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素髎为主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促苏醒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6
1
作者 许凯声 宋建华 +5 位作者 黄迢华 黄志华 虞露长 郑伟萍 陈晓珊 刘川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9-533,共5页
目的:比较针刺素髎与水沟为主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促苏醒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取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神经外科常规急救与手术后的基础上,待病情相对稳定,将82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取素髎... 目的:比较针刺素髎与水沟为主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促苏醒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取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神经外科常规急救与手术后的基础上,待病情相对稳定,将82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取素髎为主穴,劳宫、涌泉等为辅穴,内关、三阴交、翳风、完骨等为配穴,施强刺激促苏醒针刺手法治疗;对照组取水沟为主穴,辅穴和配穴同观察组,同样施强刺激促苏醒手法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10次为一疗程。观察素髎穴与水沟穴针刺后即刻的临床表现,以及两组患者治疗45天、90天后昏迷GCS评分改善程度,评价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和苏醒率,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针刺后喷嚏反射出现率为85.7%(36/42),较对照组针刺后表现的喷嚏反射反应强烈[25.0%(10/40),P<0.01];观察组平均苏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64.6±19.4)天vs(73.8±14.6)天,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苏醒率相当[88.1%(37/42)vs 75.0%(30/40),P>0.05];两组治疗后昏迷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观察组治疗90天后昏迷GCS评分优于对照组(9.52±2.32vs 8.47±2.14,P<0.05);观察组愈显率为45.2%(19/42),优于对照组的22.5%(9/40,P<0.05)。结论:针刺素髎为主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苏醒作用疗效确切,具有特有的促进喷嚏反射和兴奋呼吸中枢的功能,较针刺水沟为主促苏醒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昏迷 针刺疗法 苏醒 素髎 水沟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对重症脑外伤昏迷病人促苏醒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壮志 孙学东 +3 位作者 张学军 曹任江 戚本广 刘书深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80-382,共3页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疗法对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促苏醒作用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 80例颅脑损伤患者 (GCS≤ 8)随机分成 2组 ,治疗组 4 0例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针刺疗法 ) ;对照组 4 0例。两组于伤后 1月按GCS预后评分评定...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疗法对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促苏醒作用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 80例颅脑损伤患者 (GCS≤ 8)随机分成 2组 ,治疗组 4 0例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针刺疗法 ) ;对照组 4 0例。两组于伤后 1月按GCS预后评分评定预后 ,两组在促醒后 1月内意识好转率作一比较。结果 :治疗组预后恢复良好为 87 5 % ,显著高于对照组 6 2 5 % ,P <0 0 1;两组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治疗组 1月内清醒 32例 ,对照组 2 0例 ,P <0 0 1。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时 ,能加速促醒和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脑外伤 昏迷 苏醒 疗效观察 颅脑损伤
下载PDF
醒脑开窍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促苏醒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飞 焉兆利 +1 位作者 李春红 李先强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法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的促苏醒作用。方法: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6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1例,常规手术、西药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具有醒脑开窍作用的针刺、中药...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法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的促苏醒作用。方法: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6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1例,常规手术、西药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具有醒脑开窍作用的针刺、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2月意识好转率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意识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79.4%,对照组54.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醒脑开窍法能促进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苏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昏迷 醒脑开窍法 苏醒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经正中神经电刺激促苏醒前后脑损伤与凝血功能对比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波 魏晨斌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9期1-4,9,共5页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接受正中神经电刺激促苏醒干预前后的脑损伤和凝血功能变化的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患者促苏醒干预,包括心肺复苏等,随...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接受正中神经电刺激促苏醒干预前后的脑损伤和凝血功能变化的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患者促苏醒干预,包括心肺复苏等,随后根据患者治疗1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4~5分)和预后不良组(1~3分),每组50例。另外选取同期接受检查的50例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3组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和脑损伤程度。结果预后不良组重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S-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β-淀粉样蛋白、髓鞘碱性蛋白分别为(28.51±7.90)分、(3.27±1.66)μg/L、(38.45±13.23)μg/L、(5.73±1.76)μg/L、(41.29±12.85)pg/mL、(13.45±4.54)ng/mL,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并且预后良好组高于对照组,3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7.736、10.164、7.872、13.492、6.773、6.921,t_(预后良好组与对照组)=13.536、16.099、13.635、21.933、11.861、7.683,t_(预后不良组与对照组)=23.041、13.460、17.568、22.493、15.941、12.693,P<0.05)。同时,预后不良组凝血酶原时间(15.34±1.55)s、凝血酶时间(23.54±4.59)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9.45±7.65)s、D-二聚体(421.42±69.59)μg/L水平最高,血小板计数(89.33±16.34)×10^(9)/L、纤维蛋白原(2.13±0.66)g/L水平最低,表明预后不良组凝血功能最差,其次为预后良好组,3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损伤患者会表现出APTT、PT、TT、D-D等凝血功能指标与常规脑损伤相关指标升高的情况,同时PLT、Fg水平降低,以上指标的变化情况可作为临床诊断的指标和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 正中神经电刺激 苏醒 脑损伤 凝血功能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对重症脑外伤昏迷病人促苏醒的效果研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冉 《黑龙江中医药》 2019年第6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重症脑外伤昏迷病人促苏醒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接受的由重症脑外伤而导致昏迷的86例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重症脑外伤昏迷病人促苏醒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接受的由重症脑外伤而导致昏迷的86例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CS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15d、30d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脑外伤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能够促使患者的昏迷情况得到显著改善,进而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重症脑外伤 昏迷患者 苏醒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植物状态的促苏醒治疗
6
作者 孙学武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3期272-274,共3页
关键词 植物状态 苏醒
下载PDF
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促苏醒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徐平 王中 +3 位作者 吴翼伟 章斌 崔岗 何怀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目的 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促苏醒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严重脑损伤昏迷患者 3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n =15 )和对照组 (n =15 )。对照组按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 7d ,每... 目的 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促苏醒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严重脑损伤昏迷患者 3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n =15 )和对照组 (n =15 )。对照组按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 7d ,每天刺激一次 ,每次 30min。并于第一次刺激前行首次SPECT显像 ,显像结束后立刻给予正中神经电刺激 30min。刺激结束后在同一体位、同一条件下行第二次显像 ,用视觉分析和利用BFCR数学模型的半定量分析方法对刺激前、后病灶部位的rCBF进行分析和比较。刺激 1周后通过GCS评分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刺激后病灶局部脑血流量明显增多 ,持续刺激 1周后 ,治疗组GCS评分平均提高 4 .8分 ,对照组平均提高 2 .0分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对颅脑外伤后昏迷患者有促苏醒作用 ;刺激后病灶局部脑血流量增高可能是正中神经电刺激促苏醒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昏迷患者 苏醒作用 正中神经 电刺激 局部脑血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