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愿逐月华流照君——漫谈我与京剧的缘分
1
作者 王治国(口述) 闫彬彬(整理) 《中国京剧》 2024年第5期75-82,共8页
长期从事科技、经济领导工作的王治国,在花甲之年,因观看电影《梅兰芳》而对著名余派坤生孟小冬的艺术人生产生兴趣,开始了他对京剧的了解和深入研究。这些年来,他围绕着孟小冬、余叔岩和余派艺术,全身心投入到京剧传承和艺术资料的整... 长期从事科技、经济领导工作的王治国,在花甲之年,因观看电影《梅兰芳》而对著名余派坤生孟小冬的艺术人生产生兴趣,开始了他对京剧的了解和深入研究。这些年来,他围绕着孟小冬、余叔岩和余派艺术,全身心投入到京剧传承和艺术资料的整理工作中去,热心京剧的社会公益活动,做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小冬 余叔岩 《梅兰芳》 王治国 艺术人生 社会公益活动 华流 余派
原文传递
对人物之真、意义之新、京剧之美的再确认与再进发
2
作者 胡晓军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2期22-25,共4页
虽然自小喜欢麒派,但陈少云的开蒙是余派和杨派,还习过武生。他真正接触麒派是在“青少年演出队”中习演麒派唱做,出道后常演《捉放曹》《徐策跑城》等麒派戏,后与上海京剧院合作参演纪念周信芳诞辰100周年活动,应工南北多出老戏新剧大... 虽然自小喜欢麒派,但陈少云的开蒙是余派和杨派,还习过武生。他真正接触麒派是在“青少年演出队”中习演麒派唱做,出道后常演《捉放曹》《徐策跑城》等麒派戏,后与上海京剧院合作参演纪念周信芳诞辰100周年活动,应工南北多出老戏新剧大获成功,成为当代头牌麒派老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京剧院 麒派 捉放曹 周信芳 杨派 陈少云 《徐策跑城》 余派
下载PDF
余派老生唱腔伴奏特色探究(下)
3
作者 陈平一 张鹏 《中国京剧》 2023年第11期53-57,共5页
(接上期)在余叔岩的十八张半唱片中,后两次录音的六张唱片是由朱家夔和王瑞芝伴奏的,其中朱家夔伴奏了1932年长城公司灌制的四张唱片,计有《捉放宿店》《打鱼杀家》《失街亭》《摘缨会》《乌龙院》《打严嵩》等。朱家夔的伴奏风格延续... (接上期)在余叔岩的十八张半唱片中,后两次录音的六张唱片是由朱家夔和王瑞芝伴奏的,其中朱家夔伴奏了1932年长城公司灌制的四张唱片,计有《捉放宿店》《打鱼杀家》《失街亭》《摘缨会》《乌龙院》《打严嵩》等。朱家夔的伴奏风格延续了李佩卿的路子,也是注重套子拉法,简洁、稳重、规整,听上去比较规矩中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叔岩 拉法 长城公司 《打严嵩》 伴奏风格 十八张半唱片 老生唱腔 余派
原文传递
“京剧的时代性与余派的传承发展研究”专家发言摘要
4
作者 韩雨晴(整理) 《中国京剧》 2023年第11期25-32,共8页
王治国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漫谈京剧艺术的传承发展和传播普及当前的形式下,特别强调文化自信自强与文化软实力。在我国对外交往方面,京剧是一张重要的名片。京剧艺术的传承发展和传播普及,需要各方面的支持。第一,政府的指导指引和支持... 王治国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漫谈京剧艺术的传承发展和传播普及当前的形式下,特别强调文化自信自强与文化软实力。在我国对外交往方面,京剧是一张重要的名片。京剧艺术的传承发展和传播普及,需要各方面的支持。第一,政府的指导指引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言摘要 文化软实力 王治国 京剧艺术 传承发展 全国工商联 余派 时代性
