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弹体斜侵彻多层间隔钢靶的弹道特性 被引量:12
1
作者 杜华池 张先锋 +3 位作者 刘闯 熊玮 李鹏程 陈海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04-1214,共11页
为分析弹体斜侵彻多层间隔靶的弹道特性,开展典型卵形弹体不同入射角侵彻多层间隔钢靶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利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建立弹体斜侵彻多层间隔钢靶数值仿真模型,分析弹体斜侵彻多层间隔钢靶作用过程,得出弹体入射角、弹体速... 为分析弹体斜侵彻多层间隔靶的弹道特性,开展典型卵形弹体不同入射角侵彻多层间隔钢靶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利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建立弹体斜侵彻多层间隔钢靶数值仿真模型,分析弹体斜侵彻多层间隔钢靶作用过程,得出弹体入射角、弹体速度、靶体厚度及弹体变形对多层钢靶侵彻弹道特性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弹体入射角越大,侵彻弹道偏转越大;初始速度越大,弹体斜侵彻多层间隔钢靶偏转角度越小,且速度对偏转角的影响幅度随速度增大呈减小趋势;随着靶体厚度增加,弹体斜侵彻多层间隔钢靶弹道由整体向下偏转转变为整体向上偏转;靶体厚度对偏转角的影响幅度随靶体厚度增大呈增大趋势;刚性弹体斜侵彻多层间隔钢靶弹道偏转角度比变形弹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间隔钢靶 弹体斜 弹道 数值模拟 弹道偏转
下载PDF
弹体侵彻YAG透明陶瓷/玻璃的剩余深度 被引量:7
2
作者 陈贝贝 张先锋 +3 位作者 邓佳杰 章健 包阔 谈梦婷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9-99,共11页
为了研究钇铝石榴石(yttrium aluminum garnet,YAG)透明陶瓷及玻璃材料的抗弹性能和冲击破坏机制,开展了12.7 mm穿甲燃烧弹侵彻YAG透明陶瓷/玻璃的剩余侵彻深度实验研究。基于变形侵彻和刚性侵彻机制建立理论模型分析子弹撞击YAG透明陶... 为了研究钇铝石榴石(yttrium aluminum garnet,YAG)透明陶瓷及玻璃材料的抗弹性能和冲击破坏机制,开展了12.7 mm穿甲燃烧弹侵彻YAG透明陶瓷/玻璃的剩余侵彻深度实验研究。基于变形侵彻和刚性侵彻机制建立理论模型分析子弹撞击YAG透明陶瓷和玻璃的作用过程,并利用空腔膨胀模型确定了剩余弹体对2024T351航空铝的剩余侵彻深度。实验结果表明:YAG透明陶瓷对子弹有较强的破碎作用,其防护能力显著高于玻璃材料。理论模型计算得到的剩余弹体质量和侵彻深度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可见本文建立的理论模型可用于评估不同面板材料的抗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G透明陶瓷 玻璃 深度 弹道 理论模型
下载PDF
弹头形状对侵彻多层靶弹道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李鹏飞 吕永柱 +2 位作者 周涛 肖川 宋浦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4-131,I0006,共9页
为了提高侵彻弹斜侵彻多层混凝土靶过程弹道稳定性,提出了头部刻槽形弹体结构和尖卵形弹体结构设计。基于LS‑DYNA软件开展数值模拟计算,并进行了两种弹体侵彻10层混凝土靶试验。研究表明:在侵彻单层混凝土薄靶的过程中,随初始攻角增大... 为了提高侵彻弹斜侵彻多层混凝土靶过程弹道稳定性,提出了头部刻槽形弹体结构和尖卵形弹体结构设计。基于LS‑DYNA软件开展数值模拟计算,并进行了两种弹体侵彻10层混凝土靶试验。研究表明:在侵彻单层混凝土薄靶的过程中,随初始攻角增大弹体姿态偏转角度增大,刻槽形弹体相对尖卵形弹体姿态偏转相对较小。对比侵彻10层混凝土靶试验结果,刻槽形弹体相对尖卵形弹体可显著减少弹体偏转姿态,具有较好的侵彻弹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 弹头形状 多层靶 攻角 偏转角 弹道
