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方法研究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变化过程 被引量:28
1
作者 朱航 刘杰 陈天长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共11页
发生在同一震源区的两个地震,当地震之间的距离远小于地震到台站之间的距离时,同一个台站的直达P波、S波零频观测谱值之比与其辐射图型因子之比线性相关,而辐射图型因子取决于震源机制解的几何特性。利用同一震源区两次事件的相同台站... 发生在同一震源区的两个地震,当地震之间的距离远小于地震到台站之间的距离时,同一个台站的直达P波、S波零频观测谱值之比与其辐射图型因子之比线性相关,而辐射图型因子取决于震源机制解的几何特性。利用同一震源区两次事件的相同台站的波形记录计算谱振幅相关系数,该系数可认为是震源机制异同的归一化的数值描述;据此对地震序列事件进行聚类分组以及计算序列事件的滑动平均相关系数时序曲线。对2001年雅江和2003年大姚强震序列,以及2002年漾濞和2003年洱源小震序列进行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强震序列与小震序列的滑动平均相关系数时序曲线形态存在明显差异;②某些强震序列的初期震源机制有从散乱到一致的过程。分析认为,孕震应力场的应力强度对孕震区内地震的破裂方向有明显的约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 地震序列 体波振幅 相关系数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采用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方法研究地震集中区震源机制变化过程 被引量:8
2
作者 李霞 董翔 +1 位作者 刘希强 苗庆杰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1-236,共6页
同一震源区两次地震到达某台站的直达P波、S波零频观测谱值之比与其辐射图型因子之比线性相关,而后者取决于震源机制的几何特性。用波形记录计算谱振幅相关系数,认为该系数是震源机制异同的归一化数值描述。据此对2003年青岛序列及冀鲁... 同一震源区两次地震到达某台站的直达P波、S波零频观测谱值之比与其辐射图型因子之比线性相关,而后者取决于震源机制的几何特性。用波形记录计算谱振幅相关系数,认为该系数是震源机制异同的归一化数值描述。据此对2003年青岛序列及冀鲁豫交界地区小震集中区地震事件进行聚类分组,给出序列事件的滑动平均相关系数的时序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序列的滑动平均相关系数时序曲线存在由一致到发散的变化过程,即震源区应力场强度由相对集中向逐步分散过度;冀鲁豫交界地区小震集中区谱振幅相关系数较低,震源机制各不相同,区域应力积累没有形成任何一个优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 地震序列 小震集中区 体波振幅 相关系数
下载PDF
新源、和静交界ML6.8地震序列的应力降和震源机制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建明 王琼 +4 位作者 刘杰 邓菲 向元 杨文 李金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39,共12页
采用新疆区域台网记录的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交界M_L6.8地震序列的数字波形资料,研究分析了余震序列应力降的变化特征及其地震序列震源机制的相关性。采用波谱分析方法和Brune震源模型,计算了新源、和静交界M_L6.8地震序列震源参数... 采用新疆区域台网记录的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交界M_L6.8地震序列的数字波形资料,研究分析了余震序列应力降的变化特征及其地震序列震源机制的相关性。采用波谱分析方法和Brune震源模型,计算了新源、和静交界M_L6.8地震序列震源参数、地震序列中不同事件在相同台站的体波零频震源谱值、地震谱振幅相关系数;并对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进行聚类分组。结果表明:①在余震序列平静阶段,应力降呈平稳态势,强余震前应力降出现升高-回落变化过程;②滑动平均谱振幅相关系数在主震后发散,表明余震的震源机制解与主震的相关性降低;③震源机制解聚类分组结果显示,M_L6.8地震序列主要以走滑型地震为主,主压应力轴呈近NS向,与近NS向的构造应力场结果基本一致,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地震前天山中段受NS向水平挤压应力作用明显;④震级、震源机制演化表明,强余震前震源机制解表现较好的一致性,显示了区域应力场控制作用增强,对后续强余震发生具有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源、和静交界ML6.8地震序列 应力降 震源机制相关系数 体波振幅 聚类分组
下载PDF
综合研究2014年霍山M_S4.3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变化过程 被引量:10
4
作者 倪红玉 刘泽民 +2 位作者 洪德全 汪小厉 赵朋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04-1019,共16页
综合利用震源一致性参数、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单台的P波初动和振幅比方法研究2013年10月以来霍山MS4.3地震序列震源机制的变化过程,进而科学判定该序列的类型,探索震后地震趋势的判别方法。结果表明,2014年4月20日霍山MS4.3地震前,霍... 综合利用震源一致性参数、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单台的P波初动和振幅比方法研究2013年10月以来霍山MS4.3地震序列震源机制的变化过程,进而科学判定该序列的类型,探索震后地震趋势的判别方法。结果表明,2014年4月20日霍山MS4.3地震前,霍山地震序列的震源一致性参数低于多年均值,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在0.9附近波动、持续处于高值状态,单台的P波初动总体优势分布明显、振幅比较为一致,均显示霍山MS4.3地震前序列的震源机制较为一致,为前震序列;霍山MS4.3地震后,序列的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较低,在0.6附近波动,单台的P波初动、振幅比较为紊乱,表明霍山MS4.3地震后序列的震源机制较为紊乱,为余震序列,后续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因此,霍山MS4.3地震前后震源区的震源机制经历了散乱—一致—散乱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一致性参数 体波振幅相关系数 初动 振幅 霍山M_s4.3地震
下载PDF
2016年12月8日呼图壁M_S6.2地震序列谱振幅相关系数和震源机制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建明 向元 +1 位作者 聂晓红 高荣 《内陆地震》 2017年第3期229-236,共8页
基于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2016年12月8日呼图壁M_S6.2地震序列的数字波形资料,计算了本次地震序列的滑动平均谱振幅相关系数,并对地震序列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聚类分组。结果表明:(1)呼图壁M_S6.2地震后,滑动平均谱振幅相关系数在... 基于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2016年12月8日呼图壁M_S6.2地震序列的数字波形资料,计算了本次地震序列的滑动平均谱振幅相关系数,并对地震序列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聚类分组。结果表明:(1)呼图壁M_S6.2地震后,滑动平均谱振幅相关系数在主震后发散,维持在低值。表明震后震源机制紊乱,后续将以离散的中小地震活动为主。(2)呼图壁M_S6.2地震序列主要以逆冲型地震为主,主压应力轴呈近NS向,与近NS向的构造应力场结果基本一致,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呼图壁地震前北天山受NS向水平挤压应力作用明显。(3)呼图壁6.2级地震后震源机制解一致性较差,显示出区域应力场应力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图壁MS6.2地震 体波振幅相关系数 聚类分组 震源机制一致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