原文传递
余派京剧“教范圭臬”——弥足珍贵的余叔岩“十八张半”京剧唱片
5
作者 王洪续 《中国京剧》 2023年第8期33-38,共6页
余叔岩生于京剧成熟时期,艺术成就处于“三余”巅峰,而且离现世最近、文献留存最多。笔者作为“京剧鼻祖”家乡人,一直致力于余叔岩文物的收藏与研究,于是梳理手头旧藏、管窥朋友珍藏,专挑学术界一致推崇、艺术界视作圭臬、被誉为京剧... 余叔岩生于京剧成熟时期,艺术成就处于“三余”巅峰,而且离现世最近、文献留存最多。笔者作为“京剧鼻祖”家乡人,一直致力于余叔岩文物的收藏与研究,于是梳理手头旧藏、管窥朋友珍藏,专挑学术界一致推崇、艺术界视作圭臬、被誉为京剧“和氏璧”的余叔岩“十八张半”37面唱片(实则还有“小小余三胜”时期6面,共43面),向大家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叔岩 余三胜 家乡人 京剧 唱片 艺术成就 和氏璧 余派
原文传递
浅谈京剧中的余派老生
6
作者 田野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2022年第5期7-9,共3页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国传统艺术继承和流传最广泛、最广为人知的艺术形式,在发展历史进程中,由于老生这一行当的确立,京剧衍生出了多种流派,其中,谭派经发展衍生出了余派和杨派,余派老生更是老生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基于此,本文主...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国传统艺术继承和流传最广泛、最广为人知的艺术形式,在发展历史进程中,由于老生这一行当的确立,京剧衍生出了多种流派,其中,谭派经发展衍生出了余派和杨派,余派老生更是老生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京剧余派老生概况入手,简述与余派的创立、发展以及唱腔发音,针对余派老生发展现状和传承提出几点对策,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 余派 老生唱腔 戏曲艺术
下载PDF
孟小冬:余音绕梁叹冬皇
7
作者 王鹤 《中外文摘》 2019年第22期38-41,共4页
余派嫡传,如日中天孟小冬(1907-1977)生于梨园世家,9岁随姨父(一说姑父)仇月祥学戏,专工须生,未满12岁在无锡登台就一炮打响。14岁开始,在常有一流演员登台的上海乾坤大剧场、共舞台献艺,其间还去菲律宾等地跑码头数月,很有观众缘。
关键词 孟小冬 梨园世家 须生 余派 余音绕梁 菲律宾
原文传递
台上见:王珮瑜京剧学演记
8
作者 王珮瑜 《风流一代》 2019年第35期42-44,共3页
入校,1992年,我正值初中二年级,在苏州第二十一中学读书。此前,我已经开始了京剧小票友的“旅程”,学了几个月老旦,又学了老生,并有缘归入“余派”。上海戏校时隔十年再次开设京剧班,面向全国招生。当时我跟随范石人先生学习余派声腔,... 入校,1992年,我正值初中二年级,在苏州第二十一中学读书。此前,我已经开始了京剧小票友的“旅程”,学了几个月老旦,又学了老生,并有缘归入“余派”。上海戏校时隔十年再次开设京剧班,面向全国招生。当时我跟随范石人先生学习余派声腔,在上海市复兴中路文化广场的星期天京剧茶座认识了王思及老师,得知戏校招生的信息。我当时会唱《空城计》和《珠帘寨》两段戏,调门有正宫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城计》 余派 老旦 票友 招生 京剧 老生
原文传递
梅葆玥是余叔岩“得意门生”吗?
