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供区保护理念的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在头部电烧伤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13
1
作者 郭鹏飞 王旭 +4 位作者 魏爱周 孟庆楠 周健 高娅 崔正军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供区保护理念的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在头部电烧伤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5月—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头皮巨大缺损伴颅骨外露的电烧伤患者,... 目的探讨基于供区保护理念的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在头部电烧伤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5月—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头皮巨大缺损伴颅骨外露的电烧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1~57(39±13)岁,全身多处伴深Ⅱ~Ⅳ度电烧伤,烧伤总面积为5%~14%体表总面积。患者头皮烧伤受损部位中,后枕部1例、顶枕部2例、颞顶部4例、额颞部1例;扩创后缺损面积为10 cm×9 cm~16 cm×14 cm,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切取面积为22 cm×6 cm~30 cm×9 cm。皮瓣的动静脉与受区颞浅动静脉或面动静脉吻合,皮瓣另一条静脉与受区浅表静脉吻合。皮瓣供区间断分层减张缝合。术后观察患者皮瓣成活情况、供区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观察患者皮瓣外观,供瓣区愈合质量、是否有远期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8例患者术后皮瓣完全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供区愈合良好,未见骨筋膜隔室综合征发生。7例患者随访3~12个月,1例失访。随访患者头部皮瓣外形良好,但存在秃发;供区可见线性瘢痕,位置隐蔽,感觉及运动功能与对侧无明显差异,未见肌疝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对头皮巨大缺损伴颅骨外露的头部电烧伤创面的早期修复具有较好临床效果,同时供区可以直接拉拢缝合,大大减少了对供区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外科皮瓣 保护 头皮缺损 颅骨外露
原文传递
游离移植腹股沟皮瓣修复四肢电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徐军辉 张伟 +4 位作者 周锦秀 陈斓 张卫东 龚翔 谢卫国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30-1037,共8页
目的探讨游离移植腹股沟皮瓣修复四肢电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2年1月—2023年5月, 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收治2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年龄20~69岁四肢电烧伤男性患者。共27个肢体受累, ... 目的探讨游离移植腹股沟皮瓣修复四肢电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2年1月—2023年5月, 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收治2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年龄20~69岁四肢电烧伤男性患者。共27个肢体受累, 其中上肢18个、下肢9个。清创后, 肢体拟用腹股沟皮瓣修复的创面面积为5.0 cm×1.5 cm~20.0 cm×9.0 cm。对24例患者共行26次手术, 切取27个面积为5.0 cm×3.5 cm~22.0 cm×12.0 cm游离腹股沟皮瓣, 其中6个行分叶移植, 2个与髂骨瓣嵌合移植, 3个与带蒂背阔肌肌皮瓣联体移植, 1个与游离脐旁穿支皮瓣联体移植。术中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评估腹股沟皮瓣血运, 指导移植时动脉增压。移植的腹股沟皮瓣中, 5个以旋髂浅动脉与腹壁浅动脉共干为血管蒂, 13个以单纯旋髂浅动脉为血管蒂, 6个以单纯腹壁浅动脉为血管蒂, 其余3个同时吻合旋髂浅动脉和腹壁浅动脉行动脉增压。另对1例患者用旋髂浅动脉的深支作为桥接血管再通示指远节固有动脉。将供区创面直接缝合。记录腹股沟皮瓣切取完毕切断血管前与移植并吻合血管后即刻的血运状态, 术后观察组织瓣成活情况、移植髂骨固定情况、供区继发缺损愈合情况, 随访观察腹股沟皮瓣外观、受区功能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 采用臂、肩、手残障(DASH)评分表对受累上肢功能进行评分, 参考利克特量表5级评分法调查患者对每次手术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27个腹股沟皮瓣切取完毕切断血管前与移植并吻合血管后即刻动脉血流灌注与静脉回流均良好。除1个腹股沟皮瓣术后12 d出现坏死, 经头部刃厚皮移植修复外, 其余26个腹股沟皮瓣及联体移植组织瓣术后完全成活, 未发生血管危象;移植髂骨术后固定牢靠;供区继发缺损术后均愈合良好。随访6~36个月, 腹股沟皮瓣质地柔软, 无明显臃肿;受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外科皮瓣 腹股沟 游离皮瓣 保护 四肢功能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的个体化设计与供瓣区的生态保护 被引量:10
3
作者 唐修俊 王达利 +4 位作者 魏在荣 王波 张子阳 吴必华 陈伟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09-514,共6页
目的探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的个体化设计及供瓣区的生态保护。方法根据四肢创面的特点,结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血管的解剖,切开皮瓣的内侧皮肤在阔筋膜表面寻找2条穿支血管并进行穿支追踪,根据穿支的粗细灵活调整KISS皮瓣的大... 目的探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的个体化设计及供瓣区的生态保护。方法根据四肢创面的特点,结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血管的解剖,切开皮瓣的内侧皮肤在阔筋膜表面寻找2条穿支血管并进行穿支追踪,根据穿支的粗细灵活调整KISS皮瓣的大小。根据肌肉穿支的入肌点及穿支的粗细、股神经的位置调整嵌合皮瓣肌瓣的切取,保护供瓣区的神经及肌肉。在切取皮瓣的同时保留供瓣区的阔筋膜、神经及肌肉组织,减少供区的破坏,同时皮瓣切取后重建供区的生态结构。共治疗33例患者,男22例,女11例,年龄13-71岁,平均47岁。上肢手背及腕部创面21例,足背及下肢创面12例。创面面积7cm×8cm-13cm×24cm,皮瓣面积6cm×7cm-8cm×15cm,KISS皮瓣22例,嵌合皮瓣11例,供区均直接缝合,病程1周至2个月。结果术中切取皮瓣顺利,术后皮瓣均jl~,lJ成活,无血管危象产生,创面一期愈合。28例获3-24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外形满意,恢复保护性感觉,供区仅留下线状瘢痕,供瓣区无肌疝及运动障碍等。结论通过术中穿支血管的粗细决定KISS皮瓣的大小,根据肌肉穿支的粗细及人肌点,结合受区的需求调整嵌合皮瓣肌瓣的切取,达到创面的个性化修复。皮瓣切取过程中注意保护供区阔筋膜、皮神经、运动神经及肌肉。在合理利用供瓣区的同时,重建供区的生态结构,避免了浪费,减少了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创面修复 个性化设计 生态保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