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癌症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病理机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廷廷 战翠萍 崔久嵬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第5期932-935,共4页
Armand Trousseau于1865年首次报道了恶性肿瘤与血栓的相关性,并指出血栓常作为隐性癌的临床表现,因此肿瘤相关性血栓也称作Trousseaus综合征。Blom等人[1]在3220人参与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发现,癌症患者的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较无恶性肿... Armand Trousseau于1865年首次报道了恶性肿瘤与血栓的相关性,并指出血栓常作为隐性癌的临床表现,因此肿瘤相关性血栓也称作Trousseaus综合征。Blom等人[1]在3220人参与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发现,癌症患者的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较无恶性肿瘤者增加了4-7.5倍。即使在无血栓形成的情况下,大多数癌症患者也存在实验室可检测到的凝血功能改变,这些生物标志物不同程度表明了凝血活化,提示这些患者的高凝状态。例如D-二聚体,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病理机制 血小板活化 肿瘤细胞 癌症患者 凝血活性 性粒细胞 乙酰肝素酶 凝血功能 肿瘤患者 结肠直肠癌 相关性
下载PDF
应用促凝血活性试验诊断风湿性心脏炎 被引量:8
2
作者 余步云 张帆 +6 位作者 戴陆军 张书刚 古洁若 汤美安 周汉建 陈国庆 梁慧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用A组溶血性链球菌特异性菌膜抗原作为刺激物,测定94例风湿任心脏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促凝血活性(prcoagulantactivity,PCA),阳性率为82.98%,高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循环免... 用A组溶血性链球菌特异性菌膜抗原作为刺激物,测定94例风湿任心脏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促凝血活性(prcoagulantactivity,PCA),阳性率为82.98%,高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抗心肌抗体(AHRA)和抗链“O”(ASO)的阳性。本研究还测定了90例健康人、60例静止期风湿热、20例急性风湿性关节炎、94例其它疾病的PCA值作比较。证明该试验在诊断风湿性心脏炎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特异度为88.30%)。研究提示:①PCA是目前诊断风湿性心脏炎最有价值的检测方法;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参与风湿性心脏炎发病机制,而细胞免疫可能占更为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 凝血活性 风湿热
下载PDF
深低温保存增强血小板促凝血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欧阳锡林 周丹 +3 位作者 吴靖辉 王丽华 郝军 刘景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930-932,共3页
为了探索血小板冰冻保存后膜表面促凝血活性相关分子变化与冰冻血小板体内即刻止凝血功能增强之间的可能联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新鲜血小板冰冻保存前后Ⅴ因子结合能力、血小板膜表面GPIbⅨ--Ⅴ分子(CD42a)密度,用血凝仪测定激活血小... 为了探索血小板冰冻保存后膜表面促凝血活性相关分子变化与冰冻血小板体内即刻止凝血功能增强之间的可能联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新鲜血小板冰冻保存前后Ⅴ因子结合能力、血小板膜表面GPIbⅨ--Ⅴ分子(CD42a)密度,用血凝仪测定激活血小板诱导血浆凝固时间(aPACT)变化,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血小板计数、MPⅤ和PDW。研究结果表明,与新鲜血小板比较,深低温保存后血小板激活血小板诱导血浆凝固时间缩短43.9%;结合Ⅴ因子的荧光强度平均增加117%;结合膜表面GPIbⅨ--Ⅴ分子的荧光强度增加32%。结论:冰冻血小板体内即可止凝血功能增强,可能与血小板冰冻保存后膜表面促凝血活性分子表达增加或功能增强,促凝血功能明显增强,发挥快速止血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保存 深低温保存 血小板 凝血活性
下载PDF
珍珠贝外套膜酶解产物促进皮肤创伤愈合效果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杨发明 林海生 +3 位作者 秦小明 章超桦 曹文红 高加龙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2-98,共7页
