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革胡子鲶皮肤黏液的抗菌活性
1
作者 韦兴黄 龚良超 《农技服务》 2024年第1期54-59,共6页
为鱼类天然抗菌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通过硫酸铵沉淀、透析等方法,对高密度养殖的革胡子鲶体表黏液中的抗菌肽进行诱导和分离,通过抑菌试验分析抗菌肽粗提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大肠杆菌浓度诱导的抗菌肽粗提物的抑菌效果不同,尾... 为鱼类天然抗菌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通过硫酸铵沉淀、透析等方法,对高密度养殖的革胡子鲶体表黏液中的抗菌肽进行诱导和分离,通过抑菌试验分析抗菌肽粗提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大肠杆菌浓度诱导的抗菌肽粗提物的抑菌效果不同,尾部注射浓度为0.6×10^(9) cfu/mL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强于0.3×10^(9)cfu/mL大肠杆菌和无菌蒸馏水的诱导效果。在0.6×10^(9) cfu/mL大肠杆菌诱导的抗菌肽粗提物含量为25 mg条件下,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抑菌圈直径为(7.58±0.05)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次之,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6.95±0.05)mm、(6.94±0.05)mm;而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弱,其抑菌圈直径为(5.68±0.05)mm。在抗菌肽粗提物含量为50 mg条件下,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抑菌圈直径为(9.47±0.05)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次之,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7.89±0.05)mm、(6.95±0.05)mm,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最弱,其抑菌圈直径为(4.11±0.0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胡子鲶 体表黏液 抗菌肽 抑菌活性
下载PDF
七彩神仙鱼繁殖间期与繁殖期体表黏液的部分组分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周建桥 欧阳明艳 +2 位作者 温彬 陈再忠 高建忠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9-46,共8页
为了探究七彩神仙鱼体表黏液在繁殖周期中组分的变化规律,测定七彩神仙鱼体表黏液中皮质醇、免疫球蛋白M、总蛋白、乳酸和葡萄糖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七彩神仙鱼体表黏液中皮质醇、免疫球蛋白M、总蛋白、乳酸和葡萄糖的含量均受亲鱼性... 为了探究七彩神仙鱼体表黏液在繁殖周期中组分的变化规律,测定七彩神仙鱼体表黏液中皮质醇、免疫球蛋白M、总蛋白、乳酸和葡萄糖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七彩神仙鱼体表黏液中皮质醇、免疫球蛋白M、总蛋白、乳酸和葡萄糖的含量均受亲鱼性别和繁殖时期显著影响,且繁殖时期与性别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在幼鱼平游期,5种组分含量在雌雄亲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七彩神仙鱼开始"喂奶"后其体表黏液成分发生显著变化,尤其是雄鱼会分泌更多的营养与免疫组分来满足幼鱼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彩神仙鱼 体表黏液 繁殖期 繁殖间期
原文传递
鲶鱼体表黏液IgM的免疫活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志涛 梁魁景 +1 位作者 马俪珍 孙金旭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2-154,167,共4页
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从鲶鱼体表黏液中分离纯化IgM,并对纯化后的IgM进行免疫活性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结果表明,当IgM浓度达到6 mg/mL时具有最强的免疫调节活性,当浓度超过6 mg/mL时免疫调节活性却呈下降趋势;非特... 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从鲶鱼体表黏液中分离纯化IgM,并对纯化后的IgM进行免疫活性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结果表明,当IgM浓度达到6 mg/mL时具有最强的免疫调节活性,当浓度超过6 mg/mL时免疫调节活性却呈下降趋势;非特异性免疫试验结果表明,IgM浓度为4 mg/mL和6 mg/mL时小鼠吞噬细胞清除碳颗粒的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gM浓度的升高并没有相应地提高小鼠清除碳颗粒的能力;体液免疫试验结果表明,当IgM浓度为2 mg/mL及以上时小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动物体外试验和体内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剂量下,IgM能显著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鲶鱼 体表黏液 IGM 免疫活性
下载PDF
