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侧后方入路、椎板间隙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罗林峰 庄沙斌 +1 位作者 屈锡亮 黄雄飞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4期426-428,共3页
目的:探讨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ent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CLDH)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时不同入路方式(侧后方与椎板间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20年12月东莞市中医院收治的106例C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 目的:探讨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ent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CLDH)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时不同入路方式(侧后方与椎板间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20年12月东莞市中医院收治的106例C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予以侧后方入路,观察组予以椎板间隙入路。两组患者均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疗效以及术前与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腰椎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5、2.604、3.004,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4,P<0.05)。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评价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7,P>0.05)。结论:CLDH患者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不同的入路取得的疗效相当,而且对腰椎功能影响并无明显差异,但是经椎板间隙入路相比侧后方入路,可显著减少手术时间与手术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缓解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侧后方 椎板间隙 不同入路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 腰椎功能
下载PDF
适用于弯道的侧后方驾驶辅助系统预警策略 被引量:2
2
作者 杜亚坤 高继东 +1 位作者 宋攀 高博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2-105,共4页
针对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易发生侧后方碰撞交通事故的问题,基于现有安全距离模型建立了侧后方分级预警策略,其中针对现有安全距离模型不能适用弯道工况的问题,建立了弯道车距识别算法。基于PreScan与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对建立的分级... 针对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易发生侧后方碰撞交通事故的问题,基于现有安全距离模型建立了侧后方分级预警策略,其中针对现有安全距离模型不能适用弯道工况的问题,建立了弯道车距识别算法。基于PreScan与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对建立的分级预警策略与弯道车距识别算法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弯道车距识别算法可适用于弯道工况车辆相对距离的识别,半径125m弯道工况纵向距离误差率不超过1.2%,半径60m弯道工况纵向误差率不超过1.5%;半径125m弯道工况同车道与相邻车道车辆横向距离最大误差为0.56m、0.45m,从而降低弯道工况的虚警率、漏警率。分级预警策略贴合驾驶员的行为习惯,基于弯道车距识别算法在直道工况与弯道工况均下可适时预警,提高了策略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后方 弯道 车距识别 分级预警
下载PDF
一种车辆侧后方监控信息抬头显示系统 被引量:1
3
作者 于善义 曹凯 张仁永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1-7,共7页
为了减轻驾驶员的驾驶负担,减少和避免车辆转弯、换道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构建了基于DM642的车辆侧/后方监控抬头显示系统.系统采用CCD与激光测距组合技术,提取车辆位置、底部阴影和边缘特征识别目标车辆.为了跟踪目标车辆,采用HSI色彩... 为了减轻驾驶员的驾驶负担,减少和避免车辆转弯、换道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构建了基于DM642的车辆侧/后方监控抬头显示系统.系统采用CCD与激光测距组合技术,提取车辆位置、底部阴影和边缘特征识别目标车辆.为了跟踪目标车辆,采用HSI色彩空间下的改进Camshift算法,并控制伺服设备.通过构建车载抬头显示模块,在车辆换道或转弯时,将侧后方道路上的车辆识别与跟踪信息显示在车辆风挡玻璃上,给驾驶员信息提示,避免驾驶员分散对前方道路的注意力.实际道路实验验证,本系统识别正确率在96%以上,测距正确率在98%以上,耗时在350ms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抬头显示 侧后方 识别 跟踪 实时
下载PDF
侧后方减压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
4
作者 赵晨阳 兰玉平 +1 位作者 钟风林 唐相君 《华西医学》 CAS 2009年第3期608-609,共2页
目的:讨论侧后方减压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方法:对12例胸腰椎骨折采用侧后方减压植骨融合术,经一个手术入路完成减压及脊椎的稳定重建。结果:12例病例随访13~36个月,术后无一例神经症状加重;6例术后原有神... 目的:讨论侧后方减压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方法:对12例胸腰椎骨折采用侧后方减压植骨融合术,经一个手术入路完成减压及脊椎的稳定重建。结果:12例病例随访13~36个月,术后无一例神经症状加重;6例术后原有神经症状明显改善,2例2个月后神经症状开始恢复,3例无改善;12例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侧后方减压融合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较好方法。但其技术要求高,视野显露有限,操作范围较窄,易出血增加了手术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后方 减压融合 胸腰椎骨折
原文传递
