术 重建 膝关节镜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解剖单束保残重建与解剖双束重建的中期效果比较
9
作者 张程远 陈疾忤 +3 位作者 叶庭均 王栋梁 尹峰 袁锋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244-250,共7页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解剖单束保残重建和ACL解剖双束重建治疗ACL损伤的手术效果。方法随访2021年1月—2022年4月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解剖单束保残重建和ACL解剖双束重建治疗ACL损伤的手术效果。方法随访2021年1月—2022年4月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200名,其中保残单束组100名,解剖双束组100名,进行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的评估,随访1年。结果ACL保残单束组和解剖双束组在术后1年的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膝关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解剖双束组在术后恢复对抗性运动的比例较高(P=0.041)。结论ACL解剖单束保残重建和ACL解剖双束重建在术后恢复日常生活的差异不明显,若进行激烈的对抗性运动,则ACL解剖双束重建可能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单束重建 双束重建 重建
下载PDF
基于3D-CT的前交叉韧带保残重建与不保残重建术后胫骨骨隧道位置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伟杰 柳笛 +5 位作者 旷世达 苏超 熊依林 李宇晟 肖文峰 高曙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9-185,共7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保残重建与不保残重建胫骨骨隧道的位置差异。方法:本研究是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收集了46例单纯ACL断裂的成年患者。实施保残重建患者满足ACL胫骨端残端>25%,实施不保残重...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保残重建与不保残重建胫骨骨隧道的位置差异。方法:本研究是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收集了46例单纯ACL断裂的成年患者。实施保残重建患者满足ACL胫骨端残端>25%,实施不保残重建患者术中不保留ACL胫骨端残端。术后第二天行三维CT(three-dimensional computer tomography,3D-CT)检查,并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使用网格法构建X和Y轴坐标系(定义股骨从内侧到外侧为X轴,从前到后为Y轴),评估胫骨骨隧道出口的位置。将保残组与不保残组直接比较,对照已发表的ACL胫骨解剖止点数据,评估两种重建技术的准确性和精确性。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41例,其中保残组20人,不保残组21人。保残组(X轴:45.40%±3.18%,Y轴:39.22%±5.50%)和不保残组(X轴:44.87%±3.60%,Y轴:39.11%±6.37%)骨隧道出口位置无显著差异,对照已发表的ACL胫骨解剖止点数据,两组胫骨骨隧道出口的精确性(4.05%vs 3.27%)和准确性(5.99%vs 7.64%)无显著差异。结论:保残重建与不保残重建术后的胫骨骨隧道出口位置无显著差异。保残对提高胫骨骨隧道定位的准确性帮助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三维重建 单束 重建 重建 胫骨骨隧道位置
下载PDF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袖套状保残重建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美平 李光富 +2 位作者 华贤章 王立祚 敖传西 《骨科》 CAS 2022年第3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eiate ligament,ACL)袖套状保残重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行关节镜下ACL袖套状保残重建术治疗的30例病人,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17~43岁。术前及术后2、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eiate ligament,ACL)袖套状保残重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行关节镜下ACL袖套状保残重建术治疗的30例病人,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17~43岁。术前及术后2、6、12个月分别采用Lachman试验和前抽屉试验评估膝关节的稳定性;记录Lysholm评分和Tegner运动功能评分,术后12个月时行患膝MRI检查评估重建的ACL。结果病人随访(14.53±2.48)个月(12~18个月)。术中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病人,术后未出现伤口感染及固定排异反应。术后门诊随访时,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为(95.5±6.6)分,显著高于术前的(37.9±7.3)分;Tegner功能评分为(6.4±0.8)分,显著高于术前的(1.9±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482,P<0.001;t=25.819,P<0.001)。术后12个月复查MRI显示ACL显影良好。结论关节镜下ACL袖套状保残重建术安全、微创、并发症少,术后能早期改善病人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重建
下载PDF
LARS韧带保残重建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金文铭 向杜磊 +3 位作者 赵根 李涵 李宝 刘欣伟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581-583,共3页
目的观察LARS韧带保残重建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采用LARS韧带保残重建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56例(56膝)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 目的观察LARS韧带保残重建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采用LARS韧带保残重建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56例(56膝)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以及TDPM值;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均高于术前,TDPM值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LARS韧带断裂2例(3.6%),Lachman实验(+)2例(3.6%),关节僵硬3例(5.4%)。2例LARS韧带断裂患者因过度训练(跳木马)引起,均接受了二次手术,采用自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2例Lachman实验(+)患者因不适当的康复及训练导致人工韧带松弛,暂不需要手术,继续随访观察。3例关节僵硬患者经康复治疗后膝关节活动恢复正常。结论LARS韧带保残重建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良好,可促进膝关节康复和本体感觉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S韧带 训练伤 前交叉韧带损伤 重建 本体感觉
下载PDF
