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娄烨导演艺术风格 |
朱薇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2
|
论《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的比较研究 |
王玉华
|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
2023 |
0 |
|
3
|
在西论中化中梳理西方文学理论的理论创新 |
高楠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
2017 |
2
|
|
4
|
艺术如何归家?——解读余虹《艺术与归家》 |
肖鹰
|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5
|
学人之殇 |
艾云
|
《广州文艺》
|
2015 |
1
|
|
6
|
祈向神性之维--余虹文论研究与刘小枫诗化美学互文性论析 |
翟崇光
|
《社会科学论坛》
|
2022 |
0 |
|
7
|
当代先锋诗歌的“语言论转向” |
毛靖宇
|
《诗探索》
|
2009 |
1
|
|
8
|
余虹事件与思想者的承担 |
张志军
|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
2008 |
0 |
|
9
|
比较的支点——评余虹的《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 |
段从学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
2000 |
0 |
|
10
|
我更爱你沧桑的容颜 |
王雁翎
|
《六盘山》
|
2011 |
0 |
|
11
|
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诗学不可通约吗?——与余虹先生商榷 |
王怀平
|
《东方丛刊》
|
2007 |
0 |
|
12
|
存在之音的聆听者——余虹教授的生死观刍议 |
黄茂文
|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3
|
“文学性”问题与文学本质再认识——以两种“文学性”为例 |
蒋振
|
《唐山文学》
|
2016 |
0 |
|
14
|
《浮城谜事》 浮城中谜一样的爱情 |
潘婕
|
《东方电影》
|
2012 |
0 |
|
15
|
在东西方“杂交地带”自由地创造——重读余虹《〈全球化与中国图像〉序言》 |
彭肜
|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
2011 |
0 |
|
16
|
乐文化的天性——也说川剧味儿及其文化意蕴 |
陈庄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7
|
敬畏,“看”与城市化——谈谈余虹的艺术之思 |
张韵
|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
2019 |
0 |
|
18
|
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的生态之维——以余虹“后人本主义”批评话语为例 |
支宇
|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
2012 |
0 |
|
19
|
随笔 |
王雁翎
|
《都市生活》
|
2011 |
0 |
|
20
|
论自杀还有谁?还有谁要自杀?? |
杨小洁
|
《现代营销(下)》
|
200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