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侵蚀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土壤质量指标 被引量:8
1
作者 孙权 何振立 纪立东 《宁夏农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5-20,共6页
分析了退化生态系统的成因、特征和类型 .在扩展土壤功能的基础上 ,介绍了土壤质量的概念及类型 ,侵蚀对土壤物理质量、化学质量和生物质量的影响 ,侵蚀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土壤质量指标的选择及评价 ,提出了减少土壤侵蚀的质量管理措施 ... 分析了退化生态系统的成因、特征和类型 .在扩展土壤功能的基础上 ,介绍了土壤质量的概念及类型 ,侵蚀对土壤物理质量、化学质量和生物质量的影响 ,侵蚀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土壤质量指标的选择及评价 ,提出了减少土壤侵蚀的质量管理措施 ,并用量化的土壤质量指标识别退化土壤的范围和程度 ,并提出针对性的恢复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退化 生态系统 土壤质量 土壤质量评价指标
下载PDF
粤东南澳岛青澳海滩侵蚀退化风险评价及其安全调控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平 杜军 +1 位作者 张志卫 徐国强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1-181,共11页
分析了南澳岛海滩资源储量、空间分布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开展海岛海滩侵蚀风险评价,选择青澳海滩开展岸滩及其海湾海床地形、沉积物、动力泥沙调查,分析探讨了青澳海滩泥沙动力沉积特征,灾变退化过程机制,并从海滩稳定性和游客安全角度... 分析了南澳岛海滩资源储量、空间分布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开展海岛海滩侵蚀风险评价,选择青澳海滩开展岸滩及其海湾海床地形、沉积物、动力泥沙调查,分析探讨了青澳海滩泥沙动力沉积特征,灾变退化过程机制,并从海滩稳定性和游客安全角度给出安全调控建议。结果表明:1)南澳岛海滩资源储量与侵蚀风险区域分异特征明显,其中青澳海滩旅游活动频繁、开发强度大,侵蚀退化风险等级高,人为破坏干扰抑制滩海泥沙交换,无序无度占滩开发与利用破坏了海滩自然演化进程,短期过量旅游活动加速海滩侵蚀退化进程;2)青澳湾沉积物以粗粒砂为主,沙源供给不足,不同岸段岸线进退与岸滩蚀淤与海滩方位、波浪动力强度强弱关系密切,具有明显的纵向沉积地貌分带特征。湾内落潮优势流(SE)优于涨潮(NW),对泥沙输运进入湾内具有抑制作用,潮周期海湾泥沙自湾内向湾外输运,泥沙以外输为主单宽输沙为3 400 t;3)青澳海滩存在严重的"无序占滩建筑,污水肆意排放,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监测评价亦表明侵蚀退化风险巨大,游客安全面临着风险隐患,建议青澳海滩实行以生态化养护开发和"游客为中心"为理念的安全调控措施,设立红线及安全标示。该研究为岛礁生态建设、海岛保护及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澳海滩 侵蚀退化 风险评价 安全调控
下载PDF
基于植物功能性状的土壤侵蚀退化修复框架
3
作者 郝好鑫 吕凤玲 +1 位作者 闫峰陵 郭忠录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6,共8页
当前,我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正在积极向提升生态功能为目标转变。为实现这一目标,管理者和工程师需要明确的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作为指导。通过综述植物功能性状对侵蚀胁迫的响应和对土壤功能的影响机制,验证基于性状响应-影响的生态修复框... 当前,我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正在积极向提升生态功能为目标转变。为实现这一目标,管理者和工程师需要明确的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作为指导。通过综述植物功能性状对侵蚀胁迫的响应和对土壤功能的影响机制,验证基于性状响应-影响的生态修复框架在土壤侵蚀治理中的2个关键理论:1)植物性状的变异体现植物对侵蚀退化环境的适应性;2)植物性状显著影响土壤生态过程。进而提出基于植物性状响应—影响的侵蚀退化修复框架。该框架将植物性状对环境变化响应纳入性状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分析,根据恢复的水土保持服务目标,选择具有影响上述功能的特定植物性状,选择不受侵蚀(或物种间相互作用)胁迫或具有抗逆性的性状进行植物配置。该框架能扩宽当前土壤侵蚀植被治理的研究思路和实践领域,对提升我国的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退化 植被恢复 植物功能性状 土壤保持 生态修复 性状响应—影响框架
下载PDF
湖南省红壤受侵蚀因素及治理对策
4
作者 胡小文 侯旭蕾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5期269-269,271,共2页
