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咏史怀古诗发展论略 被引量:5
1
作者 张自新 《唐山师专学报》 1999年第3期58-62,共5页
本文全面论述了我国咏史怀古诗发展的4个阶段:产生创格阶段,开拓发展阶段,创作高潮阶段,余绪阶段。
关键词 咏史怀古诗 发展阶段 创格 开拓 高潮
下载PDF
“新安画派”的余绪——清代汪后来绘画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朱万章 《荣宝斋》 2014年第7期6-55,共50页
汪后来是"新安画派"中被遗忘的一个画家。他是安徽歙县人,在清康熙、雍正及乾隆初年长期寓居岭南,他擅长山水画,画兼黄公望、吴镇之长,其画风属于典型的"新安画派"风格,是这一时期广东成就卓著的画家,以至于有人称这一时期的岭南画... 汪后来是"新安画派"中被遗忘的一个画家。他是安徽歙县人,在清康熙、雍正及乾隆初年长期寓居岭南,他擅长山水画,画兼黄公望、吴镇之长,其画风属于典型的"新安画派"风格,是这一时期广东成就卓著的画家,以至于有人称这一时期的岭南画坛为"汪后来时代"①。但是,汪后来的身世、艺术活动及艺术成就一直鲜为人知,在画史上也从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后来 新安画派 画史 艺术成就 黄公望 吴镇 鹿冈 汪氏 黄筌
原文传递
王国维版本目录学的成就——《传书堂藏善本书志》研究之一 被引量:2
3
作者 吴修艺 《江淮论坛》 1986年第2期89-97,共9页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史学大师。他一生治史,潜心学问,博大精深。然而,在甲骨、金文、古器物等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掩荫下,他在版本目录学研究领域的建树,因文献不足征,却被视为王氏学术的余绪附庸,而迄今未作系统的整理和总结,殊是...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史学大师。他一生治史,潜心学问,博大精深。然而,在甲骨、金文、古器物等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掩荫下,他在版本目录学研究领域的建树,因文献不足征,却被视为王氏学术的余绪附庸,而迄今未作系统的整理和总结,殊是遗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书堂 版本目录学 王国维 研究领域 善本书 近代史学 学术 甲骨 治史
下载PDF
“诗余”小考
4
作者 熊盛元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53-54,共2页
“诗余”是词的别名。对“诗余”这一概念如何理解 ,历来众说纷纭。其实 ,要全面把握“诗余”的涵义 ,应兼顾其文学源流、音乐属性、创作意识与体制演变 。
关键词 特指 泛称 和羡
下载PDF
秣陵烟月——南京博物院藏明末清初金陵绘画特展(上) 被引量:1
5
作者 鲁珊珊 《艺术品》 2016年第4期76-81,共6页
"秣陵烟月:明末清初金陵绘画特展"遴选了南京博物院所藏绘画68件(套),分"金陵前贤""金陵八家""金陵别样""金陵余绪"四个单元以立体呈现明末清初丰富多样的绘画生态,该展是近30年来南京博物院首次大规模地在本馆推出的专题... "秣陵烟月:明末清初金陵绘画特展"遴选了南京博物院所藏绘画68件(套),分"金陵前贤""金陵八家""金陵别样""金陵余绪"四个单元以立体呈现明末清初丰富多样的绘画生态,该展是近30年来南京博物院首次大规模地在本馆推出的专题特展,集聚着许多绘画佳作,其中有的还是第一次向公众露脸。"秣陵烟月:明末清初金陵绘画特展"遴选了南京博物院所藏绘画68件(套),分"金陵前贤""金陵八家""金陵别样""金陵余绪"四个单元以立体呈现明末清初丰富多样的绘画生态。该展是近30年来南京博物院首次大规模地在本馆推出的专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博物院 秣陵 魏之璜 藏明 溪山红树图 郭存仁 平面化 倪云林 龚贤
原文传递
智慧与正义探索之余绪--张国清《社会治理研究》简评 被引量:1
6
作者 应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8-149,共2页
