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婴幼儿胸部数字化X射线摄影曝光参数的优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臧桂霞 闫清淳 +3 位作者 许书聪 袁新宇 任玉旺 赵妍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76-480,共5页
目的 通过优化婴幼儿胸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曝光参数,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方法 选取100例进行胸部X射线检查的婴幼儿为对照组,测量胸部厚度,通过测量铝梯与不同胸厚婴幼儿拍片的灰度值,确定婴幼儿胸厚对应... 目的 通过优化婴幼儿胸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曝光参数,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方法 选取100例进行胸部X射线检查的婴幼儿为对照组,测量胸部厚度,通过测量铝梯与不同胸厚婴幼儿拍片的灰度值,确定婴幼儿胸厚对应的铝当量。再以铝梯为体模进行曝光,采用自动曝光控制(AEC),测量不同管电压(kV)曝光所显示的铝梯灰阶数及相应的辐射剂量,确定最佳曝光参数。以优化的曝光参数再进行100例拍摄为试验组,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 对照组最大胸厚13.5 cm、最小胸厚8.0 cm和平均胸厚(10.6±1.3) cm对应铝当量分别为2.3、1.4和2.0 cm。试验组平均胸厚为(10.1±2.2) cm。在管电压55~65 kV时,设备显示入射体表剂量为0.068~0.056 mGy,曝光指数(EI)为0.60~0.74,在正常范围内,目测铝梯灰阶数8~11级,辐射剂量降至较低水平时,仍能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总结优化婴幼儿胸部DR曝光参数的计算方案,即X射线管焦点到探测器距离(SID)为100 cm时,不使用滤线栅,以胸部厚度(cm)×2+38(常数)设定管电压(kV),毫安秒(mAs)选择0.8至1.0。两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后设备显示体表入射剂量平均值为(0.048±0.007) mGy,低于AEC组的(0.066±0.008) 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81,P〈0.001)。结论 本研究公式:管电压(kV)=胸部厚度(cm)×2+38(常数),优化了婴幼儿胸部DR曝光参数,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患儿受到的辐射剂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数字化X射线摄影 曝光参数 体表入射剂量 铝梯
原文传递
介入放射学中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与安全 被引量:9
2
作者 郁鹏 尉可道 +3 位作者 燕树林 程玉玺 刘澜涛 李田昌 《中国医学装备》 2005年第4期13-16,共4页
目的对介入诊疗中工作人员辐射防护与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测定与研究,对相关影像因素的特点加以探讨。方法分别测定影像增强器照射野的大小、管球角度改变、冠脉造影中不同手术体位对受检者和第一术者体表入射剂量的影响,对介入诊疗... 目的对介入诊疗中工作人员辐射防护与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测定与研究,对相关影像因素的特点加以探讨。方法分别测定影像增强器照射野的大小、管球角度改变、冠脉造影中不同手术体位对受检者和第一术者体表入射剂量的影响,对介入诊疗中重要站立区域的辐射剂量进行测定与评价,测定和研究介入诊疗区域内辐射场的分布情况。结果成功测量各主要影响因素的相关数值。结论影像增强器照射野越大,受检者所受剂量越小,影像增强器照射野的改变对第一术者所受剂量的影响无明显规律。对第一术者而言足位辐射剂量最大,头位次之,其他体位辐射剂量相对较小。冠脉造影中正足位的面积剂量乘积值最大,其次为右足位。对第一术者的剂量贡献绝大部分是距地面高60-80cm处剂量高区散射束所致。一般的,被检者左上辐射场的强度最高。被检者右侧一般为手术人员站立处,必须加以防护。在介入手术过程中一定不要忽视防护装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防护 工作人员 介入放射学 安全 影像增强器 介入诊疗 体表入射剂量 辐射剂量 面积剂量乘积 冠脉造影 照射野 影像因素 手术体位 分布情况 手术人员 防护装置 手术过程 受检者 辐射场 被检者 测定 区域内 对第 足位 相关 站立
下载PDF
婴幼儿胸部DR摄影距离对体表入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孔祥闯 夏忠心 余建明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共3页
