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古文拾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伯元 《政法论丛》 CSSCI 2012年第1期58-63,共6页
战国六国文字,即"古文"。楚简中的"佱"、"灋"、"廌"三个字,就是古文"法"字。运用郭店简、上博简、包山简以及金文中的材料,对照传世文献,分别对三个古文"法"字进行考释,... 战国六国文字,即"古文"。楚简中的"佱"、"灋"、"廌"三个字,就是古文"法"字。运用郭店简、上博简、包山简以及金文中的材料,对照传世文献,分别对三个古文"法"字进行考释,从而提出了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课题:探求"法"字的来龙去脉,关乎"法"的渊源及其演变历程,关乎我国早期"法"概念形成脉络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
下载PDF
论墨子与先秦“法”学兴起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平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3-116,共14页
春秋战国时代,"法"由一个不甚重要的词语成长为诸子政治社会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墨子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枢纽。他是先秦首位对"法"的概念进行理论反思,并将之治术化的思想家。其"法"源于技术知识之"... 春秋战国时代,"法"由一个不甚重要的词语成长为诸子政治社会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墨子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枢纽。他是先秦首位对"法"的概念进行理论反思,并将之治术化的思想家。其"法"源于技术知识之"佱",而非周人正统语境中的"灋"。缘于对周制的不满,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墨子做出摒弃"德—礼"观念而对治术之学重建的尝试。由此而兴的"法"学,由于墨学的主流化以及其与新兴的治权化、私权化的社会风气带来的新理论需求的契合,被广为接受,并获得进一步发展。最终,"法"成为战国晚期各家治术理论的中心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技术 治术
原文传递
《说文》“法”与其古文“佱”及“乏”之形义关系辨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敬林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2-85,共4页
古文字学界有学者据古玺文认为《说文》所收"法"之古文"佱"是从宀乏声的形声字,另有学者据帛书字形义,则认为"佱"是"法"的通假字,其本字当为"乏"。然从字之形义角度看,"佱"... 古文字学界有学者据古玺文认为《说文》所收"法"之古文"佱"是从宀乏声的形声字,另有学者据帛书字形义,则认为"佱"是"法"的通假字,其本字当为"乏"。然从字之形义角度看,"佱"与"法"是异体字,而同"乏"无任何形体关系。"佱"作"乏"是通假关系。同时讨论马王堆帛书与之相关字的隶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考辨
原文传递
中国法的原始基因--以古文字为视野 被引量:3
4
作者 武树臣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5,共13页
中国古代法在问世的最初阶段就形成了其独有的原始基因,即中国古代法所具有的神圣性、权威性、伦理性、多元性和艺术性。原始的图腾崇拜中蕴含了古代法的神圣性元素,而戎礼军律及其实践则塑造了古代法的权威性特质,至于远古的风俗礼仪... 中国古代法在问世的最初阶段就形成了其独有的原始基因,即中国古代法所具有的神圣性、权威性、伦理性、多元性和艺术性。原始的图腾崇拜中蕴含了古代法的神圣性元素,而戎礼军律及其实践则塑造了古代法的权威性特质,至于远古的风俗礼仪正是古代法伦理属性的发源地,誓命与御事恰恰表征了古代法的多元性。早期文明中的法体与证据运行方式则显示了古代法的艺术性,这或许正是一种实践智慧。这些原始基因构成了中华法系的基本特征,并对中国古代法律实践活动施以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文传递
仁·太极图·佱(法)——中国古代法哲学探源 被引量:2
5
作者 武树臣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9-75,共7页
甲骨文里是否有"仁"字,尚无定论。但甲骨文已存在仁的原形字"化"、"申"、"乘"。他们是东夷风俗"相人耦"即男女相合的写照。"囮"是探索古老婚姻形态的化石。"申"... 甲骨文里是否有"仁"字,尚无定论。但甲骨文已存在仁的原形字"化"、"申"、"乘"。他们是东夷风俗"相人耦"即男女相合的写照。"囮"是探索古老婚姻形态的化石。"申"是沟通人类社会和自然界规律的一个枢纽,也是太极图的雏形。以阴阳为基本概念的"易理"亦源于男女交合。"佱"(法)的伦理基因来源于"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图
原文传递
“法”字的文化意蕴
6
作者 井怡琼 《枣庄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21-123,共3页
"法"字的书写结构经历了由"廌"、"氵廌"、"灋"到"法"的演变过程。从"灋"的书写系统看,最早的声像应该是"廌",后来"灋"的发音是由"佱"声训... "法"字的书写结构经历了由"廌"、"氵廌"、"灋"到"法"的演变过程。从"灋"的书写系统看,最早的声像应该是"廌",后来"灋"的发音是由"佱"声训而来,"灋"字中的"氵"则最初洋溢着神判的灵光。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考察"法"字,有利于研究中国法律起源,揭示其深刻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意蕴
下载PDF
“灋”义探源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永和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1-151,共11页
古文“灋”之义是古人日常实践中价值选择的客观反映。“灋”的义项“氵”是否意指“平”,须通过训诂并依据古人生活实践提供的其他资料考察而获得。“法”字书写的结构经历了由“■”、“■”、“■”、“■”、“■”再到“法”的演... 古文“灋”之义是古人日常实践中价值选择的客观反映。“灋”的义项“氵”是否意指“平”,须通过训诂并依据古人生活实践提供的其他资料考察而获得。“法”字书写的结构经历了由“■”、“■”、“■”、“■”、“■”再到“法”的演变过程。“灋”字中“氵”意指公平是直接因于水性。从“灋”的书写系统看,最早的声像应该是“廌”,后来“灋”的发音是由“佱”声训而来健盀灐辈惶逑止健⒄宓募饽私袢烁交?与“灋”之本义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源 价值选择 生活实践 演变过程 书写系统 “法” “平” 古人 意指 公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