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的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中 王试福 王大勇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66-1167,共2页
近年来,随着心脏直视手术数量的增长,手术技术、心肌保护技术及围术期管理技术都得到显著改善,但仍有2%~6%的患者术后出现低心输出量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LCOS)而难以脱离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 近年来,随着心脏直视手术数量的增长,手术技术、心肌保护技术及围术期管理技术都得到显著改善,但仍有2%~6%的患者术后出现低心输出量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LCOS)而难以脱离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需要对心脏进行机械性辅助(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MCS)。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可为心脏术后出现LCOS的患者提供心功能恢复时间,为其脱离ECC提供了一个手段[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主动脉内气囊泵 心排血量 体外技术 体外循环
下载PDF
联合教学模式在医护人员体外膜氧合技术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童荔 胡文杰 +5 位作者 朱艳平 曹璐 李英辉 张宁 匡铭 蔡常洁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0年第12期1002-1005,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教学模式在医护人员体外膜氧合技术(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2月底,采用传统教学与高仿真模拟(high fidelity simulation)教学融合的方式,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7名医护... 目的探讨联合教学模式在医护人员体外膜氧合技术(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2月底,采用传统教学与高仿真模拟(high fidelity simulation)教学融合的方式,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7名医护人员分批进行为期3天的ECMO课程培训。培训结束后,对学员进行理论考核、团队联合演练考核和问卷调查,对培训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所有学员均通过了理论考核;培训后,91.9%(34/37)的学员认为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的主动学习投入更多;59.5%(22/37)的学员技术测评能够达到良好水平;管路预冲方面,67.6%(25/37)的学员都显示出了比较好的自信心;43.2%(16/27)的学员认为自己在ECMO全程管理的总体胜任力方面仍需要加强。结论传统教学与高仿真模拟教学联合的ECMO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医护人员的ECMO监测水平和管理技能。但是,这种培训模式下的学员能否顺利承担临床重症患者ECMO的救治任务,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技术 高仿真模拟教学 培训
原文传递
体外膜氧合治疗传染病急性呼吸衰竭的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大凤 刘亚玲 +8 位作者 陈红 杨德华 张仁卿 曾义岚 王伟 陈萍 毛碧蓉 王永 张玲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82-84,共3页
1972年Hill等首次应用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获得成功,而国内ECMO技术应用始于1993年。当时杨天宇等对1位心脏手术后... 1972年Hill等首次应用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获得成功,而国内ECMO技术应用始于1993年。当时杨天宇等对1位心脏手术后急性呼吸功能衰竭老年患者进行了3d的ECMO救治,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ECMO救治,因其采用开放式膜肺进行转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技术 治疗 传染病 急性呼吸衰竭 进展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闫晓蕾 贾士杰 +4 位作者 陈菲 万久贺 贾明 孟旭 侯晓彤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病人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及其对住院死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5年至2008年65例应用ECMO辅助的成年病人资料,记录血流动力学、血牛化指标等以及临床转归.结果 51例成功脱离ECMO,脱机率为78.5%,33例生...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病人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及其对住院死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5年至2008年65例应用ECMO辅助的成年病人资料,记录血流动力学、血牛化指标等以及临床转归.结果 51例成功脱离ECMO,脱机率为78.5%,33例生存出院,总病死率49.2%.55.4%的ECMO辅助病人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其病死率明显高于非高胆红素血症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胆红素血症明显增加病人住院死亡风险(OR=3.895,P〈0.01).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在ECMO辅助病人中的发病率较高,是增加术后病死率的影响因素之一,应及时处理,以改善病人的临床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体外技术 高胆红素血症
原文传递
心脏外科手术后体外膜肺治疗50例
5
作者 李景文 龙村 +10 位作者 楼松 黑飞龙 于坤 王仕刚 胡盛寿 许建屏 常谦 刘平 张海涛 孙寒松 王巍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2-104,83,共4页
目的 总结50例成人心脏外科术后体外膜肺治疗的临床经验,并尝试确定院内死亡的预测因子.方法 2004年至2008年,50例心脏外科术后病人接受体外膜肺治疗.记录病人基本资料,体外膜肺建立时的临床特征,并发症及院内死亡比例,以逻辑回归计算... 目的 总结50例成人心脏外科术后体外膜肺治疗的临床经验,并尝试确定院内死亡的预测因子.方法 2004年至2008年,50例心脏外科术后病人接受体外膜肺治疗.记录病人基本资料,体外膜肺建立时的临床特征,并发症及院内死亡比例,以逻辑回归计算院内死亡的预测因子.结果 38例病人脱机,33例出院,生存比例66%.经逻辑回归计算,体外膜肺建立前的乳酸水平为院内死亡的预测因子.结论 体外膜肺可治疗心脏手术后顽固性心源性休克及呼吸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体外技术 死亡率
