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体外经皮渗透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金红 贺亚静 +2 位作者 贺吉香 周洁 沈腾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541-1545,共5页
目的:评价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供试药和对照药皮肤透皮率和贮留率的一致性。方法:采用HPLC-UV测定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样品浓度;采用巴马小香猪离体猪皮和改良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渗透试验。结果: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于0.3~6.0μg·m ... 目的:评价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供试药和对照药皮肤透皮率和贮留率的一致性。方法:采用HPLC-UV测定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样品浓度;采用巴马小香猪离体猪皮和改良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渗透试验。结果: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于0.3~6.0μg·m 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两药HPLC测定的回收率和精密度符合方法学的要求;供试药中利多卡因经猪皮1和2 h的透皮率分别为0.113%和0.519%,对应贮留率分别为1.219%和1.794%;供试药中丙胺卡因经猪皮1和2 h的透皮率分别为0.096%和0.439%,对应贮留率分别为0.982%和1.564%;供试药中两药1和2 h的透皮率和贮留率与对照药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供试药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皮肤透皮率和贮留率与对照药Emla乳膏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丙胺卡因 透皮率 贮留率 体外渗透试验
原文传递
阿戈美拉汀离子液体贴片的制备及体外透皮研究
2
作者 杜卓芳 符渝昕 程泽能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4期908-913,共6页
目的制备阿戈美拉汀离子液体透皮贴片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通过药物析晶、体外释放和渗透情况选择处方所用辅料;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制备阿戈美拉汀-多库酯离子液体,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磁共振波谱对其进行表征;通过溶剂蒸发法... 目的制备阿戈美拉汀离子液体透皮贴片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通过药物析晶、体外释放和渗透情况选择处方所用辅料;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制备阿戈美拉汀-多库酯离子液体,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磁共振波谱对其进行表征;通过溶剂蒸发法制备透皮贴片,对离子液体贴片的含量均匀性、体外释放及体外渗透性能进行质量评价。结果阿戈美拉汀离子液体贴片制备后,表面光滑透明,重量面积比为167 g·m^(-2),单位面积含药量为2.5 mg·cm^(-2);含量均匀度符合药典标准;体外释放速率为(478.31±0.87)μg/(cm^(2)·h^(1/2));体外渗透速率为(24.38±3.93)μg/(cm^(2)·h);24 h的累计透过量为(545.86±93.08)μg·cm^(-2),透过率为(21.78±3.85)%。结论阿戈美拉汀离子液体通过增大贴片的载药量,显著提高贴片的透皮效果,使得透皮贴剂有望成为阿戈美拉汀的新型给药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戈美拉汀 离子液体 透皮贴片 体外渗透试验
下载PDF
皮肤递药制剂的体外渗透试验方法学研究及应用进展
3
作者 毛可阳 崇小萌 +1 位作者 罗华菲 宁保明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4,共13页
体外渗透试验(in vitro permeation test,IVPT)作为最关键的体外研究项目之一,已被广泛用于皮肤递药制剂的研发及其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y,BE)评价。IVPT通过模拟药品在生理条件下的透皮过程,反映药品的质量与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但... 体外渗透试验(in vitro permeation test,IVPT)作为最关键的体外研究项目之一,已被广泛用于皮肤递药制剂的研发及其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y,BE)评价。IVPT通过模拟药品在生理条件下的透皮过程,反映药品的质量与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皮肤难以获得,皮肤受种属、年龄、状态、部位等多因素干扰的困难。为了完善规范IVPT,国内外药品监管机构已制定了不同的试验标准。因此,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IVPT法规,结合文献研究内容,对IVPT的关键设计因素进行总结归纳,并补充了其作为评价手段的典型应用以供业界人士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渗透试验 皮肤递药制剂 生物等效性
