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个世纪以来俄罗斯形象在中国的变化 被引量:6
1
作者 李随安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49-53,共5页
从1949年到现在,俄罗斯(苏联)与中国的关系经历了"友好——对抗——正常化"这样一个过程;伴随着这个过程,俄罗斯(苏联)在中国的形象经历了3个阶段的变化:天使,魔鬼,友好邻国。在前两个阶段,不论两国关系是友好、还是敌对,苏... 从1949年到现在,俄罗斯(苏联)与中国的关系经历了"友好——对抗——正常化"这样一个过程;伴随着这个过程,俄罗斯(苏联)在中国的形象经历了3个阶段的变化:天使,魔鬼,友好邻国。在前两个阶段,不论两国关系是友好、还是敌对,苏联在中国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歪曲的,不同的只是50年代苏联的形象被美化,60年代、70年代苏联的形象被丑化。到了第3个阶段,俄罗斯的形象变得比较真实、客观。相互营造客观、正面的国家形象对中俄两国极为重要,需要中俄两国的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俄罗斯形象 苏联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在俄罗斯的翻译与出版研究(2009-2018)
2
作者 阿·罗季奥诺夫 倪璐璐 张曼曼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4年第1期117-131,共15页
本文介绍了2009-2018年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俄语翻译情况。通过分析各种新旧因素对中俄文学关系的影响,根据近十年全部的俄语翻译及出版的书籍,可探索新的发展趋势。毫无疑问,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坛占有重要地位,俄罗斯对中国的阅读兴趣与... 本文介绍了2009-2018年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俄语翻译情况。通过分析各种新旧因素对中俄文学关系的影响,根据近十年全部的俄语翻译及出版的书籍,可探索新的发展趋势。毫无疑问,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坛占有重要地位,俄罗斯对中国的阅读兴趣与日俱增,中国文学文化在海外推广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中国文学发展的质变引起了其翻译的量变(2009-2018年间共有90部出版物,1992-2008年间仅有20部)。俄罗斯读者逐渐认识了中国现当代作家。与短篇小说相比,长篇小说的翻译数量有所增加,翻译作品从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转向了21世纪的文学,这改变了中国当代文学出版落后于经典文学翻译出版的状况,译者数量也在逐渐增加。中国文学翻译不再单纯依靠于汉学家的小规模科研产出,翻译活动的去学术化以及商业化倾向逐步显现。但与此同时,翻译数量不稳定、发行量不大的境况,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种种因素仍然阻碍着中国当代文学在俄罗斯的广泛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当代文学 翻译 出版 中国 莫言 刘慈欣 中国形象 俄罗斯形象
原文传递
从俄罗斯的中国形象到中国的俄罗斯形象——基于国家形象学研究的考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史旭超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11-115,120,共6页
中俄两国互视与国家形象变迁具有深刻的时代特点和现实影响。西方国家的中国形象深刻地影响着俄罗斯的中国形象;俄罗斯自身民族身份认同的模糊性导致了俄罗斯中国形象的朦胧性;“中国威胁论”的复活和中国社会转型的成功使俄罗斯将中国... 中俄两国互视与国家形象变迁具有深刻的时代特点和现实影响。西方国家的中国形象深刻地影响着俄罗斯的中国形象;俄罗斯自身民族身份认同的模糊性导致了俄罗斯中国形象的朦胧性;“中国威胁论”的复活和中国社会转型的成功使俄罗斯将中国视为潜在的敌手,但同时也是学习的榜样。基于这些因素,俄罗斯对中国的认知总体上呈现出一种非常矛盾的心态。中国的俄罗斯形象则表现出一种鲜明的政治性特点,中俄关系变迁主导着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总体走向。同时,公众主观认识和浓郁的苏联情结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演变。中俄国家形象的变迁启示我们既要带领人民创造一种幸福安康的、真实的中国形象,也要向国际社会积极传达中国声音,从内到外,树立一个积极正面的、敢于担当的大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俄罗斯形象 中国形象 关系 苏联情结
下载PDF
梁晓声与俄罗斯文学——兼论小说《人世间》中的俄罗斯形象
4
作者 郭思文 《文艺评论》 CSSCI 2023年第6期94-104,共11页