继《智慧与正义》一著之后,张国清教授最近推出了他的长篇巨著《社会治理研究》。《智慧与正义》是以作者在浙江大学承担的一门同名课程的讲义为基础整理修改而成的接近于教材的论著,而《社会治理研究》至少从表面上看要更为宏大,更具... 继《智慧与正义》一著之后,张国清教授最近推出了他的长篇巨著《社会治理研究》。《智慧与正义》是以作者在浙江大学承担的一门同名课程的讲义为基础整理修改而成的接近于教材的论著,而《社会治理研究》至少从表面上看要更为宏大,更具理论上的抱负,作者自己也认之为"近十年来从政治哲学角度思考社会管理问题的最终成果"(第675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国清 西方政治哲学 长篇巨著 后现代 社会现实问题 问题意识 政治思想史 政治科学 政治理论
下载PDF
湖北荆襄古道宋元民歌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杜汉华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3-97,共5页
湖北荆襄古道,战略地位重要,战争频仍,文化交流频繁,古文化遗存丰厚。特别是宋末元末改朝换代之际,这里是拱卫南宋半壁河山的最重要的国防前线和元末红巾军的活动地,江南和北方的人员来往、文化交流也最为频繁,至今,这里还保留有那个时... 湖北荆襄古道,战略地位重要,战争频仍,文化交流频繁,古文化遗存丰厚。特别是宋末元末改朝换代之际,这里是拱卫南宋半壁河山的最重要的国防前线和元末红巾军的活动地,江南和北方的人员来往、文化交流也最为频繁,至今,这里还保留有那个时代的特色民歌。现存特色鲜明的宋元民歌有《四季调·送郎》、《金花小姐困襄阳》及延续发展到明清民国时期的《一个鸡蛋两个黄》、《有个大姐想十郎》等。文章对这些民歌曲从音乐、文学、历史等角度与宋代民歌《月子弯弯照九州》的联系和演变脉络进行了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荆襄古道 宋元民歌
下载PDF
北京佛教音乐团与智化寺音乐 被引量:1
8
作者 孔勤 《法音》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7-29,共3页
五十年代初,一位音乐家在北京智化寺发现一本《音乐腔谱》之后,随即访寺僧,看乐器,听演奏,搞调查,认为智化寺音乐是唐宋以来燕乐中鼓吹教坊的余绪,为我国古代音乐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佛教界对此非常重视,成立了北京智化寺音乐研究会,由主... 五十年代初,一位音乐家在北京智化寺发现一本《音乐腔谱》之后,随即访寺僧,看乐器,听演奏,搞调查,认为智化寺音乐是唐宋以来燕乐中鼓吹教坊的余绪,为我国古代音乐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佛教界对此非常重视,成立了北京智化寺音乐研究会,由主持日常会务的吕香光居士召集十几位擅长智化寺音乐的"艺僧",在广化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化寺 北京佛教音乐团 香光居士 广化寺 佛教界 燕乐 腔谱 五十年代 佛教协会
原文传递
先锋文学余绪:一个被忽略和误读的文学群体 被引量:1
9
作者 贺仲明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65,共6页
一人们谈论"先锋文学",大都局限于1985—1987年之间兴起的创作群体,但其实,这一创作思潮既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戛然而止,而是有着先声和余绪。对于先声,学界已经有所关注,不少学者有意识将较早出现的所谓"现代主义文学"纳入"先锋... 一人们谈论"先锋文学",大都局限于1985—1987年之间兴起的创作群体,但其实,这一创作思潮既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戛然而止,而是有着先声和余绪。对于先声,学界已经有所关注,不少学者有意识将较早出现的所谓"现代主义文学"纳入"先锋文学"当中来进行考察,但对其余绪,则几乎没有人进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文学 文学启蒙 现代主义文学 文学体制 孙甘露 毕飞宇 邱华栋 文化中心 吴晨骏
原文传递
周韶华作品清赏
10
作者 周韶华 《艺术沙龙》 2013年第2期4-4,1,共2页
图释绘制在盾上的虎视眈眈、炯炯发光的双眼,显示强大的威慑力。如此简洁洗炼的楚艺术,堪称先秦"抽象表现主义"。