侧后方入路与椎板间隙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管树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侧后方入路与椎板间隙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LDH)的疗效。方法152例CLDH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两组均行PTED术,观察组选择椎板间隙入路,对照组选择侧后方入路。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侧后方入路与椎板间隙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LDH)的疗效。方法152例CLDH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两组均行PTED术,观察组选择椎板间隙入路,对照组选择侧后方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和末次随访疗效差异,观察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C臂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月、3月、1年,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JOA评分则较术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术后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D是治疗CLDH的有效手术方案,侧后方入路与椎板间隙入路的手术治疗效果相当,但椎板间隙入路方式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和透视次数,并能减轻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后方入路 椎板间隙入路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
下载PDF
侧后路椎间孔镜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优化与术后恢复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光宝 尹建文 +3 位作者 张轶群 李时中 吴祖同 贺爱军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1036-1039,共4页
目的:探索侧后路椎间孔镜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优化与术后恢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 目的:探索侧后路椎间孔镜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优化与术后恢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经皮侧后方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骨骼恢复状况、功能障碍状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腰腿疼痛程度、提举重物情况、个人生活料理情况、坐立状况、行走状况、睡眠状况以及站立状况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技术疗效显著,压力释放彻底,且具有微创、手术视野清晰的优点,术后骨骼恢复较快,功能障碍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侧后方入路椎间孔镜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 手术优化 手术效果
下载PDF
不同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7
作者 朱凯 崔洪鹏 +1 位作者 张建军 丁宇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第4期493-497,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椎间孔镜经椎间孔内口入路(PE-MFD)技术与BEIS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PE-MFD技术治疗,31例)和对照组(采用BEIS技术治疗,1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椎间孔镜经椎间孔内口入路(PE-MFD)技术与BEIS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PE-MFD技术治疗,31例)和对照组(采用BEIS技术治疗,1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时间6~13(9.2±2.2)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3~11(8.4±2.1)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短(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均未发生神经根损伤、类脊髓高压症等严重并发症。VAS评分、JOA评分、ODI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两组均明显优于术前(P <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良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BEIS技术和PE-MFD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均有效,但PE-MFD技术的临床效果更好,对于以黄韧带肥厚或双侧侧隐窝狭窄为主症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椎间孔镜 椎间孔内口入路 侧后方入路
下载PDF
侧后方入路与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胡日鹤 钟华 +1 位作者 王智运 谢发钦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5期503-504,共2页
目的比较经侧后方入路与经椎板间隙入路行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6—2016-06诊治的78例腰椎管狭窄症,39例经侧后方入路行椎间孔镜微创手术(侧后方组),39例经椎板间隙入路行椎间孔镜微创手... 目的比较经侧后方入路与经椎板间隙入路行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6—2016-06诊治的78例腰椎管狭窄症,39例经侧后方入路行椎间孔镜微创手术(侧后方组),39例经椎板间隙入路行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椎板间隙组)。结果 7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5(4~18)个月。侧后方组与椎板间隙组术后3 d疼痛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3 d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以及末次随访时腰椎功能Mac Na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侧后方入路与经椎板间隙入路行椎间孔镜微创手术均可有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起到缓解腰部疼痛、解除腰椎运动功能障碍的作用,但选择何种手术入路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椎间孔镜 侧后方入路 经椎板间隙入路 微创
