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12
1
作者 蓝思彬 吴增晖 +5 位作者 许俊杰 易红蕾 张清顺 段明阳 陈恩良 杨善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5-409,共5页
目的:探讨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8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采用XLIF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单... 目的:探讨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8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采用XLIF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的资料,共21例,其中女性18例,男性3例;年龄57.0±13.3岁(45~77岁),随访时间18.0±5.0个月(12~29个月)。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术前及术后3d在轴位MRI上测量轴位椎管前后径(anterior-posterior diameter of the canal,APDC);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在侧位X线片测量椎间孔高度(foraminal height,FH)、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并计算滑移百分比(slipping percentage,SP)。末次随访时应用CT评估融合率及融合器塌陷率。结果: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分别为5.9±1.7分、1.7±0.7分,腿痛VAS评分分别为6.1±2.1分、1.4±0.7分,ODI分别为(42.6±24.8)%、(12.1±4.2)%,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及术后3d的APDC分别为11.2±3.8mm、12.7±4.0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手术节段DH分别为7.2±1.2mm、10.2±1.4mm,FH分别为17.3±2.9mm、20.0±1.7mm,SP分别为(16.4±7.0)%、(6.1±6.6)%,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无大血管损伤、腹腔脏器损伤、生殖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5例患者出现大腿前方麻木,症状均在3个月内缓解。2例患者出现融合器塌陷,无明显不适。所有手术节段均获得植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XLIF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椎体复位及椎管间接减压效果满意,是一种治疗腰椎滑脱症安全、有效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微创 滑脱症 接减压
下载PDF
微创单通道多节段间接减压侧方椎间融合术(XLIF)治疗成人根性疼痛性腰椎退变性侧凸的早期临床报告 被引量:5
2
作者 邹德威 邵燕翔 +2 位作者 靳江波 李光弟 Thomas Rally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3年第S1期44-47,共4页
目的目的:评估微创单通道多节段间接减压融合手术(XLIF)治疗成人根性疼痛症状性下腰退变侧凸畸形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9月采用XLIF治疗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症状性下腰退变合并侧凸8例,男3例,女5例,年龄62~85... 目的目的:评估微创单通道多节段间接减压融合手术(XLIF)治疗成人根性疼痛症状性下腰退变侧凸畸形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9月采用XLIF治疗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症状性下腰退变合并侧凸8例,男3例,女5例,年龄62~85岁,分别涉及L2-3,L3-4,L4-5节段,Cobb角38°~59°。另1例女性16岁,特发性脊柱侧凸,主弯腰段,Cobb角45°,顶椎L3。结果结果:手术时间45~120 min,平均失血50 ml。所有患者均未输血,均于术后次日下地活动。无神经功能恶化。腰痛VAS评分由术前(7.34±2.02)分改善至术后(2.87±1.45)分,腿痛VAS评分由术前(8.02±1.61)分改善至术后(2.92±1.53)分,JOA评分由术前7.27±5.17改善至术后12.79±7.82,ODI评分由术前30.55±11.30改善至19.98±14.0。结论结论:初步验证了XLI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融合 接减压 退行性
下载PDF
腰椎侧路微创椎间融合术治疗伴椎间隙塌陷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增晖 许俊杰 +3 位作者 王建华 王新宇 章凯 夏虹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4年第5期266-272,共7页
目的:探讨腰椎侧路微创椎间融合术(mini-LIF)治疗伴椎间隙塌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3年8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采用mini-LIF手术治疗15例伴椎间隙塌陷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目的:探讨腰椎侧路微创椎间融合术(mini-LIF)治疗伴椎间隙塌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3年8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采用mini-LIF手术治疗15例伴椎间隙塌陷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52岁。手术节段:L1/22例、L2/34例、L3/46例、L4/53例。手术在XLIF/DLIF配套的工作通道下完成,采用椎弓根螺钉进行侧前方内固定。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 min(40~100 min),术中出血量20 mL(10~40 mL),切口长度35 mm(30~40 mm),术后下地时间24 h(12~48 h),住院时间5 d(3~7 d)。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5例患者出现术侧腹股沟区和大腿内侧麻痛不适症状,对症处理后消失,无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5个月。术后3 d,3、6、12个月腰痛、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6个月X线片、CT检查示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椎间植骨均获融合。结论对于伴椎间隙塌陷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mini-LIF是一种可行、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移位 隙塌陷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融合
下载PDF
微创侧路椎间融合术治疗成人退行性腰椎不稳的手术配合
4
