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促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亚型7和8对大鼠心脏-躯体运动反射的双向调节作用
1
作者 孙娜 孔令恒 +3 位作者 牛利刚 朱娟霞 徐燕 杜剑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L-PAG)内促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亚型7(mGluR 7)和8(mGluR 8)对大鼠心脏-躯体运动反射(CMR)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心包插管术制作CMR大鼠模型,在VL-PAG内分别注射mGluR 7和mGluR 8的激动剂AMN082和DCPG... 目的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L-PAG)内促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亚型7(mGluR 7)和8(mGluR 8)对大鼠心脏-躯体运动反射(CMR)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心包插管术制作CMR大鼠模型,在VL-PAG内分别注射mGluR 7和mGluR 8的激动剂AMN082和DCPG,观察其对大鼠CMR的调节作用;同时电损毁延髓头端腹内侧区(rostroventral medulla,RVM)亚核中的中缝大核或双侧网状巨细胞核,观察VL-PAG对大鼠CMR的下行调控作用。结果 AMN082选择性激活VL-PAG内mGluR7后,对辣椒素诱发的CMR具有明显的易化作用(P<0.05);与之相反,DCPG激活VL-PAG内mGluR 8对CAP诱发的CMR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这种易化或抑制效应均可被其拮抗剂MSOP完全拮抗;损毁大鼠VL-PAG的主要中继亚核中的中缝大核后,VL-PAG内AMN082微注射所产生的易化效应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P>0.05),VL-PAG内DCPG微注射所产生的抑制效应被部分地减弱(P<0.05);而双侧网状巨细胞核损毁后,AMN082微注射所产生的易化效应明显被减弱,同时DCPG所产生的抑制效应也有所减弱。结论VL-PAG内mGluR 7和mGluR 8对大鼠CMR具有易化和抑制双向调节效应,而这种双向调节效应很可能是通过RVM的不同亚核、不同神经元的激活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 延髓头端腹内侧区 心脏-躯体运动反射 代谢谷氨酸受体亚型7 代谢谷氨酸受体亚型8 肌电
下载PDF
二次脑损伤后大鼠脑皮层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亚型4mRNA的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白红民 费舟 +4 位作者 章翔 李志刚 刘恩渝 刘先珍 梁景文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3期2141-2144,共4页
目的 研究弥漫性脑损伤 (DBI)及其合并二次脑损伤 (SBI)后大鼠脑皮层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亚型 4(m Glu R4)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单纯 SBI组、单纯 DBI组及合并 SBI组 .在 Marmarou弥漫性脑损伤模型... 目的 研究弥漫性脑损伤 (DBI)及其合并二次脑损伤 (SBI)后大鼠脑皮层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亚型 4(m Glu R4)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单纯 SBI组、单纯 DBI组及合并 SBI组 .在 Marmarou弥漫性脑损伤模型的基础上 ,制成 SBI模型 ,于伤后 1,6 ,12 ,2 4和 72 h进行 HE染色和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4亚型(m Glu R4) m RNA原位杂交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假手术组和单纯 SBI组阳性神经元数以及信号灰度均无明显改变 (P>0 .0 5 ) ;与假手术组相比 ,单纯 DBI组和合并 SBI组 ,m Glu R4m RNA表达于脑损伤后 1h即有明显增加 (P<0 .0 1) ,单纯 DBI组在 6 h达到高峰 ,合并 SBI组于 12 h达到高峰 ,此刻与单纯 DBI组相比 ,合并 SBI组亦明显增加 (P<0 .0 1) .结论  m Glu R4参与了 DBI和 SBI的病理生理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代谢谷氨酸受体亚型4 病理生理 MRNA
下载PDF
大鼠脑内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亚型(mGluR5)定位分布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智明 李云庆 施际武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31-136,243,共7页