原文传递
盐酸阿莫罗芬乳膏体外猪皮渗透贮留量的HPLC测定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孟凡敏 贺吉香 +5 位作者 岳素荣 孟鑫 任寅 刘曲 顾兆姝 沈腾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7-480,共4页
目的:研究盐酸阿莫罗芬乳膏体外经猪皮渗透贮留量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巴马小香猪离体猪皮和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渗透试验。采用90%乙腈作为提取溶剂,酮康唑作为内标,色谱柱为Diamonsil-C18柱(150 mm×4.6 mm,5μm)... 目的:研究盐酸阿莫罗芬乳膏体外经猪皮渗透贮留量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巴马小香猪离体猪皮和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渗透试验。采用90%乙腈作为提取溶剂,酮康唑作为内标,色谱柱为Diamonsil-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磷酸二氢铵溶液(磷酸调节p H值至3.0)(70∶30),流速为1.0 m L·min-1,检测波长为214 nm,柱温为30℃。结果:盐酸阿莫罗芬的浓度在1.13~8.05μg·m L-1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低、中、高浓度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5.48±2.58)%,(99.46±1.79)%和(101.41±2.00)%,精密度良好(RSD为1.36%)。定量限和检测限浓度分别为6.73和2.71 ng·m L-1。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好、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应用于盐酸阿莫罗芬乳膏的皮肤生物等效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阿莫罗芬 高效液相色谱 内标 贮留量 猪皮 体外渗透试验
原文传递
经皮给药制剂体外经皮渗透试验技术规范专家共识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经皮给药专业委员会 汤秀珍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28-1132,共5页
体外经皮渗透试验是评价经皮给药制剂的重要试验之一,试验结果对制剂的处方筛选、仿制药和参比制剂的一致性评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试验操作复杂,影响因素多,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不同试验的结果无法比较,影响此类制剂的质量、有效性... 体外经皮渗透试验是评价经皮给药制剂的重要试验之一,试验结果对制剂的处方筛选、仿制药和参比制剂的一致性评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试验操作复杂,影响因素多,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不同试验的结果无法比较,影响此类制剂的质量、有效性及安全性的评价。为此,亟需规范经皮给药制剂体外经皮渗透试验的操作。基于国际要求和国内实际,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经皮给药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形成经皮给药制剂体外经皮渗透试验技术规范进行多次研讨,形成初步共识,供业界同行及监管部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经皮渗透试验 经皮给药制剂 处方筛选 一致性评价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促渗剂对氟比洛芬凝胶经皮渗透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黄霁 刘淑琴 +2 位作者 荣容 王安娜 何仲贵 《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 2008年第4期176-183,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的促渗剂对氟比洛芬凝胶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用大鼠全皮进行体外经皮渗透实验,考察不同的促渗剂(二甲基亚砜、丙二醇、氮酮、尿素、薄荷醇、油酸、N-甲基吡咯烷酮)及其组合对氟比洛芬凝胶体外经... 