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礼与利的契合:也谈《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重点 被引量:2
1
作者 时英英 《语文知识》 2015年第11期28-29,78,共3页
《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僖公三十年》中著名的篇章,讲述的是春秋中期郑国大夫烛之武在秦、晋联军攻伐郑国而危在旦夕的境遇下,夜见秦君,说之以助晋伐郑的利害关系,终使秦军放弃攻郑。而失去盟友的晋军只好退还,从而使郑国免遭... 《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僖公三十年》中著名的篇章,讲述的是春秋中期郑国大夫烛之武在秦、晋联军攻伐郑国而危在旦夕的境遇下,夜见秦君,说之以助晋伐郑的利害关系,终使秦军放弃攻郑。而失去盟友的晋军只好退还,从而使郑国免遭罹难。烛之武成功的游说艺术使该文成为传颂千古的名篇,五百多年后的伟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晋世家》《郑世家》中沿用;六百年后的西汉皇室刘向编写《新序》时收录。后世袭用者不胜枚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退秦师 高中语文 教学重点 人教版 春秋中期 《新序》 文言文阅读 十二诸侯年表 五百
下载PDF
安邦十四字 三步高着棋--《烛之武退秦师》中佚之狐谏言品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地仁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8-61,共4页
佚之狐的十四字速言,凝结在事件莫知所往的迷津处,具有点穴解局作用的大智慧,体现了他临危不乱、蹈机握籽的过人才识。结合文章内容看,这十四字,内蕴丰厚,关合全篇,有着不可轻忽的重要性。佚之狐的十四字语,之所以能起到“一言而可以兴... 佚之狐的十四字速言,凝结在事件莫知所往的迷津处,具有点穴解局作用的大智慧,体现了他临危不乱、蹈机握籽的过人才识。结合文章内容看,这十四字,内蕴丰厚,关合全篇,有着不可轻忽的重要性。佚之狐的十四字语,之所以能起到“一言而可以兴邦”的作用,顺利地让郑国转危为安,在于下了三步高着棋:统一思想的“国”字棋,才尽其用的“人”字棋,审时知势的“礼”字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谏言 三步高着棋
下载PDF
烛之武为什么不退晋师——《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逻辑智慧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旭山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1年第1期30-32,共3页
《烛之武退秦师》无疑是一个出色的劝说故事。烛之武用简洁明了的劝说解决了复杂的国际矛盾,开启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最终也解除了郑国被两强围攻的危机,充分反映了他高超的逻辑智慧。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揭示这场劝说的逻辑奥秘。... 《烛之武退秦师》无疑是一个出色的劝说故事。烛之武用简洁明了的劝说解决了复杂的国际矛盾,开启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最终也解除了郑国被两强围攻的危机,充分反映了他高超的逻辑智慧。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揭示这场劝说的逻辑奥秘。一、劝说与被劝说文章的核心是烛之武劝说秦伯。全篇几乎每一位人物都处于劝说与被劝说中:佚之狐劝说郑伯,郑伯劝说烛之武,烛之武劝说秦伯,子犯劝说晋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烛武退秦师》 国际关系格局 秦伯 郑伯 劝说 逻辑智慧
下载PDF
“若”“必”意蕴无穷——《烛之武退秦师》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加权 《语文学习》 2020年第5期40-42,共3页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是《烛之武退秦师》中佚之狐举荐烛之武的话语,仅有11个字,却含意极丰.单从“若”和“必”两个文言虚词,就可以品读出很多意蕴,让人感受到语言的无穷魅力. 若:假设带有深担忧 “着”,连词,表假设关系,相当...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是《烛之武退秦师》中佚之狐举荐烛之武的话语,仅有11个字,却含意极丰.单从“若”和“必”两个文言虚词,就可以品读出很多意蕴,让人感受到语言的无穷魅力. 若:假设带有深担忧 “着”,连词,表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即“使烛之武见秦君”只是设想,至少到目前为止还不是事实,只是处于佚之狐的设想与建议阶段,能否成行,尚未可知.既然是假设,便让读者产生无限联想与想象,给读者留有大片的思考空间,让读者去细细揣摩品味“使烛之武见秦君”这一假设条件变成真实条件的难度之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烛武退秦师》 文言虚词 思考空间 联想与想象 揣摩品味 设想与建议