本研究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了大鼠脑内参与兴奋性突触传递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亚型(mGluR5)的精确定位分布.mGluR5阳性浓染的神经元胞体和纤维密集地分布于大脑皮质浅层、嗅球、伏核、尾壳核、前脑基底部、隔区、苍白球、腹侧苍白球... 本研究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了大鼠脑内参与兴奋性突触传递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亚型(mGluR5)的精确定位分布.mGluR5阳性浓染的神经元胞体和纤维密集地分布于大脑皮质浅层、嗅球、伏核、尾壳核、前脑基底部、隔区、苍白球、腹侧苍白球、海马CA1和CA2区、下丘中央核、被盖背侧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淡染而稀疏的mGluR5阳性神经元胞体和纤维见于屏状核、终纹床核、杏仁中央核、丘脑部分核团、上丘浅灰质层、外侧丘系背侧核和延髓中央灰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谷氨酸受体5亚型 谷氨酸 免疫细胞化学 大鼠
下载PDF
Homer蛋白介导谷氨酸受体信号转导
4
作者 张澄宇 章江洲 彭碧文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8-361,共4页
Homer蛋白是一类联系突触内细胞骨架蛋白、信号蛋白的重要物质。Homer家族蛋白可和mGluRI、IP3R、Shank、RyR中富含脯氨酸的序列结合。Homer蛋白可以自我交联形成同聚或异聚体 ,此多聚体通过与多种蛋白、受体形成复合体并相互作用 ,在... Homer蛋白是一类联系突触内细胞骨架蛋白、信号蛋白的重要物质。Homer家族蛋白可和mGluRI、IP3R、Shank、RyR中富含脯氨酸的序列结合。Homer蛋白可以自我交联形成同聚或异聚体 ,此多聚体通过与多种蛋白、受体形成复合体并相互作用 ,在信号转导、突触形成、受体在细胞定位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MER 代谢谷氨酸受体亚型 Shank 三磷酸肌醇受体 NMDA受体
下载PDF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亚型介导U251细胞增殖及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冬青 陆永建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0-335,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亚型(mGluR5)的特异性拮抗剂2-甲基-6-苯基乙炔嘧啶(MPEP)对人胶质瘤细胞U251的影响间接探讨mGluR5对U251增殖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分析。方法体外常规培养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噻唑蓝(MTT)检测100... 目的通过观察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亚型(mGluR5)的特异性拮抗剂2-甲基-6-苯基乙炔嘧啶(MPEP)对人胶质瘤细胞U251的影响间接探讨mGluR5对U251增殖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分析。方法体外常规培养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噻唑蓝(MTT)检测100μmol/LMPEP、20μmol/LSP600125(JNK特异性拮抗剂)、400感染复数(MOI)Ad-△169(c-Jun负显性病毒1作用48h后U251细胞增殖的变化;Westernblotting检测5、10、20、50、100μmol/LMPEP作用24h及100μmol/LMPEP作用4、8、12、24h后U251细胞表达磷酸化C-Jun及磷酸化JNK的变化。结果100μmol/LMPEP、20μmol/LSP600125、400MOIAd—A169处理48h后U251细胞的吸光度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10、20、50、100μmol/LMPEP处理人胶质瘤细胞U25124h后的磷酸化C-Jun、磷酸化JNK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随着用药浓度的增加,u251细胞磷酸化C-Jun、磷酸化JNK的表达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伊〈0.05);100μmol/LMPEP处理U251细胞4、8、12、24h后磷酸化C-Jun、磷酸化JNK表达量均降低,而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U251细胞磷酸化c-Jun、磷酸化JNK的表达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luR5特异性拮抗剂MPEP能抑制人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其机制可能与JNK通路中磷酸化c—Jun及磷酸化JNK的表达水平改变有关,并且MPEP引起的这种改变表现出浓度及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U251细胞 代谢谷氨酸受体5亚型 增殖
原文传递
牛磺酸与大鼠视网膜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基因表达
6
作者 许红霞 糜漫天 +1 位作者 朱俊东 郎海滨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05-806,共2页