酶法制备鲶鱼体表黏液抗菌肽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超 齐月 王岩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1-93,共3页
设计利用胃蛋白酶水解鲶鱼体表粘液蛋白制备抗菌肽的工艺,根据菌悬液吸光度值确定抗菌能力,选择大肠杆菌作为指示菌。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胃蛋白酶最佳酶解工艺条件:酶解时间为3 h,酶用量为2 000 U/g,底物浓度为16%,酶解温度为37℃。抑菌... 设计利用胃蛋白酶水解鲶鱼体表粘液蛋白制备抗菌肽的工艺,根据菌悬液吸光度值确定抗菌能力,选择大肠杆菌作为指示菌。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胃蛋白酶最佳酶解工艺条件:酶解时间为3 h,酶用量为2 000 U/g,底物浓度为16%,酶解温度为37℃。抑菌率达到1.8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鲶鱼 体表黏液 胃蛋白酶
原文传递
鲍体表黏液的几种免疫酶比活力的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狄桂兰 柯才焕 +1 位作者 张朝霞 倪健斌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80-1086,共7页
为探索鲍体表黏液的免疫机制,利用生化测定的方法对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西氏鲍(Haliotis sieboldii Reeve)及杂色鲍不同杂交群体鲍体表黏液中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总超氧化物... 为探索鲍体表黏液的免疫机制,利用生化测定的方法对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西氏鲍(Haliotis sieboldii Reeve)及杂色鲍不同杂交群体鲍体表黏液中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比活力进行了测定,并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鲍中,西氏鲍体表黏液中AKP、T-SOD的比活力最强,显著高于杂色鲍台湾群体,这与生产实践中西氏鲍抗逆性强、存活量高相吻合,推测AKP、T-SOD是较好的免疫指标性酶;而在杂色鲍不同的杂交群体间,台湾♀×F1♂杂交群体与F1♀×台湾♂杂交群体体表黏液中3种酶比活力均最高,推测这种杂交方式能够产生较强的杂种优势.本研究有助于为鲍的选育和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鲍 体表黏液 ACP AKP T-SOD
下载PDF
河流弧菌对石斑鱼体表黏液的黏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敏慧 邹文政 +3 位作者 鄢庆枇 陈强 庄峙厦 王小如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7-351,共5页
采用3H-TdR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河流弧菌(Vibrio fluvialis)TS-1对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表皮黏液的黏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经TSB培养的河流弧菌对青石斑鱼表皮黏液的黏附作用极显著高于经TSA培养的河流弧菌(P<0.01);河流弧菌... 采用3H-TdR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河流弧菌(Vibrio fluvialis)TS-1对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表皮黏液的黏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经TSB培养的河流弧菌对青石斑鱼表皮黏液的黏附作用极显著高于经TSA培养的河流弧菌(P<0.01);河流弧菌经TSB培养后能很好地黏附于青石斑鱼表皮黏液,其黏附量随菌浓度升高而增大并符合饱和黏附动力学特征;不同生长阶段河流弧菌的黏附能力不同,在培养初期阶段细菌的黏附量先是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并在培养24h后黏附量达到最大,而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其黏附量急剧下降。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河流弧菌对青石斑鱼表皮黏液有较强的黏附作用,其黏附作用受细菌培养条件、营养状况等自身因素的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河流弧菌的流行病学和致病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弧菌 青石斑鱼 体表黏液 黏附
下载PDF
池塘环境中异育银鲫鲤疱疹Ⅱ型病毒(CyHV-2)的检测与传播途径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高敏敏 税典章 +5 位作者 吴萍 叶元土 吴韬 何冬成 陈卓 崔振华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4期187-190,共4页
以发生鲫鱼鳃出血病的4个池塘为对象,以鱼体肝、胰、脾、肾脏的混合物、鲫鱼体表黏液、鲫鱼鱼卵和水体浮游生物为试验材料,采用PCR扩增后电泳检测239 bp的鲤疱疹Ⅱ型病毒(CyHV-2)特异条带的方法,证实这4个池塘发生了CyHV-2病,鲫鱼肝、... 以发生鲫鱼鳃出血病的4个池塘为对象,以鱼体肝、胰、脾、肾脏的混合物、鲫鱼体表黏液、鲫鱼鱼卵和水体浮游生物为试验材料,采用PCR扩增后电泳检测239 bp的鲤疱疹Ⅱ型病毒(CyHV-2)特异条带的方法,证实这4个池塘发生了CyHV-2病,鲫鱼肝、胰、脾、肾脏中含有CyHV-2;鲫鱼体表黏液中检测到CyHV-2,在部分雌性鲫鱼个体的卵巢中也检测到了CyHV-2,提示通过鱼体体表黏液在鱼体之间、通过鱼卵向鱼苗传播CyHV-2的可能性。在鲢鱼内脏中检测到CyHV-2,而其他种类如草鱼、鳙鱼、野杂鱼,以及浮游生物中没有检测到CyHV-2,提示通过池塘中其他种类传播CyHV-2的可能性,但主要传播途径还是依赖鲫鱼的体表黏液进行横向传播,通过鱼卵进行纵向传播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HV-2 体表黏液 鱼卵 传播途径 异育银鲫
