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高专女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的累积效应 被引量:15
1
作者 房辉 崔乃雪 +1 位作者 郭春红 曹枫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49-954,共6页
目的:探讨医学高专女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的累积效应。方法:抽取济南市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0级全部女生1558人[年龄18~21岁,平均年龄(19±1)岁],利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抑郁症状,得分作为结局变量;自编家庭社会经... 目的:探讨医学高专女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的累积效应。方法:抽取济南市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0级全部女生1558人[年龄18~21岁,平均年龄(19±1)岁],利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抑郁症状,得分作为结局变量;自编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童年期创伤问卷(CTQ)、青少年侵害问卷自评版(JVQ)分别评定社会经济地位、童年期虐待经历和目击暴力经历,作为危险因素,将以上各变量的得分进行二分类转化,相加得危险因素指数(RFI);利用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10条目版(CD-RI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分别评价心理弹性、积极应对、社会支持,得分作为保护因素,将得分进行二分类转化,相加得保护因素指数(PFI)。结果:SDS总分与CTQ总分、JVQ目击暴力得分呈正相关(r=0.34、0.18,均P<0.01);与社会经济地位、CD-RISC得分、SCSQ积极应对维度得分、SSRS总分呈负相关(r=-0.06~-0.57,均P<0.05);分层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除社会经济地位和SCSQ积极应对外,其他因素的标准回归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社会经济地位、CTQ总分、JVQ目击暴力得分可解释SDS总分变异的11.0%,CD-RISC得分、SSRS总分可解释14.4%。RFI与SDS总分呈显著正相关(β=0.28,P<0.01,R2=0.076);PFI与SDS总分呈负相关(β=-0.22,P<0.01,R2=0.201);二者存在交互作用(β=-0.07,P<0.01,R2=0.004)。结论:医学高专女生中,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期虐待、目击暴力等危险因素,及心理弹性、积极应对、社会支持等保护因素均与抑郁症状的关系呈现累积效应;保护因素可以调节危险因素与抑郁症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危险因素指数 保护因素指数 累积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