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胸椎前路单钉棒固定系统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筱贺 由博 +5 位作者 李少华 李志军 王星 陈海芳 张业辉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4-217,共4页
目的建立T11~12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单钉单棒固定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单钉单棒所受应力对其进行改进。方法对一名成年男性进行螺旋CT扫描,将所得数据导入计算机,通过Mimics13.0软件和Ansys11.0有限元软件建立T11~12前路病灶清除植骨... 目的建立T11~12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单钉单棒固定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单钉单棒所受应力对其进行改进。方法对一名成年男性进行螺旋CT扫描,将所得数据导入计算机,通过Mimics13.0软件和Ansys11.0有限元软件建立T11~12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单钉单棒固定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在椎体上表面施加500N压力和10Nm的力矩模拟腰椎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四种生理载荷,观察不同载荷下固定器械的应力分布,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下位椎体钉尾部与连接棒下段为应力较集中部位,两部位在侧弯时最小,旋转时最大,旋转运动容易导致这两部位疲劳性断裂。结论侧前方单钉棒固定系统应增粗螺钉尾部与连接棒的下端或术后严格限制腰椎的各方向活动尤其是旋转,以减小两部位的应力,降低螺钉疲劳断裂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段胸椎 前方固定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下胸椎侧前方椎体钉内固定置入点的相关解剖学测量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向新 王志杰 +1 位作者 杨文玖 侯庆先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221-2223,共3页
目的 为临床下胸椎侧前方固定以肋凹为参照物置钉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 对20具成人尸体脊柱标本下胸椎肋凹进行观察和解剖数据测量.结果 随着椎序的增加,椎体横径逐渐增大[(32.5340±0.555 7)~(46.9520±0.3730) mm],肋凹... 目的 为临床下胸椎侧前方固定以肋凹为参照物置钉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 对20具成人尸体脊柱标本下胸椎肋凹进行观察和解剖数据测量.结果 随着椎序的增加,椎体横径逐渐增大[(32.5340±0.555 7)~(46.9520±0.3730) mm],肋凹上、下缘与上终板的距离逐渐增大,肋凹上、下缘与下终板的距离逐渐减小,肋凹前缘与椎管前缘的距离逐渐减小[(4.5020±0.1623) ~(2.0680±0.965 8)mm].结论 下胸椎肋凹的解剖位置是有规律可循的.肋凹是下胸椎侧前方内固定置钉简单、恒定、可靠的置钉点参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段胸椎 椎体钉 前方固定 解剖学
原文传递
中下胸椎肋凹位置的研究及侧前方置钉数字化模拟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筱贺 李少华 +5 位作者 由博 李志军 王星 陈海芳 张业辉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1-254,共4页
目的为临床提供中下胸椎侧前方固定以肋凹为参照物的解剖学数据。方法在25~60岁(平均43岁)40例完整的中下胸椎(T4~12)标本中测量肋凹前缘与椎孔前缘间距离(DCFC),椎孔前缘与椎间孔前缘间距离(DCF),肋凹下缘与上终板上缘的距离(DIFSP);... 目的为临床提供中下胸椎侧前方固定以肋凹为参照物的解剖学数据。方法在25~60岁(平均43岁)40例完整的中下胸椎(T4~12)标本中测量肋凹前缘与椎孔前缘间距离(DCFC),椎孔前缘与椎间孔前缘间距离(DCF),肋凹下缘与上终板上缘的距离(DIFSP);对6例T4~12非脊柱疾患CT资料三维重建,模拟置钉并测量其钉道长。结果肋凹前缘与椎孔前缘间距离,在胸椎中下段由正变负;椎孔前缘与椎间孔前缘间距离,在胸椎中下段变化不大,最小值出现在T6,最大值出现在T4。肋凹下缘与上终板上缘的距离由T4到T12逐渐增大,呈直线上升的趋势。随着椎序的增加,置钉点坐标逐渐移向椎体前上方,钉道也逐渐增长。结论随着椎序的增加,肋凹逐渐向后下方移动,其位置有规律可循,可以作为胸椎中下段侧前方置钉的参照点,其钉道长随椎序逐渐增大,可参考本文数据进行置钉点和螺钉长度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下段胸椎 肋凹 前方固定 数字解剖学
下载PDF
中、下段胸椎侧前方植入物内固定时的椎体数字化测量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筱贺 李志军 +2 位作者 王海燕 汪剑威 季晓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2期4042-4046,共5页
