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洛阳发现佛顶尊胜陀罗尼北宋墓幢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吉君 《中原文物》 2000年第2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陀罗尼 密宗 密教 教教派 善无畏 洛阳 河南 大日如来
原文传递
辽代八大菩萨造像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成叙永 《辽金历史与考古》 2017年第1期81-109,共29页
一、序言大乘菩萨以智上求菩提,以悲下化众生。八大菩萨是修自利利他之行的典型八尊菩萨。佛经和仪轨中的八尊菩萨尊名及其成员各不相同,共有七种不同的说法~1。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盛唐不空所译《八大菩萨曼茶罗经》。该部经典中有关于八... 一、序言大乘菩萨以智上求菩提,以悲下化众生。八大菩萨是修自利利他之行的典型八尊菩萨。佛经和仪轨中的八尊菩萨尊名及其成员各不相同,共有七种不同的说法~1。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盛唐不空所译《八大菩萨曼茶罗经》。该部经典中有关于八大菩萨具体形象及其配置的记载。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依据这部经典创作许多八大菩萨像。其造像的时间跨度为八至十六世纪,分布区域涵盖印度、中国、韩国及日本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 陀罗尼 曼荼罗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 舍利石函 菩萨戒
原文传递
金刚界曼荼罗与新的八大灵塔信仰的融合:朝阳北塔塔身浮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成叙永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6-111,共16页
本文分析了朝阳北塔浮雕的图像内涵和造型特征,并考察了其历史背景和影响。辽重熙十一至十三年,在该塔外面新制作了金刚界四方佛、八大灵塔和供养菩萨等浮雕。作者通过对这些图像题材和造型的分析,认为该塔浮雕组合表现了以毗卢遮那佛... 本文分析了朝阳北塔浮雕的图像内涵和造型特征,并考察了其历史背景和影响。辽重熙十一至十三年,在该塔外面新制作了金刚界四方佛、八大灵塔和供养菩萨等浮雕。作者通过对这些图像题材和造型的分析,认为该塔浮雕组合表现了以毗卢遮那佛为中心的金刚界曼荼罗,融合了新的八大灵塔信仰。其中,金刚界四方佛的五佛冠体现了辽代独有的造型特征和宗教意义,而八大灵塔基于与佛顶尊胜陀罗尼信仰结合而盛行的辽代独有信仰,其塔名来自《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另外,该塔供养菩萨像反映了金刚界密宗的原则和信仰。通过供养菩萨手持之莲花枝柄香炉,可知这种器型由辽传播至高丽的历史事实。最后,作者分析了辽宁朝阳地区的宗教发展历史和朝阳北塔对其他辽塔的影响,认为朝阳北塔浮雕当为辽代金刚界密宗复兴的开端,对八大灵塔信仰在辽境内的传播起到了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阳北塔 金刚界四方八大灵塔 陀罗尼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原文传递
唐宋辽金时期经幢佛顶尊胜陀罗尼版本考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明悟 《佛学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129-142,共14页
经幢从唐代开始在中国兴起,主要为镌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文及佛顶尊胜陀罗尼所建,唐宋辽金为建立经幢高峰时期。由于历史原因,《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过多次翻译,因而经幢上陀罗尼的版本各不相同。本文梳理了从唐代一直到金代诸多... 经幢从唐代开始在中国兴起,主要为镌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文及佛顶尊胜陀罗尼所建,唐宋辽金为建立经幢高峰时期。由于历史原因,《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过多次翻译,因而经幢上陀罗尼的版本各不相同。本文梳理了从唐代一直到金代诸多经幢的拓本和实物,对其上镌刻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版本进行了辨别梳理,发现各地经幢的佛顶尊胜陀罗尼可以分为两大体系六大版本,其流布有着较为明显的时间和地域规律,宋、辽两大对应政权之间几乎没有版本交流。进而分析出每一个版本的源流和发展,并且借此厘清《大正藏》中佛顶尊胜陀罗尼版本混乱的问题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罗尼 版本 分布
下载PDF
考古资料所见辽代之文殊信仰考屑 被引量:3
5
作者 程嘉静 杨富学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3,共7页
辽代文殊信仰流行,惟囿于史书记载匮乏,学者关注稀少。借助地下出土文物所提供的蛛丝马迹,可以看出,辽代文殊信仰极为流行。出于信仰的需要,辽人仿山西五台山而在境内另造五台山,与文殊信仰相关的经典如《佛说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 辽代文殊信仰流行,惟囿于史书记载匮乏,学者关注稀少。借助地下出土文物所提供的蛛丝马迹,可以看出,辽代文殊信仰极为流行。出于信仰的需要,辽人仿山西五台山而在境内另造五台山,与文殊信仰相关的经典如《佛说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华严经》得到广泛传播,与文殊菩萨息息相关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在辽朝境内盛极一时。辽代文殊信仰形成的原因很多,直接原因是受五代的影响,时间或可上溯至辽世宗朝。深层次因素主要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流行及其与文殊信仰的相互促进、辽代末法思想以及当时东亚文化圈内文殊信仰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文殊菩萨 五台山 华严经 陀罗尼