关节镜下保留前内侧束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勤旭 周鹏 +3 位作者 李慎松 邵宏斌 侯费祎 杨小杰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第6期808-811,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保留膝关节前内侧束残端行前交叉韧带(ACL)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关节镜下保留膝关节前内侧束残端行ACL重建治疗49例ACL不全断裂患者。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评价术后膝关节活动功能。通过手术前后被动角...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保留膝关节前内侧束残端行前交叉韧带(ACL)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关节镜下保留膝关节前内侧束残端行ACL重建治疗49例ACL不全断裂患者。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评价术后膝关节活动功能。通过手术前后被动角度再生试验评估本体感觉的恢复,计算测定现有角度与患者感知角度之间的差值(JPS)。结果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膝关节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术后3、6、12个月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膝术前及术后本体感觉测试:患膝在屈曲20°、50°、80°时,JPS术后3、12个月均较术前明显好转(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在各屈曲活动度上JPS患膝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保留前内侧束残端重建ACL治疗ACL不全断裂患者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重建 前内侧束 关节镜检查
下载PDF
自体单束腘绳肌腱保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欢 高桂英 +3 位作者 丁文鸽 王柯杰 徐鹏 严伟洪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2-354,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介导下单束自体腘绳肌腱保留前交叉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方法选择ACL损伤患者28例,采用自体同侧腘绳肌腱单隧道重建ACL,保留ACL残端,股骨端用Endobutton悬吊固定,胫骨侧采用界面钉挤压固定。结果 28例患者术... 目的探讨关节镜介导下单束自体腘绳肌腱保留前交叉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方法选择ACL损伤患者28例,采用自体同侧腘绳肌腱单隧道重建ACL,保留ACL残端,股骨端用Endobutton悬吊固定,胫骨侧采用界面钉挤压固定。结果 28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4-33个月,术后平均Lysholm评分为95分,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结论采用关节镜介导下单束自体腘绳肌腱保留前交叉残端重建ACL,创伤小,手术简便,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重建 自体腘绳肌腱
原文传递
LARS人工韧带保残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陶海兵 韩文锋 +5 位作者 刘松波 刘宪民 刘欣伟 李大卫 华政哲 王宇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观察人工韧带加强系统(LARS)人工韧带保残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66例行人工韧带重建术的前交叉韧带损伤军人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保残组36例... 目的观察人工韧带加强系统(LARS)人工韧带保残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66例行人工韧带重建术的前交叉韧带损伤军人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保残组36例(保留残端重建)和非保残组30例(术中完全清理残端)。分析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膝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恢复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恢复情况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保残组患者Lysholm评分、IKDC评分、Lachman试验结果和本体感觉测定结果均明显优于非保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LARS人工韧带保残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早期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S人工韧带 重建 军事训练伤 前交叉韧带损伤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关节镜下人工韧带加强系统韧带保残重建急性后交叉韧带断裂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丁海蛟 高燕 +5 位作者 付雷 刘鹏 李正为 郑强 李井贺 王一洋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1083-1084,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人工韧带加强系统(LARS)韧带保残重建急性后交叉韧带(PCL)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北部战区空军医院骨科行关节镜下LARS韧带保残重建手术治疗的21例急性PCL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人工韧带加强系统(LARS)韧带保残重建急性后交叉韧带(PCL)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北部战区空军医院骨科行关节镜下LARS韧带保残重建手术治疗的21例急性PCL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并根据终末Lysholm评分计算治疗优良率。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血肿、感染等并发症。术后膝关节稳定性良好,后抽屉试验阴性。关节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终末随访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89.44±4.56)分,优于术前的(22.37±9.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终未评分,优良率为90.48%(19/21)。结论关节镜下LARS韧带保残重建急性PCL断裂,手术器械设计合理,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等优势,且术后即可恢复关节稳定并正常活动,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韧带加强系统 重建 后交叉韧带断裂 关节镜
下载PDF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保残重建对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关健 聂喜增 +2 位作者 李锋 宋永周 刘金辉 《广西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1370-1371,共2页
目的探讨保残重建术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ACL)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 ACL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保残治疗组各45例,并对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本体感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行重建术6个月后,对照组Lachman试验(-)38例,... 目的探讨保残重建术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ACL)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 ACL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保残治疗组各45例,并对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本体感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行重建术6个月后,对照组Lachman试验(-)38例,保残治疗组Lachman试验45例均为(-);保残治疗组术后3个月、6个月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保残治疗组患者的被动位置复制能力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48.9%(P<0.05)。结论 ACL患者行韧带保残重建术有利于膝关节本体感觉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重建 关节镜 本体感觉