目的 探讨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源像距(SID)对婴幼儿体表入射剂量(ESD)与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先进行仿真胸部体模实验性曝光,采用同一管电压(60 kVp)和不同SID(150 ~80 cm,10 cm为一组,共8组)进行曝光组合,记录每次曝光的毫安秒、ESD.选... 目的 探讨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源像距(SID)对婴幼儿体表入射剂量(ESD)与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先进行仿真胸部体模实验性曝光,采用同一管电压(60 kVp)和不同SID(150 ~80 cm,10 cm为一组,共8组)进行曝光组合,记录每次曝光的毫安秒、ESD.选取试验中ESD相对剂量适中和较低的两组(110和90 cm)进行临床试验.42例接受两次胸部DR摄影平均年龄12个月(8个月~2岁)的住院婴幼儿,入院时使用110 cm的SID,出院前均使用90 cm的SID.由3位资深影像学专家对获取的84幅图像质量进行评判.结果 SID从150 cm降到80 cm,mAs和ESD也逐步递减.84例初检及复查患儿的图像质量均符合诊断要求,SID 110和90 cm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4±0.3和4.2±0.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3,P>0.05).SID 90 cm组的ESD比SID 110 cm组降低了0.003 4 mGy(t=12.001,P<0.05).结论 婴幼儿DR胸部摄影中不同SID,其体表入射剂量具有差异,且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90 cm的SID在婴幼儿DR胸部摄影中值得提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数字化X线摄影 源像距( SID) 体表入射剂量 图像质量
原文传递
数字血管减影中kVp及mAs选择对患者剂量及低对比度血管检出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王鹏程 赵雷 +4 位作者 翟小娟 刘伟 张桂芳 李士骏 黄永杰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0-402,共3页
目的分析数字血管减影中kVp及mAs设置对患者皮肤剂量、有效剂量及低对比度血管检出能力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碘造影剂自制低对比度血管减影体模,保持影像增强器输入端X射线比释动能为1.1μGy/帧,改变不同kVp设置,测量体模表面X... 目的分析数字血管减影中kVp及mAs设置对患者皮肤剂量、有效剂量及低对比度血管检出能力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碘造影剂自制低对比度血管减影体模,保持影像增强器输入端X射线比释动能为1.1μGy/帧,改变不同kVp设置,测量体模表面X射线入射剂量ESD,观察影像,确定可检测的最低碘造影剂浓度。管电压保持70kV,改变mAs设置,测量影像增强器输入端每帧影像所需X射线空气比释动能、体模ESD剂量及可检测的最低碘造影及浓度。以Monte Carlo模拟程序PCXMCV1.5模拟计算有效剂量。结果体模ESD及患者有效剂量随mAs呈线性变化。保持影像增强器输入端空气比释动能1.1μGy/帧,kVp由50变化到100,体模DSA影像可分辨的最低碘造影剂浓度线性增大;保持管电压70kV,mAs由6.4变化到64,体模DSA影像可分辨的最低碘造影剂浓度按指数规律减小。当曝光量(mAs)超过40后,其对低对比度血管检出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对DSA系统而言,降低X射线机管电压要比增大X射线机输出强度更能有效改善其低对比度血管的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 体表入射剂量 影像质量
原文传递
2013年广东省X射线摄影受检者体表入射剂量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明芳 贾育新 +5 位作者 麦维基 刘小莲 马睿 邱美娇 胡世杰 杨宇华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3-96,共4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X射线摄影受检者体表入射剂量(ESD)水平。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计(TLD)法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随机抽取广东省共24家一、二和三级医院普通X射线摄影机和数字式X射线诊断(DR)机对1 165名受检者8个体位的ESD进行调查,... 目的了解广东省X射线摄影受检者体表入射剂量(ESD)水平。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计(TLD)法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随机抽取广东省共24家一、二和三级医院普通X射线摄影机和数字式X射线诊断(DR)机对1 165名受检者8个体位的ESD进行调查,并将其与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以下简称"GB 18871—2002")推荐的指导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广东省普通X射线摄影机受检者胸部正、侧位,胸椎正、侧位,腹部正位,骨盆正位和腰椎正、侧位的ESD中位数(M)水平为0.40~7.23 m Gy,DR机摄影受检者上述各部位ESD的M为0.14~5.87 m Gy。上述各部位的第75百分位数(P75)剂量水平在普通X射线摄影机受检者为0.83~22.35 m Gy,在DR机摄影受检者为0.26~9.75 m Gy;其中普通X射线摄影机摄影受检者的胸部正、侧位和胸椎正、侧位P75剂量水平均超过GB 18871—2002推荐的指导水平。除胸椎正、侧位因数据缺失无法比较外,本次调查受检者其余6个部位的ESD水平分别低于"九五"期间调查的各相应部位(P〈0.01)。结论本次调查广东省X射线摄影受检者ESD水平低于"九五"期间的剂量水平,DR机对受检者受照剂量的控制优于普通X射线摄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摄影 体表入射剂量 第75百分位数 普通X射线摄影机 数字式X射线诊断机