下载PDF
忻州新发现金代七通“佛顶尊胜陀罗尼幢”考论 被引量:2
6
作者 侯慧明 《博物馆研究》 2014年第2期74-84,共11页
2012年,山西忻州兴化寺遗址发现了7通金代经幢,五通均刊《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同一寺院,同一批石匠所刊同一部经,出现较大差异,反映了密教仪式化、程序化修持发展至民间化、大众化的情况,也是密教被边缘化的体现。兴化寺尼寺百年历程集... 2012年,山西忻州兴化寺遗址发现了7通金代经幢,五通均刊《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同一寺院,同一批石匠所刊同一部经,出现较大差异,反映了密教仪式化、程序化修持发展至民间化、大众化的情况,也是密教被边缘化的体现。兴化寺尼寺百年历程集中反映了金代佛教诸宗进一步融合的具体情况。试经度牒内容可补正史之不足,确定金代实行这一制度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忻州 陀罗尼
下载PDF
宋元明时期白族火葬墓中的石刻梵文《佛顶尊胜陀罗尼》释读
7
作者 谭凌峰 《佛学研究》 CSSCI 2022年第2期116-138,共23页
本文依建造朝代选取三方内容清晰、年代可考且出处明确的白族火葬墓之墓幢或墓碑,对上面刻写的梵文《佛顶尊胜陀罗尼》进行转写、校订与释读,尝试重构宋元明时期在云南地区流传的《佛顶尊胜陀罗尼》文本。此重构本将作为进一步比勘研究... 本文依建造朝代选取三方内容清晰、年代可考且出处明确的白族火葬墓之墓幢或墓碑,对上面刻写的梵文《佛顶尊胜陀罗尼》进行转写、校订与释读,尝试重构宋元明时期在云南地区流传的《佛顶尊胜陀罗尼》文本。此重构本将作为进一步比勘研究的基础,对于版本溯源工作的意义重大。通过比对不同时期的同类刻本,归纳其文本特征,并考察此文本本身的发展变化,以及佛顶尊胜信仰在云南当地的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族火葬墓 梵文碑 陀罗尼
下载PDF
蓟州地区经幢研究
8
作者 彭昊 《博物院》 2022年第6期67-74,共8页
经幢作为重要的石刻文物,是研究宗教建筑、佛教信仰问题不可忽视的参考资料。蓟州现存多座古代经幢的实物,在地方志中也常见关于修建经幢的记载。这些经幢年代自唐至明清,分属信众功德幢、寺庙经幢、墓幢三种类型。开展对于蓟州经幢的... 经幢作为重要的石刻文物,是研究宗教建筑、佛教信仰问题不可忽视的参考资料。蓟州现存多座古代经幢的实物,在地方志中也常见关于修建经幢的记载。这些经幢年代自唐至明清,分属信众功德幢、寺庙经幢、墓幢三种类型。开展对于蓟州经幢的综合研究,对于深入理解佛教的地方传播历程,探索古代信众、僧侣的精神世界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蓟州 经幢 密宗信仰 陀罗尼
原文传递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 密教在云南的传播印记
9
作者 钱光胜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8-49,共2页
佛教约在公元8世纪初传入洱海区域,到公元9世纪中叶在南诏就已十分兴盛。从南诏后期到大理国时期,受佛教影响,火葬在白族地区逐渐流行起来,一直持续到明代中晚期。到明末清初,火葬风俗在白族地区日渐衰微,为土葬所代替。唐初洱海区域的... 佛教约在公元8世纪初传入洱海区域,到公元9世纪中叶在南诏就已十分兴盛。从南诏后期到大理国时期,受佛教影响,火葬在白族地区逐渐流行起来,一直持续到明代中晚期。到明末清初,火葬风俗在白族地区日渐衰微,为土葬所代替。唐初洱海区域的白族先民多为土葬。唐贞观二十年(648)梁建方出兵西洱河,其《西洱河风土记》记载这一地区的丧葬习俗时说'至于死丧哭泣,棺椁袭敛无不毕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罗尼 火葬墓 陀罗尼经幢
原文传递
云南大理梵文文献的释读与研究--以“至正四年追为亡人杨观音护神道碑”为例
10
作者 张梦妍 刘震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3-101,共9页
本文在回顾云南地区梵文文献的释读与先行研究的基础上,以"至正四年追为亡人杨观音护神道碑"为例,对其中梵文《佛顶尊胜陀罗尼》及附加文本进行校勘、整理与考订。同时,通过与参校本的比对,说明元代在云南、居庸关,以及高丽... 本文在回顾云南地区梵文文献的释读与先行研究的基础上,以"至正四年追为亡人杨观音护神道碑"为例,对其中梵文《佛顶尊胜陀罗尼》及附加文本进行校勘、整理与考订。同时,通过与参校本的比对,说明元代在云南、居庸关,以及高丽、尼泊尔等相当广阔的地域范围内,梵文《佛顶尊胜陀罗尼》广泛流布的情况,以期对其中所包含的佛教传播信息有所揭示。此外,对其中的附加文本的溯源,揭示了尊胜咒与恶趣清净陀罗尼组合使用的趋势。这种趋势是与藏译文献中"恶趣净空坦特罗"(Durgatiparisodhana-tantra)类文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层出不穷的翻译与注释及其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文碑 陀罗尼 恶趣净空 大理
原文传递
佛教翻译史上的传奇——西夏译经
11
作者 段玉泉 《宁夏画报(生活版)》 2014年第1期56-61,共6页
在中国翻译史上,人们熟知的几次大繊佛麵译活动,有姚秦译经、唐代译经、宋元译经。实际上这里还缺少了-个环节,即西夏译经。与前述几次佛教翻译将外来作品翻译成汉文相比,西夏佛麵译则是将大量的汉文文細译成西夏文。
关键词 译经 翻译史 译场 西夏文 经翻译 姚秦 白智光 译主 文献翻译 陀罗尼
原文传递
莫高窟第217窟南壁经变新解 被引量:18
12