原文传递
侧后方椎间孔入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明军 《医药论坛杂志》 2020年第3期104-107,共4页
目的研究侧后方椎间孔入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郑州市妇幼保健院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17年7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3)和研究组(n=53)。两组均行椎间孔镜腰... 目的研究侧后方椎间孔入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郑州市妇幼保健院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17年7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3)和研究组(n=53)。两组均行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椎板间入路,研究组采用侧后方椎间孔入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治疗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疼痛程度(VAS评分)、腰椎功能(JOA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VAS、JOA分值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VAS分值低于对照组,JOA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优良率(96.23%)高于对照组(84.91%)(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7.55%)低于对照组(22.64%)(P<0.05)。结论采用侧后方椎间孔入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能有效缩短术后康复时间,进一步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侧后方椎间孔入路 腰椎功能 疼痛程度 术后康复 并发症
原文传递
简化侧后方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涛 马晓春 任跃兵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8期68-70,共3页
目的评估简化侧后方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简化侧后方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3例,术前、术后行VAS、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使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术后第1周及1... 目的评估简化侧后方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简化侧后方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3例,术前、术后行VAS、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使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术后第1周及1、3个月的VAS分别为(3.0±0.8)、(2.3±0.6)、(2.0±0.5)分,均显著低于术前的(8.0±1.4)分(P均<0.01)。术后第1周及1、3个月的ODI分别为30.2±9.2、14.3±4.4、13.8±7.3,均显著低于术前的78.2±16.6(P均<0.01)。术后第3个月评价疗效为优45例、良2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4.5%。术后3周内有2例因下肢疼痛缓解不满意再次行椎板间开窗手术,1例术后第2天发生灼性神经痛,经对症处理缓解。结论简化侧后方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侧后方入路 近期疗效
下载PDF
椎间孔镜下经侧后方与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宏英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第12期7-9,共3页
目的比较椎间孔镜下经侧后方入路手术与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治疗的11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椎间孔镜下手术入路方式分为对照组(... 目的比较椎间孔镜下经侧后方入路手术与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治疗的11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椎间孔镜下手术入路方式分为对照组(椎间孔镜下经侧后方入路手术)与观察组(椎间孔镜下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每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疼痛与功能障碍改善情况、腰椎功能。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腰椎功能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通过椎间孔镜下经侧后方入路手术与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后,治疗效果良好,临床可依据患者病情以及实际需要选择对应入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椎间孔镜下经侧后方入路 椎间孔镜下经椎板间隙入路 腰椎功能
原文传递
颅底侧后方外科解剖与经岩骨入路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岩松 常义 +2 位作者 惠国桢 邵君飞 刘宏毅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26-827,I003,共3页
目的 充分了解颅底侧后方外科解剖结构 ,探明颅骨表面标志与其下方重要结构的对应关系 ,为安全、合理地运用经岩骨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使用 2 0例颅骨和 17例尸头标本 ,按照手术入路将标本的侧后方颅骨切除 ,暴露横窦、乙状窦... 目的 充分了解颅底侧后方外科解剖结构 ,探明颅骨表面标志与其下方重要结构的对应关系 ,为安全、合理地运用经岩骨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使用 2 0例颅骨和 17例尸头标本 ,按照手术入路将标本的侧后方颅骨切除 ,暴露横窦、乙状窦、岩上窦、窦硬膜角等结构 ,测量结构间的距离和角度 ,找出它们与颅底表面骨性标志的对应关系。结果 右侧横窦中段和外侧段的平均宽度大于左侧。横窦的走向与颞鳞 /顶乳缝交点和枕外粗隆之间的连线对应 ,乙状窦的走向与颞鳞 /顶乳缝交点和乳突尖的连线对应 ,两线构成的夹角为“窦间角” ,左侧平均为 10 2 0± 17 3度 ,右侧平均为10 0 0± 15 5度。乳突导静脉孔至乙状窦后壁距离左侧 12 0± 2 2mm ,右侧 12 3± 2 5mm。结论 从右侧开颅时必须考虑到左右横窦宽度的差异。可采用新的乙状窦前入路钻孔定位方法 :孔 1位于颞鳞 /顶乳缝交点前上方 ;孔 2位于颞鳞 /顶乳缝交点与枕外粗隆连线下方 ,前缘在乳突体后界 ;孔 3、4位于星点内侧 2~ 3cm ,颞鳞 /顶乳缝交点与枕外粗隆连线两侧 ;孔 5位于颧弓中点的上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侧后方 解剖结构 岩骨 手术入路 相关性 颅脑外科
