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2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体语言视角下汉唐古典舞“言语”的个人风格——以《俑》系列舞作为例
1
作者 周诗逸 《尚舞》 2024年第4期71-73,共3页
索绪尔在语言学中区分了“语言”和“言语”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舞蹈身体语言也区分出了“舞蹈语言”和“舞蹈言语”的概念。文章将从身体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借助汉唐古典舞经典作品及新作来分析“舞蹈言语”向“舞蹈语言”的转换,以及“... 索绪尔在语言学中区分了“语言”和“言语”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舞蹈身体语言也区分出了“舞蹈语言”和“舞蹈言语”的概念。文章将从身体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借助汉唐古典舞经典作品及新作来分析“舞蹈言语”向“舞蹈语言”的转换,以及“舞蹈言语”的实践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唐古典舞 舞蹈语言 舞蹈言语
原文传递
明墓中俑的组合与陈设刍议 被引量:1
2
作者 白瑶瑶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89,共9页
俑是明墓随葬品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陶、木、石等材质。俑按职能可分为守门武士俑、乐俑、仪仗俑、侍俑四类,不同墓葬由于身份、财力、地域等因素,俑的种类及数量也各有差异。俑在墓葬中的摆放位置以墓主人为中心进行展开,主要是按照守... 俑是明墓随葬品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陶、木、石等材质。俑按职能可分为守门武士俑、乐俑、仪仗俑、侍俑四类,不同墓葬由于身份、财力、地域等因素,俑的种类及数量也各有差异。俑在墓葬中的摆放位置以墓主人为中心进行展开,主要是按照守门武士俑—乐俑、仪仗俑—侍俑这一顺序进行陈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器 墓葬 明代
原文传递
古拙朴厚 意在形先——两汉陶俑及其特征浅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唐荀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83-84,共2页
两汉陶俑艺术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其出现不仅对早期雕塑文化形态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且对后代造物观、艺术观深化同样有着极积的影响,本文从用途、性质、内容表现、艺术风格等诸方面对两汉陶俑进行分析,其特有的形式之... 两汉陶俑艺术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其出现不仅对早期雕塑文化形态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且对后代造物观、艺术观深化同样有着极积的影响,本文从用途、性质、内容表现、艺术风格等诸方面对两汉陶俑进行分析,其特有的形式之美、风格之美,给今天我们的艺术创作多一些启迪、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器 殉葬 楚文化
下载PDF
楚俑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于保田 《东南文化》 CSSCI 1998年第4期86-98,5,共14页
楚俑的造型、纵然单纯,却已饱蕴着弥漫于六朝的"秀骨像"的情趣,她已孕育着的"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的美学风格,对中国造型艺术的进程,无疑起到了巨大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楚国
下载PDF
试论安阳隋墓
5
作者 徐斐宏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7-66,共10页