俄罗斯文学自20世纪初在中国广泛传播以来,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作家。受地缘和历史优势作用,俄罗斯文学的影响在东北作家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当代作家梁晓声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的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都有俄罗斯文学的影子,同时又带有... 俄罗斯文学自20世纪初在中国广泛传播以来,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作家。受地缘和历史优势作用,俄罗斯文学的影响在东北作家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当代作家梁晓声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的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都有俄罗斯文学的影子,同时又带有鲜明的民族性。梁晓声小说《人世间》中的俄罗斯人、俄式建筑、文学、俄罗斯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共同构成19至20世纪初的俄罗斯形象综合体,它们作为“他者”见证着中国社会的变迁,亲历中俄文明交流互鉴过程,为作家更好地言说“自我”,塑造中国形象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晓声 《人世间》 俄罗斯形象 俄罗斯文学
原文传递
伊·布宁创作中空虚与孤独的俄罗斯形象——以小说《生命之杯》为例
5
作者 刘子元 刘丹慧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1期75-79,共5页
短篇小说《生命之杯》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伊万·布宁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作家采用不平衡的叙事结构、具有多重含义的人物形象、二元对立的叙事空间及互文联系等一系列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俄罗斯外省小县城几个人的不幸生活,展现了第一... 短篇小说《生命之杯》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伊万·布宁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作家采用不平衡的叙事结构、具有多重含义的人物形象、二元对立的叙事空间及互文联系等一系列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俄罗斯外省小县城几个人的不幸生活,展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俄罗斯民众单调、空虚、孤独、无意义的生活状态,构建了一幅空虚与孤独的俄罗斯形象,蕴含着作家对整个俄罗斯和民族未来发展的深深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之杯》 叙事 空虚与孤独 俄罗斯形象
下载PDF
佳吉列夫与英国知识界
6
作者 蒋虹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16年第3期126-133,共8页
佳吉列夫俄罗斯芭蕾舞团在20世纪早期的西欧和北美经历了辉煌时代。对英国知识界来说,它的出现不仅带来活力和灵感,也使他们面临尴尬和矛盾。本文将以此作为切入点,回顾以弗吉尼亚·伍尔夫为代表的英国知识界或知识分子对佳吉列夫... 佳吉列夫俄罗斯芭蕾舞团在20世纪早期的西欧和北美经历了辉煌时代。对英国知识界来说,它的出现不仅带来活力和灵感,也使他们面临尴尬和矛盾。本文将以此作为切入点,回顾以弗吉尼亚·伍尔夫为代表的英国知识界或知识分子对佳吉列夫的俄罗斯芭蕾及其舞蹈演员的反应和评价,揭示其背后的意义,从而阐述俄罗斯芭蕾在20世纪早期对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孕育和发展所发挥的重要导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佳吉列夫 俄罗斯芭蕾 俄罗斯形象 英国知识分子 英国现代主义文学
原文传递
加兹达诺夫作品中的俄罗斯文化精神
7
作者 杜荣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11期1-2,共2页
本文主要从文化角度探讨杰出的俄罗斯侨民作家加伊托·加兹达诺夫(1903-1971)小说中蕴涵的俄罗斯民族精神。他在自己的创作中塑造了近半个世纪的俄罗斯形象。在加兹达诺夫的小说中俄罗斯的形象与对人类的爱、悲剧的革命事件、战争... 本文主要从文化角度探讨杰出的俄罗斯侨民作家加伊托·加兹达诺夫(1903-1971)小说中蕴涵的俄罗斯民族精神。他在自己的创作中塑造了近半个世纪的俄罗斯形象。在加兹达诺夫的小说中俄罗斯的形象与对人类的爱、悲剧的革命事件、战争、死亡和漂泊的灵魂紧密相连。他的文化心理、个性和思想等方面都打上了俄罗斯民族文化精神的深深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兹达诺夫 俄罗斯形象 民族精神 心理结构 文化精神
下载PDF
对镜自省:中国电影中的俄罗斯形象
8
作者 王作剩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4-61,共8页
