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孔可信度对助人行为的影响:依恋安全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秀娟 王娜 +2 位作者 韩尚锋 刘燊 张林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92-1302,共11页
分别从特质依恋和状态依恋角度考察施助者的依恋安全在求助者面孔可信度与助人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求助者面孔可信度影响助人行为,面孔可信度高的求助者得到的助人行为显著多于面孔可信度低的求助者;(2)施助者的依恋安全... 分别从特质依恋和状态依恋角度考察施助者的依恋安全在求助者面孔可信度与助人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求助者面孔可信度影响助人行为,面孔可信度高的求助者得到的助人行为显著多于面孔可信度低的求助者;(2)施助者的依恋安全调节求助者面孔可信度与助人行为之间的关系,安全依恋能有效缓冲低面孔可信度带来助人行为下降的趋势。本研究结果表明依恋安全有助于提升社会安全感和促进亲社会行为,因此应注重依恋安全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人行为 助人意愿 面孔可信度 依恋安全
下载PDF
共心力:概念,测量,影响因素与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柯竞怡 胡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4-298,共5页
共心力由母亲敏感性的概念发展而来,它反映了照顾者自发关注和准确理解儿童心理状态的能力。目前,研究者主要通过对照顾者的访谈以及对自由玩耍情境中亲子互动的观察来评价共心力。共心力受到照顾者依恋经历、认知能力、情绪健康状况、... 共心力由母亲敏感性的概念发展而来,它反映了照顾者自发关注和准确理解儿童心理状态的能力。目前,研究者主要通过对照顾者的访谈以及对自由玩耍情境中亲子互动的观察来评价共心力。共心力受到照顾者依恋经历、认知能力、情绪健康状况、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并在儿童的社会情感、认知和语言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共心力的概念、测量方法、影响因素及作用等方面介绍了相关研究进展。未来研究应完善共心力的测量方法,并探索共心力的发展历程、它在亲密关系中的作用及其在跨文化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心力 母亲敏感性 依恋安全 心理理论
原文传递
依恋安全、真实性对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陶塑 何瑾 +1 位作者 杨经纶 刘海燕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2-96,66,共6页
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个体真实性问卷和大学生诚信价值观问卷,对43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都对个体的诚信价值观起负向预测作用,依恋回避的预测作用更强;安全型依恋者对诚信价值观的认同程度显著高于不... 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个体真实性问卷和大学生诚信价值观问卷,对43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都对个体的诚信价值观起负向预测作用,依恋回避的预测作用更强;安全型依恋者对诚信价值观的认同程度显著高于不安全型依恋者;个体真实性部分中介了依恋回避对诚信价值观的负向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依恋 依恋安全 真实性 诚信
原文传递
儿童的两种亲密人际关系:亲子依恋与友谊 被引量:32
4
作者 于海琴 周宗奎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3-144,共2页
以城市三所普通小学四、五、六年级的 50 5名学生为被试 ,用问卷调查、团体施测的方式 ,探讨儿童亲子依恋与其友谊的关系 ,结果发现 :在儿童友谊质量方面 ,父、母均有影响 ,在友谊的数量 ,如好朋友提名分方面母亲的作用也是显见的 ;亲... 以城市三所普通小学四、五、六年级的 50 5名学生为被试 ,用问卷调查、团体施测的方式 ,探讨儿童亲子依恋与其友谊的关系 ,结果发现 :在儿童友谊质量方面 ,父、母均有影响 ,在友谊的数量 ,如好朋友提名分方面母亲的作用也是显见的 ;亲子依恋特质的两成分 (信赖、亲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亲密人际关系 亲子依恋特质 友谊质量 依恋安全 同伴关系
下载PDF
中美两国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邹泓 吴放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0-33,39,共5页
本研究目的是比较中国和美国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在评价中美儿童对教师的依恋行为中出现的差别,并分析可能会造成这些差别的有关因素。被试包括76名中国儿童和45名美国儿童。两国被试的平均年龄均为58个月。测量儿童依恋行为的工具是沃... 本研究目的是比较中国和美国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在评价中美儿童对教师的依恋行为中出现的差别,并分析可能会造成这些差别的有关因素。被试包括76名中国儿童和45名美国儿童。两国被试的平均年龄均为58个月。测量儿童依恋行为的工具是沃特斯一迪因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片。用中国和美国两种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分别计算出两组师生依恋安全性分数。结果显示,中美两国被试各自的两组师生依恋安全性分数都具有较高的相关(中国被试r=0.96,P<0.001;美国被试r=0.85,P<0.01)。但总体来看,用中国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计算的依恋安全性分数比用美国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计算的得分要高。因此,在用中国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来评价中美儿童对教师的依恋行为时,有把被试评价为安全性较高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 Q分类 中美比较研究