作者 张媛媛 孟京华 王显勋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6期201-202,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侧路椎间融合(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自2013年2月~2014年5月,我院采用微创侧路椎间融合(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联合... 目的探讨微创侧路椎间融合(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自2013年2月~2014年5月,我院采用微创侧路椎间融合(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15例。结果15例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原有症状改善明显,病人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侧路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具有术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手术中器械护士除密切配合手术外,还要加强无菌台的管理,器械护士要熟知手术步骤袁熟练掌握脊柱微创器械的特点、使用方法及操作通道的安装步骤,密切配合手术及麻醉医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袁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因此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熟练的术中配合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有效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微创 融合 护理
下载PDF
小切口XLIF联合侧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不稳 被引量:6
5
作者 王诗成 潘磊 +3 位作者 刘青华 薛厚军 李捷 陈伟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7-700,704,共5页
目的探讨极外侧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1月至2018年02月应用小切口单节段XLIF联合侧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32例病例资料,L4/511例,L3/415例,L2/36例。采用术前及末次随访... 目的探讨极外侧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1月至2018年02月应用小切口单节段XLIF联合侧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32例病例资料,L4/511例,L3/415例,L2/36例。采用术前及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腰椎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前凸角,活动度评估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2.5个月。手术时间(46±15)min;术中出血量(65±38)ml。VAS评分、0DI及腰椎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后融合节段椎间隙背侧和腹侧高度增加3.8 mm和4.4 mm,融合节段前凸角为12.4°,节段活动度为2.15°和2.35mm。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5.6%,在随访过程中得到完全缓解。结论对于退行性腰椎不稳,XLIF联合侧路椎弓根钉固定作为一种微创脊柱融合技术,可获得良好的短期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 融合 微创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宋月 张春虹 许海委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5期1942-1945,共4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XLIF)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XLIF治疗的8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在加速康复...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XLIF)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XLIF治疗的8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制定护理流程;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流程。观察并比较2组术后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情况,以护理质量满意度来评估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首次进食时间、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3/43),护理总满意度为95%(41/43);对照组分别为33%(14/43)和84%(3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XLIF治疗的患者,围手术期以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开展护理可以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围手术期护理 融合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极外侧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初期疗效 被引量:5
7
作者 段明阳 吴增晖 +5 位作者 许俊杰 易红蕾 张清顺 蓝思彬 陈恩良 杨善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6-212,共7页
目的 :观察极外侧入路椎体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初期疗效。方法:2012年7月~2017年3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采用XLIF治疗41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15例,女26例,年龄64.4±9... 目的 :观察极外侧入路椎体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初期疗效。方法:2012年7月~2017年3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采用XLIF治疗41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15例,女26例,年龄64.4±9.8(39~83)岁,手术节段共51节。临床疗效评价包括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腰椎JOA评分。影像学评价包括在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手术节段的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椎间孔高度、椎间隙高度(椎体后缘测量)和椎间孔面积,在术前和术后1周的MRI(T2加权)图像上测量手术节段的轴位椎管矢状径和椎管最狭窄处面积。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两组:侧方钢板组,21例,26个节段;后路螺钉组,20例,25个节段。比较总体的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的差异以及两组的手术前后变化的差异。结果:每节段手术时间为92.12±45.95min(50~260min),每节段术中出血量56.34±58.81ml(10~225ml)。11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性大腿前外侧麻木,均于术后1~6周症状减轻或消失;均无脑脊液漏,无大血管、腹腔脏器、生殖股神经等损伤。随访22.39±13.18个月(6~63个月),13例(31.7%)患者出现融合器下沉,其中11例为Ⅰ级,2例为Ⅱ级,均无临床症状。末次随访时41例患者的腰腿痛VAS评分、ODI及腰椎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1周手术节段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孔面积、轴位椎管矢状径、椎管最狭窄处面积及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和椎间孔面积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种内固定方式,术后1周手术节段的椎间孔高度、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面积、轴位椎管矢状径和椎管最狭窄处面积的变化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侧方钢板组手术节段的椎间隙高度与椎间孔面积丢失比后路螺钉组多,两组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融合 微创