为进一步拓宽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的高值化利用途径,文章探讨了马氏珠母贝外套膜酶解产物体外抗菌活性、促凝血作用以及对小鼠软组织开放性创伤愈合效果。结果表明,珍珠贝外套膜酶解产物具有一定的促凝血作用,但对13种测试... 为进一步拓宽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的高值化利用途径,文章探讨了马氏珠母贝外套膜酶解产物体外抗菌活性、促凝血作用以及对小鼠软组织开放性创伤愈合效果。结果表明,珍珠贝外套膜酶解产物具有一定的促凝血作用,但对13种测试菌无抑制作用;涂抹给药6 d后,给药组小鼠的创伤愈合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与阳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给药组的第14天愈合率达100%,疤痕缩小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生化指标测试结果显示,与2个对照组相比,马氏珠母贝外套膜酶解产物能够抑制炎症因子IL-6生成;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其可极显著促进IL-10分泌;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给药组皮肤组织中FGF-2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对照组EGF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TGF-β和CCND1含量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综上,马氏珠母贝外套膜酶解产物具有一定促凝血、抑制炎症作用并促进生长因子分泌,从而加快小鼠软组织开放性创伤愈合,对浅表瘢痕增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外套膜酶解产物 抑菌性 创伤愈合 凝血活性 抑制炎症
下载PDF
无舌川西小黄菊的抗炎及促凝和抗凝活性的初步测试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双双 尹子丽 +1 位作者 李翔 杨丽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18期19-25,共7页
目的:对怒族民间草药无舌川西小黄菊的总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抗炎、抗氧化及促/抗凝血活性体外活性测试,测定了其总黄酮含量,并对其精油成分进行分析。方法:以巨噬细胞RAW264.7为实验细胞株,通过检测NO浓度评估抗炎活性。通... 目的:对怒族民间草药无舌川西小黄菊的总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抗炎、抗氧化及促/抗凝血活性体外活性测试,测定了其总黄酮含量,并对其精油成分进行分析。方法:以巨噬细胞RAW264.7为实验细胞株,通过检测NO浓度评估抗炎活性。通过血小板聚集实验评价诱导血小板聚集活性;通过体外凝血实验研究抗凝血活性。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以DPPH法测定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精油化学成分。结果:无舌川西小黄菊总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均有显著的抗炎活性。但只显示微弱的抗凝血活性,没有显示出血小板聚集活性。其总黄酮含量较高,具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从其精油中分离了37个组分,鉴定了其中30个。结论: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和利用无舌川西小黄菊资源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舌川西小黄菊 抗炎活性 凝血活性 凝血活性
下载PDF
黄花白及中1个新的苄酯苷类化合物及促凝血活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梁光焰 郭秀美 +1 位作者 胡江苗 李金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6580-6586,共7页
目的对黄花白及Bletilla ochracea块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及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采用体外凝血活性评价高含量化合物2和... 目的对黄花白及Bletilla ochracea块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及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采用体外凝血活性评价高含量化合物2和7对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的影响。结果从黄花白及干燥块茎的85%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共分离得到了8个苄酯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4′-β-D-(葡萄糖氧)苄基]-4-{4′′-[β-D-葡萄糖氧-(1-2)-β-D-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1)、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2)、2-O-葡萄糖基白及苷(3)、手参苷Ⅲ(4)、4-葡萄糖氧基-肉桂酸葡萄糖氧基苄酯(5)、bleformin J(6)、天麻素(7)、4-羟基苄基-β-D-吡喃葡萄糖苷(8)。化合物2能显著缩短APTT和PT值。结论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黄花白及苷A;化合物3~6和8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2具有促凝血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白及 苄酯苷类 凝血活性 黄花白及苷A 2-O-葡萄糖基白及苷 手参苷Ⅲ
原文传递
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促凝血活性及新型促凝血因子hfgl2的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朱永芬 田德英 +5 位作者 习东 严伟明 宋建新 黄加权 聂华 宁琴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36-138,T0001,共4页