原文传递
烛之武可以被早推荐吗?——关于佚之狐“言于郑伯”的早与晚 被引量:1
5
作者 曹海英 《语文月刊》 2016年第6期28-30,共3页
笔者在校对河南郑州市第十六中学吕贻晓老师的文章时,为吕老师所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课堂上学生的一个问题所困惑。课堂上有学生问:“佚之狐为什么不在烛之武壮年时早推荐他,而是在郑国灭亡时才举荐他?”针对学生的这个问题,吕... 笔者在校对河南郑州市第十六中学吕贻晓老师的文章时,为吕老师所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课堂上学生的一个问题所困惑。课堂上有学生问:“佚之狐为什么不在烛之武壮年时早推荐他,而是在郑国灭亡时才举荐他?”针对学生的这个问题,吕老师没有提及答案。但这个问题却困扰着我,我想也困扰着一线的教师,对此我认为有必要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烛武退秦师》 老师 郑州市 学生 课堂 文章 中学
原文传递
一波四悬,扣人心弦——论《烛之武退秦师》的悬念美 被引量:1
6
作者 卢翀 《语文知识》 2015年第10期15-16,共2页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它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同时,《左传》也是一部先秦著名的散文著作,它善于描写战争和...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它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同时,《左传》也是一部先秦著名的散文著作,它善于描写战争和记叙人物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得当,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退秦师 社会面貌 政治状况 编年体史书 诸侯国 详略得当 高中语文 城濮 秦伯
下载PDF
佚之狐能否早荐烛之武——《烛之武退秦师》的情节设计艺术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啸峰 《语文知识》 2015年第12期24-25,共2页
晋侯、秦伯围郑时,佚之狐言于郑伯,推荐烛之武见秦君,并且说“师必退”。但烛之武却推辞道:“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于是郑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试问:... 晋侯、秦伯围郑时,佚之狐言于郑伯,推荐烛之武见秦君,并且说“师必退”。但烛之武却推辞道:“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于是郑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试问:烛之武没有得到重用,是不是与佚之狐有关呢?他能否早荐烛之武呢?佚之狐是春秋时郑国的大夫。在《烛之武退秦师》中,他是一个关健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烛武退秦师》 设计艺术 情节
下载PDF
“退”,并非只是叙事线索——揭秘《烛之武退秦师》的意蕴层和形式层 被引量:1
8
作者 黄云姬 汲安庆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51,共5页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的“退”,历来被视作叙事线索或叙述切入点:秦晋围郑,佚之狐向郑伯举荐烛之武退兵。郑伯听从佚之狐的建议,请求烛之武退兵。烛之武夜见秦伯,说退秦兵。晋文公见势不妙,被迫退兵。以“退”为叙事核心,“荐...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的“退”,历来被视作叙事线索或叙述切入点:秦晋围郑,佚之狐向郑伯举荐烛之武退兵。郑伯听从佚之狐的建议,请求烛之武退兵。烛之武夜见秦伯,说退秦兵。晋文公见势不妙,被迫退兵。以“退”为叙事核心,“荐退一求退一说退一逼退”的线索,一目了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烛武退秦师》 叙事线索 形式层 晋文公
下载PDF
姓名之间的“之”该作何解?