目的探讨膳食添加牛磺酸大鼠在光照和暗环境中视网膜代谢型谷氨酸受体6亚型(mGluR6)的mRNA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36只断乳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牛磺酸低剂量组及牛磺酸高剂量组(分别在饲料中添加0.3%和0.6%的牛磺酸),营养干预4周后,... 目的探讨膳食添加牛磺酸大鼠在光照和暗环境中视网膜代谢型谷氨酸受体6亚型(mGluR6)的mRNA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36只断乳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牛磺酸低剂量组及牛磺酸高剂量组(分别在饲料中添加0.3%和0.6%的牛磺酸),营养干预4周后,再随机分为光照组和暗环境组,继续喂养3d。用RTPCR技术检测光照和暗环境下大鼠视网膜mGluR6的mRNA表达。结果暗环境下mGluR6的mRNA表达显著高于光照环境。在光照及暗环境中牛磺酸高、低剂量组mGluR6的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加,以光照状态下的增加更为明显;光照时,高剂量组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低剂量组;暗环境下,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光照及暗环境中,牛磺酸可明显增加大鼠mGluR6的mRNA表达,有助于其参与调节视网膜的视杆信号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谷氨酸受体6亚型 牛磺酸 视网膜 MRNA
下载PDF
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脑组织中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 a表达与脑水肿的关系
7
作者 杨晋辉 陈学平 +4 位作者 赖苇 唐映梅 尤丽英 胥莹 杨婧 《中国综合临床》 2010年第4期380-383,共4页
目的 观察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脑组织中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1a (mGluR1a)的表达,探讨其在肝性脑病及脑水肿中的作用.方法 据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分成2组:时照组15只,急性肝功能衰竭组25只.采用硫代乙酰胺建立急性肝功能衰竭模... 目的 观察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脑组织中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1a (mGluR1a)的表达,探讨其在肝性脑病及脑水肿中的作用.方法 据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分成2组:时照组15只,急性肝功能衰竭组25只.采用硫代乙酰胺建立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HE染色法及电镜观察脑组织细胞形态及亚细胞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组织mGluR1a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通过使用硫代乙酰胺成功建立了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脑水肿模型,与对照组相比,急性肝功能衰竭组有严重的肝性脑病表现,病理上伴随明显脑细胞水肿,脑组织免疫组化mGluR1a表达增多.结论 硫代乙酰胺能成功制成急性肝衰竭实验模型,在急性肝功能衰竭组出现明显的脑病和脑水肿表现.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脑组织内mGluR1a表达水平升高,与肝功能衰竭大鼠脑水肿和肝性脑病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功能衰竭 代谢谷氨酸受体1亚型 脑水肿
原文传递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4亚型(mGluR4)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娅玲 白艳秋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7-463,共7页
为发现代谢型谷氨酸受体4亚型(mGluR4)的调节剂,通过荧光检测胞内钙浓度的方法,建立一个基于细胞功能性检测的高通量筛选(HTS)系统。将人mGluR4基因转染稳定表达Gα15蛋白的人胚肾细胞(HEK-293),用Zeocin筛选获得稳定表达mGluR4的细胞株... 为发现代谢型谷氨酸受体4亚型(mGluR4)的调节剂,通过荧光检测胞内钙浓度的方法,建立一个基于细胞功能性检测的高通量筛选(HTS)系统。将人mGluR4基因转染稳定表达Gα15蛋白的人胚肾细胞(HEK-293),用Zeocin筛选获得稳定表达mGluR4的细胞株,并通过钙流检测试验证实该细胞系的生物学功能。优化了实验系统中荧光染料的孵育时间,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耐受性,以及溶剂氢氧化钠(NaOH)耐受性,建立了可靠稳定的筛选系统。钙流检测试验数据表明,mGluR4细胞系对其激动剂的活性程度排序是:L-(+)-2-Amino-4-phosphonobutyricacid(L-AP4)>L-Serine-O-phosphate(L-SOP)>L-Glutamicacid(L-Glu);拮抗剂是:(RS)-α-Methylserine-O-phosphate(MSOP)>(RS)-α-Methyl-4-phosphonophenylglycine(MPPG)。在96和384细胞微孔培养板中,得到该筛选系统Z’因子分别是0.80和0.65。结果表明,该稳定细胞系拥有一个稳定的检测系统,适合于mGluR4激动剂/拮抗剂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谷氨酸受体4亚型(mGluR4) 高通量筛选(HTS) Gα15 激动剂/拮抗剂
原文传递