目的:了解各种临床类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的促凝血活性(PCA)及新型促凝血因子人纤维介素(human fibrinogen like protein 2,hfgl2)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25例,健康对照25例,分离外周血单... 目的:了解各种临床类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的促凝血活性(PCA)及新型促凝血因子人纤维介素(human fibrinogen like protein 2,hfgl2)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25例,健康对照25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度和重型患者标本33例,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轻度、中度共25例,健康对照25例分离其外周血白细胞(WBC)。用一期冻融法测量其PCA。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hfgl2的表达。结果: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患者PBMC的PCA较健康对照高出20倍。WBC的PCA在以下各组(健康对照组、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轻中度组、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度和重型组)呈逐步上升过程,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CA在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组患者PBM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WBC的表达。PCA在健康对照组PBMC和WBC的表达无显著差异,hfgl2在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患者PBMC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在健康对照组中的表达。结论: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患者PBMC中的PCA和hfgl2表达均显著升高,且其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hfgl2表达的强度(阳性细胞数)与PCA的升高呈正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单个核细胞 白细胞 人纤雏介素 凝血活性
下载PDF
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分子质量和性状对其体外促凝血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程沁园 张家骊 夏文水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63,共5页
制备不同脱乙酰度、分子质量的壳聚糖固体粉末和溶液,并利用试管法比较了不同浓度、不同性质及不同状态的样品的体外凝血时间。结果表明:当分子质量相近时,壳聚糖溶液的体外凝血时间随脱乙酰度的增加而减少,脱乙酰度中等的固体粉末具有... 制备不同脱乙酰度、分子质量的壳聚糖固体粉末和溶液,并利用试管法比较了不同浓度、不同性质及不同状态的样品的体外凝血时间。结果表明:当分子质量相近时,壳聚糖溶液的体外凝血时间随脱乙酰度的增加而减少,脱乙酰度中等的固体粉末具有最强的促凝血能力;当脱乙酰度相近时,只有高分子质量的壳聚糖溶液具有一定的促凝血活性,但固体粉末状态的三种壳聚糖均具有一定的缩短体外凝血时间的能力;同等剂量的壳聚糖溶液和粉末,除了高脱乙酰度、高分子质量的壳聚糖外,其余样品的固体粉末对于缩短体外凝血时间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粉末 溶液 凝血活性
下载PDF
心肌细胞促凝血活性在风湿性心脏炎发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周惠琼 余步云 +2 位作者 张书刚 陈国庆 赵长林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56-257,共2页
心肌细胞促凝血活性在风湿性心脏炎发病中的意义周惠琼余步云张书刚陈国庆赵长林我们过去的实验证实外周血淋巴细胞促凝血活性参与风湿性心脏炎的发病[1],但风湿性心脏炎的靶器官心肌细胞是否也有促凝血活性,以及它在风湿性心脏炎... 心肌细胞促凝血活性在风湿性心脏炎发病中的意义周惠琼余步云张书刚陈国庆赵长林我们过去的实验证实外周血淋巴细胞促凝血活性参与风湿性心脏炎的发病[1],但风湿性心脏炎的靶器官心肌细胞是否也有促凝血活性,以及它在风湿性心脏炎发病中的意义尚不清楚。本实验应用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炎 心肌细胞 HPCA 病理 凝血活性
原文传递
急性肺损伤患者凝血及纤溶相关指标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义 《临床肺科杂志》 2013年第8期1520-1521,共2页
