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光能利用率时空分布及其变化原因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常清 王靖 +2 位作者 余卫东 王娜 谈美秀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6-325,共10页
利用河南省19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的气象和小麦、玉米观测资料,计算1981-2007年作物生长季辐射和年总辐射量、小麦、玉米生长季和轮作系统的作物产能及光能利用率(Radiation Use Efficiency,RUE),分析总辐射和作物产能变化对RUE变化的贡... 利用河南省19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的气象和小麦、玉米观测资料,计算1981-2007年作物生长季辐射和年总辐射量、小麦、玉米生长季和轮作系统的作物产能及光能利用率(Radiation Use Efficiency,RUE),分析总辐射和作物产能变化对RUE变化的贡献、小麦和玉米产能变化分别对轮作系统产能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玉米轮作系统RUE为0.75%~1.61%,北部的汤阴和西部的卢氏是高值区,西北、东部偏东和南部地区较低。小麦生长季RUE为0.65%~1.63%,北部的汤阴和西部的卢氏最高,东部偏中大部分地区次之,而西北和东部部分地区最低,玉米生长季RUE为0.85%~1.81%,除西部的三门峡RUE在全区最低外,北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较高,而西北和东部、南部地区较低。1981-2007年,卢氏、汝州、西平、新乡和驻马店5个站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RUE呈显著升高趋势(P〈0.05)。在轮作系统RUE变化显著的站点中,除卢氏站点因年总辐射升高对RUE变化呈负贡献外,其余站点的贡献率为4%~31%,系统作物产能变化对RUE变化的贡献率为69%~96%。卢氏和汝州站点小麦产能变化对系统作物产能变化的贡献率(65%和90%)大于玉米(35%和10%),而西平、新乡和驻马店站点小麦产能变化对系统作物产能变化的贡献率(49%、28%和35%)小于玉米(51%、72%和65%)。未来提高单位面积的作物产能仍是提高区域RUE的有效方法,且不同地区应着重提高不同作物的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生长季 总辐射 物产 贡献率 资源利用效率
下载PDF
基于APSIM模型的北方农牧交错带轮作种植模式设计——以河北省张北县为例
2
作者 王思嘉 贾蓉 +3 位作者 臧华栋 葛军勇 曹丽霞 吴迪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7-95,共9页
多样化轮作是缓解北方农牧交错带作物种植结构单一、土壤退化、生态功能弱化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定向设计区域适宜性的轮作模式对协调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等多目标协同至关重要。文中基于河北省张北县2017-2021年的轮作制度长期定位试验数... 多样化轮作是缓解北方农牧交错带作物种植结构单一、土壤退化、生态功能弱化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定向设计区域适宜性的轮作模式对协调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等多目标协同至关重要。文中基于河北省张北县2017-2021年的轮作制度长期定位试验数据,利用作物模型APSIM(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Simulator)进行调参与验证,评价了该模型在该区域的适用性,并利用验证后的APSIM模型模拟了该地区4种特色作物228种轮作模式10年的生长过程,基于投入产出和碳足迹评价法定量分析不同轮作模式的产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APSIM模型对研究区燕麦(Avena sativa L.)、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蚕豆(Vicia faba L.)和胡麻(Sesamum indicum L.)生产模拟的精度较高,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为4.3%-15.4%。在228种轮作模式模拟中:从能量当量产量来看,燕麦-蚕豆轮作模式的10年总能量当量产量最高,为4.13E+05 GJ/hm^(2)。从生态效益来看,马铃薯-蚕豆轮作模式的10年总净碳排放量最低,为0.42 t·C/hm^(2)。从经济效益来看,胡麻-蚕豆轮作模式的10年总综合收益最高,为65857.09元/hm^(2)。研究结果基于作物产能-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多目标需求,为不同主体的不同需求对应选择适宜的轮作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SIM模型 模式设计 物产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