作者 下野玲子 牛源 刘永增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32,I0001-I0004,共16页
本文对敦煌莫高窟第217窟南壁一直被认为是《法华经变》的图像进行重新辨认,找出其佛经依据,并提出整个南壁内容应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的新解释。
关键词 法华经变:陀波利 陀罗尼 五台山
下载PDF
关于莫高窟第217窟南壁壁画的思考 被引量:14
13
作者 施萍婷 范泉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20,125-128,共9页
莫高窟第217窟南壁的壁画,以前考证为法华经变,近年日本学者下野玲子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来比对这幅壁画,推翻了以前的法华经变的结论。但下野的考证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在检讨了诸多问题之后,认为这铺壁画既不是法华经变,也非佛顶... 莫高窟第217窟南壁的壁画,以前考证为法华经变,近年日本学者下野玲子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来比对这幅壁画,推翻了以前的法华经变的结论。但下野的考证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在检讨了诸多问题之后,认为这铺壁画既不是法华经变,也非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壁画的主题仍须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第217窟 法华经变 陀罗尼经变 壁画
下载PDF
四川大邑药师岩新发现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及相关问题讨论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亮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81,共11页
通过与经文及敦煌相关图像的对比,确认大邑药师岩K7-2左侧的经变,应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其年代为9世纪末至10世纪中叶。该铺经变是从敦煌传入蜀地后,为便于组合与雕刻而产生出的一种新的形式。该经变流传较少,与功能相同、供养简便的... 通过与经文及敦煌相关图像的对比,确认大邑药师岩K7-2左侧的经变,应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其年代为9世纪末至10世纪中叶。该铺经变是从敦煌传入蜀地后,为便于组合与雕刻而产生出的一种新的形式。该经变流传较少,与功能相同、供养简便的尊胜幢的大量流行有关。川渝地区唐末五代至宋初的石窟中有较多尊胜信仰的遗存,这些遗存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地狱救赎,与其他题材的造像组合出现,构成了现世、死后及来生不同阶段不同信仰需求的有机整体。而与同样担负地狱救赎的地藏信仰相关遗存的共同出现,显示出民众生前、死后均需地狱救赎,以达到地狱救赎"双重保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罗尼经变 大邑县药师岩 9世纪至10世纪初 敦煌 地藏信仰
下载PDF
成县大云寺石窟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百岁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21-26,共6页
成县大云寺石窟部分唐、宋时期题壁、石刻文字尚存。寺内"汉永平十二年"刻字说明佛教很早就已传入今陇南市境内,"梁大同九年"刻字证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曾经在陇南境内兴盛及萧梁曾经统治陇南部分地方的史实。大... 成县大云寺石窟部分唐、宋时期题壁、石刻文字尚存。寺内"汉永平十二年"刻字说明佛教很早就已传入今陇南市境内,"梁大同九年"刻字证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曾经在陇南境内兴盛及萧梁曾经统治陇南部分地方的史实。大云寺石窟开凿于北朝,创始于北魏的可能性最大,至隋唐时期已具有一定规模,"千佛"(遗迹)塑造于北朝至隋唐期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石幢立于中唐时期。"大云寺"之名始自唐代武则天时期,石窟主要表现佛教内容,也包括儒家、道教和社会历史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云寺石窟 题壁 石刻 开窟年代 “千 陀罗尼经》石幢 儒、释、道三教融合
下载PDF
莫高窟第169窟《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小刚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34,129,共14页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是一部在唐宋时期非常流行的密教经典。进入21世纪,敦煌壁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逐渐成为国内外敦煌图像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敦煌壁画中目前发现《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共8铺,包括盛唐4铺,晚唐1铺,宋代3铺。其中...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是一部在唐宋时期非常流行的密教经典。进入21世纪,敦煌壁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逐渐成为国内外敦煌图像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敦煌壁画中目前发现《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共8铺,包括盛唐4铺,晚唐1铺,宋代3铺。其中莫高窟第169窟前室北壁发现的宋代一铺,虽然内容不多且有残损,但仍然为研究敦煌唐宋时期尤其是宋代《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的宗教功能、题材组合、分布关系和绘制形式等提供了珍贵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第169窟 敦煌壁画 经架 陀罗尼经变
