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写在四十一年后──彭华同志谈演员创造人物形象的矛盾问题 |
郭怀兵
|
《民族艺术研究》
|
1999 |
1
|
|
2
|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在中国 |
王复民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
2011 |
1
|
|
3
|
一切为了观众──任志玲小记 |
明哲
|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4
|
体验与体现的探索与追求─—表导演艺术心得体会 |
贺林
|
《当代戏剧》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5
|
构思中体验 灵动中体现——论演员人物形象创造三部曲 |
吴国华
周海君
|
《剧影月报》
|
2019 |
0 |
|
6
|
把握性格 塑造人物──我演《慈母泪》中的孙淑琳 |
刘美丽
|
《当代戏剧》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7
|
论《北京人》“袁园”的角色创造 |
吴琼
|
《中国校外教育》
|
2016 |
0 |
|
8
|
戏曲基础知识(十三) |
郑志勇
|
《黄梅戏艺术》
|
1997 |
0 |
|
9
|
陈惠娟在话剧《老皇城》中的表演 |
温志航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10
|
对斯坦尼体系在表演创作中理论意义的再认识 |
向能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1
|
胡庆树表演艺术的创造心理特征 |
曹树钧
|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12
|
动内 形外——饰演《小巷总理》邓大姐的体验与体现 |
韩丽霞
|
《当代戏剧》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13
|
浅谈几点戏剧表演中的对立统一因素 |
梁平
|
《北方音乐》
|
2010 |
0 |
|
14
|
浅谈戏曲演员对角色的塑造 |
高永超
|
《魅力中国》
|
201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