目的研究不同的促渗剂对氟比洛芬凝胶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用大鼠全皮进行体外经皮渗透实验,考察不同的促渗剂(二甲基亚砜、丙二醇、氮酮、尿素、薄荷醇、油酸、N-甲基吡咯烷酮)及其组合对氟比洛芬凝胶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以HPLC法测定各时间点接受室中药物浓度,求算经皮吸收的有关参数,比较各促渗剂的促渗作用。结果质量分数为20%丙二醇、5%薄荷醇、5%油酸、10%N-甲基吡咯烷酮可使氟比洛芬凝胶经皮渗透速率分别提高至无渗透促进剂凝胶的1.20、1.71、1.21、1.59倍,12h累积透过量分别提高至无渗透促进剂凝胶的1.27、1.76、1.22、1.41倍。尿素、氮酮对氟比洛芬凝胶经皮渗透显示了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加。促渗剂联用取得的促渗效果更佳,质量分数5%薄荷醇+质量分数20%丙二醇可使氟比洛芬凝胶经皮渗透速率提高至无渗透促进剂凝胶的3.25倍,12h累积透过量提高至无渗透促进剂凝胶的3.78倍。结论单用促渗剂对氟比洛芬凝胶经皮渗透促渗效果有限,促渗剂联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氟比洛芬凝胶经皮渗透速率和累积透过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学 促渗 体外经皮渗透试验 氟比洛芬 促渗剂联合使用 凝胶
下载PDF
他克莫司类脂囊泡的构建及表征 被引量:5
7
作者 叶仕锋 陈日来 +3 位作者 李玉珍 刘妮妮 刘君波 李红侠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4期4853-4856,共4页
目的:制备他克莫司类脂囊泡(Tac-NS)并进行体外表征。方法:采用薄膜水化-超声法制备Tac-NS。以包封率(EE%)、载药量、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PDI)的综合评分为指标,设计正交试验对硬脂山梨坦(Span-60)浓度、Span-60与胆固醇的摩尔比、Span... 目的:制备他克莫司类脂囊泡(Tac-NS)并进行体外表征。方法:采用薄膜水化-超声法制备Tac-NS。以包封率(EE%)、载药量、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PDI)的综合评分为指标,设计正交试验对硬脂山梨坦(Span-60)浓度、Span-60与胆固醇的摩尔比、Span-60与脱氧胆酸钠(SDC)的摩尔比进行优化。考察所制Tac-NS的外观形态、平均粒径、PDI、Zeta电位及EE%,并通过体外经皮渗透试验比较Tac-NS与Tac和NS物理混合物的累积经皮渗透量(Q)、累积皮肤滞留量(Qs)。结果:最优处方为Span-60 0.025mol/L,Span-60与胆固醇的摩尔比10∶1,Span-60与SDC的摩尔比15∶1,药载比5%。所制Tac-NS形态圆整、分散均匀、很少有聚集,平均粒径为(233.0±6.48)nm,PDI为0.266±0.021,Zeta电位为(-41.7±0.32)m V,EE%为(76.83±4.61)%。经皮渗透试验表明,24 h后Tac-NS的Qs值约为物理混合物的2.4倍,而二者Q值相当。结论:成功制得EE%高、粒径小、分布均匀、透皮效果较为理想的Tac-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类脂囊泡 表征 体外经皮渗透试验 正交试验
原文传递
胆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物相鉴别及体外鼻黏膜渗透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苏柘僮 杨明 +3 位作者 吴品江 许润春 高亚男 杨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78-882,共5页
目的通过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胆酸,对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别,提高胆酸的鼻黏膜渗透性。方法采用相溶解度法、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核磁共振波谱法(NMR)对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别;采用... 目的通过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胆酸,对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别,提高胆酸的鼻黏膜渗透性。方法采用相溶解度法、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核磁共振波谱法(NMR)对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别;采用体外鼻黏膜渗透试验评价羟丙基-β-环糊精对胆酸鼻黏膜渗透性影响。结果物相鉴别证明包合物形成,相溶解度曲线为AL型,包合常数K=564.30 L/mol;采用羊鼻黏膜进行渗透试验,胆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渗透系数和稳态流量分别为胆酸的1.46、144倍。结论采用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胆酸,形成了胆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能提高胆酸鼻黏膜渗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 物相鉴别 体外鼻黏膜渗透试验
原文传递
丹皮酚前非离子体的制备及其体外透皮渗透试验 被引量:4
9