水土流失是制约湖南省生产发展的首要环境问题。结合该省水土流失现状,追溯并探讨导致其水土流失产生的地形、土壤质地、降雨条件及人为活动等方面的驱动因素,并分析出针对其水土流失原因的切实可行的理论及实际治理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红壤 侵蚀退化 影响因素 治理对策 湖南省
下载PDF
植被恢复对退化红壤轻组有机质的影响 被引量:33
5
作者 谢锦升 杨玉盛 +3 位作者 解明曙 陈光水 杨智杰 黄石德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0-175,共6页
关键词 轻组有机质 密度分组 土壤有机质 侵蚀退化红壤 植被恢复
下载PDF
土壤侵蚀退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卢金伟 李占斌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1年第1期72-76,共5页
从土壤物理退化、化学退化和生物学退化等3个方面回顾了国内外的土壤退化过程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全面总结了国内外在土壤侵蚀退化形成的过程、机理、影响因素以及评价土壤退化的指标方法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土壤退化过程... 从土壤物理退化、化学退化和生物学退化等3个方面回顾了国内外的土壤退化过程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全面总结了国内外在土壤侵蚀退化形成的过程、机理、影响因素以及评价土壤退化的指标方法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土壤退化过程和防治方法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多学科交叉的角度和土壤侵蚀退化机理研究及定量动态监测角度来展望土壤侵蚀退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退化 物理退化 化学退化 生物退化 退化机理
下载PDF
侵蚀退化红壤自然恢复下土壤生物学质量演变特征 被引量:23
7
作者 王晓龙 胡锋 +3 位作者 李辉信 刘满强 秦江涛 张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04-1411,共8页
为了探讨严重侵蚀退化红壤区自然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生物学质量演变特征,对南方严重侵蚀退化红壤自然植被恢复的4个演替阶段(裸地,地衣地,苔藓地和草地),以及该地区人工马尾松林地的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和线虫数量进行了比较研... 为了探讨严重侵蚀退化红壤区自然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生物学质量演变特征,对南方严重侵蚀退化红壤自然植被恢复的4个演替阶段(裸地,地衣地,苔藓地和草地),以及该地区人工马尾松林地的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和线虫数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侵蚀红壤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生物学性质演变特征明显。在恢复初期,地衣和苔藓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改善主要体现在土壤表层。在0~2cm土层地衣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蔗糖酶和脲酶活性高于裸地,但差异不显著;苔藓地表层微生物量氮、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与人工马尾松林地已无显著差异,表明苔藓地是严重侵蚀退化红壤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改善的重要阶段。裸地、地衣地和苔藓地土壤线虫恢复程度低于微生物量和酶活性。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3种酶活性以及线虫数量则显著高于自然恢复初期各阶段。与人工恢复林相比较,自然恢复草地表层土壤生物学质量优于人工马尾松林地,但对深层土壤的改善效果不如林地。相关分析表明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的改善程度比较一致,而土壤线虫对自然植被恢复响应与微生物和酶活性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退化红壤 自然恢复 土壤微生物量 土壤酶 土壤线虫
下载PDF
红壤侵蚀退化马尾松林下不同治理模式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1
8
作者 王玉婷 查轩 +3 位作者 陈世发 白永会 毛兰花 常松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24,共8页