下载PDF
四种鱼的血清、体表黏液SDS-PAGE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婷 史晋绒 +3 位作者 赵田田 宋柯 解崇友 岳兴建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0-884,共5页
鱼类的血清和体表黏液在其适应复杂水体环境的生理生化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鱼类血清和体表黏液的蛋白组分与含量的差异,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体表黏液丰富的宽体沙鳅Sinibotia reevesae、中华沙鳅S.superc... 鱼类的血清和体表黏液在其适应复杂水体环境的生理生化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鱼类血清和体表黏液的蛋白组分与含量的差异,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体表黏液丰富的宽体沙鳅Sinibotia reevesae、中华沙鳅S.superciliars、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及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四种鱼的血清与体表黏液的蛋白组分展开研究,共获得158条蛋白区带,其中血清67条,体表黏液122条,其分子量在10.92~194.48 k D之间。聚类分析显示宽体沙鳅血清蛋白与中华沙鳅的相似度最高(0.67),与南方鲇的相似度最低(0.40)。四种鱼的血清蛋白组分的差异体现了其在进化上的亲缘关系。而体表黏液蛋白组分中中华沙鳅与南方鲇的相似度最高(0.53),与长薄鳅的最低(0.47),未呈现出与血清类似的遗传分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体表黏液 SDS-PAGE 蛋白组分
下载PDF
鲶鱼体表黏液IgM的分离纯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志涛 张志强 马俪珍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36-638,共3页
依次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法从鲶鱼体表黏液中分离纯化IgM,并对其抑菌活性进行了检测。通过试验可以得出,凝胶层析的最佳分离条件为:0.02 mol/L pH 8.0的Tris-HCl缓冲液、洗脱速度为0.3 mL/min。鲶鱼体表黏... 依次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法从鲶鱼体表黏液中分离纯化IgM,并对其抑菌活性进行了检测。通过试验可以得出,凝胶层析的最佳分离条件为:0.02 mol/L pH 8.0的Tris-HCl缓冲液、洗脱速度为0.3 mL/min。鲶鱼体表黏液中提取的IgM对大肠杆菌抑菌作用最强,其次是枯草芽孢杆菌,对藤黄微球菌抑菌效果最不明显。在低温贮存时温度控制在0~4℃,有助于保持其抑菌活性,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抑菌活性也会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鲶鱼 体表黏液 IGM 分离纯化 抑菌活性
下载PDF
药物对多子小瓜虫感染的草鱼体表黏液及酶活的影响
10
作者 刘芳玲 厉晨阳 +5 位作者 张哲盼 徐良辉 卓雯文 韩嘉炜 张凯 郑善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0期63-67,共5页
为探究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感染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体表黏液的分泌及调控机制,设计了3个预防组,分别对健康草鱼投喂添加维生素C 500 mg/kg饲料15 d,水体泼洒五倍子2 mg/L、硫酸铜1 mg/L连续预防5 d后... 为探究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感染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体表黏液的分泌及调控机制,设计了3个预防组,分别对健康草鱼投喂添加维生素C 500 mg/kg饲料15 d,水体泼洒五倍子2 mg/L、硫酸铜1 mg/L连续预防5 d后再感染多子小瓜虫5 d;以及3个治疗组,对健康草鱼感染多子小瓜虫5 d后再分别按上述药物进行内服或外用治疗5 d。定期测定草鱼体表黏液中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的酶活、黏液细胞密度和Muc5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3个预防组的草鱼黏液中的ACP、AKP酶活普遍显著上升(P<0.05),五倍子和硫酸铜组的LZM酶活显著上升(P<0.05)。除五倍子组外,其余预防组Muc5B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5)。维生素C治疗组的草鱼黏液ACP、AKP酶活均显著上升,硫酸铜治疗组的草鱼体表黏液中仅AKP酶活显著上升(P<0.05)。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显著提高草鱼体表黏液中的酶活、黏液细胞密度和Muc5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有效促进草鱼体表黏液的分泌调控,对抑制多子小瓜虫侵染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多子小瓜虫 体表黏液 Muc5B基因