原文传递
3例心肺衰竭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监护 被引量:53
6
作者 苏洁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7-279,共3页
总结了3例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救治心肺衰竭患者的监护经验。从基础生命指标监测、病人管理、并发症监护三方面对3例终末期心肺衰竭患者进行全面护理。除1例患者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外,2 例存活现处于康复阶段,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完... 总结了3例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救治心肺衰竭患者的监护经验。从基础生命指标监测、病人管理、并发症监护三方面对3例终末期心肺衰竭患者进行全面护理。除1例患者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外,2 例存活现处于康复阶段,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完善的监护技术是提高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救治率不可缺少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技术 监护 呼吸功能不全 心源性休克
原文传递
公民心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 被引量:30
7
作者 霍枫 汪邵平 +5 位作者 李鹏 蒲淼水 陈建雄 詹世林 郑于剑 夏武政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 总结公民心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1年5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施行的20例公民心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供受者的临床资料.脑心双死亡器官捐献(DBCD)供者通过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避免热缺血... 目的 总结公民心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1年5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施行的20例公民心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供受者的临床资料.脑心双死亡器官捐献(DBCD)供者通过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避免热缺血,M-Ⅲ供者不采用ECMO,待心跳停止5 min后实施肝脏获取手术.受者均采用原位肝移植术,其中17例行胆管端端吻合,3例行胆肠吻合.所有受者获定期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20例供者中M-Ⅲ占10%( 2/20),DBCD占90% (18/20).20例受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无肝期、术中出血量和术后ICU时间分别为(6.2±2.7)h、(54±13) min、(2305±1311)ml和(44±35)h.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肝功能恢复满意,无原发性肝脏无功能或移植肝功能恢复延迟;术后1个月内1例受者因脓毒血症死亡,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其余18例受者长期生存,最长生存时间为58个月.结论 公民心死亡器官捐献是现阶段我国可以应用的供肝获取方法,其中以DBCD为主要类型;建立科学的心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流程,合理使用ECMO等保护供肝质量措施,对我国公民死亡器官捐献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心死亡器官捐献 肝移植 体外技术
原文传递
2019~2020年脓毒症研究领域热点回顾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晓丹 马青变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1年第1期21-27,共7页
脓毒症领域在2019~2020年有多方面的进展,本文就脓毒症的流行病学、早期识别与诊断、治疗、预后评估、并发症等最新研究进行回顾,旨在帮助急诊与危重医学研究者迅速了解国际脓毒症领域的研究动态。
关键词 脓毒症 感染性休克 拯救脓毒症运动 体外技术
下载PDF
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进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希 刘黎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20期3168-3172,共5页
重症呼吸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是导致患者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选择合理的呼吸支持技术,能够不同程度降低再插管率,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本文就目前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 重症呼吸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是导致患者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选择合理的呼吸支持技术,能够不同程度降低再插管率,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本文就目前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几种呼吸支持技术如有创机械通气、无创机械通气、体外后膜肺氧合技术、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以及中西医结合在重症呼吸衰竭治疗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呼吸衰竭 有创机械通气 无创机械通气 体外技术 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 肺部感染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功俭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5年第5期308-311,共4页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是一种持续体外生命支持手段,通过体外设备较长时间全部或部分替代心肺功能,使心脏、肺脏得以充分休息,以争取心脏、肺脏病变治愈及功能恢复的时间.