9
作者 苏宗仁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3-104,共2页
关键词 梅葆 余叔岩 京剧流派 余派 戏曲研究
原文传递
“新谭”余叔岩的推陈出新
10
作者 王文照 《中国京剧》 2020年第10期68-71,共4页
“无腔不学谭”的时代后,谭鑫培的弟子余叔岩,以“新谭”闻名于当世。他在长期悉心研习与舞台实践中,结合自身条件改良创新,运用“功夫嗓”,创出“提溜音”,其演唱艺术与社会审美趣味、观众喜好相吻合,终自成“余派”。其表演艺术有着... “无腔不学谭”的时代后,谭鑫培的弟子余叔岩,以“新谭”闻名于当世。他在长期悉心研习与舞台实践中,结合自身条件改良创新,运用“功夫嗓”,创出“提溜音”,其演唱艺术与社会审美趣味、观众喜好相吻合,终自成“余派”。其表演艺术有着鲜明的成长脉络,更深深烙刻着20世纪初期京剧变革的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叔岩 谭鑫培 艺术与社会 舞台实践 表演艺术 审美趣味 新谭 余派
原文传递
京剧《琼林宴·书房》的艺术价值
11
作者 曹宇 《艺海》 2020年第8期32-33,共2页
京剧余派经典剧目《琼林宴》是一出经典的传统骨子老戏,京剧艺术综合、虚拟、程式化的艺术特质和余派老生字正腔圆、韵味清醇的唱腔特点,都在这部剧目中得到了十分精彩的诠释。重点场次“书房”是一出极能代表余派京剧艺术审美核心的剧... 京剧余派经典剧目《琼林宴》是一出经典的传统骨子老戏,京剧艺术综合、虚拟、程式化的艺术特质和余派老生字正腔圆、韵味清醇的唱腔特点,都在这部剧目中得到了十分精彩的诠释。重点场次“书房”是一出极能代表余派京剧艺术审美核心的剧目片段,其经典唱腔与程式化表演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派 老生 琼林宴 骨子老戏 书房
下载PDF
以《搜孤救孤》《珠帘寨》为例谈对余、杨唱腔的几点认识
12
作者 王文端 《戏剧之家》 2019年第9期7-8,14,共3页
京剧"四功"是唱、念、做、打,"唱"居首位,可见其重要性。纵观京剧发展历史,每一位开创流派的前辈,无一不经过"学习、精研、模拟、复制"到"凸显自我个性、自成新派"这样一条道路。余叔岩由模拟... 京剧"四功"是唱、念、做、打,"唱"居首位,可见其重要性。纵观京剧发展历史,每一位开创流派的前辈,无一不经过"学习、精研、模拟、复制"到"凸显自我个性、自成新派"这样一条道路。余叔岩由模拟谭派到自创余派,后辈宗余学生无不追摹"十八张半";杨宝森毕生效法余叔岩,巧妙运用自身中音特色,也形成了自己的一种风格。如今,杨派已成为众多老生流派中的一枝独秀。在京剧界,有"余杨不分家"的说法。本文从杨宝森在声腔方面继承余叔岩的演唱技巧为切入点,以《搜孤救孤》和《珠帘寨》两出余、杨经典剧目为例,比较两位先贤二黄和西皮唱腔的特点,并结合笔者自身的嗓音条件,谈谈对余、杨派唱腔的几点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 老生 唱腔 余派 杨派
下载PDF
余派在台湾的传承
13
作者 冯德曼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25,共4页
1967年,“冬皇”孟小冬老师由港来台,这是余派在台湾的最重要的大事件。
关键词 戏剧 余派 台湾省 中国
原文传递
余叔岩唱腔艺术剖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费玉平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3-107,共5页
余叔岩被公认是京剧大王谭鑫培的出色继承者,名列20世纪30年代四大须生之首。余氏在继承谭(鑫培)派艺术的基础上将谭腔精雕细刻,极大地丰富了老生唱腔的韵律美,成为衡量老生行当唱念做打的准绳。以理性的研究,总结归纳了余派唱伴艺术的... 余叔岩被公认是京剧大王谭鑫培的出色继承者,名列20世纪30年代四大须生之首。余氏在继承谭(鑫培)派艺术的基础上将谭腔精雕细刻,极大地丰富了老生唱腔的韵律美,成为衡量老生行当唱念做打的准绳。以理性的研究,总结归纳了余派唱伴艺术的真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叔岩 余派唱腔 尺寸 气口 劲头 十八张半唱片
原文传递
纪念余学研究家范石人先生
15
作者 王家熙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0-61,共2页