下载PDF
松江鲈鱼体表黏液抑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邱进 潘连德 张帅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95-200,共6页
以松江鲈鱼(Trachidermus fasciatus)体表黏液作为试验材料,分别用水、酸、有机物3种不同的提取剂对其进行粗提取,采用滤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确定其抑菌效果,只有酸的粗提物对所检测的6种病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由大到小的排... 以松江鲈鱼(Trachidermus fasciatus)体表黏液作为试验材料,分别用水、酸、有机物3种不同的提取剂对其进行粗提取,采用滤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确定其抑菌效果,只有酸的粗提物对所检测的6种病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维氏气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嗜水气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沃氏葡萄球菌。用SDS-PAGE定量分析酸的粗提物蛋白质表达谱,其蛋白大小<95 kD,且在34-55 kD之间含量最高。初步研究表明松江鲈鱼体表黏液酸的粗提物在抵抗上述病原菌入侵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其抗菌蛋白的确定还有待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江鲈鱼 体表黏液 抑菌效果 抗菌蛋白
下载PDF
遵义小钝吻鮠体表黏液抗菌肽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贵榜 葛正龙 +2 位作者 姜婧怡 张子萍 曾晓英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00-904,共5页
【目的】从遵义小钝吻鮠(Leioxassis microcrassirostris Zunyiensis Xiao sp.nov.)体表黏液中获取高质量的抗菌肽,为提高其先天免疫能力及病害防治效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物理方法收集遵义小钝吻鮠的体表黏液,以5%乙酸进行浸提,采... 【目的】从遵义小钝吻鮠(Leioxassis microcrassirostris Zunyiensis Xiao sp.nov.)体表黏液中获取高质量的抗菌肽,为提高其先天免疫能力及病害防治效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物理方法收集遵义小钝吻鮠的体表黏液,以5%乙酸进行浸提,采用Sephadex G-50和Sephadex G-25两步凝胶层析技术对抗菌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Tricine-SDS-PAGE电泳法进行分离鉴定,并运用牛津杯法和挖孔法进行抑菌试验。【结果】遵义小钝吻鮠体表黏液经乙酸法浸提处理并冷冻干燥,其粗提物呈白色粉末,稀释液蛋白质含量为1755μg/m L;经Sephadex G-50凝胶层析分离,其纯化产物抑菌活性峰主要在峰Ⅱ和峰Ⅲ,抑菌圈直径11.66 mm;再经Sephadex G-25凝胶层析分离纯化后出现单一活性峰,其产物为分子量小于4.1 k D的抗菌肽,抑菌圈直径12.85 mm。【结论】遵义小钝吻鮠无需诱导刺激,可直接采用物理方法收集其体表黏液,以5%乙酸浸提后经Sephadex G-50和Sephadex G-25两步凝胶层析便可分离出纯度较高的抗菌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遵义小钝吻鮠 体表黏液 抗菌肽 分离纯化 抑菌圈直径
下载PDF
鲶鱼体表黏液粗提物抗菌作用活性及抑菌机理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婷婷 杨兵 +2 位作者 张慧芳 陈颖 励建荣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29,共9页
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鲶鱼体表黏液提取物(CEME)的抑菌活性;以腐败希瓦氏菌为研究对象,探讨CEME的抑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CEME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抑菌活性,具有广谱抗菌性,最小抑菌浓度在0.078~0.625 mg/m L;CEME能有效减... 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鲶鱼体表黏液提取物(CEME)的抑菌活性;以腐败希瓦氏菌为研究对象,探讨CEME的抑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CEME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抑菌活性,具有广谱抗菌性,最小抑菌浓度在0.078~0.625 mg/m L;CEME能有效减缓腐败希瓦氏菌的生长速率;使用扫描电镜发现CEME对腐败希瓦氏菌的细胞形态结构造成明显的损伤,有效破坏微生物细胞膜的完整性;同时CEME还导致腐败希瓦氏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从而使体内小分子物质以及部分大分子物质向外泄漏;应用SDS-PAGE方法发现CEME处理对腐败希瓦氏菌的总蛋白和细菌膜蛋白均有一定的影响,它能够抑制菌体某些蛋白的合成,导致胞内蛋白含量下降和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鲶鱼体表黏液提取物 腐败希瓦氏菌 抗菌活性 作用机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