关键词 体外技术 临床应用 体外生命支持 肺脏病变 心肺功能 功能恢复 长时间 心脏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1
作者 刘颖 柳云恩 +6 位作者 佟昌慈 张玉彪 刘学磊 丛培芳 金红旭 高燕 侯明晓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6年第1期24-27,共4页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将部分静脉血从体内引流到体外,经膜肺氧合后重新输入人体内,是一种通过体外循环系统为呼吸和循环衰竭患者提供生命支持的心肺辅助技术。ECMO模式主要有两种,静脉-静脉...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将部分静脉血从体内引流到体外,经膜肺氧合后重新输入人体内,是一种通过体外循环系统为呼吸和循环衰竭患者提供生命支持的心肺辅助技术。ECMO模式主要有两种,静脉-静脉模式(VV-ECMO)和静脉-动脉模式(VA-ECM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技术 呼吸衰竭 心脏衰竭 心肺复苏 辅助通气 急危重症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在临床急危重症医学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5
12
作者 田荣成 刘抗 +5 位作者 张泽生 唐志贤 谢春发 胡硕 赖政洪 刘子由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12期1207-1212,共6页
利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在临床急危重症医学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在ECMO术后,患者心肺功能得以休息,各器官所需血氧经体外循环供给,并且维持较高的血氧饱和度,保护了重要器官免受缺血缺氧的损害,促进了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 利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在临床急危重症医学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在ECMO术后,患者心肺功能得以休息,各器官所需血氧经体外循环供给,并且维持较高的血氧饱和度,保护了重要器官免受缺血缺氧的损害,促进了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在临床心脏外科、呼吸系统疾病以及重症医学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ECMO技术目前仍属于新颖、精细、复杂、昂贵的治疗技术,主要开展于大型高等级综合性医院,且要求建立完善的心脏医学中心或者ECMO中心,病例数量相对较少,因此此类技术应用及研究较少。即便如此,ECMO技术在急危重症医学领域,是目前挽救患者生命不可替代的技术手段。研究ECMO技术的临床应用情况,可为将来重大疾病救治方面积累经验,以及ECMO技术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技术 体外循环 衰竭 急危重症 心肺复苏
下载PDF
心脏骤停患者紧急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多学科模式探讨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军红 马青变 +3 位作者 郑亚安 张喆 郑慧萍 李硕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25-1129,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紧急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多学科协作模式。方法回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因非手术后心脏骤停实施紧急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患者,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实施紧急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多学科协作情况及紧...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紧急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多学科协作模式。方法回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因非手术后心脏骤停实施紧急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患者,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实施紧急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多学科协作情况及紧急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并发症及处理情况。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5.3±20.3)岁,心肺复苏时间为(34±10)min,2例患者恢复自主循环,但血流动力学持续不稳定。2例患者出院,脑功能评分均为1~2级,1例患者死亡。3次置管均为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行直视下行股静动脉置管。从心脏骤停到体外膜肺开始转机的时间为(132±93)min,体外膜肺氧合平均持续时间为(3858±1092)min。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实施过程中需要急诊科、心内科、心外科、麻醉科等医师及护士参与。患者可发生切开部位渗血、血小板降低、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需要介入血管外科医师、血库等参与治疗。结论心脏骤停患者实施紧急体外膜肺氧合技术需要院前急救医疗系统、急诊科、心内科、心外科、灌注师、麻醉师和血库等协调合作完成。建立以急诊科为先导的体外复苏快速反应团队的多学科协作模式,是急诊开展紧急体外复苏术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紧急体外技术 多学科协作 模式
原文传递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新生儿重症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洪小杨 封志纯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721-724,共4页
从体外循环技术发展而来的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ECMO)技术,能够部分代替患儿心肺功能,维持机体各器官供氧,可对严重的心肺功能衰竭患儿进行较长时间心肺支持。ECMO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动静脉插管,将血... 从体外循环技术发展而来的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ECMO)技术,能够部分代替患儿心肺功能,维持机体各器官供氧,可对严重的心肺功能衰竭患儿进行较长时间心肺支持。ECMO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动静脉插管,将血液引流到体外,经人工膜肺去除二氧化碳,氧合后再灌注入体内,维持机体各器官的供血和供氧,为心肺功能的恢复赢得宝贵的时间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技术 新生儿重症 心肺功能衰竭 应用 救治 体外循环技术 动静脉插管 ECMO
