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烟草青枯病的侵染动态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勇 于海芹 +3 位作者 秦西云 王敏 冯坤 王炳豪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11期207-210,共4页
为了指导烟草青枯病的测报和防治,采用定期挖根调查采样和ELISA检测方法,对云南省烟草青枯病的侵染动态进行了研究。移栽后每周挖根调查结果和根、茎部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在文山州青枯病重病田块,移栽后第5周根部样品首先检测出青枯雷... 为了指导烟草青枯病的测报和防治,采用定期挖根调查采样和ELISA检测方法,对云南省烟草青枯病的侵染动态进行了研究。移栽后每周挖根调查结果和根、茎部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在文山州青枯病重病田块,移栽后第5周根部样品首先检测出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简称青枯菌)阳性,个别烟株根部出现黑色坏死症状;移栽后第7周根部样品青枯菌检出率达到50%左右、根部黑色坏死发病率开始快速上升,茎部无明显症状;移栽后第9周,根部发病率达到50%左右、个别烟株茎部出现黑色坏死症状。移栽后第12周,茎部青枯菌检出率、根发病率和茎部发病率均达到80%以上。根部样品青枯菌检出阳性、烟株根部显症、烟株茎部显症表现出一定的时间顺序(先后间隔约21d)。根青枯菌检出阳性时期和根黑色坏死的始发期可作为确定第一次施药时期的依据。对ELISA检测的验证试验结果表明,ELISA检测为青枯菌阳性的样品,可分离到典型青枯菌菌落,分离物ELISA检测同样为青枯菌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青枯病 侵染动态 青枯雷尔氏菌
下载PDF
两种小麦孢囊线虫在河南省郑州的侵染动态比较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袁虹霞 阎海涛 +2 位作者 孙炳剑 邢小萍 李洪连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4-79,共6页
近年来,小麦孢囊线虫病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掌握病原线虫的侵染动态是病害防控基础。本文在田间条件下,对两种孢囊线虫—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和菲利普孢囊线虫(H.filipjevi)在河南郑州的侵染动态进行了比... 近年来,小麦孢囊线虫病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掌握病原线虫的侵染动态是病害防控基础。本文在田间条件下,对两种孢囊线虫—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和菲利普孢囊线虫(H.filipjevi)在河南郑州的侵染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小麦出苗后2周即可发现孢囊线虫的二龄幼虫侵入到小麦根内,4周后少量二龄幼虫发育为三龄,6周后根内幼虫数量达到第一次高峰,同时发现少量四龄幼虫。小麦出苗60 d后,由于温度较低,根内各虫态数量基本维持稳定;在120 d后,温度逐渐回升,根内二龄幼虫数量逐渐增加,幼虫数量的第二次高峰出现在小麦出苗后150 d左右,但入侵幼虫数量明显少于第一次。此后根内幼虫陆续发育为白雌虫和孢囊,白雌虫数量高峰出现在小麦出苗后180 d后。H.filipjevi三龄、四龄幼虫及白雌虫出现的时间均比H.avenae的早一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孢囊线虫 菲利普孢囊线虫 侵染动态
原文传递
扶桑绵粉蚧共生细菌 Delftia 的多样性与侵染动态
3
作者 郑奕然 倪美虹 +2 位作者 杨欣怡 李紫成 蒋明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32-942,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昆虫共生细菌伯克氏菌目(Burkholderiales)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Delftia在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中的多样性、丰度动态和感染部位。【方法】克隆并测序扶桑绵粉蚧5个不同地理种群[浙江兰溪(寄...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昆虫共生细菌伯克氏菌目(Burkholderiales)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Delftia在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中的多样性、丰度动态和感染部位。【方法】克隆并测序扶桑绵粉蚧5个不同地理种群[浙江兰溪(寄主: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浙江东阳(寄主:辣椒Capsicum annuum)、浙江杭州西湖区(寄主:大花马齿苋Portulaca grandiflora)、浙江杭州临平区(寄主:大花马齿苋)和广西防城港(寄主: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3龄若虫肠道中细菌的16S rRNA基因片段,对Delftia株系进行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采用qPCR定量分别取食棉花和番茄的扶桑绵粉蚧不同发育阶段(1-3龄若虫、初羽化成虫及2,4和6日龄成虫以及开始产蚧后2和4 d的成虫)整虫和其中取食番茄的上述各发育阶段成虫肠道和2,4和6日龄成虫卵巢中Delftia 16S rRNA基因的拷贝数;借助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扶桑绵粉蚧初羽化成虫肠道和马氏管中Delftia的侵染动态;分析扶桑绵粉蚧从寄主植物获得Delftia的可能性。【结果】扶桑绵粉蚧各地理种群3龄若虫所感染细菌Delftia的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极为相似(相似度>99%),为同一个种Delftia sp.的不同菌株,且与部分其他昆虫、植物中及根际的Delftia系统发育关系十分接近。在若虫期,取食棉花和番茄扶桑绵粉蚧Delftia丰度均随龄期增大逐渐上升,但成虫期Delftia丰度变化因寄主植物而异,取食棉花扶桑绵粉蚧2日龄成虫内Delftia丰度较高6日龄成虫内Delftia丰度明显下降,开始产蚧后4 d成虫内Delftia丰度也有下降趋势;取食番茄扶桑绵粉蚧2日龄成虫内Delftia丰度显著下降,6日龄成虫内Delftia丰度明显上升,开始产蚧后4 d成虫内Delftia丰度也上升。初羽化成虫肠道和卵巢中Delftia丰度与扶桑绵粉蚧发育期关系密切,其中肠道中丰度随成虫发育推进呈缓慢下降趋势,卵巢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桑绵粉蚧 共生细菌 Delftia 细菌多样性 细菌丰度 侵染动态