9
作者 韩振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09年第1期89-90,共2页
古代称人姓名时.有称姓氏加字的,有的是姓加官职.有的是姓加谥号的……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有些同学说他们曾听到有些人把“佚之狐”“烛之武”叫做“佚狐”“烛武”,这样叫是否对?如果对.那么姓名之间的这个“之”又该如... 古代称人姓名时.有称姓氏加字的,有的是姓加官职.有的是姓加谥号的……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有些同学说他们曾听到有些人把“佚之狐”“烛之武”叫做“佚狐”“烛武”,这样叫是否对?如果对.那么姓名之间的这个“之”又该如何理解?请编辑帮助我们解惑答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姓名 《烛武退秦师》 学习 谥号 答疑 解惑
原文传递
烛之武的“智”与“不智”
10
作者 唐远廷 《语文月刊》 2017年第10期77-79,共3页
凡是读过《烛之武退秦师》者,无不为烛之武临危受命、不计个人安危且善于辞令的智勇形象所折服。确实,在大兵压境、国家危在旦夕之时,一个须发皆白、走路都巍颤颤的老者,孤身一人深入虎穴高谈阔论,最终劝退强敌,单凭这份勇气,都已是千... 凡是读过《烛之武退秦师》者,无不为烛之武临危受命、不计个人安危且善于辞令的智勇形象所折服。确实,在大兵压境、国家危在旦夕之时,一个须发皆白、走路都巍颤颤的老者,孤身一人深入虎穴高谈阔论,最终劝退强敌,单凭这份勇气,都已是千古绝唱了,至于凭三寸之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智慧,更令古今多少号称"英雄豪杰"者五体投地、望尘莫及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寸 巍颤颤 不智 不战而屈人 个人安危 武退秦师 不臣 智勇 大兵
原文传递
“烛之武”的“之”何解
11
作者 吴美华 《语文教学之友》 2007年第7期30-31,共2页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一直是高语的传统篇目。文章中烛之武深明大义,不计前嫌,受命于危难之中,勇敢地捍卫国家主权。他在大国国君面前,不卑不亢,抓住秦晋问互争霸权的基本矛盾侃侃而谈,句句打动对方,终于说服了秦君,解除国难。...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一直是高语的传统篇目。文章中烛之武深明大义,不计前嫌,受命于危难之中,勇敢地捍卫国家主权。他在大国国君面前,不卑不亢,抓住秦晋问互争霸权的基本矛盾侃侃而谈,句句打动对方,终于说服了秦君,解除国难。这一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烛之武究竟何许人也?为什么他和佚之狐的名字中都有“之”字?对于这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烛武退秦师》 ”字 国家主权 基本矛盾 文章
下载PDF
学会辨析 学会归纳 学会迁移——摭谈课本素材在写作中的借鉴与创新
12
作者 曾耀添 《作文世界(高中版)》 2005年第12期83-85,共3页
关键词 摭谈 语文课本 米洛斯的维纳斯 武退秦师 邹忌讽齐王纳谏 陈情表 讲读 求异思维 人命危
原文传递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之浅见——以《烛之武退秦师》教学为例
13
作者 唐远廷 《语文月刊》 2018年第4期56-58,共3页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所有学科教师都需要重视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学,则更应该重视之。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块短板。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近年来本...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所有学科教师都需要重视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学,则更应该重视之。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块短板。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近年来本人在这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比较深入的探索,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现呈现出来,希望能引起同行关注,以期对学生思维训练稍有裨益。下面我就以《烛之武退秦师》(以下简称《烛》文)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退秦师 语文 逻辑思维 思维训练 教材分析 学科教师 逆向思维 选择题 荐贤
原文传递
说说佚之狐
14
作者 张祖训 《语文学习》 2003年第12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高中 语文教学 《烛武退秦师》 人物形象 思想品格 才能
原文传递
新课标视阈下教学设计之巧与实——以《烛之武退秦师》教学为例
15
作者 李昕洋 《语文天地》 2019年第13期3-4,共2页
叶澜教授好课五实论(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认为,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下的、有待完善的课。《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8年版)》亦强调核心素养和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要地位,在实施建议上还提出'... 叶澜教授好课五实论(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认为,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下的、有待完善的课。《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8年版)》亦强调核心素养和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要地位,在实施建议上还提出'探究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在此视阈下的教学设计,笔者总结出巧与实的策略,下面以《烛之武退秦师》教学为例具体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烛武退秦师》 新课标 教学设计 贵族精神