目的了解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患者早期的凝血、纤溶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评价并筛选具有临床指导价值的指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量实验组和对照组静脉血浆PC值、TM值、Pal-1值,用发色沉淀物方法检查PC活性,比较... 目的了解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患者早期的凝血、纤溶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评价并筛选具有临床指导价值的指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量实验组和对照组静脉血浆PC值、TM值、Pal-1值,用发色沉淀物方法检查PC活性,比较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分析凝血、纤溶相关指标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和MODS的相关性。结果 ALI组中的PC活性抗原的物质富含度明显低于健康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和Pal-1抗原物质富含度高于健康组,其中Pal-1的抗原的含量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纯呼吸衰竭亚组的PC活跃度高于MODS,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PC、TM、Pal-1含量比较无统计学的差异(P>0.05)。ALI中PC活性、Pal-1含量与APACHEⅡ跟MODS呈负相关、正相关。结论 ALI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发生变化,促凝血活性增大或纤溶活性不强,与病情轻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相关指标 凝血活性 急性肺损伤 伤患者 临床意义 慢性健康评分 APACHEⅡ PAL-1
下载PDF
高凝状态和癌症
11
作者 张蔚卿 王鸿利 《血栓与止血学》 1998年第3期129-131,共3页
在库尔特举办的一系列学术活动中,John Francis博士的报告成为焦点之一。Francis博士在位于奥兰多的弗罗里达医院担任Wait Disney Memorial癌症研究所止血和血栓研究室的主任。也是英国人。
关键词 癌症病人 高凝状态 肿瘤细胞 凝血活性 单核细胞 凝血酶原片段1 凝血系统 大鼠 蛋白C和蛋白S 血栓
下载PDF
SRBC膜提取物及其对猪PBMNC激活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陆亭 石镜 +1 位作者 张云 崔光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28-331,共4页
胰酶水解绵羊红细胞(SRBC)膜得到粗提物,经离子交换层析部分纯化后,获得组分TRF-Ⅲ(Trypsin-releasedfraetionⅢ)具有明显抑制SRBC与猪外周血淋巴细胞形成E玫瑰花的活佐,花环形成率与TR... 胰酶水解绵羊红细胞(SRBC)膜得到粗提物,经离子交换层析部分纯化后,获得组分TRF-Ⅲ(Trypsin-releasedfraetionⅢ)具有明显抑制SRBC与猪外周血淋巴细胞形成E玫瑰花的活佐,花环形成率与TRF-Ⅲ含量有明显的函数关系。电泳测定其分子量为66kD。TRF-Ⅲ单独作用尽管对PBMNC的增殖无作用,但可增强PHA刺激PBMNC的增殖作用,TRF-Ⅲ单独作用于PBMNC可显著增强后者的促凝血活性,与正常相比,促凝率约增加30%,与PHA促凝率(33%)相似。结果提示,TRF-Ⅲ具有E受体配体促淋巴细胞激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增殖 凝血活性 红细胞 胰蛋白酶
下载PDF
不同化疗药对APL/NB4细胞促凝血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侯文宜 李晓霞 《现代医学》 2016年第5期607-612,共6页
目的:比较柔红霉素(DNR)、羟基脲(HU)、高三尖杉酯碱(HHT)对三氧化二砷(ATO)诱导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细胞促凝血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0.25μmol·L-1ATO处理NB4细胞6 d,采集入院时无白细胞... 目的:比较柔红霉素(DNR)、羟基脲(HU)、高三尖杉酯碱(HHT)对三氧化二砷(ATO)诱导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细胞促凝血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0.25μmol·L-1ATO处理NB4细胞6 d,采集入院时无白细胞增高、ATO治疗后出现高白细胞血症(WBC≥10×109L-1)的6例APL患者外周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APL细胞)。在体外用治疗浓度的DNR、HU、HHT处理NB4/APL细胞24 h,检测细胞凋亡率及促凝血活性。结果:HU和DNR可增强NB4细胞促凝血活性(P<0.05),而HHT处理后其促凝血活性不增强(P>0.05);APL细胞在体外经HHT处理,可显著增加细胞凋亡比例(P<0.05),且促凝血活性无明显增强(P>0.05),而DNR和HU在促进细胞凋亡的同时,也增强了促凝血活性(P<0.05)。结论:DNR、HHT、HU都可以诱导ATO处理的NB4/APL细胞凋亡,其中以HHT促凋亡作用最强,促凝血活性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红霉素 羟基脲 高三尖杉酯碱 三氧化二砷 凝血活性
原文传递
白血病细胞促凝血活性的研究
14
作者 魏文宁 宋善俊 +2 位作者 王爱莲 刘促萍 杨锐 《血栓与止血学》 1996年第1期8-10,47-48,共5页
