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不同类型下尿路感染患者尿路病原菌构成及药敏分析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49
1
作者 乔庐东 陈山 +11 位作者 杨勇 张凯 郑波 果宏峰 杨波 牛远杰 王毅 史本康 杨为民 赵晓昆 高小峰 陈明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90-693,共4页
目的了解国内常见类型的下尿路感染患者尿路病原菌构成特点以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尿路感染治疗的经验用药。方法人选患者为2011年1—12月就诊于12家临床研究中心泌尿外科的非发热性下尿路感染患者350例,其中急性非... 目的了解国内常见类型的下尿路感染患者尿路病原菌构成特点以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尿路感染治疗的经验用药。方法人选患者为2011年1—12月就诊于12家临床研究中心泌尿外科的非发热性下尿路感染患者350例,其中急性非复杂性膀胱炎198例,反复发作性下尿路感染82例,需要药物治疗的复杂性下尿路感染患者70例。初次就诊时留取清洁中段尿标本做细菌培养。收集培养阳性患者的尿路病原菌统一进行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判断不同细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率,并对相应菌株进行超广谱B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B—lactamases,ESBLs)测定。结果本组350例中,198例尿培养阳性。最终纳入研究17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16株(66.3%),革兰阳性菌59株(33.7%)。急性非复杂性膀胱炎、反复发作性下尿路感染和复杂性下尿路感染患者的大肠埃希菌分离比率分别为53.1%、50.0%和40.5%;产ESBLs大肠埃希菌比率分别为49.0%、57.1%和60.0%;粪肠球菌比率分别为8.3%、4.8和13.5%。药敏结果显示急性非复杂性膀胱炎、反复发作的下尿路感染和复杂性下尿路感染患者的尿路病原菌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53.1%、47.6%和32.4%,对头孢地尼的敏感率分别为55.2%、38.1%和43.2%,对呋喃妥因的敏感率分别为87.5%、81.0%和75.7%,对磷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3.8%、85.7%和91.9%。结论目前国内尿路感染病原菌呈现复杂化特点,各种类型下尿路感染患者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均较高,粪肠球菌比率升高,尤以复杂性下尿路感染为明显。不同类型下尿路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头孢菌素耐药率高,磷霉素氨丁三醇和呋喃妥因对尿标本分离的常见致病菌具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 体外活性分析 药物敏感性 磷霉素氨丁三醇
原文传递
苦参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及体外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迎进 马文辉 +1 位作者 李嘉慧 何玥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87-1191,共5页
目的:分离纯化苦参多糖,并对其进行结构、单糖组成及抗氧化性能分析。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获得苦参多糖,Sevag法脱蛋白、DEAE-52纤维素柱色谱法分离纯化。采用紫外和红外光谱法对苦参多糖进行纯度及结构分析,采用1-苯基-3-甲基-5-吡唑... 目的:分离纯化苦参多糖,并对其进行结构、单糖组成及抗氧化性能分析。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获得苦参多糖,Sevag法脱蛋白、DEAE-52纤维素柱色谱法分离纯化。采用紫外和红外光谱法对苦参多糖进行纯度及结构分析,采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柱前衍生HPLC法测定苦参多糖的单糖组成及其含量,并考察了SFP-1的体外抗氧化性。结果:苦参多糖经DEAE-52纤维素柱色谱分离可获得4个苦参多糖组分SFP-1、SFP-2、SFP-3及SFP-4。SFP-1组分中不含蛋白质及核酸,并具有典型的多糖吸收峰;多糖组分SFP-1主要由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组成,其摩尔比为0.34∶1.00∶0.12∶1.19∶0.62∶0.19。体外抗氧化性研究表明当浓度为0.7 mg·mL-1时,SFP-1对1,1-二苯基-2-苦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达56.40%,金属螯合率达18.31%。结论:SFP-1组分是由多种单糖组成,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多糖 单糖组成 高效液相色谱 抗氧化性 体外活性分析
原文传递
神农香菊挥发油体外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许俊洁 卢金清 +3 位作者 李肖爽 万丽娟 林杰 屠寒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23-1830,共8页
目的:研究15批次神农香菊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指纹图谱与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关系,为揭示神农香菊抗氧化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15批次神农香菊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以HP-5MS毛细管柱(50 m×0.2 mm×0.33... 目的:研究15批次神农香菊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指纹图谱与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关系,为揭示神农香菊抗氧化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15批次神农香菊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以HP-5MS毛细管柱(50 m×0.2 mm×0.33μm),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50℃,以5℃·min^(-1)升至145℃,然后再以2℃·min^(-1)升至165℃,最终用20℃·min^(-1)升至250℃,保持5 min)等GC-MS分析条件建立挥发油指纹图谱。对15批次神农香菊挥发油、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及维生素E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数据统计分析后,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神农香菊挥发油抗氧化谱效关系。结果:建立15个批次神农香菊挥发油的指纹图谱,确定了15个共有色谱峰,并对共有峰进行了化学成分鉴定;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能力从强至弱的顺序为BHT、神农香菊挥发油、维生素E,且各个浓度的神农香菊挥发油都对DPPH有清除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清除率也增大。15个共有色谱峰与抗氧化活性均存在一定的关联度,关联度在0.68~0.79,其中各成分与抗氧化间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甜没药萜醇氧化物、安息香酸苄酯、β-桉叶醇、桉油烯醇、甜没药醇、α-环氧化红没药烯、乙酸氧化芳樟醇酯、金合欢烯、棕榈酸、脱氢芳樟醇、蛇床烯、蛇床烯醇、1.3.3-薄荷属三烯、芳樟醇、p-伞花烃。结论:该文初步探讨了神农香菊挥发油指纹特征峰抗氧化药效的大小,为神农香菊药用物质基础研究、药效评价及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香菊 挥发油 体外活性分析 指纹图谱量化特征 抗氧化物质基础 中药谱效学 谱效关系 灰色关联度分析
原文传递