下载PDF
依恋相关情景模拟对成人依恋安全感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曹贤才 王大华 白学军 《心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6,共13页
依恋的可塑性是成人依恋领域研究的重要主题,而探究依恋的可塑性首先需要了解依恋安全感是如何获得的。依恋控制系统模型指出,个体可以通过内部表征的方式通达依恋安全感。现有研究中常常将安全基地脚本作为这种内部表征方式,但忽视了... 依恋的可塑性是成人依恋领域研究的重要主题,而探究依恋的可塑性首先需要了解依恋安全感是如何获得的。依恋控制系统模型指出,个体可以通过内部表征的方式通达依恋安全感。现有研究中常常将安全基地脚本作为这种内部表征方式,但忽视了另一种内部表征形式,即依恋相关情景模拟。先前有几项研究提出并证实了依恋相关情景模拟这一新的依恋安全感通达路径,但尚未回答:这一新的通达路径与已有路径相比有何特异性?其作用机制是什么?以及如何基于此进行特质依恋安全干预?本课题将通过3项研究来对这些问题进行考察:研究1考察依恋相关情景模拟对依恋安全感的影响及其特异性;研究2从依恋相关情景模拟的内容和加工过程的角度考察其对依恋安全感的影响机制;研究3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开发依恋相关情景模拟分类方法,并将其用于特质依恋安全干预。本课题将补充依恋控制系统模型的内容,能够解释依恋系统的情境灵活性,并为理解依恋的可塑性及进行依恋安全的干预带来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依恋 情景模拟 依恋控制系统模型 依恋安全 内部工作模式
下载PDF
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感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被引量:9
7
作者 刘永刚 《社会心理科学》 2011年第1期70-75,105,共7页
目的:从亲子关系的角度来研究留守儿童的安全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进一步认识留守儿童问题发生发展的心理规律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调查法,选取湖南、广西、四川、云南四省共660名农村初中学生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73份。结... 目的:从亲子关系的角度来研究留守儿童的安全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进一步认识留守儿童问题发生发展的心理规律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调查法,选取湖南、广西、四川、云南四省共660名农村初中学生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73份。结果: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安全感与亲子依恋安全性上均有显著差异;一年中亲子相处的时间,替代养育方式,分离时间对留守儿童安全感及亲子依恋安全性的发展有着显著的交互影响;亲子依恋安全性对留守儿童安全感具有一定的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安全 亲子依恋安全
下载PDF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父母冲突、依恋安全性与患儿社交焦虑的关系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峰 陆峥 +4 位作者 杜亚松 周国权 李泽兵 崔海松 谢红涛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9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父母冲突、依恋安全性与患儿社交焦虑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以上海市普陀区2所普通小学1 405名儿童为调查对象,对经斯诺佩评估量表(SNAP-IV)筛查为阳性的儿童由精神科医师问诊,按《美国...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父母冲突、依恋安全性与患儿社交焦虑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以上海市普陀区2所普通小学1 405名儿童为调查对象,对经斯诺佩评估量表(SNAP-IV)筛查为阳性的儿童由精神科医师问诊,按《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为标准确诊的103例ADHD患儿(ADHD组)及性别、年龄等相匹配的103名正常儿童(对照组)采用依恋安全性量表(KSS)、儿童知觉父母冲突量表(CPIC)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调查、比较和分析。结果:ADHD组SASC总分及其中害怕否定评价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CPIC中冲突强度、冲突频率、冲突解决、自我归因、冲突内容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父子KSS评分、母子K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ADHD组CPIC中父母冲突频率、冲突强度、冲突解决、威胁、应对效能因子分与SASC分呈正相关(P<0.05或P<0.01),父子KSS评分、母子KSS评分与SASC分负相关(P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PIC中威胁因子和父亲KSS评分与患儿SASC评分相关(P均<0.01)。结论:父母冲突及亲子依恋可能是ADHD患儿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社交焦虑 父母冲突 依恋安全