以南方红壤严重侵蚀退化地低效林改造、乔灌草混交、浅沟播草、封禁治理4种治理模式马尾松林地为对象,研究不同治理模式和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和枯落物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为该区水土流失治理和植被恢复... 以南方红壤严重侵蚀退化地低效林改造、乔灌草混交、浅沟播草、封禁治理4种治理模式马尾松林地为对象,研究不同治理模式和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和枯落物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为该区水土流失治理和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治理模式下土壤SOC、TN、TP和枯落物P含量差异显著,土壤和枯落物养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改善效果均以乔灌草混交最好。土壤SOC、TN和TP含量总体上随土层增加而减少;而浅沟播草治理模式表现为,土壤SOC、TN、TP含量均随着土层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养分含量在5~20cm土层达到最低值;不同治理模式下土壤C∶N、C∶P、N∶P和枯落物C∶P均存在显著差异,土壤空间变异性表现为土壤C∶N>C∶P>N∶P。土壤C∶N除乔灌草混交外,其他治理模式处于较低水平,而土壤C∶P和N∶P整体上较高。枯落物C∶N、C∶P和N∶P与土壤呈相反的变化规律,低效林改造和乔灌草混交远小于对照。土壤C∶N和C∶P主要受控于土壤SOC含量和枯落物C含量,土壤N∶P主要受控于土壤TP含量和枯落物P含量。土壤化学计量比还受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pH等因素的影响,枯落物与土壤养分之间关系密切并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红壤侵蚀退化 C、N、P化学计量
原文传递
红壤侵蚀退化地生态恢复后C吸存量的变化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玉盛 谢锦升 +1 位作者 陈光水 郭剑芬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7-19,46,共4页
陆地生态系统中碳平衡以及碳贮存和分布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关注的热点之一,但对严重侵蚀退化地采取生态恢复措施后其碳吸存的变化了解甚少.国际上在全球森林C预算时把我国中亚热带森林并入热带林中,而最近研究却显示,我国亚热带森林可... 陆地生态系统中碳平衡以及碳贮存和分布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关注的热点之一,但对严重侵蚀退化地采取生态恢复措施后其碳吸存的变化了解甚少.国际上在全球森林C预算时把我国中亚热带森林并入热带林中,而最近研究却显示,我国亚热带森林可能是失踪的"碳汇"之一.中亚热带大面积侵蚀退化地生态恢复后,则可能是本地区重要的"碳汇".本文对严重侵蚀退化红壤采取种草促林(措施I)、植灌促林(措施II)、栽阔促林(措施III)和封禁管理(措施IV)4种生态恢复措施后碳吸存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以严重侵蚀地(对照I)和风水林(对照II)为对照,结果表明:在生态恢复措施采取前,红壤严重侵蚀地CO2同化能力极低,4种措施乔木层的有机C积累量分别占调查时的1.50%,0.59%,0.39%,1.09%.采取生态恢复措施后,其CO2同化能力明显增强,其中,措施Ⅰ的CO2同化能力在短期内效果较大,在措施采取后1~5年期间有机C积累量达到高峰期,随后明显下降,至调查时仅为对照II的11.6%;措施II的效果最好,在措施采取后11~15年期间达到高峰,至调查时CO2同化能力已超过对照II的63.0%;而措施Ⅲ和IV的CO2同化能力则接近于对照II的.生态系统的有机C贮量明显增加,4种措施地上部分的有机碳贮量是对照I的32.2~146.1倍,乔木层有机C贮量是对照I的54.6~268.8倍,土壤有机C贮量是对照I的2.02~2.50倍;4种措施生态系统有机碳总贮量分别达到49.937,113.084,84.981,69.292 t/hm2,明显高于对照I的有机碳贮量17.499 t/hm2.严重侵蚀红壤采取生态恢复措施后,已成为大气CO2的一个重要"碳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 C吸存 红壤侵蚀退化
下载PDF
红壤侵蚀退化地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对土壤养分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黄少燕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42,47,共6页
以长汀县河田红壤严重侵蚀退化地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探讨了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对红壤侵蚀退化地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6种生态恢复措施之后,改善了土壤的养分状况,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较对照都有明显的提高... 以长汀县河田红壤严重侵蚀退化地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探讨了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对红壤侵蚀退化地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6种生态恢复措施之后,改善了土壤的养分状况,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较对照都有明显的提高,其中乔灌草混交、生态果园措施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效果最好,条沟+草灌措施对提高全磷的效果较好;条沟+草灌措施和施肥治理措施对提高土壤全钾含量有一定效果;统计分析表明,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对土壤养分的改善效果大小顺序为:乔灌草混交>条沟+草灌>生态果园>全坡面播草>封禁>施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侵蚀退化 生态恢复措施 土壤养分