经发表的安阳隋墓材料累计193座,这些墓葬是探究北朝隋唐之际墓葬演变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理解当时安阳一带社会变迁的切入点。安阳隋墓可按形制分为两类:Ⅰ类为规模较大的“甲”字形砖室墓,墓主以前朝官吏为主;Ⅱ类为铲型、刀型土洞墓... 经发表的安阳隋墓材料累计193座,这些墓葬是探究北朝隋唐之际墓葬演变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理解当时安阳一带社会变迁的切入点。安阳隋墓可按形制分为两类:Ⅰ类为规模较大的“甲”字形砖室墓,墓主以前朝官吏为主;Ⅱ类为铲型、刀型土洞墓,墓主应不出庶民阶层。安阳隋俑总体继承了北齐邺城陶俑的面貌,但组合简化、质量下降,同时也出现了门吏俑、瓷俑等新因素。安阳隋墓中的诸多现象,缘于从邺城到安阳的转变中,该地区居民结构所发生的变化,折射出了一个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活跃的社会。就历史影响而言,安阳隋墓直接影响了洛阳一带唐代墓葬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阳 邺城 隋墓
原文传递
新疆阿斯塔那336号唐墓“黑人”俑及相关问题的再考察 被引量:3
6
作者 卓文静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0-110,共11页
前贤关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336号唐墓"黑人"俑的研究主要围绕俑的服饰、族属和身份展开,并未涉及俑的表现程式及其具有的含义可能存在变化等问题。本文尝试在归纳整理唐墓出土的"黑人"图像(俑和壁画)的基础上,从... 前贤关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336号唐墓"黑人"俑的研究主要围绕俑的服饰、族属和身份展开,并未涉及俑的表现程式及其具有的含义可能存在变化等问题。本文尝试在归纳整理唐墓出土的"黑人"图像(俑和壁画)的基础上,从图像出发,通过对"黑人"俑的分型分式,探讨俑的渊源和演变。提出"黑人"图像可以上溯至南朝时期,主要出现在北朝至唐玄宗时期,唐代"黑人"俑的表现程式存在着不断被复制和改造的过程。图像中的"黑人"表现的只是深肤色者;细螺旋状发表现的可能只是体质人类学上的"波发",并不代表非洲黑人的"卷发";大眼与突出的眼白也用于描绘胡人。据此推测,阿斯塔那336唐墓和西安裴氏小娘子墓出土的"黑人"俑表现的很可能不是非洲黑人,而是南亚或南海诸岛的居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斯塔那 唐墓 壁画 黑人
原文传递
试论俑的历史演变及艺术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朱和平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4,共4页
俑至迟在春秋晚期出现 ,一直到清代仍然存在 ,在它存在的二千多年间 ,不仅在造型上历代有着明显不同 ,而且其所表现的艺术特征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性。这些艺术特征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古代艺术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等的关系。
关键词 艺术特征 造型 历史演变 中国 古代艺术 明器
下载PDF
唐宋墓葬中的观风鸟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耿超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2-119,共8页
唐宋时期随着佛道思想对丧葬习俗的影响,风水堪舆术流行,墓葬中随葬神煞类明器也成为当时的特色。观风鸟是众多神煞明器中的一种。本文搜集了隋唐到两宋墓葬中出土的观风鸟,并采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对观风鸟进行了型式的划分,在此基础上... 唐宋时期随着佛道思想对丧葬习俗的影响,风水堪舆术流行,墓葬中随葬神煞类明器也成为当时的特色。观风鸟是众多神煞明器中的一种。本文搜集了隋唐到两宋墓葬中出土的观风鸟,并采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对观风鸟进行了型式的划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其流行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并分析了出土观风鸟墓的墓主身份,再现了唐宋时期的丧葬制度和明器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风鸟 墓葬 明器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雕塑的写意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季峰 《民族艺术》 2000年第4期149-154,共6页
本文试图从写意的角度剖析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力图建立一种关于中国古代雕塑的新的审美视角。文中着重评述了中国古代俑的审美价值,认为中国古代俑是具有写意性特征的中国古代雕塑的代表。
关键词 古代雕塑 写意性
原文传递