下载PDF
侧入路微创椎间融合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 被引量:29
8
作者 李想 洪毅 +4 位作者 张军卫 唐和虎 吕振 陈世铮 关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0-406,共7页
目的:探讨侧入路微创椎间融合结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累及三柱的胸腰段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2年9月,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二期侧入路微创椎间融合技术治疗符合入选标准的累及三柱的... 目的:探讨侧入路微创椎间融合结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累及三柱的胸腰段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2年9月,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二期侧入路微创椎间融合技术治疗符合入选标准的累及三柱的胸腰段骨折患者12例,包括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33±9.4岁(21~47岁)。所有患者首先接受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2周后接受侧入路微创椎间融合重建脊柱前中柱稳定性。侧入路微创椎间融合采用自行设计的工作通道,融合节段包括T11/124例,T12/L1节段5例,L1/2节段3例,分别记录前后路手术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在术前、术后以及末次随访时分别采用ASIA2011标准以及Cobb角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情况以及矫正维持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Suk标准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后路手术时间平均125.8±29.0min,手术出血量平均460.5±88.1ml;侧入路微创椎间融合手术时间平均127.1±21.7min,手术出血量平均185.8±62.3ml。侧入路椎间融合相关手术并发症包括术后穿刺侧血胸1例.穿刺侧神经根损伤1例。随访时间平均12.75±4.6个月。患者术前平均Cobb角31°±8.7°,侧入路椎间融合术后平均Cobb角5.1°±3.5°,随访过程中平均矫正丢失4.3°±2.1°。末次随访时骨性融合8例(66.7%),可疑融合4例(33.3%),无植骨不融合及暇关节病例;术前不完全损伤者中有5例出现至少1个级别的神经功能提高,其他患者神经功能无改善;无内固定失败病例。结论:侧入路微创椎间融合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累及三柱的胸腰段骨折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是否可作为传统前后路开放手术的替代或补充有待更多病例更长时间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融合 脊柱微创 短节段固定
下载PDF
术前脊柱矢状位失衡对侧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症状改善的影响
9
作者 孟胜东 丁明胜 +2 位作者 解学关 戴琰琨 杨德坤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3期427-430,435,共5页
目的 探讨术前脊柱矢状位失衡对侧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LLIF)术后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LLIF的8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矢状面轴向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将患者分为A组(SVA... 目的 探讨术前脊柱矢状位失衡对侧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LLIF)术后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LLIF的8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矢状面轴向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将患者分为A组(SVA≥50 mm)和B组(SVA<50 mm)。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放射学参数[T2~S1的冠状位Cobb角、SVA、腰椎前凸角(LL)、T5~T12的胸椎后凸角(TK)、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和PI-LL]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术前,A组SVA、冠状位Cobb角(CR Cobb角)、PI-LL高于B组,LL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K、PI、PT、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年SVA和PI-LL高于B组,LL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ΔSVA、ΔLL、ΔPI-LL(Δ表示术后1年与术前的变化值)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腰痛、腿痛、腿麻木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时的TK、PI、PT、SS及ΔTK、ΔPI、ΔPT和Δ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LIF手术对患者SVA的恢复效果有限,但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疾病 融合 矢状位平衡 临床症状
下载PDF
侧入路微创椎间融合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游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29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究侧入路微创椎间融合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段骨折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后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 目的:探究侧入路微创椎间融合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段骨折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后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联合外侧植骨融合方法治疗,试验组采用侧入路微创椎间融合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伤椎高度比值、脊柱后凸成角(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手术前后JOA评分。结果:试验组伤椎高度比值、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12个月JO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入路微创椎间融合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应用在胸腰段骨折患者治疗中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椎体稳定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融合 短节段固定 胸腰段骨折
下载PDF