原文传递
广西X射线诊断受检者体表入射剂量调查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掌凡 赵新春 +7 位作者 张会敏 唐孟俭 梁挺 陈发想 董颖 马一龙 覃志英 谢萍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8-302,共5页
目的 探讨广西X射线诊断受检者体表入射剂量。方法 分层随机抽样选取25家不同级别医院的2 236例X射线诊断受检者为调查对象,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不同级别的医院、不同类型设备和不同照射部位受检者的体表入射剂量。结果 普通X射线摄影、... 目的 探讨广西X射线诊断受检者体表入射剂量。方法 分层随机抽样选取25家不同级别医院的2 236例X射线诊断受检者为调查对象,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不同级别的医院、不同类型设备和不同照射部位受检者的体表入射剂量。结果 普通X射线摄影、计算机X射线摄影(CR)和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受检者体表入射剂量范围分别为0.08~31.51、0.11~4.25和0.05~35.63 mGy。腹部前后位(AP)、骨盆AP;头颅侧位(LAT)、头颅后前位(PA)、胸部PA、胸部LAT、胸椎AP、胸椎LAT、腰椎AP、腰椎LAT入射剂量范围分别为0.08~19.53、0.15~18.78、0.08~9.87、0.06~9.24、0.05~2.71、0.13~2.93、0.15~19.01、0.07~25.33、0.16~27.23和0.11~35.63 mGy。结论 广西X射线诊断受检者平均入射剂量达标,但部分DR摄影致胸部PA入射剂量超过医疗照射指导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诊断 体表入射剂量 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 计算机X射线摄影 医疗照射
原文传递
河北省部分医院数字X射线摄影应用及剂量调查 被引量:5
7
作者 高艳辉 郭大伟 +4 位作者 罗英男 董晓菊 杨彦文 赵智慧 张京战 《职业与健康》 CAS 2019年第15期2017-2019,2024,共4页
目的调查河北省部分医院数字X射线摄影设备(DR)应用情况及受检者接受辐射剂量情况。方法选取河北省5个设区市30家不同级别医院,应用医院信息系统,了解其2017年6月—2018年6月DR应用情况。另采集938名DR受检者6种不同检查部位的体表入射... 目的调查河北省部分医院数字X射线摄影设备(DR)应用情况及受检者接受辐射剂量情况。方法选取河北省5个设区市30家不同级别医院,应用医院信息系统,了解其2017年6月—2018年6月DR应用情况。另采集938名DR受检者6种不同检查部位的体表入射剂量。结果所有DR诊断部位中胸部摄影人数相对较高,男性多于女性。不同级别医院在应用人次和单台设备日均检查人次上,三级>二级>一级。受检者胸部正位、颈椎正位、颈椎侧位、腰椎正位、腰椎侧位、骨盆的体表入射剂量分别为0.34±0.31(0.42)、0.48±0.34(0.78)、0.55±0.50(1.00)、4.04±2.65(5.91)、6.95±5.23(10.00)、3.26±2.79(4.10)mGy。结论DR设备在一级医院的利用率低于二级和三级医院。部分受检者所受体表入射剂量高于医疗照射指导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X线摄影设备 应用 体表入射剂量
原文传递
数字X线摄影焦点至探测器距离与体模表面入射剂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晓飞 周晟 +1 位作者 汪新柱 王闻奇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3期384-385,388,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系统焦点至探测器距离(FFD)的设定对体模体表入射剂量(ESD)的影响。方法利用BMD Phantom Spine Femur模拟人体进行数字X线摄影。根据预设管电压分为60、80、120 k V 3组,每组仅以FFD为变量进行分次曝光。采用自动曝...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系统焦点至探测器距离(FFD)的设定对体模体表入射剂量(ESD)的影响。方法利用BMD Phantom Spine Femur模拟人体进行数字X线摄影。根据预设管电压分为60、80、120 k V 3组,每组仅以FFD为变量进行分次曝光。采用自动曝光(AEC)模式,去除滤线器,固定照射野15 cm×15 cm,每次曝光中探测器获得相同曝光量。GE DEFINIUM 6000功能数字化摄影系统电离室自动测量ESD,MARK标记评价影像畸变率。采用SPSS 19.0软件作Pearson相关分析,建立体表入射剂量与FFD的关系曲线。结果在探测器感光相同时,ESD与FFD呈负相关(r=-0.922,P<0.01),FFD从100 cm增至200 cm,在60、80、120 k V时,ESD值分别降低了35.4%、35.3%、44.0%。60、80、120 k V时影像畸变率无变化,FFD 200 cm在不同管电压时影像畸变率均明显低于FFD 100 cm(P均<0.05)。结论增加FFD可以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改善几何成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焦点至探测器距离 体表入射剂量 畸变率 辐射剂量 几何成像