关键词 周韶华 抽象表现主义 图释 神兽 巫风
原文传递
皈依与突破──青年学者张强的艺术情结
11
作者 耿成义 《东方艺术》 1994年第6期12-13,共2页
皈依与突破──青年学者张强的艺术情结文/耿成义把握张强,是件难事。不知是出于感觉,还是理性,在真实迈入中国艺术圈的初期张强委实做过一个时期的顺民一传统的皈依者,无论怎样看张强的文风都是古典文风劲吹的余绪,从1987年... 皈依与突破──青年学者张强的艺术情结文/耿成义把握张强,是件难事。不知是出于感觉,还是理性,在真实迈入中国艺术圈的初期张强委实做过一个时期的顺民一传统的皈依者,无论怎样看张强的文风都是古典文风劲吹的余绪,从1987年到1991年在他的初期理论工作与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书法 皈依者 中国绘画美学 理论工作 潘天寿 书法理论 书法文化 书法研究 中国书法
原文传递
吴昌硕五首山水题画诗及衍流
12
作者 夏冬波 《荣宝斋》 2019年第1期134-139,共6页
近期捡掇淮军名将吴长庆、“清末四公子”吴保初父子文集,于吴保初《师友余绪》中发现了吴昌硕写给吴保初的一封信札—《述吴游书》,信中道出了吴昌硕给吴保初画五幅山水图及五首题画诗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在此,笔者将吴昌硕《述吴游... 近期捡掇淮军名将吴长庆、“清末四公子”吴保初父子文集,于吴保初《师友余绪》中发现了吴昌硕写给吴保初的一封信札—《述吴游书》,信中道出了吴昌硕给吴保初画五幅山水图及五首题画诗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在此,笔者将吴昌硕《述吴游书》和五首山水画题画诗创作背景及衍流与诸君分享。一吴昌硕《述吴游书》和五首山水题画诗“君遂先生足下:俊与君别后,因严桥公事掣肘,东西奔走,如穷人无所归者四十余日,现事虽寝,而俊已积劳抱病矣。卧床呼头痛者又十余日,幸腰臂之患未增剧,可告知己一快。腊月初大雪奇寒时,犹阻风叶榭,叶榭者,浦东荒村。无聊步雪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流 山水 浦东 游书 题画 山水画 东西
原文传递
清康熙朝理学的异军——彭定求的《儒门法语》初探
13
作者 彭国翔 《中国儒学》 2013年第1期239-256,共18页
一引言如理学取其广义,清代康熙一朝的理学,不论其在朝在野,学界历来都认为以程朱为主。这当然是合乎历史实际的判断。不过,在程朱之外,同时对陆王学说能有同情了解,甚至颇多肯定者,往往被归于程朱、陆王的调和论,或者是程朱主流之下陆... 一引言如理学取其广义,清代康熙一朝的理学,不论其在朝在野,学界历来都认为以程朱为主。这当然是合乎历史实际的判断。不过,在程朱之外,同时对陆王学说能有同情了解,甚至颇多肯定者,往往被归于程朱、陆王的调和论,或者是程朱主流之下陆王一脉颓势的余绪。因此,对于清初尤其康熙一朝肯定陆王的学者,历来研究不多。~①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学界 理学 儒门 异军 实际 学说 颓势
原文传递
池上饮
14
作者 茱萸 《诗歌月刊》 2013年第4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池上 樱桃红 房中术 你我 不知道 烤羊肉 这个世界 吴越 忆昔
原文传递
还将余绪付河滨
15
作者 罗宏才 《文博》 2006年第2期50-53,共4页
  公元577年,仅仅只延续了26年的北齐王朝,在宇文北周以及江南陈朝的合力夹击之下,宣告覆灭!……
关键词 石窟寺 响堂山 天龙山 河滨
下载PDF
一个人的时代
16
作者 朱以撒 《书法》 2005年第7期62-64,共3页
乐此不疲的兴致已经持续多年了,每天总是要抽这么一段时间,让我沿着王羲之的脉络,临摹六朝以降的王氏书风的余绪。每一个朝代都有那样一些书家,那么一些群体,使王氏优美的书风得以传杨。令我惊奇的是,当我的目光落入五代——这个唐宋夹... 乐此不疲的兴致已经持续多年了,每天总是要抽这么一段时间,让我沿着王羲之的脉络,临摹六朝以降的王氏书风的余绪。每一个朝代都有那样一些书家,那么一些群体,使王氏优美的书风得以传杨。令我惊奇的是,当我的目光落入五代——这个唐宋夹缝中的书坛,这个金戈铁马血雨腥风的段落’留下鲜明印象的始终只是一个人,那就是杨凝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凝式 书坛 书风 王氏书风