范石人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余派艺术研究家、教育家,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他以毕生心血为发扬京剧老生行当的优秀传统做出了独特贡献。他从事京剧余派艺术研究和教学工作近80年,成果丰硕。今年10月,有关专家、学者,将和他的学生、家属一... 范石人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余派艺术研究家、教育家,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他以毕生心血为发扬京剧老生行当的优秀传统做出了独特贡献。他从事京剧余派艺术研究和教学工作近80年,成果丰硕。今年10月,有关专家、学者,将和他的学生、家属一起,为追思百岁老人范石人先生,举行“纪念余派研究家、教育家范石人先生百年诞辰余派艺术演唱会”,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人 纪念 艺术研究 优秀传统 教学工作 百岁老人 余派艺术 百年诞辰
原文传递
浅析杨派在余派基础上的发展创新(下)
16
作者 王振麟 《中国京剧》 2015年第5期42-46,共5页
(接上期)从宏观方面看,杨先生基本上沿用余腔,并不另起炉灶追求花哨的新腔。但从微观方面看,杨先生在许多细微的地方有自己的特色,不落俗套。这里仅指出以下两点:
关键词 杨派 余派基础 唱腔 京剧艺术
原文传递
余叔岩声腔艺术的社会意义与美学价值
17
作者 王灵均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9-21,共3页
余叔岩在继承其师谭鑫培的谭派艺术基础上,清机自引、天怀独流,开创了泽溉后世、影响深远的余派艺术,奠定了京剧老生艺术的古典形态。
关键词 声腔艺术 美学价值 社会意义 谭派艺术 余派艺术 古典形态 谭鑫培 余叔岩
下载PDF
春风桃李育后人——回忆刘盛通先生
18
作者 王晓燕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8-39,共2页
在灿烂而悠长的中国戏曲史上,有着一大批艺术精湛、品行高洁的老艺人,为了戏曲的事业发展和传承,献出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艺术生命。我的大舅、富连成科班的老艺人刘盛通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一晃,我大舅离开我们已经20年了。20年来... 在灿烂而悠长的中国戏曲史上,有着一大批艺术精湛、品行高洁的老艺人,为了戏曲的事业发展和传承,献出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艺术生命。我的大舅、富连成科班的老艺人刘盛通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一晃,我大舅离开我们已经20年了。20年来,大舅的音容笑貌,他精粹的余派艺术以及他对后生晚辈的满腔热情、倾囊相授,他对艺术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时时感动着我,激励着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史 回忆 桃李 艺术生命 余派艺术 执着精神 艺人 高洁
原文传递
余叔岩琴师朱家夔谈余氏十八张半唱片
19
作者 朱云鹏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2-33,共2页
朱家夔先生是余叔岩的琴师,他和余先生合作多年,主要在中后期。在他之前是李佩卿,在他之后有王瑞芝。余先生留下的十八张半唱片是分四个时期录的。第一个时期是1921年在百代公司录的,共录了六张半,其内容是:《捉放曹(行路)》、《打棍出... 朱家夔先生是余叔岩的琴师,他和余先生合作多年,主要在中后期。在他之前是李佩卿,在他之后有王瑞芝。余先生留下的十八张半唱片是分四个时期录的。第一个时期是1921年在百代公司录的,共录了六张半,其内容是:《捉放曹(行路)》、《打棍出箱(闹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 余派艺术 余叔岩 朱家夔 唱片 录制工作
原文传递
关于京剧流派问题的几点思考
20
作者 冯天魁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8-49,共2页
本人从1944年上高中的时候,就是一个京剧爱好者,并且一直关注着京剧艺术的发展。当我近日阅读了今年第4期《中国京剧》上的《〈佘叔岩与余派艺术〉发布研讨会在京举行》和《京剧流派:新时期焕发异彩》的两篇文章之后,在思想上颇受... 本人从1944年上高中的时候,就是一个京剧爱好者,并且一直关注着京剧艺术的发展。当我近日阅读了今年第4期《中国京剧》上的《〈佘叔岩与余派艺术〉发布研讨会在京举行》和《京剧流派:新时期焕发异彩》的两篇文章之后,在思想上颇受启迪,从而引起了我多年来对于京剧难出新流派的思索。对此,虽然自知我的认识水平不高,但作为一个关心京剧前途的人,还是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流派 《中国京剧》 京剧艺术 余派艺术 认识水平 爱好者 新时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