木偶艺术创新的思考——扬州木偶艺术发展的三步曲解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封保义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29,共3页
木偶戏,亦称傀儡戏,是我国戏剧艺术园地中的一朵奇葩。扬州木偶戏以其“造型逼真,制作精巧,表演细腻,配唱优美”等艺术特征成为我国木偶艺术的佼佼者。它贵在创新其发展过程,经历了“从俑到木偶戏”,“从民间艺术到舞台艺术”,“从舞台... 木偶戏,亦称傀儡戏,是我国戏剧艺术园地中的一朵奇葩。扬州木偶戏以其“造型逼真,制作精巧,表演细腻,配唱优美”等艺术特征成为我国木偶艺术的佼佼者。它贵在创新其发展过程,经历了“从俑到木偶戏”,“从民间艺术到舞台艺术”,“从舞台艺术到高度成熟的综合性艺术”三次质的飞跃。解析这三次飞跃,不仅对于研究扬州木偶艺术的发展,而且对于进一步认识我国木偶艺术的价植,更好地探索木偶艺术的未来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市 木偶艺术 发展 创新 造型艺术 表演艺术 民间艺术 舞台艺术
原文传递
六朝早期俑的地域特征和相关问题 被引量:2
11
作者 韦正 《南方民族考古》 2011年第1期255-278,共24页
俑是一种特殊的随葬品,俑的服饰装扮、体貌特征体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传统和爱好,俑的种类和性质是各地社会状况的曲折反映,能够明确地反映各地之间的交流,因此,对于俑的研究,可以揭示许多其他遗物无法反映的内涵。六朝早期阶段的东... 俑是一种特殊的随葬品,俑的服饰装扮、体貌特征体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传统和爱好,俑的种类和性质是各地社会状况的曲折反映,能够明确地反映各地之间的交流,因此,对于俑的研究,可以揭示许多其他遗物无法反映的内涵。六朝早期阶段的东吴至西晋约一个世纪是人口大流动、民族大迁徙、南方地区大发展的肇始阶段,俑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状况,本文拟对六朝早期俑的地域特征加以归纳,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地区俑的相互关系,并就与胡俑相关的早期佛教南传之路问题略作探讨,希望借此能对六朝考古和历史研究有所裨益。需要说明的是,不少镇墓兽以半人半兽的形象出现,也可以算是一种俑类,必要时本文将有所涉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地域特征 佛教南传路线
原文传递
白陶女俑(唐代)的再修复
12
作者 秦志芳 《收藏与投资》 2022年第6期103-105,共3页
白陶女俑,唐代,现藏于河南博物院。该白陶女俑修复前存在一系列的病害,多处残断且存在褪色情况,不仅影响美观,而且不利于保存。为了使该白陶女俑得以稳定保存并符合展陈需求,本研究对该白陶女俑进行了一系列的修复工作,包括原断碴处的打... 白陶女俑,唐代,现藏于河南博物院。该白陶女俑修复前存在一系列的病害,多处残断且存在褪色情况,不仅影响美观,而且不利于保存。为了使该白陶女俑得以稳定保存并符合展陈需求,本研究对该白陶女俑进行了一系列的修复工作,包括原断碴处的打开,断碴面的清理、加固与粘接,环氧树脂粘接料的锉磨,灌缝批缝,随型打磨,着色做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陶 修复
下载PDF
长江中游地区六朝俑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索德浩 顾峰菊 《中国美术研究》 2021年第3期47-57,共11页
六朝时期长江中游地区的俑群可分为镇墓、仪仗、庄园经济、家庭曰常生活及宗教等五类组合。根据演变分为四期。孙吴至西晋时期大量吸收关中、中原、巴蜀、岭南等周边地区的俑类,并融入本地文化,形成了以仪仗俑群为中心,同生产劳作俑、... 六朝时期长江中游地区的俑群可分为镇墓、仪仗、庄园经济、家庭曰常生活及宗教等五类组合。根据演变分为四期。孙吴至西晋时期大量吸收关中、中原、巴蜀、岭南等周边地区的俑类,并融入本地文化,形成了以仪仗俑群为中心,同生产劳作俑、庖厨俑、乐舞俑和镇墓俑相组合的俑群。西晋末期,俑群骤然衰落。东晋晚期至南朝,俑群逐步复苏,但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形态和演变节奏紧随建康风气。长江中游俑群的形成、演变与六朝时期荆州的形势密切相关。长江中游六朝俑群的梳理有助于完善北方地区东汉、曹魏、西晋、十六国时期陶俑的传播链,探索东汉中原俑群的流向及十六国、北朝俑群的来源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地区 六朝时期 分期 源流
原文传递
“傀儡”源流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春秀 胡海容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11-114,共4页