下载PDF
长汀侵蚀退化区砍伐迹地马尾松种群动态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杨贤宇 李守中 +5 位作者 宋铁燕 王从容 刘聪 吴语嫣 宁秋蕊 姜良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175-3182,共8页
砍伐是人类对植物种群最常见的干扰形式之一,种群结构及其动态在砍伐后会经历快速变化和调整时期。以长汀侵蚀退化地为研究区,基于砍伐迹地上马尾松种群4年生活史调查,利用积分投影模型(IPM,Integral Projection Model)结合传统种群统... 砍伐是人类对植物种群最常见的干扰形式之一,种群结构及其动态在砍伐后会经历快速变化和调整时期。以长汀侵蚀退化地为研究区,基于砍伐迹地上马尾松种群4年生活史调查,利用积分投影模型(IPM,Integral Projection Model)结合传统种群统计分析方法,揭示砍伐迹地上马尾松种群增长率变化过程及个体生命率对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砍伐迹地上马尾松种群处于衰退状态(λ<1),且衰退程度不断加深。4年内幼苗数量大幅度减少,幼年树和成树数量增加。死亡在生活史各个阶段均有出现,幼苗是死亡的主要来源;植株生长量随着个体的增大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生长增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成年树,幼年树和幼苗;植株繁殖概率逐年提升,但新生幼苗数量逐年下降。弹性分析显示,个体尤其是幼苗的存活对种群至关重要,小径级植株的正生长有利于种群恢复,大径级植株的正生长不利于种群发展,而负增长和繁殖贡献均十分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种群动态 砍伐 积分投影模型 弹性分析 侵蚀退化
下载PDF
百喜草治理对退化红壤生态系统碳库及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韩立立 谢锦升 +3 位作者 曾宏达 胥超 何圣嘉 杨玉盛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3年第1期33-40,共8页
侵蚀退化红壤植被恢复后生态系统碳库变化的研究对全面认识生态恢复的作用以及碳汇经营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地位于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本文以采用种植百喜草治理侵蚀退化地上典型"小老头"马尾松林(百喜草治理地)为对象,以相邻... 侵蚀退化红壤植被恢复后生态系统碳库变化的研究对全面认识生态恢复的作用以及碳汇经营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地位于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本文以采用种植百喜草治理侵蚀退化地上典型"小老头"马尾松林(百喜草治理地)为对象,以相邻的未治理地为对照,研究生态系统及其各个分室碳库的变化.结果表明:侵蚀地种植百喜草治理后生态系统、乔木层及土壤层碳库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地,分别是对照的2.32倍、5.23倍和1.81倍.乔木层各器官碳贮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地(P<0.05),其中树干碳贮量增量最大.与对照地土壤相比,表层0~20 cm土壤碳贮量增量高达5.84 t.hm-2,同时土壤深层(20~100 cm)碳库增量(6.04 t.hm-2)与其相当.对照地的土壤碳库占生态系统碳库的比例为70.88%,而百喜草治理地的土壤碳库所占比例下降至55.28%,表明侵蚀地种植百喜草治理后生态系统碳库分配趋于合理.因此,从森林碳汇与可持续经营角度出发,种植百喜草治理侵蚀退化红壤是一项可行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退化红壤 百喜草 碳库 分配
下载PDF
严重退化红壤上恢复的马尾松—灌木混交林群落能量格局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谢锦升 林瑞余 +2 位作者 黄荣珍 陈银秀 杨玉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31-136,共6页
