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声发现与佛经转读关系的再考察 被引量:5
1
作者 卢盛江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1-148,共18页
佛陀确曾禁止用外道婆罗门诵法,但即使早期佛教,赞大师德和诵三启经也作吟咏声,婆罗门诵法也并未完全禁绝。到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情况更有变化。从《诗律考辨》和敦煌出土斯一三四四V(2)即鸠摩罗什《通韵》等材料看,婆罗门教系统的外... 佛陀确曾禁止用外道婆罗门诵法,但即使早期佛教,赞大师德和诵三启经也作吟咏声,婆罗门诵法也并未完全禁绝。到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情况更有变化。从《诗律考辨》和敦煌出土斯一三四四V(2)即鸠摩罗什《通韵》等材料看,婆罗门教系统的外教诵法已进入西域佛教,并且进入了中土。中土不少士人应该懂得梵语,有可能接触到吠陀诵法,并将其融入到佛经吟诵和转读中。中土佛经转读的基本内容是"三位七声",核心是吠陀三声。宋末以来发现四声,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有佛经转读三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声 吠陀三声 佛经 译经 “三位七声” 婆罗门诵法
原文传递
齐梁诗歌声律论与佛经转读及佛教悉昙 被引量:2
2
作者 普慧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4-60,共7页
齐梁诗歌声律论的核心问题是永明四声说 ,而永明四声说的提出受到了佛教文化多方面的影响。最为直接的 ,则是受到了佛教经论转读的启迪。其时 ,僧人和崇佛文人皆善转读 ,故颇重语言之声调 ,此实受围陀声明论之影响 ;又佛教悉昙总结梵语... 齐梁诗歌声律论的核心问题是永明四声说 ,而永明四声说的提出受到了佛教文化多方面的影响。最为直接的 ,则是受到了佛教经论转读的启迪。其时 ,僧人和崇佛文人皆善转读 ,故颇重语言之声调 ,此实受围陀声明论之影响 ;又佛教悉昙总结梵语之摩多、体文 ,讲究反语为字。崇佛文人吸收后 ,与当时流行的双声、叠韵相对比 ,始发现汉语之四声 ,并把它自觉运用到诗歌创作实践中 ,提出“永明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声律论 佛经 佛教悉昙
全文增补中
关于“四声”与佛经转读关系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2
3
作者 谭洁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共5页
由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四声"受到佛经转读影响的观点,在学界影响深远。百年来吸引众多学者围绕此对四声与印度古声明论、梵文悉昙、江南民歌以及传统文化中的"四象"理论的关系,以及"四声"的创立时... 由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四声"受到佛经转读影响的观点,在学界影响深远。百年来吸引众多学者围绕此对四声与印度古声明论、梵文悉昙、江南民歌以及传统文化中的"四象"理论的关系,以及"四声"的创立时间及其发明者等问题展开探讨。这些研究不仅全面整理了"四声"形成背景的相关史料,丰富了"四声"形成与中印文化有着密切关联的理性认识,而且厘清了概念上的模糊和因此带来的认识误区,推动着关于"四声"问题的学术研究在前沿领域跨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四声 佛经
下载PDF
鱼山声明与佛经转读 中古时代善声沙门的喉音咏唱艺术 被引量:3
4
作者 范子燁 《中国文化》 CSSCI 2011年第1期103-108,I0001-I0004,109-130,共32页
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穷未来际,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 ——《大方广佛华严经》 喉音咏唱就是蒙古音乐学者所说的浩林·潮尔(Holin-Chor)②,蒙古人俗称呼麦,哈萨克... 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穷未来际,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 ——《大方广佛华严经》 喉音咏唱就是蒙古音乐学者所说的浩林·潮尔(Holin-Chor)②,蒙古人俗称呼麦,哈萨克人则称为阔麦依。徐慧指出:"呼麦主要流行于东北亚、中亚地区蒙古(Mongolia)、图瓦(Tuva)、哈卡斯(Khaka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 中古时代 喉音 声明 艺术 蒙古人 哈萨克人 中亚地区