下载PDF
蜡蚧轮枝菌对茶蚜的侵染动态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雪芹 姜荣良 +1 位作者 林栋梁 王联德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32-35,共4页
接种4株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Verticillium) lecanii]菌株V07、V08、V23和V27不同剂量(2×10~3、2×10~4、2×10~5、2×10~6和2×10~7孢子/ml)孢子悬浮液于茶蚜(Toxoptera aurantii)室内种群,观察茶蚜种群的... 接种4株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Verticillium) lecanii]菌株V07、V08、V23和V27不同剂量(2×10~3、2×10~4、2×10~5、2×10~6和2×10~7孢子/ml)孢子悬浮液于茶蚜(Toxoptera aurantii)室内种群,观察茶蚜种群的感染流行情况,得到蜡蚧轮枝菌侵染茶蚜的发病指数。结果表明:相同初始接种剂量,菌株V07对烟粉虱的侵染速率最快;同一菌株侵染速率随初始接种孢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蚧轮枝菌 茶蚜 发病指数 侵染动态
下载PDF
阿克苏地区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JuMaVA)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权 刘保军 +2 位作者 张国新 宋单波 白剑宇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9-455,共7页
【目的】明确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的田间侵染动态,探索出病害防治的关键时间节点。【方法】以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全基因组序列为靶标设计序列特异性引物,建立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分子检测技术,并应用于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田间侵染动态的追踪... 【目的】明确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的田间侵染动态,探索出病害防治的关键时间节点。【方法】以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全基因组序列为靶标设计序列特异性引物,建立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分子检测技术,并应用于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田间侵染动态的追踪检测与分析。【结果】该检测技术对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检测的最低质量浓度为4.168 pg·μL^(-1),可在叶片显症之前检测到该病毒。通过田间侵染动态的追踪检测与分析,明确了5月中下旬是防治该枣树花叶病毒病的关键时间节点。【结论】建立的分子检测技术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快速准确对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田间侵染动态进行追踪检测。利用已建立的分子检测技术开展了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田间侵染动态的追踪检测,初步明确了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的田间侵染动态,明确了枣树叶片带毒率随着月份的增加而增加。其中5—6月份检出率较低,7—8月份的检出率明显高于5—6月份,这与病害前期隐症、7月份叶片显症、8月份进入显症高峰期的田间调查结果相一致,但枣树花叶病毒A与枣树花叶和果实畸形的关系还需进一步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树花叶伴随病毒 枣树DNA病毒 特异性PCR引物分子检测 侵染动态
下载PDF
枣树花叶病毒病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2
6
作者 白剑宇 罗达 +1 位作者 刘正兴 李宏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57-662,共6页
【目的】建立枣树花叶病毒病的分子检测方法,追踪检测与分析枣树花叶病毒病田间侵染动态,研究病害防治的关键时间节点,为新疆枣树种植区枣树花叶病毒病的流行监测和早期防治,以及枣树花叶病毒病的高效防治奠定基础。【方法】在前期准确... 【目的】建立枣树花叶病毒病的分子检测方法,追踪检测与分析枣树花叶病毒病田间侵染动态,研究病害防治的关键时间节点,为新疆枣树种植区枣树花叶病毒病的流行监测和早期防治,以及枣树花叶病毒病的高效防治奠定基础。【方法】在前期准确获取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基础上,以病毒基因组序列RNA5为靶标设计序列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技术进行引物特异性验证与灵敏度检测,优化反应体系,建立枣树花叶病毒病分子检测技术,追踪检测与分析枣树花叶病毒病田间侵染动态。【结果】该检测技术对枣树花叶病毒病检测的最低浓度为4.79 pg/μL,可在叶片显症之前检测到该病毒。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预防枣树病毒病的关键时间节点。【结论】建立的枣树花叶病毒病检测技术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和鉴定病原,可应用于枣树花叶病田间侵染动态的追踪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树 花叶病毒病 分子检测 侵染动态 流行监测
下载PDF
pBBR1MCS2-Tac-EGFP广宿主载体适宜标记Ralstonia solanacearum 被引量:1
7
作者 肖熙鸥 林文秋 +3 位作者 陈卓 邹春香 金辉 邹华芬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00-1705,共6页