原文传递
X射线诊断患者剂量调查TLD盲样结果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田崇彬 张钦富 +3 位作者 程晓军 楚彩芳 赵艳芳 武丽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8-419,共2页
依据卫生行业科研专项(201002009)中关于采用热释光剂量计(TLD)在全国开展X射线诊断患者剂量调查方案,为确保调查数据量值的可溯源性及检验TLD测量技术用于测量X射线诊断患者体表入射剂量的有效性,2011年底本实验室参加了该科研... 依据卫生行业科研专项(201002009)中关于采用热释光剂量计(TLD)在全国开展X射线诊断患者剂量调查方案,为确保调查数据量值的可溯源性及检验TLD测量技术用于测量X射线诊断患者体表入射剂量的有效性,2011年底本实验室参加了该科研专项热释光剂量标准曲线建立及盲样测量工作,测量方法及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诊断 剂量调查 TLD 患者 盲样 热释光剂量 体表入射剂量 卫生行业
原文传递
腰椎DR焦点至探测器距离与体表入射剂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晟 陈晓飞 +3 位作者 曹红霞 李清花 汪新柱 王闻奇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40-543,共4页
目的 研究腰椎数字化X射线摄影(DR)的焦点至探测器距离(FFD)与体表入射剂量(ESD)的相关性,探讨FFD对辐射防护的价值。方法 采用自动曝光模式(AEC)对腰椎骨密度(BMD)校准体模模拟腰椎正侧位DR摄影;去除滤线栅,参考腰椎常用... 目的 研究腰椎数字化X射线摄影(DR)的焦点至探测器距离(FFD)与体表入射剂量(ESD)的相关性,探讨FFD对辐射防护的价值。方法 采用自动曝光模式(AEC)对腰椎骨密度(BMD)校准体模模拟腰椎正侧位DR摄影;去除滤线栅,参考腰椎常用摄影管电压,分别设定管电压为70和90 kV;改变FFD自100-240 cm范围内以10 cm递增,FFD共改变15次。德国 QUART dido 2100K型X射线剂量仪测量相关参数。Excel建立体模ESD、管电流、曝光指数(EI)与FFD关系曲线;SPSS 19.0作Pearson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 (1)管电压70 kV时:FFD与ESD负相关(r=-0.922,P 〈 0.001);FFD与管电流正相关(r=0.991, P 〈 0.001);EI与FFD负相关(r=-0.938, P 〈 0.001)。(2)管电压90 kV时:FFD与ESD负相关(r=-0.955, P 〈 0.001);FFD与管电流正相关(r=0.994, P 〈 0.001);FFD与EI无相关(r=-0.523, P=0.051)。(3)不同管电压相关系数的差异性分析显示,FFD与ESD及管电流的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4)管电压70 kV时FFD与ESD值的回归方程:y=-0.805x+319.731(F=74.175,P 〈 0.001);管电压80 kV时FFD与ESD的回归方程:y=-3.152x + 457.613(F=133.524,P 〈 0.001)。结论 在DR摄影AEC曝光模式下,探测器获得相同曝光量时,FFD与ESD在腰椎X射线摄影中高度负相关。增加FFD可以有效减少腰椎DR摄影的ESD,利于辐射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腰椎 焦点至探测器距离 体表入射剂量 曝光指数
原文传递
实施QC对影像质量与病人剂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程玉玺 周启甫 +5 位作者 葛丽娟 侯长松 齐雪松 岳保荣 王作岭 尉可道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00-402,共3页
目的 探讨实施放射诊断设备质量控制(QC) 后,病人受照剂量及X 射线胶片影像质量的变化。方法 QC前后用热释光剂量探测器测量病人入射体表剂量,并用欧洲共同体(CEC) 影像质量标准对已测量剂量的病人X 射线胶片影像质量... 目的 探讨实施放射诊断设备质量控制(QC) 后,病人受照剂量及X 射线胶片影像质量的变化。方法 QC前后用热释光剂量探测器测量病人入射体表剂量,并用欧洲共同体(CEC) 影像质量标准对已测量剂量的病人X 射线胶片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X 射线机实施质量控制后,病人受照剂量有了明显下降(P< 0-01 或P< 0-05),胸部后前位下降了23% ,腰椎前后位和腰椎侧位下降了48% ,骨盆前后位下降了88% 。QC前、后比较,腰椎侧位片影像质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胸部后前位、腰椎前后位及骨盆前后位胶片影像质量反而有所提高( P<0-01 或P<0-05)。结论 对X射线机进行QC检测后可使病人受照剂量较大幅度地下降,但X 射线胶片影像质量没有降低,诊断信息没有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诊断 质量控制 体表入射剂量 影像质量
原文传递
