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合理路径
1
作者 李晓语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20-121,共2页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历程的梳理,避开"体用模式"的陷阱,探索出"创新模式"以提出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矛盾的合理路径。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现代化 体用模式 创新模式
下载PDF
试论中国古代的两种“艺道观”
2
作者 刘跃兵 《中国文艺评论》 2017年第3期71-79,共9页
在艺术学理论中,关于"艺"与"道"的关系的理论和学说被称为"艺道观"。中国古代的两种"艺道观"分别通过以道家哲学为基础的"体用模式"和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文质模式"而展开... 在艺术学理论中,关于"艺"与"道"的关系的理论和学说被称为"艺道观"。中国古代的两种"艺道观"分别通过以道家哲学为基础的"体用模式"和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文质模式"而展开,前者重视"进于道"的艺术,后者推崇"道之形"的作品。由于受到这两种"艺道观"的影响,中国传统艺术产生了"玄妙"和"充实"两种艺术美类型。中国当代艺术首先应以"艺道观"的"文质模式"为指导,同时也不能忽视"体用模式"的"艺道观"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道观 体用模式 文质模式 玄妙 充实
下载PDF
关于近代“新学”的文化模式
3
作者 王先明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18,共7页
近代'新学'以其独特的体用结构,形成了一种既有别于传统旧学,也有别于西学的文化模式.近代新学特有的构成因素和体用结构,规定了它文化模式上的独特性.这是旧学和西学都不具备的特征.中西学术文化绾接于'中体西用'的命... 近代'新学'以其独特的体用结构,形成了一种既有别于传统旧学,也有别于西学的文化模式.近代新学特有的构成因素和体用结构,规定了它文化模式上的独特性.这是旧学和西学都不具备的特征.中西学术文化绾接于'中体西用'的命题之中,并从观念形态上完成了中学由旧学到新学的转变;戊戌变法之后,风行于世的'新学'浸及社会各个层面,成为新学制取代旧学制的理论依据和舆论工具,并在'中体西用'的模式中完成了新旧之间的学制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模式 西学 体用模式 学术文化 思维方式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体”“用”模式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4
作者 黄力之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8,49,共9页
世界现代化进程中,19世纪形成的体用一元的模式(西方开创的工业化为用、西方民主制度和西方价值观为体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了,更多非西方国家开创了体用二元的模式(西方开创的工业化为用、非西方政治制度和非西方价值观为体模式)。体用二... 世界现代化进程中,19世纪形成的体用一元的模式(西方开创的工业化为用、西方民主制度和西方价值观为体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了,更多非西方国家开创了体用二元的模式(西方开创的工业化为用、非西方政治制度和非西方价值观为体模式)。体用二元模式意味着差别性现代化也即多样性现代化的存在。“中体西用”模式其实是多样性现代化的早期表述,当下的中国式现代化为多样性现代化提供了楷模。为了解决人类社会的差别性现代化矛盾与当下的共同性危机,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其超越了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历史文明之争,中国式现代化凭此称之为“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模式 体用二元模式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论魏晋玄言诗对两宋理学诗的影响
5
作者 王利民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1-128,共8页
玄言诗以其崇义重理的特征深刻地影响了理学诗,并为理学诗奠定了基本的意义生成模式,即以诗化的议论阐释深邃的哲理,通过意象呈现情感和理智的融合,用玄境的构造传达悠远的理趣。玄言诗所具有的形上性、隐喻性和主体性,为理学诗同样特... 玄言诗以其崇义重理的特征深刻地影响了理学诗,并为理学诗奠定了基本的意义生成模式,即以诗化的议论阐释深邃的哲理,通过意象呈现情感和理智的融合,用玄境的构造传达悠远的理趣。玄言诗所具有的形上性、隐喻性和主体性,为理学诗同样特性的形成起到了发轫作用。"玄"和"理"的至上性和至善本质规定了玄言诗和理学诗的道德性,使二者具有鲜明的道德立场。根据述事、抒情和说理三种元素在诗中所占的地位和比例,可以将玄言诗划分为"但陈要妙"的玄理诗、"冥然玄会"的玄感诗和"超入玄境"的玄境诗。玄理诗是阐说义理之性理诗的先导,玄感诗是吟咏性情之理兴诗的前茅,玄境诗是表现意境之理趣诗的始基。理学诗风类似于玄言诗风的历史重演。在题材、类型的规定性上,玄言诗能对理学诗造成影响,主要是因为两者有着相似的体用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以理事不二、体用相即为思想基础,暗含着月映万川、理一分殊意识的萌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言诗 理学诗 体用思维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