利用标记基因追踪病原菌在植物体内的入侵和定殖,是研究病原菌-寄主互作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利用电转化法将广宿主载体pBBR1MCS2-Tac-EGFP导入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GMI1000菌株中,获得了青枯雷尔氏菌带绿色荧光标记的转... 利用标记基因追踪病原菌在植物体内的入侵和定殖,是研究病原菌-寄主互作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利用电转化法将广宿主载体pBBR1MCS2-Tac-EGFP导入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GMI1000菌株中,获得了青枯雷尔氏菌带绿色荧光标记的转化子。转接试验结果表明,转化子的抗生素抗性和绿色荧光强度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pBBR1MCS2-Tac-EGFP不影响GMI1000菌株的致病力,且EGFP蛋白能够在植物中稳定表达。灌根法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在第1天即完成对根系的侵染,并在第6天扩散至其他组织,随后造成植株萎蔫。研究结果表明所获转化子可用于后续的病原菌侵染机理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雷尔氏菌 绿色荧光标记 侵染动态 pBBR1MCS2-Tac-EGFP载体
下载PDF
阿克苏地区枣黑斑病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8
作者 白剑宇 毕司进 +1 位作者 宋峰惠 史彦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74-1681,共8页
【目的】建立枣黑斑病菌的分子检测方法,研究枣黑斑病菌田间侵染动态,分析病害防治的最佳时间,为枣黑斑病的高效防治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文献公布的枣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 HSP70序列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技术进行引物特异... 【目的】建立枣黑斑病菌的分子检测方法,研究枣黑斑病菌田间侵染动态,分析病害防治的最佳时间,为枣黑斑病的高效防治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文献公布的枣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 HSP70序列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技术进行引物特异性验证与灵敏度检测,优化反应体系,建立病原菌分子检测技术,并应用该技术确定枣黑斑病菌侵染动态监测和越冬场所。【结果】该检测技术对枣黑斑病菌的检测的最低浓度为4. 886 pg/μL,可在病害症状未显症之前检测到病原菌,对病原菌的越冬场所进行检测与验证病果、病叶及冠下表层土壤是枣黑斑病菌越冬的主要场所。【结论】建立的枣黑斑病菌检测技术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和鉴定病原菌,可应用于枣黑斑病菌田间侵染动态和越冬场所的监测与验证,为阿克苏地区枣黑斑病的流行监测和早期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黑斑病 HPS70 分子检测 侵染动态
下载PDF
江西南方板栗炭疽病菌侵染动态的研究
9
作者 王卫芳 肖建辉 +2 位作者 李庚花 何木根 杨朝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12-515,共4页
江西板栗炭疽病菌 (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 (Penz)Sacc .)于初花末期开始侵染雌花柱头 ,侵染高峰在盛花初期。病菌经柱头侵入后 ,首先定殖于花柱 ,然后在花柱中潜伏或进一步蔓延至子房。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现象 ,已展开叶片、托... 江西板栗炭疽病菌 (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 (Penz)Sacc .)于初花末期开始侵染雌花柱头 ,侵染高峰在盛花初期。病菌经柱头侵入后 ,首先定殖于花柱 ,然后在花柱中潜伏或进一步蔓延至子房。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现象 ,已展开叶片、托叶、枝梢皮层、花器 (雄花序、雄蕊、花柱 )、幼果、幼嫩总苞的针刺及坚果 (果皮和涩皮 )普遍潜伏带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中国栗 炭疽病 板栗 侵染动态
下载PDF
基于PCR检测的4种土传病害病原菌侵染棉花的动态分析
10
作者 许泰百 萨吉达木·艾则孜 +3 位作者 吴琼 李玉华 李进 郭庆元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10-918,共9页
【目的】立枯病、红腐病、枯萎病和黄萎病是新疆棉花上的4种主要土传病害,研究4种病害的病原菌在新疆棉花上的侵染动态,分析各自的侵染始期和最佳防治时期,为病害高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针对4种主要病害的病原菌,对混合接菌后分期... 【目的】立枯病、红腐病、枯萎病和黄萎病是新疆棉花上的4种主要土传病害,研究4种病害的病原菌在新疆棉花上的侵染动态,分析各自的侵染始期和最佳防治时期,为病害高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针对4种主要病害的病原菌,对混合接菌后分期采集的棉株进行特异性引物PCR检测,依据检测结果,进行各病原菌侵染动态分析及混合侵染分析。【结果】4种病原菌从棉花子叶期即能侵染;立枯丝核菌侵染相对较早、较快,拟轮枝镰孢霉次之;2种病原菌均在棉苗前期有较高的侵染株率,3叶期达到高峰,此后侵染株率逐渐降低;而尖孢镰孢霉和大丽轮枝菌,虽从子叶期开始即可侵染,但侵染株率较低,直到蕾铃期侵染株率呈渐增趋势;病原菌之间的混合侵染普遍存在,以两菌混合侵染居多。【结论】子叶期为4种病原菌的侵染初期;立枯丝核菌和拟轮枝镰孢霉以苗期侵染为特点;尖孢镰孢霉和大丽轮枝菌以子叶期到蕾铃期均可侵染为特点;病原菌之间常有混合侵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土传病害 立枯丝核菌 拟轮枝镰孢霉 尖孢镰孢霉 大丽轮枝菌 侵染动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