塑造全面、生动、立体与深刻的异国形象有利于助推中国电影的全球跨文化传播。改革开放以来,少量中国电影融入了俄罗斯元素,塑造了文明曙光与背信弃义、罪感救赎与普通人性、风景奇观与历史记忆等多重维度的俄罗斯形象,但也存在着形象... 塑造全面、生动、立体与深刻的异国形象有利于助推中国电影的全球跨文化传播。改革开放以来,少量中国电影融入了俄罗斯元素,塑造了文明曙光与背信弃义、罪感救赎与普通人性、风景奇观与历史记忆等多重维度的俄罗斯形象,但也存在着形象符号化、现实题材缺乏与民族主义彰显等诸多问题。为了减少跨文化冲突、推动中国电影的俄罗斯传播、提升中国电影竞争力与传播中华文化,我们需要对镜自省并深入整合俄罗斯资源与积极调整、拓展新的国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关系 俄罗斯形象 电影竞争力
原文传递
从建构主义视角看俄罗斯形象在中国的嬗变
9
作者 杨青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6-122,共7页
俄罗斯国家形象在国际上有较大的争议。近百年来,中国媒体中的俄罗斯形象先后出现了"苏联老大哥""修正主义""混乱衰落的国度"以及"战略伙伴"等形象。从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视角分析俄罗斯形... 俄罗斯国家形象在国际上有较大的争议。近百年来,中国媒体中的俄罗斯形象先后出现了"苏联老大哥""修正主义""混乱衰落的国度"以及"战略伙伴"等形象。从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视角分析俄罗斯形象变迁的三个特点,可以归结为:中美俄三国关系在国际体系中的联动建构了彼此间形象的大起大落,观念作用下认同的发展建构了双方总体正面的国家形象,特殊情境下的文化呼应建构了有虚幻成分的"老大哥"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理论 中国媒体 俄罗斯形象
下载PDF
边境上的托尔斯泰
10
作者 张承志 《十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67,共23页
从中学时代上俄语课时开始,“祖国的田野”“伏尔加河母亲”,还有跟着姐姐哼会的《山楂树》,就一直是我心中的俄罗斯形象。后来两国交恶,在乌珠穆沁草原的边境线上向北眺望,打马一鞭的对面就是被渲染成魔鬼的敌国。有一瞬曾想捡起俄语,... 从中学时代上俄语课时开始,“祖国的田野”“伏尔加河母亲”,还有跟着姐姐哼会的《山楂树》,就一直是我心中的俄罗斯形象。后来两国交恶,在乌珠穆沁草原的边境线上向北眺望,打马一鞭的对面就是被渲染成魔鬼的敌国。有一瞬曾想捡起俄语,但转瞬又去忙别的了。后来世事循环,国的关系又好了,但唯一在课堂念过的这门外语已经彻底忘掉。今天——俄罗斯又成了世界焦点,边境兵陈,军演连连,火药味已经浓得呛鼻,了解它,已经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珠穆沁草原 伏尔加河 托尔斯泰 俄罗斯形象 边境
原文传递
北域强邻:近代以来中国人的俄国印象
11
作者 吴贺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78,141,共9页
自俄国成为中国的邻邦,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便发生了重要变化,俄国这个北方强邻成为中国历史舞台中的重要角色和重要参与者,即使它的角色往往并不"光彩"。中俄从"不打不相识"到今天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 自俄国成为中国的邻邦,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便发生了重要变化,俄国这个北方强邻成为中国历史舞台中的重要角色和重要参与者,即使它的角色往往并不"光彩"。中俄从"不打不相识"到今天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中国对俄国的认识经历了从"鬼怪"到"威胁",从"良师"到"敌人",从"邻邦"到"伙伴"的转变过程,被中国时刻关注的俄国日益成为中国人检视自身发展得失的"参照",反映着我国民众对国家利益的高度认同感。当今我国民众对俄国形成的这种认知不仅展现出国人的俄国观日趋成熟的一面,而且是我国基于当前战略处境从国家利益出发而做出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观 关系 俄罗斯形象 苏联观 为师
原文传递
俄罗斯芭蕾与英国小杂志《节奏》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虹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7-152,共6页
俄罗斯芭蕾对英国现代主义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其主要媒介之一是1910年代在英国伦敦兴起的小杂志。本文以英国文学小杂志《节奏》为例,通过分析杂志中的俄罗斯芭蕾插图及其评论,论述它与野兽派和后印象画派的关系,审视俄罗斯元素所折... 俄罗斯芭蕾对英国现代主义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其主要媒介之一是1910年代在英国伦敦兴起的小杂志。本文以英国文学小杂志《节奏》为例,通过分析杂志中的俄罗斯芭蕾插图及其评论,论述它与野兽派和后印象画派的关系,审视俄罗斯元素所折射出的英国文艺界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揭示俄罗斯艺术在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发展史上的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芭蕾 《节奏》俄罗斯形象 英国现代主义文学