背景:有关成人椎体钉进钉点的报道较多,但都只有一般性的描述,且由于不同种族、节段等差异,椎体形态变异较大,其置钉位置的选择也不一致。目的:通过CT扫描结合逆向工程软件建立下胸椎三维立体模型,数字化测量成年国人中下段胸椎侧前方... 背景:有关成人椎体钉进钉点的报道较多,但都只有一般性的描述,且由于不同种族、节段等差异,椎体形态变异较大,其置钉位置的选择也不一致。目的:通过CT扫描结合逆向工程软件建立下胸椎三维立体模型,数字化测量成年国人中下段胸椎侧前方椎骨相关解剖位置CT数据。方法:收集非脊柱疾患病例CT资料,利用Mimics软件建立国人完整中下段胸椎(T4-T12)三维立体模型,测量椎体正中冠状面左、右缘高度,正中矢状面前、中、后缘高度,椎体上终板矢状径及横径,椎体下板终矢状径及横径。结果与结论:国人中下段胸椎椎体上、下终板矢状径及横径均随椎序的增加而增大。在中、下段胸椎椎体上缘置钉,椎体螺钉的选择有一定的规律;由于椎体的横径始终大于矢状径(3.0-4.0mm),建议在取材和修剪移植松质骨块时应将骨块修成横行的长方体(长大于宽3.0-4.0mm)。临床中下胸椎侧前方固定时应参考以上数据选择合适的纵行棒进行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中下段胸椎 前方固定 CT资料 MIMICS软件 三维模型 数字解剖学 省级基金
下载PDF
下胸段单钉T11~12镍钛合金弹性内固定系统有限元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筱贺 李志军 +3 位作者 高尚 王海燕 蔡永强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2-717,共6页
目的 建立T11~12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单钉单棒镍钛合金弹性固定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弹性固定系统所受应力对其进行改进。方法对一名成年男性进行螺旋CT扫描,将所得数据导入计算机,通过Mimics13.0软件和Ansys11.0有限元软件建立T11... 目的 建立T11~12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单钉单棒镍钛合金弹性固定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弹性固定系统所受应力对其进行改进。方法对一名成年男性进行螺旋CT扫描,将所得数据导入计算机,通过Mimics13.0软件和Ansys11.0有限元软件建立T11~12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单钉单棒镍钛合金弹性固定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椎体上表面施加500 N压力和10 Nm的力矩模拟腰椎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4种生理载荷,观察不同载荷下固定器械的应力分布,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单钉单棒弹性固定系统在用于侧前方固定时,其下位螺钉根部与“U”形棒中段承受应力始终较大,而螺钉的中部与“U”形棒的上部则较小。螺钉根部在4种运动状态下,旋转运动加载的应力最大,而侧弯运动时最小,“U”型棒中部在4种运动状态下应力均较大。但均小于镍钛合金的屈服强度。结论T11~12运动节段前路椎间植骨单钉单棒弹性固定患者在正常运动状态下不会由于定械某部位应力过高而导致断钉断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段胸椎 前方固定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下胸椎侧前方椎体钉内固定置入点的相关解剖学测量(英文)
6
作者 孙向新 王志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683-2687,共5页
背景:有关成人下胸椎侧前方椎体钉进钉点位置的报道较多,由于种族、地域等差异及椎体形态变异较大,其置钉点的选择也不尽相同。目的:为临床下胸椎侧前方固定以肋凹为参照物置钉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用游标卡尺测量20具成人尸体脊柱标... 背景:有关成人下胸椎侧前方椎体钉进钉点位置的报道较多,由于种族、地域等差异及椎体形态变异较大,其置钉点的选择也不尽相同。目的:为临床下胸椎侧前方固定以肋凹为参照物置钉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用游标卡尺测量20具成人尸体脊柱标本进行观察和肋凹解剖数据。结果与结论:随着椎序的增加,脊柱标本椎体横径逐渐增大,肋凹上、下缘与上终板的距离逐渐增大,肋凹上、下缘与下终板的距离逐渐减小,肋凹前缘与椎管前缘的距离逐渐减小。结果证实,下胸椎肋凹的解剖位置是有规律可循的,肋凹是下胸椎侧前方内固定置钉简单、恒定、可靠的置钉点参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胸椎 假体和植入物 解剖学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下段胸椎 椎体钉 前方固定 置钉点
下载PDF
脊柱胸椎侧前方内固定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
7
作者 李筱贺 张云凤 +7 位作者 李志军 王星 张少杰 高尚 王海燕 王志强 马界荣 张琪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305-307,共3页
脊柱胸腰段侧前路手术能够较好地重塑脊柱前中柱的应力承载,对于临床椎体压缩性骨折、肿瘤和结核导致的椎体损伤具有很好的矫形固定作用,因此在近几十年来被很好地应用。由于胸椎椎体周围紧邻胸主动脉、下腔静脉及脊髓等重要的结构,种... 脊柱胸腰段侧前路手术能够较好地重塑脊柱前中柱的应力承载,对于临床椎体压缩性骨折、肿瘤和结核导致的椎体损伤具有很好的矫形固定作用,因此在近几十年来被很好地应用。由于胸椎椎体周围紧邻胸主动脉、下腔静脉及脊髓等重要的结构,种族、性别、个体差异导致的椎体相关解剖参数差异较大,因此其手术风险较大,医生学习曲线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胸椎 前方固定 临床应用 解剖学