作者 江晓 刘莉 +4 位作者 李沙沙 张斌 李雪玲 刘志刚 刘强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2-26,共5页
目的:优选丹皮酚前非离子体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透皮性能。方法:选取胆固醇、大豆卵磷脂和山梨醇脂肪酸酯-60(span-60)的质量为自变量,平均粒径和包封率为因变量,对自变量各水平进行二项式拟合,通过效应面法优选丹皮酚前非离子体处... 目的:优选丹皮酚前非离子体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透皮性能。方法:选取胆固醇、大豆卵磷脂和山梨醇脂肪酸酯-60(span-60)的质量为自变量,平均粒径和包封率为因变量,对自变量各水平进行二项式拟合,通过效应面法优选丹皮酚前非离子体处方并进行预测分析。采用Franz扩散池试验,以离体裸鼠皮肤为透过膜,生理盐水为接收液,采用HPLC测定丹皮酚含量,比较丹皮酚前非离子体、丹皮酚前非离子体软膏及丹皮酚普通软膏单位面积累积经皮渗透量(Q)及稳态渗透速率(Js)。结果:最佳处方为胆固醇7.53 mg,大豆卵磷脂107.86 mg,Span-60 74.49 mg,丹皮酚5 mg;丹皮酚前非离子体包封率64.16%,平均粒径11.15μm,二项式模型拟合良好。丹皮酚前非离子体软膏、普通软膏、前非离子体的Q12 h分别为(96.20±5.87),(75.83±18.42),(125.54±8.87)μg·cm-2,Js分别为7.826,5.967,10.327μg·cm-2·h-1。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能准确反映多因素多水平交互影响,适用于制剂处方工艺的优化。丹皮酚前非离子体及其软膏的经皮渗透能力高于丹皮酚普通软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前非离子体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体外透皮渗透试验 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维生素C葡萄糖苷可溶性微针的制备和评价
10
作者 李华东 胡艳萍 +2 位作者 李佳欣 廖朗坤 邱玉琴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6,共6页
目的 优化维生素C葡萄糖苷可溶性微针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根据吸湿性、机械强度、基底柔性筛选微针基质材料,采用两步法制备维生素C葡萄糖苷可溶性微针。以荧光素钠为模型药物筛选背衬溶剂,通过质构仪测定微针的硬度... 目的 优化维生素C葡萄糖苷可溶性微针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根据吸湿性、机械强度、基底柔性筛选微针基质材料,采用两步法制备维生素C葡萄糖苷可溶性微针。以荧光素钠为模型药物筛选背衬溶剂,通过质构仪测定微针的硬度,结合模拟皮肤穿刺实验和台盼蓝染色法考察微针的皮肤穿刺能力。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评价载药微针的体外经皮渗透性。结果 PVP K90微针机械强度最高,且基底具有一定柔性,因此优选20%PVP K90作为微针基质溶液。当背衬溶剂为乙醇时,针尖药物利用率较高。载药微针的机械强度较高,能够刺穿大鼠角质层。体外透皮试验表明,与水溶液透皮相比,微针能使维生素C葡萄糖苷的8 h累积透过量提高3倍。结论 可溶性微针能够促进维生素C葡萄糖苷的体外经皮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微针 维生素C葡萄糖苷 吸湿性 机械强度 体外经皮渗透试验
下载PDF
6种阿达帕林脂质体的制备及透皮性能比较研究
11
作者 任书杉 付琳 +3 位作者 李东泽 王超 赵雅欣 张向宇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85-91,共7页
目的制备6种不同的阿达帕林脂质体,研究其粒径、皮肤透过率和皮内滞留量。方法以阿达帕林原料药为对照,选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载阿达帕林的脂质体、2种温敏脂质体、柔性脂质体、弹性纳米脂质体和可变形脂质体,分别测定包封率、粒径。并以... 目的制备6种不同的阿达帕林脂质体,研究其粒径、皮肤透过率和皮内滞留量。方法以阿达帕林原料药为对照,选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载阿达帕林的脂质体、2种温敏脂质体、柔性脂质体、弹性纳米脂质体和可变形脂质体,分别测定包封率、粒径。并以大鼠腹部皮肤为实验模型,进行透皮扩散试验,考察不同脂质体的皮肤透过效果。结果6种脂质体的粒径在79~303 n m范围内,其中温敏脂质体与弹性纳米脂质体的粒径较小,粒径分布范围较窄。6种脂质体的包封率在58.38%~85.25%范围内,其中温敏脂质体的包封率最高,为80.15%。该剂型在12 h累积渗透量为0.7088 mg/cm^(2),高于载阿达帕林的脂质体、柔性脂质体、弹性纳米脂质体和可变形脂质体。体外经皮渗透试验结果表明阿达帕林脂质体的渗透具有缓慢和持续的特征,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结论阿达帕林脂质体均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阿达帕林原料药的皮肤透过量及皮内滞留量,在37℃时,温敏脂质体达到了相变温度,透皮吸收量及皮内滞留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达帕林 温敏脂质体 体外经皮渗透试验 皮内滞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