下载PDF
鱼山梵呗传说的道教背景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小盾 金溪 《中国文化》 CSSCI 2012年第2期134-157,共24页
《中国文化》第33期(2011年春季号)刊登了两篇有关曹植创鱼山梵暝之传说的论文:范子哗先生的《鱼山声明与佛经转读:中古时代善声沙门的喉音咏唱艺术》和K.P.K.Whitaker先生的《曹植与梵瞋之进入中国》。两篇文章都富於启发意义... 《中国文化》第33期(2011年春季号)刊登了两篇有关曹植创鱼山梵暝之传说的论文:范子哗先生的《鱼山声明与佛经转读:中古时代善声沙门的喉音咏唱艺术》和K.P.K.Whitaker先生的《曹植与梵瞋之进入中国》。两篇文章都富於启发意义;但其观点颇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说 《中国文化》 道教 中古时代 佛经 启发意义 曹植
原文传递
永明体的产生与佛经转读关系新探
6
作者 龚贤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81-84,共4页
汉语"四声"中国本有,非自印度输入。在南朝沈约等人发现"四声"之前,汉语早已形成了自己成熟的语音系统。周颙、王融、沈约等人从这个语音系统中发现并总结出"四声"、"八病",从而产生了永明体... 汉语"四声"中国本有,非自印度输入。在南朝沈约等人发现"四声"之前,汉语早已形成了自己成熟的语音系统。周颙、王融、沈约等人从这个语音系统中发现并总结出"四声"、"八病",从而产生了永明体诗歌。魏晋南朝时期,佛经传入中土时梵音并没有随之大规模传入。即使有一部分传入,因为梵汉两种语言的语音适应对方极为困难,故只有极少部分人掌握;亦因为掌握的困难而难以产生重大影响,如导致汉语"四声"产生这样的重大事件。佛经转读与永明体的产生二者之间是平行关系,佛经转读对永明体的产生影响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四声” 永明体 佛经
下载PDF
南朝永明体的产生与佛经转读之关系考察
7
作者 龚贤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0-83,共4页
汉语"四声"中国本有,非自印度输入。在南朝沈约等人发现"四声"之前,汉语早已形成了自己成熟的语音系统。周颙、王融、沈约等人从这个语音系统中发现并总结出"四声"、"八病",从而产生了永明体... 汉语"四声"中国本有,非自印度输入。在南朝沈约等人发现"四声"之前,汉语早已形成了自己成熟的语音系统。周颙、王融、沈约等人从这个语音系统中发现并总结出"四声"、"八病",从而产生了永明体诗歌。魏晋南朝时期,佛经传入中土时梵音并没有随之大规模传入。即使有一部分传入,因为梵汉两种语言的语音适应对方极为困难,故只有极少部分人掌握;亦因为掌握的困难而难以产生重大影响,如导致汉语"四声"产生这样的重大事件。佛经转读与永明体的产生二者之间是平行关系,佛经转读对永明体的产生影响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四声” 永明体 佛经
下载PDF
论南朝佛经转读与永明体的产生是平行关系
8
作者 龚贤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9期23-26,共4页
汉语"四声"中国本有,非自印度输入。在南朝沈约等人发现"四声"之前,汉语早已形成了自己成熟的语音系统。周颙、王融、沈约等人从这个语音系统中发现并总结出"四声"、"八病",从而产生了永明体... 汉语"四声"中国本有,非自印度输入。在南朝沈约等人发现"四声"之前,汉语早已形成了自己成熟的语音系统。周颙、王融、沈约等人从这个语音系统中发现并总结出"四声"、"八病",从而产生了永明体诗歌。魏晋南朝时期,佛经传入中土时梵音并没有随之大规模传入。即使有一部分传入,因为梵汉两种语言的语音适应对方极为困难,故只有极少部分人掌握;亦因为掌握的困难而难以产生重大影响,如导致汉语"四声"产生这样的重大事件。佛经转读与永明体的产生二者之间是平行关系,佛经转读对永明体的产生影响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四声” 永明体 佛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