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轮轨动力学的缓和曲线型道岔平面线型设计
被引量:
4
1
作者
赵卫华
王平
曹洋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98-1005,共8页
为了给缓和曲线型道岔选取合适的平面线型,满足良好的行车性能并提高侧向允许通过速度,基于轮轨动力学建立车辆-道岔动力耦合模型,以42号道岔为例计算不同线型方案下轮轨系统动力响应,且分析各评价指标与列车速度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给缓和曲线型道岔选取合适的平面线型,满足良好的行车性能并提高侧向允许通过速度,基于轮轨动力学建立车辆-道岔动力耦合模型,以42号道岔为例计算不同线型方案下轮轨系统动力响应,且分析各评价指标与列车速度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道岔侧股后缓和曲线的使用可保证列车中高速通过的安全性和平稳性,增加曲线半径或加设前缓和曲线可降低轮轨系统振动剧烈程度;列车侧向通过速度越高,轮轨系统振动越显著,42号道岔侧股圆曲线半径增加500 m,可使其侧向允许通过速度提高10 km/h,缓圆缓型道岔可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
岔
平面线型
缓和曲线
动力响应
侧向
过
岔
速度
有限单元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道岔平面选型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曹洋
王平
杨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5-40,共6页
为合理选取道岔平面线型及尖轨切削方式,基于轮轨系统动力学建立车辆-道岔动力耦合模型,计算不同线型方案下轮轨系统动力响应及其与列车过岔速度间关系,并以18号道岔为例验证此选型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道岔平面线型设计须同时考...
为合理选取道岔平面线型及尖轨切削方式,基于轮轨系统动力学建立车辆-道岔动力耦合模型,计算不同线型方案下轮轨系统动力响应及其与列车过岔速度间关系,并以18号道岔为例验证此选型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道岔平面线型设计须同时考虑侧股线型参数和曲尖轨切削方式,满足列车侧逆向进岔时的系统动力稳定性;动力学评价方法可从结构受力及行车状态方面对道岔侧股线型进行分析,并参照系统动力响应随列车过岔速度的变化情况初步确定允许通过速度;对18号道岔而言,增大侧股曲线半径或选用前端半径较大的复圆线型可有效提高行车质量及列车过岔速度,曲尖轨部分采用半切线型或半割线型效果较好,相离半切线型尖轨具有较大粗壮度,可作为主要切削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
岔
平面线型
侧向
过
岔
速度
切削方式
动力响应
有限单元法
原文传递
浅析提高侧向过岔速度的措施
3
作者
赵铁军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年第18期270-271,共2页
分析了影响侧向过岔速度因素,提出了提高侧向过岔速度的措施:改善道岔几何形状,改进道岔结构及材质,采用大号道岔等。
关键词
侧向
过
岔
速度
导曲线线型
道
岔
结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轮轨动力学的缓和曲线型道岔平面线型设计
被引量:
4
1
作者
赵卫华
王平
曹洋
机构
福建工程学院福建省土木工程新技术与信息化重点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98-1005,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08098
51308081)
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JA15327)
文摘
为了给缓和曲线型道岔选取合适的平面线型,满足良好的行车性能并提高侧向允许通过速度,基于轮轨动力学建立车辆-道岔动力耦合模型,以42号道岔为例计算不同线型方案下轮轨系统动力响应,且分析各评价指标与列车速度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道岔侧股后缓和曲线的使用可保证列车中高速通过的安全性和平稳性,增加曲线半径或加设前缓和曲线可降低轮轨系统振动剧烈程度;列车侧向通过速度越高,轮轨系统振动越显著,42号道岔侧股圆曲线半径增加500 m,可使其侧向允许通过速度提高10 km/h,缓圆缓型道岔可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
道
岔
平面线型
缓和曲线
动力响应
侧向
过
岔
速度
有限单元法
Keywords
turnout plane alignment
transition curve
dynamic response
speed through the diverging track
fi-nite element method
分类号
U213.6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道岔平面选型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曹洋
王平
杨生
机构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5-40,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08127)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7J05078)
文摘
为合理选取道岔平面线型及尖轨切削方式,基于轮轨系统动力学建立车辆-道岔动力耦合模型,计算不同线型方案下轮轨系统动力响应及其与列车过岔速度间关系,并以18号道岔为例验证此选型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道岔平面线型设计须同时考虑侧股线型参数和曲尖轨切削方式,满足列车侧逆向进岔时的系统动力稳定性;动力学评价方法可从结构受力及行车状态方面对道岔侧股线型进行分析,并参照系统动力响应随列车过岔速度的变化情况初步确定允许通过速度;对18号道岔而言,增大侧股曲线半径或选用前端半径较大的复圆线型可有效提高行车质量及列车过岔速度,曲尖轨部分采用半切线型或半割线型效果较好,相离半切线型尖轨具有较大粗壮度,可作为主要切削方式之一.
关键词
道
岔
平面线型
侧向
过
岔
速度
切削方式
动力响应
有限单元法
Keywords
turnout plane alignment
speed passing through turnout branch
cutting mode
dynamic response
finite element method
分类号
U213.6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浅析提高侧向过岔速度的措施
3
作者
赵铁军
机构
太原铁路局原平工务段
出处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年第18期270-271,共2页
文摘
分析了影响侧向过岔速度因素,提出了提高侧向过岔速度的措施:改善道岔几何形状,改进道岔结构及材质,采用大号道岔等。
关键词
侧向
过
岔
速度
导曲线线型
道
岔
结构
Keywords
lateral speed of passing railroad switch
derived curve line-type
railroad switch structure
分类号
U213.6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轮轨动力学的缓和曲线型道岔平面线型设计
赵卫华
王平
曹洋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道岔平面选型的动力学研究
曹洋
王平
杨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4
原文传递
3
浅析提高侧向过岔速度的措施
赵铁军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