下载PDF
非安全依恋个体依恋安全感的提升
9
作者 雷青青 《社会科学前沿》 2023年第3期1026-1032,共7页
依恋安全感对个体而言十分重要,并且研究表明其是可塑造的。从依恋增强模型入手,探索在日常生活中,提高个体依恋安全感的机制及可行的策略。针对回避型个体可通过向伴侣表示感激和传达确切的需求来增强依恋安全;对于焦虑型个体可以通过... 依恋安全感对个体而言十分重要,并且研究表明其是可塑造的。从依恋增强模型入手,探索在日常生活中,提高个体依恋安全感的机制及可行的策略。针对回避型个体可通过向伴侣表示感激和传达确切的需求来增强依恋安全;对于焦虑型个体可以通过肯定积极品质,鼓励个人挑战,引导归因方式来提升依恋安全。最后讨论了该模型的不足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恋安全 依恋安全增强模型 安全依恋个体
下载PDF
情节模拟对预期伴侣反应性及依恋安全感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曹贤才 王大华 王岩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82-992,共11页
当依恋对象不在身边时,个体可以通过内部表征的方式通达依恋对象的可得与反应性,获得依恋安全感。然而,现有研究对内部表征通达途径的考察忽略了情节模拟的作用。该研究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考察是否可以通过依恋相关的情节模拟... 当依恋对象不在身边时,个体可以通过内部表征的方式通达依恋对象的可得与反应性,获得依恋安全感。然而,现有研究对内部表征通达途径的考察忽略了情节模拟的作用。该研究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考察是否可以通过依恋相关的情节模拟通达依恋对象的可得与反应性,帮助个体获得依恋安全感。研究招募正处于恋爱关系中且恋爱时长超过6个月的大学生46名。前测评定依恋相关的困境情境;3天后实验组被试进行依恋相关的情节模拟任务,控制组被试进行情境结果的撰写任务,并再次对情境进行评定。结果发现,相比于控制组,情节模拟组预期伴侣的反应性和依恋安全感有更大提升。以上的研究结果表明,依恋相关的情节模拟可以通达伴侣可得与反应性并帮助个体获得依恋安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依恋 依恋控制系统 情节模拟 伴侣反应性 依恋安全
下载PDF
依恋安全启动在抑郁干预中的应用
11
作者 龙燕满 于梅 《健康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426-429,434,共5页
依恋是自个体出生开始与照料者(一般是母亲)建立的情感联结,安全依恋型个体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性,而不安全依恋型个体表现出更多的负面性。依恋安全启动可以激活个体的依恋安全表征,有效缓解个体的抑郁。文章着重探索依恋安全启动抗抑郁... 依恋是自个体出生开始与照料者(一般是母亲)建立的情感联结,安全依恋型个体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性,而不安全依恋型个体表现出更多的负面性。依恋安全启动可以激活个体的依恋安全表征,有效缓解个体的抑郁。文章着重探索依恋安全启动抗抑郁作用的心理机制,为寻求有效且便捷的抑郁症干预方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恋安全启动 抑郁症状 心理机制
下载PDF
夫妻问题解决和社会支持、依恋安全性与婚姻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宣文 琚晓燕 +1 位作者 唐水玲 方晓义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9-184,共6页
以41对新婚夫妻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与问卷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夫妻冲突和支持、依恋安全性和婚姻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结果发现:(1)夫妻问题解决中的(而不是社会支持)积极行为(而不是消极行为)能正向预测妻子的婚姻质量;夫妻社会支... 以41对新婚夫妻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与问卷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夫妻冲突和支持、依恋安全性和婚姻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结果发现:(1)夫妻问题解决中的(而不是社会支持)积极行为(而不是消极行为)能正向预测妻子的婚姻质量;夫妻社会支持(而不是问题解决)中的消极行为(而不是积极行为)能反向预测丈夫的婚姻质量;(2)妻子的依恋安全性在夫妻问题解决积极行为对妻子婚姻质量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而丈夫的依恋安全性在夫妻社会支持消极行为对丈夫婚姻质量的影响中不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妻问题解决 社会支持 依恋安全 婚姻质量 观察研究
下载PDF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流动和城市学步儿社会适应的影响:母亲敏感性和依恋安全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梁熙 王争艳 俞劼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2-799,共8页
