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熙载论诗品与人品 被引量:3
1
作者 陆炜 《文艺理论研究》 1986年第1期71-75,共5页
“品”的概念起自魏晋的九品论人,从钟嵘开始又被引入文学批评领域.诗品、人品的含义,古代文论家们的论述不尽相同,总的说,对诗品内涵的论述涉及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各个方面,对人品内涵的论述也涉及到作者主观条件的各个方面。然... “品”的概念起自魏晋的九品论人,从钟嵘开始又被引入文学批评领域.诗品、人品的含义,古代文论家们的论述不尽相同,总的说,对诗品内涵的论述涉及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各个方面,对人品内涵的论述也涉及到作者主观条件的各个方面。然而诗品与人品的问题巳不仅是论诗和论人的问题,而主要是研究二者关系,是一个作品与作者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熙载 诗品 人品 古代文论 艺术特色 论诗 作品思想内容 作品成就 风格特色 诗言志
下载PDF
“不隔”之说原意究竟何在?——从姜夔词看《人间词话》的“不隔”之说 被引量:1
2
作者 曾钻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150-152,共3页
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是以“境界”说为其理论基础的。从“境界”说派生出来的“不隔”之说,是静安先生衡量词作的一条艺术标准。两者在精神上是相通的。他认为只有“不隔”才能有“境界”,“隔”就无所谓“境界”了。就“隔”与“... 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是以“境界”说为其理论基础的。从“境界”说派生出来的“不隔”之说,是静安先生衡量词作的一条艺术标准。两者在精神上是相通的。他认为只有“不隔”才能有“境界”,“隔”就无所谓“境界”了。就“隔”与“不隔”之别,静安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曾这样说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词话 姜夔词 境界 艺术标准 王静安 叶嘉莹 原意 姜白石 真性情 作品成就
下载PDF
题材理论的偏颇与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商兑》之一
3
作者 冯光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72-77,共6页
题材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长期存在着题材决定论的偏向。即认为作家只应该写重大题材,写工农兵群众的火热斗争生活,写他们变革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丰功伟绩,讴歌他们崇高的精神风貌,而其他题材都是没大意义的。这... 题材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长期存在着题材决定论的偏向。即认为作家只应该写重大题材,写工农兵群众的火热斗争生活,写他们变革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丰功伟绩,讴歌他们崇高的精神风貌,而其他题材都是没大意义的。这里,仅举1979年至1984年间出版的许多文学史著作进行讨论。以期说明切实更新文学观念,从理论和实践上彻底纠正题材问题的偏颇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一)简单地以所谓题材大小来评价作家的创作成就和历史地位题材固然是重要的,有轻重之分,大小之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重大题材 作家作品研究 文学观念 文学史著 政治倾向性 知识分子 工农兵群众 作品成就 创作成就
下载PDF
关于当代文学的估价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宗法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66-71,共6页
一“五四”以后的中国文学,到一九七九年全国第四次文代会的召开,走过了整整六十年的行程。若以新中国诞生为界,恰可划为前后各三十年,按通例即为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两个历史时期。怎样看待这两个时期的文学发展,特别是如何估价它们的成... 一“五四”以后的中国文学,到一九七九年全国第四次文代会的召开,走过了整整六十年的行程。若以新中国诞生为界,恰可划为前后各三十年,按通例即为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两个历史时期。怎样看待这两个时期的文学发展,特别是如何估价它们的成就,是当前文学研究中分歧尖锐的问题之一。一种观点认为:从总体上看,当代文学不论作家队伍,还是作品成就,都不及现代文学。姑且谓之“今不如昔”吧。与这种观点相反,茅盾则断言:“三十年来,我们的作家队伍是大大的壮大了,涌现了‘风华正茂’的第二代、第三代新人。他们的作品,无论在数量、质量和题材面上,都大大超过了解放以前。”不妨称之为“今胜于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现代文学 三十年代 作品成就 作家队伍 中国文学 新中国 新时期文学 历史时期 当代作家
下载PDF
曹植地位辨析——兼谈作家地位与作品成就的二元性
5
作者 孙绿江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8-11,共4页
曹植作为“建安之杰”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他的诗歌成就却并不很高 ,因而自明清二代以后 ,评论家们对他的地位曾提出过怀疑。在通常情况下 ,作家的地位取决于作品的成就 ,但在文学发展的某些关键时期 ,尤其是转... 曹植作为“建安之杰”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他的诗歌成就却并不很高 ,因而自明清二代以后 ,评论家们对他的地位曾提出过怀疑。在通常情况下 ,作家的地位取决于作品的成就 ,但在文学发展的某些关键时期 ,尤其是转型时期 ,开创者们面临着新的课题 ,有时便会出现作家地位与作品成就不统一的现象。曹植便是一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植 作家地位 古代文学 诗歌 作品成就 二元性
下载PDF
“大家”刍议
6
作者 原学玉 《诗词月刊》 2009年第3期88-89,共2页
当今诗坛诗词"大家"、"宗师"、"巨匠"、"泰斗"等杰出者不断涌现,但是否名副其实,却值得推敲。一分功夫,90%的炒作;甚至是零功夫,100%的炒作!虚夸、造假竟至如此,令人感到惊诧、愤慨!
关键词 诗词 代表作品 作品成就 宗师 标准 刍议 质量 大小 宣传 大白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