下载PDF
攻角和入射角对弹体侵彻混凝土薄靶弹道特性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鹏程 张先锋 +3 位作者 刘闯 魏海洋 刘均伟 邓宇轩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0-102,共13页
为了研究弹体斜侵彻有限厚混凝土靶板的作用特性,开展了尖卵形弹体斜侵彻间隔混凝土靶实验,获得了弹体侵彻过程中的姿态及弹道特性、靶板破坏参数,分析了攻角与入射角联合作用对弹体侵彻混凝土靶板“二次偏转现象”、靶后偏转角以及弹... 为了研究弹体斜侵彻有限厚混凝土靶板的作用特性,开展了尖卵形弹体斜侵彻间隔混凝土靶实验,获得了弹体侵彻过程中的姿态及弹道特性、靶板破坏参数,分析了攻角与入射角联合作用对弹体侵彻混凝土靶板“二次偏转现象”、靶后偏转角以及弹体侵彻间隔靶板弹道轨迹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入射角越大,“二次偏转现象”越明显,弹体靶后偏转角越大;初始攻角抑制“二次偏转现象”,攻角越大,抑制作用越显著;初始攻角与入射角方向相同时,初始攻角加剧靶后偏转角的增大;当攻角与入射角方向相反时,较小的攻角能够抑制弹体靶后偏转角的增大,而当初始攻角较大时,攻角成为影响弹体偏转的主要因素,攻角越大,弹体靶后偏转角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动力学 间隔混凝土靶 弹道 攻角 偏转角
下载PDF
长杆弹超高速侵彻砂浆靶临界速度的实验和计算 被引量:5
5
作者 姚志彦 李金柱 +2 位作者 齐凯丽 徐杨 黄风雷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78-1588,共11页
为了研究高强度合金钢长杆弹超高速侵彻砂浆混凝土靶时侵彻深度发生逆减的临界速度,开展了30CrMnSiNi2A长杆弹以初速度1381~1879 m/s侵彻半无限砂浆混凝土靶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靶板的开坑直径、开坑深度、开坑体积以及弹道孔径与侵... 为了研究高强度合金钢长杆弹超高速侵彻砂浆混凝土靶时侵彻深度发生逆减的临界速度,开展了30CrMnSiNi2A长杆弹以初速度1381~1879 m/s侵彻半无限砂浆混凝土靶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靶板的开坑直径、开坑深度、开坑体积以及弹道孔径与侵彻速度呈近似线性关系;当侵彻速度小于1724 m/s时,侵彻深度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当侵彻速度大于1724 m/s时,侵彻深度随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当速度为1724 m/s时,侵彻深度达到最大。靶板的剖分结果显示:当长杆弹超高速侵彻靶板时,弹体着靶时微小的倾角会导致侵彻弹道发生严重的偏转,呈现为“J”字形弹道。基于实验结果,在考虑长杆弹头部变形的基础上利用修正的A-T模型,得到了长杆弹超高速侵彻砂浆混凝土靶时侵彻深度发生逆减的临界速度,分析了不同的弹靶参数对临界速度的影响,并结合实验数据,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 长杆弹 弹道 A-T模型 临界速度
下载PDF
弹箭侵彻器对土壤和岩石的侵彻机理研究及弹道计算
6
作者 张瑞萍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12-216,共5页
借助空腔膨胀理论研究和分析了弹丸及火箭侵彻器对岩石和土壤的侵彻作用机理,从而建立了相应的弹道计算模型,并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关键词 空腔膨胀理论 弹箭 弹道
下载PDF
复合式侵彻体斜侵彻多层钢靶弹道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屈可朋 吴翰林 +2 位作者 郭洪福 肖玮 胡雪垚 《弹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5-50,共6页