下载PDF
脊柱胸腰段新型钛合金钢板侧前方内固定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洪 成红兵 +1 位作者 潘丞中 王以进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66-267,270,共3页
目的 :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新型钛合金钢板 (NTP)侧前方内固定可靠性及其脊柱内固定后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力学性能。方法 :采用 10具新鲜胸腰段标本 ,造成压缩性骨折后用或不用 NTP行侧前方固定 ,利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进行生物力学测... 目的 :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新型钛合金钢板 (NTP)侧前方内固定可靠性及其脊柱内固定后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力学性能。方法 :采用 10具新鲜胸腰段标本 ,造成压缩性骨折后用或不用 NTP行侧前方固定 ,利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进行生物力学测试 ,在 4种不同生理运动状况下测定脊柱标本的生物力学数据。结果 :采用 NTP内固定后的脊柱应变、位移比正常脊柱对照组的应变、位移分别减小 2 0 %和 16 % ;脊柱的强度和刚度在内固定后分别比正常对照组提高 2 0 %和 17% ;极限承载能力比正常对照组提高 3%。结论 :采用 NTP侧前方内固定后的脊柱不但在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上得到满足 ,而且在承载能力、脊柱的稳定上优于正常对照组 ,显示出采用新型钛合金钢板生物力学性能的优越性 ,而且有减压充分、操作方便、价格明显低于进口同类产品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胸腰段骨折 新型钛合金钢板 前方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胸腰椎侧前方内固定研究新进展
9
作者 江仁兵 白靖平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11期1117-1119,共3页
随着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以及脊柱融合和内固定技术的进步,脊柱前路手术已作为脊柱疾患的常规治疗方法而逐渐普及,侧前方钢板和钉棒系统内固定技术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3].由于椎体形态的变... 随着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以及脊柱融合和内固定技术的进步,脊柱前路手术已作为脊柱疾患的常规治疗方法而逐渐普及,侧前方钢板和钉棒系统内固定技术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3].由于椎体形态的变异,常有螺钉误入椎管或椎间隙[4,5],更多的是螺钉位置不当,导致不能充分发挥内固定的作用.本文对胸腰椎侧前方内固定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方固定 胸腰椎 研究新进展 影像学诊断技术 固定技术 生物力学研究 脊柱前路手术 脊柱融合 螺钉位置 治疗方法
下载PDF
脊柱胸腰段骨折侧前方TSRH与Z-plate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10
作者 张烽 江振华 +2 位作者 陈向东 陶然 王以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3期1877-1879,共3页
目的比较前路TSRH与Zplate不同固定方法在脊柱内固定后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力学性能的改变。方法采用15具尸体胸腰段标本,5具为正常(NS)对照组,10具造成压缩性骨折后分两组(每组5具),分别用TSRH和Zplate行侧前方固定,应用实验应力分析... 目的比较前路TSRH与Zplate不同固定方法在脊柱内固定后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力学性能的改变。方法采用15具尸体胸腰段标本,5具为正常(NS)对照组,10具造成压缩性骨折后分两组(每组5具),分别用TSRH和Zplate行侧前方固定,应用实验应力分析法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应用TSRH内固定的脊柱应变、位移比正常脊柱对照组的应变、位移分别减小17%~20%和8%;固定后的强度和刚度与Zplate固定组相比仅小5%和5%,统计显示两种固定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TSRH侧前方内固定后的脊柱不但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得到满足,而且在承载能力、脊柱的稳定性上优于正常对照组,与Zplate固定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且操作简便,价格也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胸腰段骨折 TSRH与Z-plate 前方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肩胛下高位经胸入路行上胸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被引量:6