原文传递
大足县大钟寺宋代圆雕石刻遗址调查 被引量:5
17
作者 邓之金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8-52,81,共6页
1986年6月,大足县新石乡长生村九组农民周明泉修建房屋,在大钟寺坡南侧,平整地基约80平方米,挖出宋代圆雕石刻50余身。县文管所得知消息,派员去现场调查,对寺庙遗址进行勘察,造像进行编号、登记、照相及铭刻拓片等工作。这些圆刻石刻为... 1986年6月,大足县新石乡长生村九组农民周明泉修建房屋,在大钟寺坡南侧,平整地基约80平方米,挖出宋代圆雕石刻50余身。县文管所得知消息,派员去现场调查,对寺庙遗址进行勘察,造像进行编号、登记、照相及铭刻拓片等工作。这些圆刻石刻为红砂岩石质,石像出土缺头,但身躯保存完好,雕刻精美。造像年代据造像记考察,为北宋咸平至治平年间镌造的(998——1067年),经历70年完成。宋代是大足石刻的黄金时代,在大足石刻有纪元镌记中确无这段时间的造像。因此,这处圆雕石刻填补了历史的空白。 一、大钟寺遗址概貌 大钟寺遗址的地理位置,东面距大足至铜梁公路经过的万古镇2公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钟寺 造像记 圆雕 大足县 大足石刻 遗址 胸厚 僧衣 肩宽 陀罗尼经幢
下载PDF
莫高窟第449窟东壁北侧非《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辨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殷光明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40,共8页
有学者提出莫高窟经变中的经架只出现于《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中,而且是判定《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的特定标志,从而认为第449窟东壁门北有经架画面的《报父母恩重经变》应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本文对第449窟东壁门北是否为《佛... 有学者提出莫高窟经变中的经架只出现于《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中,而且是判定《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的特定标志,从而认为第449窟东壁门北有经架画面的《报父母恩重经变》应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本文对第449窟东壁门北是否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进行了辨析,并说明经变中的经架并非判别《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的唯一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449窟 报父母恩重经变 经架 陀罗尼经变 辨析
下载PDF
莫高窟第217窟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中的看相图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俊叶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1-122,共12页
敦煌莫高窟第217窟主室南壁佛顶尊胜罗尼经变中绘有婆罗门看相情节,画面中的主人夫妇、建筑风格、坐具均具有西域粟特人的特点。敦煌阴氏家族与粟特人有着较深的源渊关系,通过对第217窟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画面及发愿文分析,推测这幅经... 敦煌莫高窟第217窟主室南壁佛顶尊胜罗尼经变中绘有婆罗门看相情节,画面中的主人夫妇、建筑风格、坐具均具有西域粟特人的特点。敦煌阴氏家族与粟特人有着较深的源渊关系,通过对第217窟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画面及发愿文分析,推测这幅经变画或是与阴家有关系的旅华粟特人发愿出资所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第217窟 陀罗尼经变 看相 粟特 发愿文
下载PDF
偃师博物馆藏北宋天圣四年陀罗尼经幢小考
20
作者 阮丽斌 陈凯源 《洛阳考古》 2023年第1期87-92,共6页
偃师博物馆藏有一座北宋天圣四年陀罗尼经幢。通过对经幢上的相关内容分析可知,该经幢为一座墓幢,其陀罗尼出自地婆诃罗译《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咒经》,而经幢上的两身人物尊像则与接引往生有关。经幢反映出北宋时期佛教世俗化、丧... 偃师博物馆藏有一座北宋天圣四年陀罗尼经幢。通过对经幢上的相关内容分析可知,该经幢为一座墓幢,其陀罗尼出自地婆诃罗译《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咒经》,而经幢上的两身人物尊像则与接引往生有关。经幢反映出北宋时期佛教世俗化、丧葬佛教化的特征,对于了解这一时期民间佛教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幢 陀罗尼 教世俗化 北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