下载PDF
侧后方椎间孔入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胜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7期3124-3126,共3页
目的分析侧后方椎间孔入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经皮椎... 目的分析侧后方椎间孔入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观察组接受侧后方椎间孔入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和手术相关指标(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00.00%(48/4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2%(47/4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较多,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卧床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后方椎间孔入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能缩短患者术后卧床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切除术 椎间孔镜 侧后方椎间孔入路
下载PDF
腰椎弓根钉固定后两种融合术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于滨生 刘少喻 +3 位作者 李佛保 ABUMI Kuniyoshi 陈柏龄 龙厚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1-514,共4页
【目的】对侧后方融合与经后路椎体间融合进行生物力学比较,探讨腰椎重建术式的选择方法。【方法】10具小牛尸体腰椎标本(L3-L6)用于实验。从L4-L5后方破坏腰椎稳定结构,并用椎弓根钉固定(PSF)和椎体间cage行以下重建:①完整脊柱+PSF,... 【目的】对侧后方融合与经后路椎体间融合进行生物力学比较,探讨腰椎重建术式的选择方法。【方法】10具小牛尸体腰椎标本(L3-L6)用于实验。从L4-L5后方破坏腰椎稳定结构,并用椎弓根钉固定(PSF)和椎体间cage行以下重建:①完整脊柱+PSF,②两侧关节突关节内侧切除+PSF,③两侧关节突关节全切+PSF,④椎间盘部分切除+PSF,⑤椎间盘部分切除+PSF/cage。各组均行载荷量为5N·m的前-后屈曲测试,记录固定椎间(L4-L5)的刚度值及L4螺钉的应变量,并比较。【结果】除椎间盘部分切除+PSF外所有重建组的脊柱刚度均显著大于完整脊柱组,椎间盘部分切除+PSF/cage组在所有的固定组中获得最大的脊柱刚度。椎间盘部分切除+PSF组在所有的重建组中螺钉的应变量最大,而椎间盘部分切除+PSF/cage组的螺钉的应变量在所有重建组中最小。【结论】若脊柱前方的承载能力尚存,使用PSF的侧后方融合可获得充分的力学稳定性。当脊柱前方丧失其承载能力,单纯PSF的脊柱刚度低,螺钉的应力显著增大。对此种病例,cage的使用可增加重建脊柱的初期稳定性,有利于降低后方固定器械的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侧后方融合 经后路椎体间融合 生物力学 椎弓根钉固定
下载PDF
不同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健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9期3385-3386,共2页
目的:对比不同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LDH)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0年3月我院进行PTED的CLDH患者72例,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36例。a组采用侧后方入路,b组采用椎板间隙入路。对... 目的:对比不同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LDH)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0年3月我院进行PTED的CLDH患者72例,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36例。a组采用侧后方入路,b组采用椎板间隙入路。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疼痛情况、腰椎功能情况。结果:b组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短于a组,透视次数、手术出血量低于a组(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b组的VAS评分低于a组(P<0.05),术后两组的JOA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D采用侧后方入路与椎板间隙入路治疗CLDH的效果相差不大,椎板间隙入路相比侧后方入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创伤,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侧后方入路 椎板间隙入路
下载PDF
侧后方植骨并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不连11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范克杰 刘兴才 《光明中医》 2011年第12期2442-2443,共2页
目的报道经侧后方入路植骨并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前方软组织条件较差的胫骨骨不连,探讨其手术适应证及术式优缺点。方法自2008年12月~2010年12月以来,采用侧后方入路植骨并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不连11例,其中车祸伤5例,重物砸伤3例... 目的报道经侧后方入路植骨并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前方软组织条件较差的胫骨骨不连,探讨其手术适应证及术式优缺点。方法自2008年12月~2010年12月以来,采用侧后方入路植骨并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不连11例,其中车祸伤5例,重物砸伤3例,机器绞伤2例,高处坠落伤1例。9例为开放性骨折,2例为闭合性骨折。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1个月(6~16个月),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皮肤坏死等情况发生,骨折平均愈合时间6.4个月,患肢膝、踝关节均恢复良好。结论侧后方入路植骨并锁定钛板内固定对于骨折端前方软组织条件较差,不适合原手术切口入路或传统前外侧切口入路的胫骨骨不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严格的无菌操作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不连 骨折不愈合 感染 侧后方植骨