原文传递
俄罗斯国家形象的多模态概念隐喻塑造——以《俄罗斯国家形象宣传片》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管少阳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8年第3期16-20,共5页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国家形象宣传片是各国宣传国家形象的有效途径,在树立本国良好国际形象上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多模态隐喻的理论,对俄罗斯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多个模态如何构建俄罗斯国家形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发现:(1...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国家形象宣传片是各国宣传国家形象的有效途径,在树立本国良好国际形象上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多模态隐喻的理论,对俄罗斯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多个模态如何构建俄罗斯国家形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发现:(1)文字模态起到了点题之用,在宣传片中字幕一方面可以对画面、图片起到说明作用;另一方面,它可以和其他模态一起促使受众形成和解读概念隐喻;(2)视觉模态在形象片中占主导地位,通过影视技术的交叠结合能够强化源域和目标域,搭建起两者之间的多种映射关系;(3)听觉模态同样重要,对于强化隐喻效果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隐喻 俄罗斯国家形象 俄罗斯国家形象宣传片
下载PDF
俄罗斯未来国家形象的青年政治认同
14
作者 Д.В.扎维留欣 邹秀婷(译) 《西伯利亚研究》 2024年第2期20-28,共9页
2019—2023年,俄罗斯青年群体的政治认同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年轻一代开始参与社会政治进程。当前形势下,俄罗斯的国家政治制度能否延续,取决于年轻一代能否以政治精英制定的“游戏规则”为基础融入政治生活。在确定政治日程目标和设置... 2019—2023年,俄罗斯青年群体的政治认同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年轻一代开始参与社会政治进程。当前形势下,俄罗斯的国家政治制度能否延续,取决于年轻一代能否以政治精英制定的“游戏规则”为基础融入政治生活。在确定政治日程目标和设置政治日程的背景下,关注青年人对自己在国家政治体系中地位的变化,以及跟踪研究青年人对俄罗斯国际地位和作用的态度变化至关重要。分析国家政治领导层发布的战略性文件,对比俄罗斯新一代人的期望与政府的官方表述可以发现,俄罗斯青年和政治精英对国家未来形象的认知存在差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大多数青年人对社会国家~((1))和最低限度参与国家对外政策的要求很高,导致家长式统治、社会认同程度低等问题。当代俄罗斯青年政治认同高质量转型的先决条件正在形成,这为解决政府与社会互动的深层问题提供了可能性。原文发表于俄罗斯《俄罗斯与亚太》杂志2023年第4期~((2)),经作者同意在《西伯利亚研究》以中文刊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认同 青年 政治议程 俄罗斯未来形象
下载PDF
涅克拉索夫诗歌作品中的俄罗斯女性形象探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忠霞 《作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79-80,共2页
涅克拉索夫是十九世纪下半叶伟大的诗人,他对俄罗斯诗歌历史影响巨大而深远。他的主要成就是长诗,其代表作《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堪称其优秀代表作。
关键词 涅克拉索夫 诗歌 俄罗斯女性形象
原文传递
清代俄罗斯形象的传统成因及佛经渊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卫英 乔培哲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0-156,共7页
清代笔记书写"俄罗斯"形象融合了复杂的民族文化情感,多有"罗斯""俄罗斯""罗刹"混用现象。称谓的不确定,有对强悍他族的遥远记忆,也是邻国文化与军事力量角逐的形象化折射。称谓的"概言&q... 清代笔记书写"俄罗斯"形象融合了复杂的民族文化情感,多有"罗斯""俄罗斯""罗刹"混用现象。称谓的不确定,有对强悍他族的遥远记忆,也是邻国文化与军事力量角逐的形象化折射。称谓的"概言"书写还是一种适宜社会规则的政治策略。"罗刹"与"红毛鬼",作为"邪恶形象"与"异域形象"代用词,是"善"的对立物,有族群文化与佛经渊源。英文"Russia"音译"罗斯",有意误读为"罗刹"而令其所指迎合世俗社会伦理,暗示国人对"西洋"文化辐射力的话语规避与否定。宗教观点的悖离与佛教排他意识、"罗刹"由"土著"自称转为"宗教异端"、模糊称谓,满足了满汉民族的固执与排外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形象 罗刹 社会伦理 权力符号 佛经故事