在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的基础上 ,对长汀河田严重退化土地上恢复的马尾松 -灌木群落的能量格局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乔灌木混交林乔木层地上部分各器官干重热值均大于相应对照的 ,而地下部分的则低于相应对照的 ,群落各层次的干重热值... 在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的基础上 ,对长汀河田严重退化土地上恢复的马尾松 -灌木群落的能量格局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乔灌木混交林乔木层地上部分各器官干重热值均大于相应对照的 ,而地下部分的则低于相应对照的 ,群落各层次的干重热值大小为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苔藓层。乔灌木混交林群落的能量现存量达 2 5 890 0 8kJ·m- 2 ,是对照群落的 15 6 1倍。对照的群落仅由乔木层和草本层组成 ,植被盖度极低 ,光能转化效率很小 ,群落内昼夜温差大、土壤干旱 ,生态系统严重退化。乔灌木混交林群落能量年存留量、年归还量、年净固定量分别达 2 70 92 0 3、5 82 5 0 1和 32 917 0 4kJ·m- 2 a- 1 ,分别是对照的 5 9 6、12 8 7和 6 5 9倍 ;其群落的太阳能转化率为 1 5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灌木混交林 能量 侵蚀退化红壤
下载PDF
亚热带红壤侵蚀退化区不同恢复水平生境内先锋树种竞争特征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从容 李守中 杨贤宇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9-245,共7页
以亚热带红壤侵蚀退化区先锋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ionana Lamb.)和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不同恢复水平样地,构建Voronoi图确定林木生长空间和邻近竞争木,采用V_Hegyi竞争指数定量分析亚热带红壤丘陵... 以亚热带红壤侵蚀退化区先锋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ionana Lamb.)和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不同恢复水平样地,构建Voronoi图确定林木生长空间和邻近竞争木,采用V_Hegyi竞争指数定量分析亚热带红壤丘陵生态恢复早期不同生境恢复阶段先锋树种竞争特征.结果显示:对象木个体竞争强度与其胸径服从幂函数关系(CI=AD^B);随着个体胸径的增大,个体受到的竞争压力逐渐减弱.林木竞争结构和竞争强度在不同样地间具有显著差异(P <0.005),其全林分个体平均竞争强度依次为中等恢复水平样地(3.839 63)>强度侵蚀水平样地(2.315 83)>阔叶树进入样地(2.019 12)>较高恢复水平样地(1.084 75).本研究表明从马尾松占优势的针叶林阶段向针阔混交阶段的生态过程中,林木竞争指数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竞争在驱动群落发生演替的同时又受到群落结构变化和个体生长状况的影响而不断调整;因此针对不同生境恢复水平应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小竞争对生境恢复带来的不利影响.(图3表4参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指数 生态恢复 马尾松 侵蚀退化 VORONOI图
原文传递
红壤侵蚀退化地马尾松幼苗生长及养分利用效率对施肥的响应 被引量:6
15
作者 毛兰花 查轩 +1 位作者 张婧 陈世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6-324,共9页
马尾松是南方红壤侵蚀区的先锋树种,由于受土壤贫瘠的限制,植物生长缓慢。以树龄1年的马尾松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马尾松的生长特征以及生物量、植株养分含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设置了1个对照(不施肥,CK)和3种施肥方式:... 马尾松是南方红壤侵蚀区的先锋树种,由于受土壤贫瘠的限制,植物生长缓慢。以树龄1年的马尾松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马尾松的生长特征以及生物量、植株养分含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设置了1个对照(不施肥,CK)和3种施肥方式:单施复合肥(0.94,1.89,3.56 g);复合肥与微生物菌肥混施((0.94+8.00),(1.89+8.00),(3.56+8.00)g);复合肥与保水剂混施((0.94+1.01),(1.89+1.01),(3.56+1.01)g),为期2年。结果表明:(1)与对照处理相比,不同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马尾松的地径生长量和株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株高生长量最高均为F2B(复合肥与保水剂混施,(1.89+1.01)g)处理,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2)与其他施肥处理相比,复合肥与微生物菌肥混施处理下马尾松的根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重较大,而复合肥与保水剂混施处理下其总生物量最大;(3)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马尾松叶、茎、根的TN、TP、TK含量和养分利用效率,TP含量对其生长特性影响最大,呈极显著相关,其解释了生长特性变化的58.03%(P<0.01);(4)主成分分析表明,F2B((1.89+1.01)g)施肥处理综合排名第1,为试验条件下最适宜的施肥量和方法。