下载PDF
倒刺线环扎固定技术对前交叉韧带保残重建的疗效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青松 庄雷霆 +2 位作者 安子豪 徐文南 张杭州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保残重建术中采用倒刺线环扎固定的可行性以及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4年2月—2016年1月将96例(96膝)符合选择标准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两组均采用自体肌腱行前交叉韧带保留残端重建...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保残重建术中采用倒刺线环扎固定的可行性以及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4年2月—2016年1月将96例(96膝)符合选择标准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两组均采用自体肌腱行前交叉韧带保留残端重建术,其中试验组采用倒刺线环扎固定残端,对照组采用传统缝线固定残端。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损伤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以及术前膝关节稳定性(KT-1000检测)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lom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术后膝关节稳定性、膝关节功能(IKDC及Lyshlom评分)、本体感觉情况(被动角度重复试验)以及Cyclops病变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对照组44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26~47个月,平均36.6个月;试验组45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26~48个月,平均35.6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IKDC评分、Lysholm评分、KT-1000检测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年试验组及对照组本体感觉比较,以及每组内术后1年和2年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MRI复查显示,术后6个月、1年及2年时试验组Cyclops病变发生率分别为0、4.44%(2/45)、4.44%(2/45),对照组分别为13.6%(6/44)、13.6%(6/44)、20.5%(9/44);术后6个月及2年两组间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22),术后1年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7)。结论前交叉韧带保残重建术中采用倒刺线环扎固定残端能够降低术后Cyclops病变的发生率,但是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重建 倒刺线环扎固定 Cyclops病变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保残重建前交叉韧带膝关节早期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政 卢启贵 +3 位作者 李长树 黄东红 郑英慧 李雳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11期11-15,共5页
目的:观察分析关节镜下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后膝关节早期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并获1年以上随访的6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其中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30例(观察者),清除残端重建前... 目的:观察分析关节镜下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后膝关节早期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并获1年以上随访的6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其中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30例(观察者),清除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30例(对照组),重建前交叉韧带均选自体腘绳肌腱作为移植物,股骨端纽扣微孔钢板悬吊固定,胫骨端用生物界面螺钉固定,术前、术后及定期随访分别进行客观稳定性评估检查(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KT-2000测量)、膝关节功能评分(IKDC和 Lysholm及Tegner评分).术后1年均行2次镜检观察滑膜覆盖及血管爬行情况,同时进行本体感觉角度重复试验测定.结果:本组研究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6个月.术后3、6、9和12个月及末次随访:术后2组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抽屉实验全部为阴性,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而2组之间术后定期随访在膝关节稳定性方面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Lysholm 、IKDC、Tegner评分对比2组在9个月内定期随访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12个月及末次随访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2组比较测量侧-侧(患侧及健侧)KT-2000的差值均<3mm,差异有显著性(P <0.05);本体感觉的角度重复试验差异有显著性(P <0.05).2次镜检保残组重建交叉韧带滑膜覆盖及其血管丰盈要明显优于残端清理组.结论:保留残端重建膝前交叉韧带能更早恢复膝关节稳定性、运动能力及本体感觉恢复,早期疗效优于非保留残端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重建 关节镜
原文传递
保残双束重建技术在军事训练致后交叉韧带损伤中的应用
20
作者 金文铭 向杜磊 +5 位作者 沈阳 赵根 李涵 李宝 郑佳 刘欣伟 《骨科》 CAS 2022年第3期218-221,228,共5页
目的探讨保残双束重建技术治疗军事训练致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18例膝关节PCL损伤军人病例的临床资料,在膝关节镜下应用自体半腱... 目的探讨保残双束重建技术治疗军事训练致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18例膝关节PCL损伤军人病例的临床资料,在膝关节镜下应用自体半腱肌腱、股薄肌腱联合腓骨长肌腱前半部分双束双隧道保残重建PCL。其中,男14例,年龄为(28.5±5.2)岁(18~40岁);女4例,年龄为(21.5±4.5)岁(15~34岁)。PCL损伤均由于军事训练导致,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为(61.37±8.49)分,改良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62.20±5.67分);膝关节活动度为95.83°±8.15°。结果手术时间为(90.7±5.7)min(80~120 min)。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0±1.0)个月。末次随访时,后抽屉试验阳性1例,反Lachman试验阳性1例。术后IKDC评分为(84.67±3.67)分,改良Lysholm评分为(90.37±4.49),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为83.5°±8.7°,末次随访时为115.3°±11.4°,术后末次随访的临床数据与术前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RI、三维CT复查示重建PCL形态及位置满意。结论应用保残双束重建技术治疗军事训练致PCL损伤,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训练伤 后交叉韧带 双束重建 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