以往研究表明:正常人白细胞、白血病细胞特别是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促凝血活性。初步研究表明:这一促凝血作用以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最强,最广泛。这一促凝物质除普遍认为的类组织凝血酶活性外,还被认为有一种低分子的促凝物... 以往研究表明:正常人白细胞、白血病细胞特别是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促凝血活性。初步研究表明:这一促凝血作用以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最强,最广泛。这一促凝物质除普遍认为的类组织凝血酶活性外,还被认为有一种低分子的促凝物存在。其促凝作用与凝血酶相似。本文对这类促凝物质的强度与临床出血并发症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白血病患者临床出血与白血病细胞促凝活性的强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细胞 凝血活性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微粒数量及促凝活性的影响
15
作者 赵艳秋 张迎媚 +4 位作者 范圣瑾 赵艳红 李晓霞 张卓 孙丽丽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25期4833-4836,4980,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来源微粒(APL-MP)的促凝活性、表面组织因子(TF)表达情况、TF在其促凝活性中发挥的作用及分化治疗药物三氧化二砷(ATO)对上述指标有何影响。方法:选取3例初发APL患者,提取骨髓APL细胞,3名缺铁性... 目的: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来源微粒(APL-MP)的促凝活性、表面组织因子(TF)表达情况、TF在其促凝活性中发挥的作用及分化治疗药物三氧化二砷(ATO)对上述指标有何影响。方法:选取3例初发APL患者,提取骨髓APL细胞,3名缺铁性贫血患者提取骨髓单个核细胞作为对照。分别用不同浓度ATO处理APL细胞24 h、48 h、72 h,收集细胞培养液提取微粒。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微粒进行定量分析并进行微粒表面TF表达情况检测;利用凝血实验比较不同组细胞释放微粒的促凝血活性;应用抗TF抗体抑制微粒促凝血活性实验检测TF在APL-MP的促凝血活性中发挥多大作用。结果:1.0μM及2.0μM ATO能显著促进APL细胞释放微粒。与正常骨髓来源单个核细胞释放的微粒相比,骨髓APL-MP的TF表达及促凝活性均显著增高,0.5μM及1.0μM ATO处理可以有效降低APL-MP的TF表达及促凝活性,且这一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各组APL-MP经抗TF抗体孵育后凝血时间显著延长。结论:APL-MP的TF表达和促凝学活性均显著增高,并且TF在APL-MP的促凝血活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TO能显著促进APL细胞释放微粒,低浓度ATO可以有效降低APL-MP的TF表达及促凝血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微粒 凝血活性 组织因子 三氧化二砷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促凝血活性观察
16
作者 黄宇烽 杨毓华 +3 位作者 毛锡智 胡进牢 卫霞琴 苏建明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1984年第1期68-69,共2页
最近Geczy等(J Immunol,1982;128(1):331)根据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外与致敏抗原再次接触时可被激活并产生促凝血活性的原理,提出一种测定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促凝血活性(LPCA)的方法.我们用此法观察乙型肝炎患者对HBsAg及肝细胞膜特异性脂蛋白... 最近Geczy等(J Immunol,1982;128(1):331)根据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外与致敏抗原再次接触时可被激活并产生促凝血活性的原理,提出一种测定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促凝血活性(LPCA)的方法.我们用此法观察乙型肝炎患者对HBsAg及肝细胞膜特异性脂蛋白(LSP)的细胞免疫反应,并与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的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患者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凝血活性 Hepatitis B 特异性淋巴细胞 致敏淋巴细胞 胸腺嘧啶核苷 现报告如下 转化试验 免疫反应 肝细胞膜 脂蛋白 原理 抗原 方法 掺入 测定
原文传递
促凝血活性试验诊断风湿性心脏炎意义的再评价
17
作者 周惠琼 余步云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0年第5期348-350,共3页
目的:为了寻找特异性诊断风湿性心脏炎的方法。方法:测定55例风湿性心脏炎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促凝血活性(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procoagulant activity,LPCA),... 目的:为了寻找特异性诊断风湿性心脏炎的方法。方法:测定55例风湿性心脏炎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促凝血活性(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procoagulant activity,LPCA),并了解他们的外周血 巴细胞对体外培养的人胚心肌细胞促凝血活性(Heart tissue cell procoagulant ,HP-CA)的影响。HPCA的测定以血浆凝固时间为指标。结果:风湿性心脏炎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能使HPCA明显升高,与其他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宜综的改变与LPCA有高度的一致性,HPCA及LPCA在风湿性心脏炎时的慢性率分别为80.0%、83.6%,均高于ESR和CRP。结论:揭示HPCA和LPCA均能较特异和敏感地反应湿性心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诊断方法 凝血活性