侧前方入路一体式可撑开可复位椎间融合器的生物力学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泓 吴爱悯 +3 位作者 李俊伟 蔡鑫义 任亚楠 都承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975-1980,共6页
背景:体外实验证实,采用的一体式椎间融合器虽可以从侧方置入,但其置入体内后不具有调节椎间融合器高度的能力和调节腰椎滑移的复位功能。基于以上原因,课题组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侧前方入路一体式可撑开可复位椎间融合器(OLIF+IERC),并不... 背景:体外实验证实,采用的一体式椎间融合器虽可以从侧方置入,但其置入体内后不具有调节椎间融合器高度的能力和调节腰椎滑移的复位功能。基于以上原因,课题组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侧前方入路一体式可撑开可复位椎间融合器(OLIF+IERC),并不断深入研究其生物力学性能。目的:探究OLIF+IERC模型,相比于正常腰椎有限元模型、传统的单纯斜前方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er interbody fusion,OLIF)无螺钉固定系统(Stand-alone OLIF)模型、OLIF联合后路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OLIF+BPS)模型的生物力学性能差异。方法:对已建立并验证有效的正常模型(L_(3)-S_(1))进行适当的修改,建立3种OLIF手术有限元模型:Stand-alone OLIF模型、OLIF+BPS模型及OLIF+IERC模型。通过对各模型施加500 N的随动载荷和不同方向上(前屈、后伸、侧弯、轴向旋转)7.5 N·m的力矩载荷,比较不同模型的各生物力学指标差异。结果与结论:①对于L_(4)-L_(5)的运动范围、融合器上最大应力及最大终板应力:OLIF+IERC模型在轴向旋转时低于其他手术模型,Stand-alone OLIF模型在各运动姿态下均最高,OLIF+BPS模型在前屈、后伸及侧弯时最低;②综合分析得出:OLIF+IERC模型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抵抗椎间融合器沉降和椎间盘高度降低的能力,在各运动姿态下均优于Stand-alone OLIF模型,在轴向旋转的运动姿态下优于OLIF+BPS模型;③研究建议:腰椎退行性患者在今后进行手术治疗时,可以考虑采用OLIF联合一体式可伸缩可复位融合器固定的手术方式。该研究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方入融合 一体式可撑开可复位融合 滑移 生物力学 有限元
下载PDF
微创前外侧腰椎融合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文杰 王中华 刘林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518-523,共6页
腰椎融合术的关键在于将融合器置入椎间隙以促进椎体间融合及维持腰椎稳定。对于多种脊柱疾病,如退行性疾病、创伤、肿瘤和畸形,这是一种成熟的手术策略。在过去的15年中,腰椎多种前外侧入路已被广泛应用,这些方法可微创进行且不会破坏... 腰椎融合术的关键在于将融合器置入椎间隙以促进椎体间融合及维持腰椎稳定。对于多种脊柱疾病,如退行性疾病、创伤、肿瘤和畸形,这是一种成熟的手术策略。在过去的15年中,腰椎多种前外侧入路已被广泛应用,这些方法可微创进行且不会破坏椎旁肌和后脊柱,同时能够广泛暴露椎间盘空间,使用较大尺寸的融合器。本研究重点介绍3种微创前外侧入路: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旨在探讨这3种手术方法对患者的选择、手术疗效、并发症及潜在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融合 斜外融合
下载PDF
腰椎斜侧入路椎间融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琨 徐姝娟 章洪 《医学信息》 2018年第15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斜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1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于我科行OLIF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针对性总结该术式围手术期的护理特点,对比住院当天和... 目的探讨斜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1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于我科行OLIF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针对性总结该术式围手术期的护理特点,对比住院当天和术后出院时ODI评分、VAS评分和脊柱生活质量量表得分。结果 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OLIF手术,所有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术后ODI评分、VAS评分和脊柱生活质量量表得分分别为(19.18±5.10)分、(1.98±0.53)分、(53.20±7.88)分,均优于术前的(28.30±6.61)分、(4.63±1.03)分、(63.40±6.8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IF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微创手术方法 ,完善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安全、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退行性疾病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XLIF与OLIF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韦勇力 罗科锋 赵霁 《中华全科医学》 2020年第10期1649-1651,1698,共4页
目的探究微创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与微创侧前方人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对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为临床上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方式... 目的探究微创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与微创侧前方人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对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为临床上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方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100例,按术式分为XLIF组(56例)、0LIF组(44例)。XLIF组行XLIF术,0LIF组行OLIF术。对比2组临床指标、脊柱侧凸Cobbs角.PI-LL.功能恢复.疼痛、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OLIF组术后6个月侧凸Cobb's角、PI-LL分别为(5.00±1.10)°、(13.52±2.13)°,低于XLIF组的(5.12±1.09)°、(13.68±2.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40.371,P=0.587.0.712)。OLIF组术后6个月D0I、NRS评分分别为(8.00±0.50)分、(1.13±0.02)分,低于XLIF组的(11.27±0.68)分、(2.49±0.10)分(t=26.710.99.277,均P<0.001);OLIF组术后6个月J0A评分为(25.66±3.58)分,高于XLIF组的(19.68±2.46)分(1=9.884,P<0.001)。OLIF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27%,低于XLIF组的17.86%(x=4.625,P=0.032)。结论与XLIF术相比,0LIF术可减轻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腰椎疼痛症状,促进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方入融合 微创前方入融合 退变性脊柱 功能恢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