从四个方面对"傀儡"进行了考察:一"傀儡"的音形义,二"傀儡"的起源,三"傀儡"的发展,四"傀儡"的未来,以期对"傀儡"有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词 傀儡
下载PDF
长沙赤岗冲二号墓出土的滑石人物俑
15
作者 李梦璋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3年第1期340-345,共6页
以滑石制作明器的传统由来已久,但多充当璧、剑具、印等实用器的替代品,而用它制成的随葬俑则较为鲜见。长沙市博物馆收藏有4件滑石人物俑,均为1978年在长沙市赤岗冲二号墓出土,它们雕刻工艺娴熟,文化内涵丰富,是汉魏时期滑石器的代表... 以滑石制作明器的传统由来已久,但多充当璧、剑具、印等实用器的替代品,而用它制成的随葬俑则较为鲜见。长沙市博物馆收藏有4件滑石人物俑,均为1978年在长沙市赤岗冲二号墓出土,它们雕刻工艺娴熟,文化内涵丰富,是汉魏时期滑石器的代表作。表现出那个动荡年代独有的审美习惯,映射出那个文化杂糅时期复杂的世俗情怀,对中国古代服饰以及艺术史的研究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石 明器 魏晋 服饰
原文传递
两广出土汉俑的类型及文化因素考察
16
作者 马啟亮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第9期56-59,共4页
两广地区迄今已发掘出数量庞大的汉墓,其中不乏种类繁多、造型各异的随葬墓俑。通过服饰、肢体动作等身份信息可将俑分成九类,并在类型学型式划分的基础上分为四期。最后初步推测出其工艺及造型大致受中原汉式、楚地、滇东、海外异族形... 两广地区迄今已发掘出数量庞大的汉墓,其中不乏种类繁多、造型各异的随葬墓俑。通过服饰、肢体动作等身份信息可将俑分成九类,并在类型学型式划分的基础上分为四期。最后初步推测出其工艺及造型大致受中原汉式、楚地、滇东、海外异族形象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广地区 两汉时期 汉墓
下载PDF
中国古代俑的形式变迁及其文化意义概论——以汉俑为中心
17
作者 刘怀英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0-91,共2页
审视历史语境下的中国古代俑,其形式的变迁无不是特定时期下社会、文化、科技等变迁的艺术化呈现。本文按照历史脉络概述不同时期俑的形式样貌及制作方式的变迁,并以汉俑为中心,分析其重意轻形特点背后的精神指向。
关键词 形式变迁 文化意义
下载PDF
试析辽代的俑
18
作者 彭善国 《草原文物》 2021年第1期98-106,共9页
考古出土的辽代的俑,目前数量约90件,材质有木、石、泥、陶4种,以木俑最多。辽俑在契丹、汉人墓葬中均有发现,而以辽宁朝阳、内蒙古赤峰以及河北宣化最为集中。辽代墓葬以俑随葬,是唐代葬俗的沿袭或孑遗,是辽文化中保留唐文化因素的重... 考古出土的辽代的俑,目前数量约90件,材质有木、石、泥、陶4种,以木俑最多。辽俑在契丹、汉人墓葬中均有发现,而以辽宁朝阳、内蒙古赤峰以及河北宣化最为集中。辽代墓葬以俑随葬,是唐代葬俗的沿袭或孑遗,是辽文化中保留唐文化因素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墓 葬俗 唐代
下载PDF
傀儡戏影戏关系考辨
19
作者 张维平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56-59,共4页
关于傀儡戏影戏的记载,宋代文献反映出傀儡戏和影戏是并行发展各自成熟的伎艺形态,然而傀儡戏和影戏有共同的艺术母体,那就是古代的"俑",当人操纵俑用于演出,傀儡戏便产生了。影戏在汉代从傀儡戏里分化而出,为丧家乐;在宋代... 关于傀儡戏影戏的记载,宋代文献反映出傀儡戏和影戏是并行发展各自成熟的伎艺形态,然而傀儡戏和影戏有共同的艺术母体,那就是古代的"俑",当人操纵俑用于演出,傀儡戏便产生了。影戏在汉代从傀儡戏里分化而出,为丧家乐;在宋代逐步世俗化、娱乐化,主要在夜间演出,和傀儡戏其他形态在宋代共同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傀儡戏 影戏 关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明器雕塑研究
20
作者 汪阳坤 汪冲云 《陶瓷研究》 2016年第S1期79-80,共2页
中国古代雕塑造型丰富、种类繁多,在明器中却是主要的艺术表现载体,因而本文着重于古代明器雕塑造型进行研究,将明器造型从题材、风格、内容、材质规格等方面分析比较,揭示雕塑手法在明器中的表现特色,为历史上雕塑手法的研究提供一些... 中国古代雕塑造型丰富、种类繁多,在明器中却是主要的艺术表现载体,因而本文着重于古代明器雕塑造型进行研究,将明器造型从题材、风格、内容、材质规格等方面分析比较,揭示雕塑手法在明器中的表现特色,为历史上雕塑手法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雕塑明器 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