下载PDF
侧后方入路手术治疗累及后髁的胫骨平台骨折12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贺君杰 赵泽旭 +1 位作者 张印 王正东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0期90-91,共2页
目的 探讨膝侧后方入路治疗累及后髁的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2例累及后髁的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支持钢板内固定.结果 12例病例随诊12~19个月(平均16.5个月),根据膝关节HSS评定,优7例,良3例,可2例.结... 目的 探讨膝侧后方入路治疗累及后髁的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2例累及后髁的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支持钢板内固定.结果 12例病例随诊12~19个月(平均16.5个月),根据膝关节HSS评定,优7例,良3例,可2例.结论 采用侧后方入路切开复位可充分暴露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直视下复位、固定,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后方入路 后髁 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GSS联合单枚椎间隙融合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 被引量:2
18
作者 文景 陈建明 +5 位作者 张成程 昂建华 许天明 李勇 张志辉 王金 《颈腰痛杂志》 2008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应用GSS系统复位联合单枚椎间隙融合器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月82例腰椎滑脱患者应用GSS椎弓根系统复位联合单枚椎间隙融合器内固定治疗术的临床资料,对80例患者术前术后进行视觉... 目的探讨后路应用GSS系统复位联合单枚椎间隙融合器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月82例腰椎滑脱患者应用GSS椎弓根系统复位联合单枚椎间隙融合器内固定治疗术的临床资料,对80例患者术前术后进行视觉疼痛评分(VAS)、弯腰功能评分(LBOS)和手术满意度问卷调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随访80例,随访时间6月~24月,平均15个月。术前VAS和LBOS评分分别是:6.5±2.5分和23.8±15.5分,术后随访时为2.5±1.5分(P<0.01)和47.8±19.3分(P<0.01),80例患者中76例手术效果优良,优良率为93.75%,术后6~24月X片复查显示滑脱由术前28.5%减少到术后的3.5%(P<0.01)。腰椎前凸由术前平均的12.0°改善到术后的18.1°(P<0.01)。术后无椎体间隙高度变窄,椎体再滑脱等病例,没有与器件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后路GSS系统复位联合单枚椎间隙融合器内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腰椎滑脱的手术方法。该方法具有复位满意,固定力强、有效维持椎体间隙高度、并为彻底减压提供有效空间、疗效确切的特点,减少了腰椎术后综合征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单枚椎间隙融合器 侧后方植骨融合.
下载PDF
侧后方椎间孔入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法来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年第6期142-144,共3页
目的 探讨侧后方椎间孔入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1—2019-12间在郸城县人民医院疼痛科接受PTED治疗的90例LDH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 目的 探讨侧后方椎间孔入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1—2019-12间在郸城县人民医院疼痛科接受PTED治疗的90例LDH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椎板间入路,观察组采用侧后方椎间孔入路.比较2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腰椎功能(JOA)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2组JOA及SF-36评分均高于术前,其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侧后方椎间孔入路PTED治疗LDH,能有效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改善腰椎功能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经皮椎板间入路 侧后方椎间孔入路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后路椎板间与侧后方椎间孔入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振甫 董胜利 王鹏程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6期955-956,共2页
目的探讨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后路椎板间、侧后方椎间孔入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 7年1月~201 8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侧后方椎间孔... 目的探讨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后路椎板间、侧后方椎间孔入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 7年1月~201 8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侧后方椎间孔入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后路椎板间入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C臂照射次数、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腰椎V A 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腰椎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90. 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后路椎板间入路的疗效优于侧后方椎间孔入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腰椎疼痛感,且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后路椎板间 侧后方椎间孔入路 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