原文传递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心脏死亡或脑死亡器官捐赠中应用的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秦科 孙煦勇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02-704,共3页
由于对供者器官的需求量日益增多,而标准脑死亡器官捐赠(DBD)的来源并未增加,供移植器官短缺的问题日趋严重,因而扩大标准的供者(ECD)不断增多。ECD的重要来源包括难以维持循环功能稳定等基本条件的部分DBD,以及心脏死亡器官捐... 由于对供者器官的需求量日益增多,而标准脑死亡器官捐赠(DBD)的来源并未增加,供移植器官短缺的问题日趋严重,因而扩大标准的供者(ECD)不断增多。ECD的重要来源包括难以维持循环功能稳定等基本条件的部分DBD,以及心脏死亡器官捐赠(DCD)。作为ECD,无疑会增加热缺血时间,使得器官移植后的存活能力降低,发生器官原发性无功能(PNF)的几率较高。将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应用于DCD和DBD中,能够有效缩短器官的热缺血时间,对已受热缺血损伤的器官可通过相应的体外循环支持措施,使其功能恢复。目前,ECM0技术在DCD和DBD中逐渐应用,有效地提高了ECD的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技术 器官捐赠 心脏死亡 脑死亡 应用 热缺血时间 原发性无功能 热缺血损伤
原文传递
ECMO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中应用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10
16
作者 马文帅 郭万刚 +3 位作者 尹姣 马超 王芳芳 李妍 《心脏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202-205,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中国武汉地区流行并蔓延,具有传染性强,重症患者病死率高的特点,部分重症患者出现呼吸、循环功能衰竭,严重威胁生命健康。在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尚无特效药物情况下,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可以同时进行呼吸...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中国武汉地区流行并蔓延,具有传染性强,重症患者病死率高的特点,部分重症患者出现呼吸、循环功能衰竭,严重威胁生命健康。在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尚无特效药物情况下,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可以同时进行呼吸和循环功能支持,为危重患者救治赢得时间。本文将对ECMO在COVID-19重症患者中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体外技术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重度一氧化碳中毒(附6例报告) 被引量:8
17
作者 马传根 赵冬梅 赵景霞 《急诊医学》 CSCD 2000年第4期266-267,共2页
关键词 重度一化碳中毒 体外技术 疗效
原文传递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成功救治1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8
18
作者 简福霞 梁泽平 商璀 《全科护理》 2016年第25期2692-2693,共2页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是一种持续体外生命支持手段,是将血液经离心泵从体内引至体外,经膜肺氧合后再经离心泵将血回输至体内,替代或部分替代心肺功能,可为危重病人提供一定的氧供及稳定的循环...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是一种持续体外生命支持手段,是将血液经离心泵从体内引至体外,经膜肺氧合后再经离心泵将血回输至体内,替代或部分替代心肺功能,可为危重病人提供一定的氧供及稳定的循环血量,有效地维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供和氧供,以争取心肺病变治愈及功能恢复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 体外技术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护理
下载PDF
边缘供心移植术后患者ECMO联合IABP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8
19
作者 徐芬 左曙蓉 +2 位作者 王襄莉 杜菊 李宁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0期34-36,共3页
对11例边缘供心移植术后患者行ECMO辅助联合IABP治疗,11例患者经严密监护和精心治疗护理,均顺利脱机,住院22~77(52.3±14.6)d出院。提出术后ECMO辅助联合IABP治疗能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纠正低氧血症,改善心脏和肺功能。辅助治疗期... 对11例边缘供心移植术后患者行ECMO辅助联合IABP治疗,11例患者经严密监护和精心治疗护理,均顺利脱机,住院22~77(52.3±14.6)d出院。提出术后ECMO辅助联合IABP治疗能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纠正低氧血症,改善心脏和肺功能。辅助治疗期间护理要点包括维护心肺功能稳定,观察栓塞和溶血,监测血液指标,做好多管道的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肺动脉高压危象及急性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供心 心脏移植术 体外技术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护理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治疗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光居 张茂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9期933-936,共4页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以严重低氧血症为特征,如果传统的治疗手段无法纠正顽固性低氧血症或者出现明显心脏功能损害,可考虑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进...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以严重低氧血症为特征,如果传统的治疗手段无法纠正顽固性低氧血症或者出现明显心脏功能损害,可考虑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进行补救性治疗[1-2]。1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概述ECMO是体外生命支持技术的一种,用于部分或完全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使其得以充分休息,从而为原发病的诊治争取时间。历史上第一次描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ARDS)是在1967年[3],1971年Donald Hill医生对1例成人ARDS患者成功应用ECMO。但ECMO对成人ARDS患者治疗的整体效果不佳,1975年美国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显示,虽然ECMO有助于改善肺的气体交换,但与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组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外技术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