下载PDF
梧桐子化学成分及其体外促凝血活性
18
作者 岑银芝 陈亮 +3 位作者 涂杨丽 李勇军 杨小生 李林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06-1512,共7页
目的研究梧桐Firmiana simplex(L.)W.Wight种子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促凝血活性。方法梧桐子85%乙醇提取物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MCI、ODS、Sephadex LH-20、Toyopearl HW-40F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 目的研究梧桐Firmiana simplex(L.)W.Wight种子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促凝血活性。方法梧桐子85%乙醇提取物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MCI、ODS、Sephadex LH-20、Toyopearl HW-40F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凝血四项试剂盒测定其体外促凝血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化合物1~5、7~8、10~11、13均有促凝血作用。结论化合物2~7、9~11、13~17为首次从梧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有很好促凝血活性,效果与云南白药相当,化合物1、5、8、10有良好促凝血活性,化合物4、7、11、13有一定促凝血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梧桐子 化学成分 体外凝血活性 分离鉴定
下载PDF
用白细胞促凝血活性法研究不孕者抗精子细胞免疫反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士岭 涂冰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5期285-286,共2页
本文应用外周血白细胞促凝血活性(leukocyte procoagulant activity,LPCA)法检测203例不孕者细胞介导抗精子免疫反应,阳性率为15.8%,其中105例不孕妇女,20例阳性(19.0%),98例不育男子,12例阳性(12.5%),生育者中仅1例阳性(1.6%),未婚处... 本文应用外周血白细胞促凝血活性(leukocyte procoagulant activity,LPCA)法检测203例不孕者细胞介导抗精子免疫反应,阳性率为15.8%,其中105例不孕妇女,20例阳性(19.0%),98例不育男子,12例阳性(12.5%),生育者中仅1例阳性(1.6%),未婚处女均阴性。不孕组与生育组阳性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抗精子细胞免疫是女性不孕及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 细胞免疫 精子 外周血 凝血活性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组织因子活性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付文金 郑磊 +6 位作者 王前 汤惠华 王少波 叶长钦 陈载鑫 熊石龙 彭兰芬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71-273,294,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F-PCA)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3名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尿白蛋白/肌酐比共分为三组:比值<30mg/g为正常蛋白尿组(n=22),30mg/g≤比值<300mg/g为微量白蛋白尿组(n=2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F-PCA)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3名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尿白蛋白/肌酐比共分为三组:比值<30mg/g为正常蛋白尿组(n=22),30mg/g≤比值<300mg/g为微量白蛋白尿组(n=26),比值≥300mg/g为大量白蛋白尿组(n=15);同时选择21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一期凝固法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F-PCA。常规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RP(Hs-CRP)、尿酸(UA)、胱抑素C(CYSC),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外周血TF-PCA随尿蛋白水平升高而升高,同时单个核细胞TF-PCA与空腹血糖、Hs-CRP、UA等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9、0.293、0.232(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F-PCA明显升高,且与多种因素相关,TF-PCA升高可能与DN的发病机制、病程进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微量白蛋白 组织因子凝血活性 糖尿病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