下载PDF
韩国作家李孝石小说的“俄罗斯”形象塑造
17
作者 曾思齐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0-84,共5页
日本殖民时代的韩国(朝鲜)作家李孝石,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创作的小说中都塑造了俄罗斯形象。前期表现了当时朝鲜半岛知识分子对苏维埃政权和对社会主义的想象,后期以作家在哈尔滨的旅行经历为素材展开,通过刻画当地白俄的生存困境,委婉... 日本殖民时代的韩国(朝鲜)作家李孝石,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创作的小说中都塑造了俄罗斯形象。前期表现了当时朝鲜半岛知识分子对苏维埃政权和对社会主义的想象,后期以作家在哈尔滨的旅行经历为素材展开,通过刻画当地白俄的生存困境,委婉地表达了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抗议。俄罗斯形象的形成以及变化的过程蕴涵深刻的时代背景,体现了作家在殖民语境中对朝鲜半岛社会的认识,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近代文学 李孝石 日本殖民统治 俄罗斯形象 比较文学形象
下载PDF
现代东北文学中的俄罗斯人形象
18
作者 金钢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0-106,共7页
现代东北文学中出现了众多的俄罗斯人形象,东北作家们对俄罗斯人形象的描摹,一方面显示了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俄罗斯文化对现代东北文学的深刻影响,为现代东北文学增添了几许异国风味,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生活在东北这块... 现代东北文学中出现了众多的俄罗斯人形象,东北作家们对俄罗斯人形象的描摹,一方面显示了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俄罗斯文化对现代东北文学的深刻影响,为现代东北文学增添了几许异国风味,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生活在东北这块黑土地上的人们所演绎的独特的社会人生景观。现代东北文学中的俄罗斯人形象反映了近代以来东北地区战乱频仍的历史现实和多元文化杂糅、儒家文化传统薄弱的文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东北文学 俄罗斯形象 地域文化
下载PDF
拉莉萨形象的宗教文化阐释 被引量:1
19
作者 范水平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5期86-88,共3页
在《日瓦戈医生》当中,帕斯捷尔纳克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集大地母亲与人类母亲形象为一体的女主人公拉莉萨。拉莉萨形象是俄罗斯东正教文化中索菲亚形象的完美体现;同时,她也是东正教文化的符号。拉莉萨形象的塑造过程实质上是一... 在《日瓦戈医生》当中,帕斯捷尔纳克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集大地母亲与人类母亲形象为一体的女主人公拉莉萨。拉莉萨形象是俄罗斯东正教文化中索菲亚形象的完美体现;同时,她也是东正教文化的符号。拉莉萨形象的塑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符号的建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莉萨 永恒女性 俄罗斯母亲形象 圣母 索非亚
下载PDF
20世纪法国文学中的俄罗斯人形象
20
作者 甘露 张新木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1年第2期110-118,共9页
俄罗斯人形象自19世纪末期开始便在法国文学中涌现,生成之初常常由于遥远的异域想象,而形成许多关于俄罗斯民族的刻板印象。20世纪开始,随着法俄两国之间的交流变得频繁,俄罗斯人形象在法国文学中的生成也变得愈发丰富,无论是十月革命... 俄罗斯人形象自19世纪末期开始便在法国文学中涌现,生成之初常常由于遥远的异域想象,而形成许多关于俄罗斯民族的刻板印象。20世纪开始,随着法俄两国之间的交流变得频繁,俄罗斯人形象在法国文学中的生成也变得愈发丰富,无论是十月革命前后对革命激情的寄托,还是在战后对人性的挖掘和对俄罗斯民族气质的欣赏,法国作家笔下的俄罗斯人形象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体现了俄罗斯民族进入法国文学视野后,从被丑化、歪曲和拒绝,到被理解、欣赏与接纳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法国文学 俄罗斯形象 演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