为优化弹体头部外形,减小侵彻过程头部侵蚀对弹道偏转的影响,进而提升弹体斜侵彻多层靶弹道稳定性,设计了一种复合式侵彻体,利用ANSYS/LS-DYNA,计算了复合式侵彻体以500~800 m/s速度侵彻3层间隔钢靶的弹道偏转情况,对比了复合式与整体... 为优化弹体头部外形,减小侵彻过程头部侵蚀对弹道偏转的影响,进而提升弹体斜侵彻多层靶弹道稳定性,设计了一种复合式侵彻体,利用ANSYS/LS-DYNA,计算了复合式侵彻体以500~800 m/s速度侵彻3层间隔钢靶的弹道偏转情况,对比了复合式与整体式侵彻体弹道偏移量,探讨了帽罩材质对复合式侵彻体弹道的影响机制,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500~800 m/s速度范围内,复合式侵彻体侵彻各层及最终弹道偏移量均明显小于整体式侵彻体,随着侵彻速度由500 m/s增加至800 m/s,弹道稳定性分别提升54%、50%、60%和32%;在500 m/s侵彻速度下,35CrMnSiA帽罩复合式侵彻体弹道偏移总量略小于93WNiFe帽罩复合侵彻体,当速度增大至800 m/s时,93WNiFe帽罩复合式侵彻体的弹道最终偏移量小于35CrMnSiA帽罩复合式侵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 弹道 多层钢靶
下载PDF
一种混凝土侵彻弹道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曹君蓬 刘宁 +1 位作者 孟强 薛再清 《中国高新科技》 2018年第14期34-35,共2页
文章通过侵彻弹载测试实验,测试混凝土侵彻弹在侵彻过程中的负加速度,拟合出混凝土介质界面压力和密度的关系;应用理论分析、实验测试、数值计算等方法,对侵彻弹侵彻混凝土过程进行研究,对不同种类或状态的目标介质,应用弹载侵彻试验方... 文章通过侵彻弹载测试实验,测试混凝土侵彻弹在侵彻过程中的负加速度,拟合出混凝土介质界面压力和密度的关系;应用理论分析、实验测试、数值计算等方法,对侵彻弹侵彻混凝土过程进行研究,对不同种类或状态的目标介质,应用弹载侵彻试验方法测得弹靶界面压力,可计算出侵彻弹道;在分析侵彻机理的基础上得出侵彻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道 混凝土 机理
下载PDF
椭圆截面弹体斜侵彻金属靶体弹道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魏海洋 张先锋 +3 位作者 熊玮 周婕群 刘闯 冯晓伟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0-102,共13页
为研究椭圆截面弹体对半无限金属靶体的侵彻弹道规律,基于14.5 mm弹道枪平台,开展了椭圆截面弹体在0°~20°倾角、850~950 m/s撞击速度下对2A12铝合金的斜侵彻试验。基于空腔膨胀理论及局部相互作用模型,建立了椭圆截面弹体侵... 为研究椭圆截面弹体对半无限金属靶体的侵彻弹道规律,基于14.5 mm弹道枪平台,开展了椭圆截面弹体在0°~20°倾角、850~950 m/s撞击速度下对2A12铝合金的斜侵彻试验。基于空腔膨胀理论及局部相互作用模型,建立了椭圆截面弹体侵彻弹道模型,并结合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椭圆截面弹体长短轴之比、绕弹轴旋转角度、弹体撞击速度对侵彻弹道的影响规律。弹体长短轴之比为1.0时,弹体退化为尖卵形圆截面弹体,且椭圆截面弹体侵彻弹道稳定性随长短轴之比的增大而变弱,最优长短轴之比为1.0,即尖卵形圆截面弹体。椭圆截面弹体绕弹轴旋转一定角度后,侵彻弹道在平面曲线与空间曲线之间变化,当旋转角度为0°、90°时,侵彻弹道为二维平面弹道,当旋转角度在0°~90°之间时,侵彻弹道为三维空间弹道。当弹体撞击速度由800 m/s提升至1000 m/s时,椭圆截面弹体姿态角增量由18.6°降至1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截面弹体 弹道模型 半无限金属靶体
下载PDF
读者信箱
10
作者 杨理明 《轻兵器》 2009年第14期51-51,共1页
问:方形或菱形预制破片比球形破片更能击穿防弹衣吗?广东广州梁振广答:从空气动力学理论上看,高速(1.5倍声速以上)时,球形预制破片的空气阻力是最小的。
关键词 预制破片 球形破片 后坐能量 防弹衣 弹道 空仓 穿透能力 比动能 手枪 菱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