X线摄影附加滤过与体表入射剂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国栋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5年第9期12-13,共2页
目的:通过测量不同滤过条件下,体模入射剂量随滤过条件的变化确定高千伏X线摄影时的最佳附加滤过。材料与方法:利用X线剂量仪测量不同A1滤过时对应体模表面剂量的变化。结果与结论:通过适当增加附加滤过可以合理降低被检者皮肤剂量... 目的:通过测量不同滤过条件下,体模入射剂量随滤过条件的变化确定高千伏X线摄影时的最佳附加滤过。材料与方法:利用X线剂量仪测量不同A1滤过时对应体模表面剂量的变化。结果与结论:通过适当增加附加滤过可以合理降低被检者皮肤剂量,120KV摄影时,附加滤过2.5mmA1是恰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摄影 X线滤过 皮肤剂量 体表入射剂量 滤过 实验研 表面剂量 高千伏 剂量 被检者
原文传递
数字化胸部X射线摄影中铜滤过对受检者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闵高瑜 李鑫 +2 位作者 赵峰 何伟 胡益斌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2-257,共6页
采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数字化X射线透视摄影系统,在不同的附加铜滤过(0、0.1、0.2、0.3 mm)下,对不同厚度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模体进行胸部摄影。利用对比度噪声比评估不同附加铜滤过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同时使用辐射剂量仪记录不同... 采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数字化X射线透视摄影系统,在不同的附加铜滤过(0、0.1、0.2、0.3 mm)下,对不同厚度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模体进行胸部摄影。利用对比度噪声比评估不同附加铜滤过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同时使用辐射剂量仪记录不同铜滤过下的体表入射剂量,以探讨数字化胸部X射线摄影中,附加铜滤过对受检者体表入射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附加铜滤过下,图像的对比度噪声比没有明显变化。在不同厚度的PMMA模体下,附加0.1 mm铜、0.2 mm铜、0.3 mm铜后的体表入射剂量,与没有添加铜滤过时相比分别下降了24%~29%、33%~42%和39%~47%,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数字化胸部X射线摄影中,适当增加铜滤过,不会影响图像质量,但能有效减少受检者的体表入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滤过 数字化胸部X射线摄影 体表入射剂量 对比度噪声比
下载PDF
使用T颗粒感绿片与普通感蓝片病人体表入射剂量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常胜德 冯京萍 +4 位作者 王连知 刘瑞平 沈爱国 丁国强 卢振吉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28-429,共2页
自伦琴发现X线以来,X线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医用X线诊断是构成集体剂量最大的人工辐射源。T颗粒感绿胶片由于其结构和性能不同,所摄X线诊断照片质量有明显提高[1]。同时,使用这种X线片,所需投照条件也明显下降。我院... 自伦琴发现X线以来,X线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医用X线诊断是构成集体剂量最大的人工辐射源。T颗粒感绿胶片由于其结构和性能不同,所摄X线诊断照片质量有明显提高[1]。同时,使用这种X线片,所需投照条件也明显下降。我院自1996年以来逐渐用这种胶片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诊断 T颗粒感绿片 T颗粒感蓝片 体表入射剂量
原文传递
腰椎数字化X线摄影焦片距120cm与焦片距200cm的成像对比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晓飞 周晟 +1 位作者 汪新柱 王闻奇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目的:在相同曝光剂量下,比较腰椎数字X线摄影系统焦-片距(FFD)120 cm与200 cm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将临床需进行X线复诊的腰椎间盘患者30名作为志愿者,腰椎摄影管电压设为正位80Kv、侧位120 Kv,初查时设定FFD为120 cm,复查时FFD为2... 目的:在相同曝光剂量下,比较腰椎数字X线摄影系统焦-片距(FFD)120 cm与200 cm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将临床需进行X线复诊的腰椎间盘患者30名作为志愿者,腰椎摄影管电压设为正位80Kv、侧位120 Kv,初查时设定FFD为120 cm,复查时FFD为200 cm,采用相同AEC及照射野进行摄影。