综合马尾松的生长特征和养分利用效率分析,复合肥与保水剂混施((1.89+1.01)g)为该区域马尾松生长更为有效的施肥方法,为严重侵蚀退化马尾松林地施肥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退化 马尾松 施肥处理 保水剂 养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花岗岩红壤侵蚀退化地不同治理模式土壤抗蚀性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姜兴雪 查瑞波 +3 位作者 毛兰花 查轩 陈诗婷 刘川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1-37,共7页
为探究花岗岩红壤侵蚀退化地不同治理模式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外试验,以长汀县封禁(M1)、乔灌草混交(M2)、全坡面播草(M3)、低效林改造(M4)、条沟草灌带(M5)这5种治理模式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开垦地(CK1)和裸露地(C... 为探究花岗岩红壤侵蚀退化地不同治理模式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外试验,以长汀县封禁(M1)、乔灌草混交(M2)、全坡面播草(M3)、低效林改造(M4)、条沟草灌带(M5)这5种治理模式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开垦地(CK1)和裸露地(CK2)为对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揭示土壤抗蚀性主要影响因子,并结合灰色关联分析和耦合分析对土壤抗蚀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治理模式的土壤抗蚀性由强到弱依次为M5>M2>M3>M4>M1>CK2>CK1;(2)>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抗蚀性的主要因子;(3)土壤抗蚀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灰色关联度较高(0.696),M3的土壤抗蚀性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系统耦合度最高(0.883)。研究结果为花岗岩红壤侵蚀退化地的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抗蚀性 花岗岩红壤 侵蚀退化 土壤理化性质 关联耦合分析
下载PDF
南方红壤丘陵区侵蚀退化地成因及生态恢复措施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何钟文 查轩 黄少燕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5年第4期44-48,共5页
南方红壤丘陵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治理难度较大。本文在分析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系统论述和总结了其侵蚀退化地成因以及生态恢复治理措施,最后提出了今后应开展的研究重点,旨在为南方红壤丘陵区侵... 南方红壤丘陵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治理难度较大。本文在分析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系统论述和总结了其侵蚀退化地成因以及生态恢复治理措施,最后提出了今后应开展的研究重点,旨在为南方红壤丘陵区侵蚀退化地的深入研究和科学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壤丘陵区 侵蚀退化 生态恢复
下载PDF
植被恢复花岗岩红壤土壤颗粒组成及土壤养分储量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白永会 查轩 +1 位作者 吴伟成 周飞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9-186,共8页