11
作者 任先军 张峡 +1 位作者 王建 周政 《脊柱外科杂志》 2003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前路肩胛下高位经胸入路行上胸椎减压内固定的显露效果。方法本组 8例 ,男 6例 ,女 2例 ,年龄2 6 - 5 5岁 ,平均 37岁。病变范围胸3 ~胸5椎体 ,其中胸3 ,4结核 3例 ,胸3 ~胸5转移性肿瘤 3例 ,胸4,5骨折 2例。采用肩胛下高位... 目的探讨前路肩胛下高位经胸入路行上胸椎减压内固定的显露效果。方法本组 8例 ,男 6例 ,女 2例 ,年龄2 6 - 5 5岁 ,平均 37岁。病变范围胸3 ~胸5椎体 ,其中胸3 ,4结核 3例 ,胸3 ~胸5转移性肿瘤 3例 ,胸4,5骨折 2例。采用肩胛下高位经胸入路显露胸1~胸5椎体 ,结核行病灶清除 ;肿瘤行病椎切除 ,骨水泥充填 ,Z -plate内固定 ;骨折行侧前方减压、植骨、Z -plate内固定。结果 8例均良好地显露出胸1~胸5椎体 ,并完成病灶清除、减压、内固定 ,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 ,无 1例出现神经症状加重 ,伤口均一期愈合 ,仅 1例发生胸导管损伤 ,经对症治疗 1周后痊愈。结论肩胛下高位经胸入路是显露上胸椎较理想的入路 ,便于行侧前方减压 ,并有充分的空间行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下高位经胸入路 上胸椎 前方减压内固定
下载PDF
前路减压植骨及“Z”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章仕元 杨林 丁国强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及“z”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严重胸腰椎体爆裂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对4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或马尾损伤患者,采用左侧胸膜外-腹膜后入路对骨折椎体施行侧前方减压,椎体间自体骨植骨及“Z”型钢板内固定术。结...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及“z”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严重胸腰椎体爆裂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对4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或马尾损伤患者,采用左侧胸膜外-腹膜后入路对骨折椎体施行侧前方减压,椎体间自体骨植骨及“Z”型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8.7个月,全部患者椎间植骨均融合,脊柱序列正常,钢板、螺钉无松动;瘫痪3例无恢复,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前路减压植骨及“Z”型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前方固定 固定 骨折 减压术
下载PDF
脊柱胸腰段骨折侧前方TSRH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江振华 陈向东 +1 位作者 张烽 陶然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37-438,共2页
[目的]测定TSRH用于脊柱侧前方内固定后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力学性能。[方法]采用15具尸体胸腰段标本,5具为正常(NS)对照组,10具造成压缩性骨折后5具用TSRH行侧前方固定、另5具用Zplate固定作对照,应用实验应力分析法进行生物力学测试... [目的]测定TSRH用于脊柱侧前方内固定后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力学性能。[方法]采用15具尸体胸腰段标本,5具为正常(NS)对照组,10具造成压缩性骨折后5具用TSRH行侧前方固定、另5具用Zplate固定作对照,应用实验应力分析法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应用TSRH内固定的脊柱应变、位移比正常脊柱对照组的应变、位移分别减小17%~20%和8%;固定后的强度和刚度与Zplate固定组相比仅小5%和5%,统计显示2种固定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TSRH侧前方内固定后的脊柱不但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得到满足,而且在承载能力、脊柱的稳定性上优于正常对照组,与Zplate固定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操作简便,价格低廉且临床应用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胸腰段骨折 TSRH前方固定 生物力学 应用
下载PDF
经胸椎体切除减压椎间支撑植骨椎体侧前方内固定的手术配合
14
作者 孙继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5-85,共1页
关键词 前方固定 手术配合 椎体切除 骨椎体 支撑 椎间 减压 经胸 固定治疗 胸椎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