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3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被引量:1113
1
作者 习近平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8,共6页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全会决定有一条贯穿全篇的红线,这就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管总的东西。具体讲我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全会决定有一条贯穿全篇的红线,这就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管总的东西。具体讲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举出十几条、几十条,但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一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 特色 依法治国 建设 道路
原文传递
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被引量:479
2
作者 习近平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1,共8页
党中央决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设立这样的机构,目的是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工作。
关键词 依法治国 领导 集中统一 党中央 委员会
原文传递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审计:制度保障与实践逻辑 被引量:328
3
作者 刘家义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4-83,204-205,共20页
国家审计是为满足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从制度属性、法律地位和职能作用分析,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审计要适应全面深化... 国家审计是为满足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从制度属性、法律地位和职能作用分析,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审计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新要求,加快完善审计制度,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全面提升审计能力,更加有效地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审计 理能力 依法治国
原文传递
法治社会与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 被引量:161
4
作者 李林 《前线》 2001年第5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弱势群体 社会 人权保障 保障人权 人权和基本自由 公共权力 少数民族 残疾人 依法治国 《民族区域自法》
下载PDF
依法行政论纲 被引量:178
5
作者 应松年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9-36,43,共9页
作者认为,依法治国的核心、重点和难点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政府与人民、行政权与法律、行政机关与权力机关之间的关系。提出依法行政,植根于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治体制,加上我国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法制传统,因而... 作者认为,依法治国的核心、重点和难点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政府与人民、行政权与法律、行政机关与权力机关之间的关系。提出依法行政,植根于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治体制,加上我国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法制传统,因而虽然近代其他国家如德国、日本等早已得出依法行政原则,但从内涵上看,我国依法行政所包含的内容应更为广泛。文章提出,我国依法行政应包括职权法定、法律保留、法律优先、依据法律和职权与职责统一等内容。文章还就依法行政的历史发展、依法行政的内容和依法行政的意义等作了简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 行政管理秩序 依法行政原则 法律授权 法律保留原则 法律规范 权力机关 具体行政行为 民事侵权行为
原文传递
论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 被引量:167
6
作者 石泰峰 张恒山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24,共12页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实现三者的协调统一 ,必然要求执政党依法执政。本文认为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面对党的执政条件、任务和环境的深刻变化 ,适应建...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实现三者的协调统一 ,必然要求执政党依法执政。本文认为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面对党的执政条件、任务和环境的深刻变化 ,适应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 ,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新发展。坚持依法执政 ,首先是依宪执政。必须在制度和法律上坚持和保证党的执政地位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领导体制 ,根据宪法的规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要求 ,理顺党组织和国家政权组织的关系 ,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领导的制度化、法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 执政党 依法治国 执政方式 依法执政 领导方式
原文传递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被引量:180
7
作者 习近平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6-23,共8页
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我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起草情况向全会作说明。一。
关键词 依法治国 中共中央 于全 中央政 起草
原文传递
地方法治建设及其评估机制探析 被引量:148
8
作者 付子堂 张善根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3-143,207,共21页
超越国家整体主义法治观的分析模式,按照法治发展的阶段性和渐进性,可以把法治类型化为国家法治和地方法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离不开地方法治的具体实践。地方法治现象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阶段性和渐进... 超越国家整体主义法治观的分析模式,按照法治发展的阶段性和渐进性,可以把法治类型化为国家法治和地方法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离不开地方法治的具体实践。地方法治现象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阶段性和渐进性的表现形式,具有现实的社会基础和深刻的法理基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然要求鼓励并支持地方法治化,通过"先行先试"探索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模式。地方法治化体现在法治的"文本—行动—观念"三个层面,即在地方实现制度系统的法治化、行动系统的法治化和观念系统的法治化。地方法治建设的评估机制和评估指标体系也应依此设置。地方法治在建构过程中应当与法治评估同步,要求做好顶层设计,进行地方立法评估,健全地方法治工作绩效考核机制,运用法治指数从整体上评估地方法治化水平。在坚持国家法治统一性的前提下,加强地方法治建设,优化地方法治评估机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具体行动,也是从整体上实现法治中国最终目标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地方法 评估 指数
原文传递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法治的基础和界限 被引量:90
9
作者 马长山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41,共23页
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离和互动发展 ,奠定了法治运行的基础 ,即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的冲突与协调导致了法律至上 ;多元社会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分享与制衡提供了权利保障 ;市民社会多元利益的冲突、互动与整合衍生了理性规则秩序 ;具有自由理... 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离和互动发展 ,奠定了法治运行的基础 ,即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的冲突与协调导致了法律至上 ;多元社会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分享与制衡提供了权利保障 ;市民社会多元利益的冲突、互动与整合衍生了理性规则秩序 ;具有自由理性精神的公民意识构成了法治的非制度化要素。中国要真正走向法治 ,就必须重构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 ,确立多元权利基础、公权力权威和良法之治 ,并实现依法治国与市民社会理性规则秩序的回应与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法律至上 权利保障 非制度化要素 依法治国 理性规则秩序
原文传递
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 被引量:131
10
作者 王振民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6-153,159,共18页