该研究采用行为观察及编码的方式对81个家庭(39个流动家庭,42个城市家庭)的母亲敏感性和学步儿依恋安全性进行了评估,同时由母亲报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相关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和学步儿的社会适应程度,旨在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步儿社... 该研究采用行为观察及编码的方式对81个家庭(39个流动家庭,42个城市家庭)的母亲敏感性和学步儿依恋安全性进行了评估,同时由母亲报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相关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和学步儿的社会适应程度,旨在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步儿社会适应的关系,以及母亲敏感性和依恋关系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流动学步儿和城市学步儿在家庭养育环境和社会适应结果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流动家庭比城市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低,流动家庭母亲比城市家庭的母亲较不敏感,流动学步儿比城市学步儿的依恋关系更不安全,同时流动学步儿也表现出较差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更多的外显行为问题以及失调问题;(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通过母亲敏感性和依恋关系影响学步儿社会适应的链式中间模型在城市学步儿中部分成立,在流动学步儿中不成立;即排除性别的作用后,来自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中的城市母亲表现出的敏感性较高,与学步儿间的依恋关系越安全,这些城市学步儿的社会适应问题也较少;(3)在流动家庭中,无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如何,敏感性较高的母亲与学步儿间的依恋关系越安全,这些流动学步儿的适应能力也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地位 母亲敏感性 依恋安全 社会适应 流动学步儿
原文传递
西方对影响幼儿良心发展因素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丽珠 董光恒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39-42,共4页
良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情感,在许多文化习俗中被广泛地作为道德教化的重要目标,它在个体的道德化和社会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此,西方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文章综述了良心的内涵;影响幼儿良心发展的因素,... 良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情感,在许多文化习俗中被广泛地作为道德教化的重要目标,它在个体的道德化和社会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此,西方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文章综述了良心的内涵;影响幼儿良心发展的因素,诸如,父母在幼儿良心发展中的作用,气质差异和性别差异对良心发展的影响;主动顺从、自我控制、年龄等个性特质和良心发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心 母幼交流 依恋安全 共享积极情感 自我控制
下载PDF
家访式预防性干预对流动家庭母婴依恋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尚睿娴 王争艳 +1 位作者 迟兆艳 陈文凤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05-1008,共4页
目的针对流动家庭婴儿进行早期的预防性干预,通过改善母亲看护行为,提高流动家庭婴儿的依恋安全性。方法将20对流动家庭母婴对随机分为实验组与控制组。对实验组进行6次家庭访问式的入户干预,控制组不做任何处理,干预前后分别通过陌生... 目的针对流动家庭婴儿进行早期的预防性干预,通过改善母亲看护行为,提高流动家庭婴儿的依恋安全性。方法将20对流动家庭母婴对随机分为实验组与控制组。对实验组进行6次家庭访问式的入户干预,控制组不做任何处理,干预前后分别通过陌生情境实验程序和依恋Q分类评估两组婴儿的依恋安全性,同时,采用家庭观察评估两组母亲的看护行为。通过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婴儿依恋安全性和母亲看护行为。结果 1)干预前,实验组与控制组母亲的看护行为不存在差异;干预后,实验组母亲看护行为得分显著高于控制组(P>0.05);干预前后,控制组母亲看护行为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母亲看护行为后测得分要显著高于前测得分。2)干预前,两组婴儿依恋分类不存在差异;干预后,实验组婴儿依恋安全性得分比控制组要高;依恋安全性Q分类中,除与其他成人的互动分量表,与母亲进行良好地互动,接近母亲和与母亲身体接触分量表上,实验组婴儿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控制组。结论该干预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流动家庭母亲的看护行为及其婴儿的依恋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家庭 母婴对 看护行为 依恋安全 早期干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