下载PDF
契合专题内涵的文本解读——由《烛之武退秦师》小议“因声求气”
16
作者 何琴丽 《语文天地》 2019年第13期5-7,共3页
桐城派代表人物刘大櫆教人读诗文要'因声求气':'(读书)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因声求气,通俗地讲,指的是我们可以运用朗诵... 桐城派代表人物刘大櫆教人读诗文要'因声求气':'(读书)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因声求气,通俗地讲,指的是我们可以运用朗诵这一方法,走进作品中人物的心境去体会话语情境,由此去揣摩作品人物的情绪,解读他们的思想。在苏教版必修三中,'因声求气'作为一个板块被编排在'寻觅文言津梁'专题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烛武退秦师》 司马迁 因声求气 蔺相如
下载PDF
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之激发兴趣——以《鸿门宴》《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为例
17
作者 涂韶华 《教学考试》 2018年第28期60-61,共2页
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应探索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而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泼的成分,因而文言文教学首先要思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为此,我们可以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尝试多种形式的情景教学,调动学... 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应探索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而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泼的成分,因而文言文教学首先要思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为此,我们可以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尝试多种形式的情景教学,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首要任务。一、借助文言文教学相关历史背景资料,激发学生兴趣选入语文教材的文言文都是流传千古的佳作,而文言文教学毕竟是古代文学和语言的教学,无论教师把作者的成就、作品的影响介绍得多么详细,学生也无法切实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 激发学生 《烛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 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鸿门宴》
原文传递
写作教学500强学校巡礼-佚之狐是陷害烛之武吗
18
作者 王春霞 《写作(中)》 2015年第7期66-67,共2页
【写作教学简介】 近几年,定陶一中语文组把高中三年的作文教学看成一个有机整体,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和文体特点,分阶段进行训练。具体来说,高一主要训练学生写记叙文,高二主要训练学生写议论文,高三文体不限了。这符合学生身心... 【写作教学简介】 近几年,定陶一中语文组把高中三年的作文教学看成一个有机整体,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和文体特点,分阶段进行训练。具体来说,高一主要训练学生写记叙文,高二主要训练学生写议论文,高三文体不限了。这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教学 学生特点 学校 文体特点 有机整体 作文教学
下载PDF
咬文嚼字品情思——《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漫谈
19
作者 徐昌才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6年第10期22-25,共4页
教学传统篇目《烛之武退秦师》时,除了引导学生体会古代叙事散文的结构布局、表达方式、艺术剪裁、人物形象与思想价值之外,狠抓语言的品味与咀嚼,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揣摩语言,让学生感觉学习文言文,就是学文学言,就是文言并重,言以载... 教学传统篇目《烛之武退秦师》时,除了引导学生体会古代叙事散文的结构布局、表达方式、艺术剪裁、人物形象与思想价值之外,狠抓语言的品味与咀嚼,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揣摩语言,让学生感觉学习文言文,就是学文学言,就是文言并重,言以载文,文以言传,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之无言,一切皆空。一、品实词,知言会意,把握纲目题解《烛之武退秦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退秦师 叙事散文 思想价值 感觉学习 人物形象 知言 片言居要 言语表达 政治联姻
下载PDF
耐人品味的《烛之武退秦师》技巧
20
作者 李奎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6年第3X期49-49,81,共2页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所呈现的事件发生在公元前630年,描写的是秦晋两国军队联手攻打郑国时的一段故事。本文非常鲜明而又集中地展现了几个文章写作特色,值得学生加以注意,并可以为自己的写作提供借鉴,一是人物细节把握,二是文章详略安...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所呈现的事件发生在公元前630年,描写的是秦晋两国军队联手攻打郑国时的一段故事。本文非常鲜明而又集中地展现了几个文章写作特色,值得学生加以注意,并可以为自己的写作提供借鉴,一是人物细节把握,二是文章详略安排,三是对具体词句的斟酌,兹分别举例略述之。一、人物细节把握见功力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退秦师 写作特色 秦穆公 字间 就这样 杨孙 杞子 秦生 秦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