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佛教生态观的理论建构 被引量:9
1
作者 陈红兵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8-143,共6页
研究佛教生态观的理论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佛教生态观的理论建构一方面应从自身的精神追求和生活准则出发,开出生态文化观念的新维度;另一方面也应充分发挥大乘佛教的人间关怀精神,适应时代要求,吸取西方生态文化观念关... 研究佛教生态观的理论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佛教生态观的理论建构一方面应从自身的精神追求和生活准则出发,开出生态文化观念的新维度;另一方面也应充分发挥大乘佛教的人间关怀精神,适应时代要求,吸取西方生态文化观念关注现实、谋求现实解决途径的主体精神。佛教生态观的建构应以佛教缘起论为理论基石,包含相互关联的两个层面:俗谛(现实层面)和真谛(精神层面),在当前应着重关注前者。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在佛教缘起论基础上所形成的整体论、无我论、生命观、慈悲观、净土观等生态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生态 缘起论 整体论 无我论 生命 净土
下载PDF
佛教生态观研究现状述评 被引量:7
2
作者 陈红兵 《五台山研究》 2008年第2期60-64,共5页
学术界、佛教界十多年来关于佛教生态观的研究所做的主要工作是回应西方生态文化思潮的基本理念,从传统佛教经典、教义中挖掘、整理佛教生态观的相应内容,从佛教整体观、无我论、生命观、内在价值论、慈悲观、净土观、传统佛教生态伦理... 学术界、佛教界十多年来关于佛教生态观的研究所做的主要工作是回应西方生态文化思潮的基本理念,从传统佛教经典、教义中挖掘、整理佛教生态观的相应内容,从佛教整体观、无我论、生命观、内在价值论、慈悲观、净土观、传统佛教生态伦理实践等方面大体勾勒出了佛教生态观的整体轮廓。不足之处是缺乏理论深度,未能把握佛教生态观区别于西方生态文化观念的理论特质,从佛教理论自身的观念出发建构具有佛教自身特质的生态理论体系。相比较而言,港台佛教界关于佛教生态观和环保实践的讨论更为深入。比较引人注目的是杨惠南关于建立人间佛教的深层生态学的主张、"心、境并建"的环保实践观念,以及杨惠南、林朝成等对佛教环保实践社会政治层面的关注等。其研究从大乘佛教理念出发,不仅是对当代佛教生态观和环保实践的批判,而且触及到传统佛教偏重心灵解脱,忽视外在环境建设的偏向,相对而言更深刻、更具有现实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生态 研究现状 港台佛教 整体论 无我论 生命 净土
下载PDF
生态美学的困境与存在论基础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文杰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87-194,共8页
当代美学研究存在着"泛化"和"俗化"的倾向,泛化意味着传统美学观念的危机,俗化则直接威胁到美学本身的存在。正是在这种意义下,生态美学必须首先接受可能性与合法性的质疑。当前的问题主要是:其一,由于生态美与自... 当代美学研究存在着"泛化"和"俗化"的倾向,泛化意味着传统美学观念的危机,俗化则直接威胁到美学本身的存在。正是在这种意义下,生态美学必须首先接受可能性与合法性的质疑。当前的问题主要是:其一,由于生态美与自然美的特殊关系,在分解生态美之前有必要先行介入对自然美的发展和定位的回顾。其二,对生态进入审美视界的契机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这不仅是生态美学当代性的表征,也是生态美学得以展开的现实基础。其三,如果承认生态美学是可能的,那么这种可能性的终极依据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意味着生态美学建构的存在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道家美学 存在论 佛教生态
下载PDF
从佛教生态观到低碳型社会建设生态观——论佛教生态观对当今中国低碳型社会建设的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玲霞 《传承》 2012年第16期64-65,96,共3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态环境却面临着严重的考验,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重视低碳社会的建设,并逐步制定低碳型社会建设实施规划。佛教哲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观点,深入研究和利用这些生态理论,对我国低碳型社会的建设有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态环境却面临着严重的考验,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重视低碳社会的建设,并逐步制定低碳型社会建设实施规划。佛教哲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观点,深入研究和利用这些生态理论,对我国低碳型社会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生态 低碳型社会 意义
下载PDF
华夏生态文学资源开发的伦理建构意义
5
作者 刘卫英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22,共6页
华夏传统生态叙事,主要是人与动、植物代表的自然万物沟通、贴近和融会。民俗记忆从来不是单纯地将动物与人类对立,而总是期待着彼此相安共处、交友互助。对动物的关爱,也影响到古人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及其生态描述。如关爱动物并培养民... 华夏传统生态叙事,主要是人与动、植物代表的自然万物沟通、贴近和融会。民俗记忆从来不是单纯地将动物与人类对立,而总是期待着彼此相安共处、交友互助。对动物的关爱,也影响到古人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及其生态描述。如关爱动物并培养民众对动物悯惜宽仁,被纳入到地方官政绩考核范围。佛教文艺较多保留了南亚"人与动物平等"的观念。印度生态批评视角的引进,促进了华夏生态文化观念的变革。明清以降动植物传闻,不再囿于传统社会伦理对象化感悟的动植物观照,而是重构动植物的形象意义,用"物有所制"调整人与猛兽相处的潜在心态,展现了明清生态观念的丰富复杂性。在欧美生态批评跨学科思维的触动参照下,还可更清楚地反观中国传统生态叙事状态分布的特殊性。此外,较多保留传统民俗记忆的民国武侠小说生态资源,亟待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生态资源 动植物 佛教生态 中印比较 多重参照
下载PDF
佛教的生态观及其对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6
作者 曾青 俞白桦 《怀化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59-61,共3页
佛教中含有丰富又独特的生态观,缘起论是佛教生态思想的哲学基础。佛教认为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是贪、嗔、痴三毒使人类的内心欲望过度膨胀,从而对自然环境进行征服开垦,导致了生态危机的加剧。因此,要攻克生态日益恶化的难题就必须克服... 佛教中含有丰富又独特的生态观,缘起论是佛教生态思想的哲学基础。佛教认为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是贪、嗔、痴三毒使人类的内心欲望过度膨胀,从而对自然环境进行征服开垦,导致了生态危机的加剧。因此,要攻克生态日益恶化的难题就必须克服人类的内心欲望,从意识着手,树立正确的生态思想。以缘起论为基础,佛教中的平等观、慈悲观和生命观等阐述了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的关系,提出了众生平等、戒杀护生等具有重要现实价值的生态伦理思想。学习和借鉴佛教中的生态思想,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改善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佛教生态 启示
下载PDF
浅谈佛教理想生态观及其特征
7
作者 刘丽娜 《魅力中国》 2010年第14X期313-313,共1页
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化现出来的净土,即大乘经中描述的佛国,那是一个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世界,是人类身心世界的终极理想,其特征有三:即和谐论、无我论、整体论。
关键词 极乐世界 佛教理想生态 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