由3名医师参照EUT16260EN腰椎影像质量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初诊时FFD120cm组腰椎正侧位影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0±0.5)分、(2.5±0.5)分,ESD值分别为(1.56±0.24)m Gy、(3.48±1.2)m Gy;复诊时FFD200 cm组腰椎正侧位影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5±0.5)分、(4.0±0.5)分,ESD值分别为(0.97±0.21)m Gy、(2.04±0.9)m Gy。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数字化X线摄影焦-片距200 cm成像质量较120 cm有所提高,且被检者体表入射剂量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腰椎 焦-片距 体表入射剂量
下载PDF
数字乳腺X射线摄影中不同靶/滤过组合对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云 邓大平 《中国辐射卫生》 2016年第2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X射线机应用Mo/Mo、Mo/Rh、W/Rh 3种不同靶滤过组合对辐射剂量的影响,以便优化选择摄影技术参数,降低受检者的辐射损伤。方法应用Siemens MAMMOMAT Inspiration数字乳腺X射线机,Ray Safe X射线质量检测仪。首先使用全...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X射线机应用Mo/Mo、Mo/Rh、W/Rh 3种不同靶滤过组合对辐射剂量的影响,以便优化选择摄影技术参数,降低受检者的辐射损伤。方法应用Siemens MAMMOMAT Inspiration数字乳腺X射线机,Ray Safe X射线质量检测仪。首先使用全自动曝光模式对不同厚度的PMMA模体进行曝光并记录管电流量、管电压等摄影参数,然后采用相同的管电压、管电流量、压迫厚度在不同的靶滤过组合(Mo/Mo、Mo/Rh、W/Rh)模式下进行手动曝光,读取并记录体表入射剂量(ESD),计算平均腺体剂量(AGD)。对不同模体厚度在使用3种不同靶滤过组合时产生的平均腺体剂量进行随机区组的方差分析,采用线性相关和回归观察不同靶滤过组合及不同厚度与AGD的相关性并列出直线回归方程。结果 3种靶滤过组合对不同厚度模体产生的A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o/Mo组合的AGD最高,W/Rh组合的AGD显著降低。使用不同靶滤过组合时模体厚度与AGD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W/Rh组合AGD明显低于其他两种组合,乳腺X射线摄影时采用W/Rh组合是最佳选择,可显著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X射线摄影 靶滤过组合 平均腺体剂量 体表入射剂量
原文传递
不同屏-胶组合胸部摄影病人体表入射剂量的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勇明 张静 +1 位作者 李衣维 李萍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6-117,共2页
关键词 胸部X线检查 屏-胶组合 体表入射剂量 常规kV摄影 高KV摄影
原文传递
髋关节数字X线摄影源像距参数优化的对比研究
18
作者 陈晓飞 汪新柱 +3 位作者 周晟 董馥闻 贾润慧 祁艳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6期54-55,共2页
目的:对比研究髋关节D R摄影源像距(SI D)110 c m与200 c m的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选取2020年1—6月我院临床行髋关节D R摄影检查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源像距110 c m组(50例)与200 c m组(50例)。摄影管电压设为80 k V,固定照射野... 目的:对比研究髋关节D R摄影源像距(SI D)110 c m与200 c m的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选取2020年1—6月我院临床行髋关节D R摄影检查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源像距110 c m组(50例)与200 c m组(50例)。摄影管电压设为80 k V,固定照射野,采用同一AEC中心野模式及进行摄影,测量记录体表入射剂量(ESD)。由3名副主任医师参照EUT16260ENX线影像质量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的影像质量评分及ESD。结果:SID 110 cm组与SID 200 cm组髋关节正位影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0±0.5)分、(3.5±0.