原文传递
大足石刻火灾危险性及预防对策
17
作者 唐义永 《消防月刊》 2002年第8期34-35,共2页
大足石刻为今大足县境整个摩崖(亦称摩岩)造像群(含有少量园雕、塔雕、壁雕)之总称。本应称大足石窟,因民国34年(1945)以杨家骆为首的大足石刻考察团定名大足石刻,沿用至今,故除称一些具体石刻点为“石窟”外,总体仍从习称“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为今大足县境整个摩崖(亦称摩岩)造像群(含有少量园雕、塔雕、壁雕)之总称。本应称大足石窟,因民国34年(1945)以杨家骆为首的大足石刻考察团定名大足石刻,沿用至今,故除称一些具体石刻点为“石窟”外,总体仍从习称“大足石刻”。肇于初唐、兴于晚唐、五代(前、后蜀),鼎盛于两宋,余绪延及明清及民国,前后绵连1200多年。多为佛教造像,亦有道教及儒教造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窟 后蜀 佛教造像 圣寿寺 石刻艺术 宝顶山 摩崖造像 轰燃 泡沫灭火器
下载PDF
光元曲余绪 秀艺林一枝——喜读张长炯《耿齐吟唱》
18
作者 朱晴方 《重庆社会科学》 1995年第3期45-47,共3页
在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学史上,元曲,与唐诗、宋词鼎足而立,繁荣一世,绝唱千古。 但不知何故,同属格律诗体,诗,词似乎长盛不衰,至今不乏骚人文客吟唱。而元曲呢,知之者寥寥,吟唱者更为鲜见。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谭优学先生慨叹:“元曲小... 在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学史上,元曲,与唐诗、宋词鼎足而立,繁荣一世,绝唱千古。 但不知何故,同属格律诗体,诗,词似乎长盛不衰,至今不乏骚人文客吟唱。而元曲呢,知之者寥寥,吟唱者更为鲜见。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谭优学先生慨叹:“元曲小令之体,以岁月之长期‘剥蚀’,于今几于绝响。” 去年,重庆市第一师范学校高级讲师、解放前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的张长炯老先生送了一本《耿斋吟唱》书给我,喜之不尽,捧读再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格律诗 师范学校 师范大学 中文系 艺林 宋词 小令 高级讲师
下载PDF
《经学抉原》重编前言
19
作者 蒙默 《儒藏论坛》 2007年第1期265-273,共9页
经之为学,与世相忘久也。自清末以来,经学已渐若存若亡,迄于今日,近百年矣。先君子文通公,生当清末,猶幸得闻诸遗德之余绪。壬子、癸丑间,先生学经于四川国学院。
关键词 先生 四川 学院 前言 君子 经学 世相
原文传递
胸怀帅气定三军——访汕头抽纱进出口公司总经理余绪平
20
作者 可人 黄锡洲 《大经贸》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1-53,共3页
汕头抽纱,素有"南国名花"的美誉,饮誉世界五大洲八十多个国家。从三十年代起,抽纱产品便成为潮汕地区出口的拳头产品。与"南国名花"一道,汕头抽纱公司亦蜚声海内外,1981年更以一亿零三百万的创汇成为广东省数一数... 汕头抽纱,素有"南国名花"的美誉,饮誉世界五大洲八十多个国家。从三十年代起,抽纱产品便成为潮汕地区出口的拳头产品。与"南国名花"一道,汕头抽纱公司亦蜚声海内外,1981年更以一亿零三百万的创汇成为广东省数一数二的出口大户。作为"南国名花"的"栽培园",汕头抽纱公司自有一段兴衰沉浮的历史,而现在记者面前的这位走马上任不到一年的新老总——余绪平余老板,面对一个有着辉煌过去,又将把握其未来的大公司,心中又有多少苦辣酸甜?"当老板有苦也有甜",余老板两手一摊,坦率地说。记者透过余老板谈笑风生的一言一行,可以品味出一丝甘苦,一抹清馨,还有许多不尽的言外之意。汕头人爱品茶,还美其名曰饮"功夫茶",我们的采访在品茗中进行,一边品茶,一边品味余老板,品味余老板的"老板经",发现内中的确别有一番"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纱 汕头 老板 潮汕地区 三十年代 总经理 功夫茶 大经贸 大公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