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室下区的mGluR7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娟 胡晓松 +2 位作者 程丽 范正富 周东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98-100,117,共4页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代谢型谷氨酸受体7亚型(mGluR7)在局灶性脑缺血大鼠不同再灌注时段SVZ的表达,探讨神经发生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2h,再灌注不同时间段(6h,24h,72h,7d,14d,28d)的大鼠短暂局灶性脑缺血模...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代谢型谷氨酸受体7亚型(mGluR7)在局灶性脑缺血大鼠不同再灌注时段SVZ的表达,探讨神经发生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2h,再灌注不同时间段(6h,24h,72h,7d,14d,28d)的大鼠短暂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GluR7的表达。结果缺血侧SVZ(脑室下区)的mGluR7于再灌注24h开始增加,72h达到高峰(P<0.05),以后逐渐回落至正常水平。此外,mGluR7阳性细胞还可明显见于梗死区周围,尾壳核,隔外侧核,梨状内核,部分大脑皮质等区域。结论短暂脑缺血能刺激SVZ的mGluR7表达上调,后者可能参与此处由缺血引发的神经前体细胞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谷氨酸受体7亚型 脑室下区 脑缺血再灌注 大鼠
下载PDF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亚型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榴 蒋亚琴 白艳秋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86,共6页
目的:利用荧光测钙的方法,建立了人源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亚型(mGluR5)的高通量筛选模型。方法:通过基因合成得到mGluR5的ORF区域,并将其构建到pCNDA3.1真核表达载体上。将此重组质粒转染HEK293细胞,利用抗生素筛选和钙流检测方法得到稳... 目的:利用荧光测钙的方法,建立了人源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亚型(mGluR5)的高通量筛选模型。方法:通过基因合成得到mGluR5的ORF区域,并将其构建到pCNDA3.1真核表达载体上。将此重组质粒转染HEK293细胞,利用抗生素筛选和钙流检测方法得到稳定表达mGluR5的重组细胞株。结果:对试验条件:接种密度,孵育时间,溶剂DMSO浓度进行了优化,建立了稳定可靠的实验系统。并使用该受体特异激动剂和拮抗剂进行了功能验证,其中激动剂EC50L-Quisqualic acid(67.8nmol/L)>L-Glu(2.73μmol/L),抑制剂IC50MTEP(3.3nmol/L)>Fenobam(23.5nmol/L)系统Z因子为0.68,证明建立了一个人源mGluR5抑制剂的细胞筛选模型。利用此重组细胞株对360种化合物进行了筛选,找到了若干对mGluR5有抑制效果的化合物。结论:此细胞模型适用于mGluR5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谷氨酸受体5亚型(mGluR5) 高通量筛选(HTS) 激动剂/拮抗剂
原文传递
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室下区mGluR7与PCNA的表达
11
作者 胡晓松 李健 +1 位作者 李娟 周东 《华西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318-320,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代谢型谷氨酸受体7型(mGluR7)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局灶性脑缺血大鼠不同再灌注时段前脑侧脑室的脑室下区(SVZ)中的表达,探讨神经发生的机制。方法:42只体重为280-300 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再灌注... 目的:动态观察代谢型谷氨酸受体7型(mGluR7)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局灶性脑缺血大鼠不同再灌注时段前脑侧脑室的脑室下区(SVZ)中的表达,探讨神经发生的机制。方法:42只体重为280-300 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再灌注不同时间段(6 h、24 h、72 h、7 d、14 d、28 d)组,每组各6只。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备大脑右侧中动脉阻塞(MCAO)2 h的大鼠短暂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SVZ的mGluR7和PCNA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血侧SVZ的mGluR7阳性细胞于再灌注24 h开始增加(P〈0.05),再灌注72 h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回落至正常水平。再灌注72 h时非缺血侧mGluR7阳性细胞亦有明显升高(P〈0.05)。此外,mGluR7阳性细胞还可明显见于梗死区周围,尾壳核、隔外侧核、梨状内核、部分大脑皮质等区域;再灌注24 h,无论缺血侧还是非缺血侧PCNA的阳性标记细胞数目均明显增加,高峰出现在再灌注7 d(P〈0.01),并维持较高水平至再灌注14 d,再灌注28 d时数量虽已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再灌注72 h、7 d时,缺血侧PCNA阳性表达细胞数显著高于非缺血侧(P〈0.05)。结论:短暂脑缺血能刺激SVZ的细胞增殖和mGluR7的表达上调,后者可能参与此处由短暂局灶性脑缺血引发的神经发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谷氨酸受体7亚型 增殖细胞核抗原 脑室下区 脑缺血再灌注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