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侧位影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5±0.5)分、(4.5±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髋关节正位X线摄影ESD值分别为:(1.56±0.24)mGy、(0.97±0.21)mGy,髋关节侧位X线摄影ESD分别为(3.48±1.2)mGy、(2.04±0.9)mGy,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AEC模式下探测器获得相同曝光量时,髋关节DR摄影SID 200 cm成像质量较SID 110 cm无显著差异,而体表入射剂量ESD值显著降低,增加SID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髋关节 DR摄影 源像距 体表入射剂量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过程中不同悬吊防护屏位置对操作者所受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智廷 郑翔 +3 位作者 叶虹 闻彩云 黄伟剑 曹国全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46-949,共4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过程中悬吊防护屏位置的变化对第1及第2术者位置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常用的足位、右足位、头位、左足位、左侧位、左头位、右侧位7个体位,经桡动脉途径对标准仿真人模体进行曝光采...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过程中悬吊防护屏位置的变化对第1及第2术者位置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常用的足位、右足位、头位、左足位、左侧位、左头位、右侧位7个体位,经桡动脉途径对标准仿真人模体进行曝光采集。测量高度取125及155 cm,在不同采集体位时,用剂量仪测量不同悬吊防护屏位置时第1及第2术者位置的体表入射剂量率,并比较其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对于第1术者只在左足位测得有效剂量率值,且悬吊防护屏靠近患者时的体表入射剂量率高于靠近术者时(t125=46.9,t155=4.1,P〈0.05);第2术者在足位、右足位、左侧位、右侧位悬吊防护屏靠近术者时的体表入射剂量率高于靠近患者时(t125=11.9、24.4、11.2、2.7,t155=16.1、2.8、14.4、28.8,P〈0.05);在头位、左足位、左头位时吊防护屏靠近术者时的体表入射剂量率低于靠近患者时(t125=-4.3、-2.4、-80.4,t155=-10.2、-6.7、-152.6,P〈0.05)。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过程中悬吊防护屏位置的变化能引起操作者所受剂量的改变,但是不同体位时悬吊防护屏位置变化所引起的操作者所受剂量的变化趋势也不同,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针对不同投照体位合理应用悬吊防护屏,以有效减少操作者所受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介入诊疗 体表入射剂量 悬吊防护屏 辐射防护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不同血管机型对操作者所受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文豪 王智廷 +2 位作者 曹国全 黄伟剑 郑祥武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561-565,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过程中不同型号的血管机对第一及第二术者位置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常用的7个体位,桡动脉途径,对标准仿真人模体进行曝光采集。测量不同高度不同采集体位时,专用机和公用机在有无床旁...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过程中不同型号的血管机对第一及第二术者位置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常用的7个体位,桡动脉途径,对标准仿真人模体进行曝光采集。测量不同高度不同采集体位时,专用机和公用机在有无床旁防护屏情况下第一及第二术者位置的体表入射剂量率。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不同机型第一及第二术者体表入射剂量率的差异。结果:无床旁防护情况下,125cm和155cm高度时,公用机的体表入射剂量率(除第一术者155cm高度足位、右足位及第二术者125cm高度右足位,155cm高度足位、右足位外)都大于专用机(P<0.05)。有床旁防护情况下,125cm和155cm高度时,在足位、右足位、左侧位及右侧位2种机型第一术者都未测得体表入射剂量,公用机在头位未测得体表入射剂量;公用机第一术者125cm、155cm高度时左足位的体表剂量率都大于专用机(P<0.05);而专用机在125cm处头位及左头位和155cm处头位的体表入射剂量率大于公用机(P<0.05);对于第二术者,公用机的体表入射剂量率(除右足位外)都大于专用机的体表入射剂量率(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过程中,使用公用机时操作者所受剂量大于使用专用机时操作者所受剂量。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可能采用专用机来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过程,以减少操作者所受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 不同机型 体表入射剂量 辐射防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