[目的]探明植被恢复下花岗岩红壤土壤颗粒组成和土壤养分的关系以及土壤养分储量特征,为植被恢复花岗岩红壤侵蚀退化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选择5种植被恢复模式[乔灌草模式(ASG)、条沟草灌(GGH)、全坡面播草(FSG)、低效林改... [目的]探明植被恢复下花岗岩红壤土壤颗粒组成和土壤养分的关系以及土壤养分储量特征,为植被恢复花岗岩红壤侵蚀退化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选择5种植被恢复模式[乔灌草模式(ASG)、条沟草灌(GGH)、全坡面播草(FSG)、低效林改造(IFT)、封禁(CC)以及严重侵蚀退化地(HDL)和自然林(NV)]为对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方法,明晰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颗粒组成和土壤养分的关系,土壤养分储量特征和识别植被恢复退化红壤养分恢复状况的指标。[结果]5种植被恢复模式改善了0—5 cm花岗岩退化地土壤颗粒组成,0—5 cm土壤颗粒组成和土壤养分指标的冗余分析表明,土壤黏粒和土壤养分呈显著正相关。5种植被恢复模式增加了0—5 cm花岗岩红壤退化地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全钾、速效钾、全磷、速效磷的养分含量和储量,0—5 cm土壤有机碳含量、0—6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和0—60 cm土壤养分总储量顺序一致,均表现为乔灌草模式>条沟草灌>全坡面播草>低效林改造>封禁。[结论]土壤黏粒是提高0—5 cm土壤养分含量的关键因子,土壤有机质是识别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养分状况的直观指标,乔灌草模式是改善土壤颗粒组成、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养分储量的最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模式 土壤颗粒组成 土壤养分储量 花岗岩红壤 侵蚀退化
下载PDF
红壤侵蚀退化坡面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效益演变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博文 查瑞波 +2 位作者 毛兰花 吴洁玲 刘家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5-142,共8页
为探究花岗岩红壤侵蚀退化坡面植草措施实施中植被在不同生长阶段水土保持效益的演变规律,设置条带型(D1)、随机型(D2)、斑块型(D3)3种不同植草格局坡面,并以侵蚀退化裸地坡面(CK)作为对照开展试验,在天然降雨条件下监测整个植被生长过... 为探究花岗岩红壤侵蚀退化坡面植草措施实施中植被在不同生长阶段水土保持效益的演变规律,设置条带型(D1)、随机型(D2)、斑块型(D3)3种不同植草格局坡面,并以侵蚀退化裸地坡面(CK)作为对照开展试验,在天然降雨条件下监测整个植被生长过程中的坡面土壤侵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植被的生长可显著提升坡面的水土保持能力,随着植被生长阶段的推进,坡面的产流产沙量明显下降,减流效益达20.74%~79.03%,减沙效益达97.42%~99.40%,但在不同降雨类型下,随着植被生长,坡面减流减沙效益表现出的递增变化规律具有差异。(2)植被生长能逐渐削弱降雨因素对坡面产沙的影响,使得坡面减沙率在不同雨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最终稳定在一个较高水平,不同雨型间坡面减流率的差异在植被生长各时期皆较大。减流率、减沙率与植被生长时间二者之间存在对数函数关系,相关系数分别大于0.491和0.792。植被生长指标(分蘖数、盖度、株高)与坡面产流产沙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3)从整个植被生长过程来看,3种植草格局的水土保持效益大小表现为D1>D3>D2,在植被生长的前期以及前中期,高植株密度的分布格局强于低植株密度分布格局,后期各格局差异较小。研究结果为南方红壤水土流失区严重侵蚀退化地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生长阶段 天然降雨 不同植草格局 红壤侵蚀退化 水土保持效益
下载PDF
长汀红壤侵蚀退化地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杰 田浩 +3 位作者 范跃新 吕茂奎 陈光水 谢锦升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7-94,共8页
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碳库的稳定和全球碳平衡产生重要影响.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湿筛法分离团聚体并测其有机碳含量,探讨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裸地的植被恢复显著促进了土壤表层有机碳的... 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碳库的稳定和全球碳平衡产生重要影响.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湿筛法分离团聚体并测其有机碳含量,探讨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裸地的植被恢复显著促进了土壤表层有机碳的积累,尤其是在土壤0~10 cm土层,分别为未治理地(CK)的2.6~7.9倍和2.8~9.6倍.植被恢复影响团聚体有机碳分配并显著(P<0.05)影响其有机碳含量.大团聚体具有有机碳富集作用,其有机碳恢复速度明显比微团聚体、粉粒与粘粒快,而增加的有机碳含量79.6%~90.4%储存在大团聚体,7.2%~14.0%储存在微团聚体,2.4%~6.4%储存在粉粒与粘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有机碳 人工林 侵蚀退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