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方式和内容,也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和依法执政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加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必须认真研究党内法规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文章结合党内法规建设的实际,探讨党内法... 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方式和内容,也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和依法执政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加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必须认真研究党内法规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文章结合党内法规建设的实际,探讨党内法规的概念、分类、效力、作用、制定、备案审查、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关系等基本理论问题,以及加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呼吁法学界要重视对党内法规的研究,推动党内法规和国家法治两个规范化建设齐头并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党的建设
原文传递
治国理政的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 被引量:117
11
作者 张文显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66,共27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始终重视法治建设,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始终重视法治建设,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创立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理论风格和实践特色的关于法治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 理念 理政 建设中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依法治国 理论
原文传递
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现实路径 被引量:115
12
作者 刘剑文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25,共12页
税收法定原则与现代国家相伴而生,是民主法治理念在税收领域的体现,也因此成为税法上的"帝王原则"。该原则的核心在于控制和规范征税权,保护纳税人权利。过去,税收法定原则没有在实践中得到足够尊重,呈现出税收法律供给不足... 税收法定原则与现代国家相伴而生,是民主法治理念在税收领域的体现,也因此成为税法上的"帝王原则"。该原则的核心在于控制和规范征税权,保护纳税人权利。过去,税收法定原则没有在实践中得到足够尊重,呈现出税收法律供给不足、操作性不强、执行不严等问题。在本土语境下,应当澄清和走出广义的法律界定、保守的立法策略和改革的惟效率论等认识误区,将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作为推动改革发展和法治建设的突破口。落实路径应分三步走:一是从"无法"到"有法",在改革中全面加快税收法律化进程;二是从"有法"到"良法",提高立法质量,并在适当时机推动该原则入宪;三是从"良法"到"善治",将税收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全过程纳入法治框架,并在税收法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财政法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法定原则 依法治国 民主法
原文传递
民生法治论 被引量:110
13
作者 付子堂 常安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6-40,共15页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必须深化研究民生法治理论。当代中国的民生话语,无论是其理论蕴含还是其政治语境,与中国古代的民生话语及近代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民生主义,都有了本质的不同。和谐社会以民生为本,而法治作为基本的治国方略,对...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必须深化研究民生法治理论。当代中国的民生话语,无论是其理论蕴含还是其政治语境,与中国古代的民生话语及近代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民生主义,都有了本质的不同。和谐社会以民生为本,而法治作为基本的治国方略,对于破解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民生难题,有理由也有可能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一方面,法治的实践性品格要求其必须回应转型期中国的民生难题;另外一方面,法治在破解民生难题方面也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民生问题从表面上看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但其实质,则是一个典型的权利问题,而权利,正是法治的要义所在。法治关注民生,构建民生法治,乃是解决民生问题与建设现代法治的绝佳交汇点;建设民生法治,是21世纪中国法治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和谐社会 民生 民主 民生法
原文传递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被引量:113
14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9,共15页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中共中央 干重 社会主义法 于全 中央委员会
原文传递
公益诉讼制度初探 被引量:69
15
作者 苏家成 明军 《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 2000年第10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公益诉讼 家利益 社会利益 家干预 依法治国
下载PDF
论中国法治化的观念基础 被引量:89
16
作者 夏锦文 蔡道通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3-51,共9页
论中国法治化的观念基础夏锦文蔡道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树立法律的权威。当代中国法制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化迈进的历史变革时期。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关键之一是法律观念的现代化。其中法律至上应是中国法制现代化(法... 论中国法治化的观念基础夏锦文蔡道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树立法律的权威。当代中国法制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化迈进的历史变革时期。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关键之一是法律观念的现代化。其中法律至上应是中国法制现代化(法治化)的观念基础。这意味着法律应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至上观念 政策与法律 社会系统 法律至上 观念基础 社会冲突 依法治国 法律工具主义 价值标准
原文传递
法治中国的可能性——兼论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解读和反思 被引量:90
17
作者 季卫东 《战略与管理》 CSSCI 2001年第5期1-15,共15页
关键词 依法治国 法律秩序 制度设计 民主
下载PDF
司法公信力初论——概念、类型与特征 被引量:94
18
作者 关玫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4-141,共8页
司法具有公信力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公信力的概念本身蕴涵着信用与信任两个维度,同时还具有公共权力的属性。司法公信力是一个具有权力运行与受众心理两个维度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司法公信力具有三种基本类型:权力威慑型、理解型、... 司法具有公信力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公信力的概念本身蕴涵着信用与信任两个维度,同时还具有公共权力的属性。司法公信力是一个具有权力运行与受众心理两个维度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司法公信力具有三种基本类型:权力威慑型、理解型、认同型。司法权的内在运行与社会公众的心理认同达到高度契合的状态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类型。在理想类型下,司法公信力具有主体交互性、开放性、制度性、资源性与合法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公信力 概念 两个维度 理想类型 必然要求 依法治国 公共权力 受众心理 权力运行 基本类型 心理认同 社会公众 理解型 司法权 交互性 开放性 合法性 资源性 契合 主体
原文传递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治逻辑 被引量:103
19
作者 周佑勇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7,共15页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由传统治理向现代法治化治理转型的过程。从法治角度看,这其中蕴含的理论逻辑与方法可以概括为良法善治论、公平正义论和法治系统论...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由传统治理向现代法治化治理转型的过程。从法治角度看,这其中蕴含的理论逻辑与方法可以概括为良法善治论、公平正义论和法治系统论。在理论逻辑层面,中国法治作为现代法治,实质上就是良法善治,以法治的人民性为本质要求、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为根本价值取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追求的最高境界。它透过良法善治及其所蕴含的人民性与公平正义理念,不仅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奠定了坚实的法治根基,也为其提供了所应遵循的价值基准。在逻辑方法层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以系统论方法统筹推进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的法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体系 理能力 依法治国
原文传递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被引量:100
20
作者 张文显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19,共7页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法学理论的新概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法治建设的新思维、新纲领。法治体系的形成是一个国家法...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法学理论的新概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法治建设的新思维、新纲领。法治体系的形成是一个国家法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是要大力推进中国法治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中特色社会主义 体系 社会主义法 现代化 依法治国 法学理论 建设 纲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