细胞色素P450 2C9药物代谢酶体外酶学活性检测新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双虎 戴大鹏 +3 位作者 胡利明 耿培武 蔡剑平 胡国新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2期23-26,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COS-7细胞的细胞色素P450 2C9(CYP2C9)体外酶学活性检测的新方法。方法以野生型CYP2C9*1基因的全长cDNA为模板,通过定点诱变方法获得突变型CYP2C9*2、*3及*13的cDNA全长,分别与分泌型荧光素酶Gluc内参基因一起导入pIRE...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COS-7细胞的细胞色素P450 2C9(CYP2C9)体外酶学活性检测的新方法。方法以野生型CYP2C9*1基因的全长cDNA为模板,通过定点诱变方法获得突变型CYP2C9*2、*3及*13的cDNA全长,分别与分泌型荧光素酶Gluc内参基因一起导入pIRES载体的A、B多克隆位点,构建成双表达载体pIRES-Gluc-CYP2C9。利用Lipofectamine 2000瞬时转染COS-7细胞,48h后弃培养基,加入含100μmol/L Luciferin-H荧光底物的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8h后利用Promega CYP2C9活性试剂盒及NEB Gluc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CYP2C9各型及内参Gluc的活性,用Western blot检测两种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IRES-Gluc-CYP2C9*1及其突变体*2、*3、*13的表达载体,通过检测CYP2C9特异性荧光素底物Luciferin-H的分解产物的荧光信号与分泌型荧光素酶Gluc的内参荧光信号的比值作为CYP2C9的体外酶学活性值,研究结果显示突变体CYP2C9*2、*3、*13的体外酶学活性分别为野生型CYP2C9*1的43.12%、8.15%和1.49%。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基于COS-7细胞的CYP2C9体外酶学活性检测的新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实验周期短,适于新突变体CYP2C9的快速活性检测及其代谢新药物或抑制剂的相关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C9 Western BLOT 体外活性分析
下载PDF
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患者尿路病原菌分布及其对奈诺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
5
作者 杜震 陈山 +8 位作者 崔亮 吴慧玲 高瞻 杨进 崔刚 王家菁 舒铁环 冯宁翰 乔庐东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患者的尿路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对奈诺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纳入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于国内9家临床研究中心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70岁...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患者的尿路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对奈诺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纳入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于国内9家临床研究中心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70岁的社区获得性急性非复杂性膀胱炎(AUC)、反复发作尿路感染(rUTI)急性发作和非发热性复杂性尿路感染(cUTI)患者;具有尿路刺激征且尿常规白细胞异常升高。排除标准:人组前72h内接受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持续时间超过24h者;发热(>37.3℃)或存在上尿路感染症状如腰痛、肾区叩痛等;留置尿路导管者。初次就诊时留取清洁中段尿标本做细菌培养,分析不同类型尿路感染的尿路病原菌分布特点,并对革兰阴性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测定。使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尿路病原菌对奈诺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比较不同病种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和耐药率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人9家医院的404例患者,男40例(9.9%),女364例(90.1%);6例细菌学结果缺失,最终398例纳入分析。398例中AUC243例,cUTI46例,rUTI109例。398例中,170例尿细菌培养阳性(共分离出177株病原菌),总体阳性率为42.7%(170/398)。177株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比例最高为66.1%(117/177),其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6.8%(12/177)、无乳链球菌5.1%(9/177)。AUC和rUTI患者中大肠埃希菌比例分别为70.6%(85/119)和65.9%(29/44);cUTI患者中大肠埃希菌比例为28.6%(4/14),粪肠球菌比例为7.1%(1/14)。行ESBLs检测的革兰阴性菌中ESBLs总体检出率为30.9%(43/13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总体对奈诺沙星的敏感率为74.6%(91/122),耐药率为25.4%(31/122);总体对左氧氟沙星敏感率为44.9%(70/156),耐药率为36.5%(57/156)。既往有尿路感染病史和无尿路感染病史患者中,尿路病原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48.2%(27/56)和30.0%(30/100),二者差异有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 体外活性分析 药物敏感性 奈诺沙星 左氧氟沙星
原文传递
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CYP2C9酶活性 被引量:4
6
作者 雷旭伟 王双虎 +1 位作者 胡国新 周云芳 《中国药师》 CAS 2014年第11期1804-1808,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超高效液相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快速测定CYP2C9体外酶学活性检测的新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BEH C18柱(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1%甲酸和0.5%氨水)(40∶60),流速为0.2 ml... 目的:建立一种超高效液相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快速测定CYP2C9体外酶学活性检测的新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BEH C18柱(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1%甲酸和0.5%氨水)(40∶60),流速为0.2 ml·min^-1,柱温30℃,内标为氯磺丙脲;质谱条件:电喷雾离子化源(ESI),正离子检测模式;用实验室制备的CYP2C9*1,*2,*3和*13酶在37℃孵育甲苯磺丁脲后,加入800μl冰乙酸乙酯终止反应,10 000 g离心后取有机层于氮吹仪下吹干并用200μl流动相复溶后上样。结果:4-羟基甲苯磺丁脲的保留时间为1.21 min,线性范围为0.05-5 ng·μ^l-1(r=0.999 8),最低定量限为0.01 ng·μl^-1,回收率为99.3%-100.3%。4-羟基甲苯磺丁脲的日内、日间RSD均〈5%,孵育体系中的其他内源性物质不干扰测定。CYP2C9*1,*2,*3和*13孵育甲苯磺丁脲后结果显示突变体CYP2C9*2,*3,*13的体外酶学活性分别为野生型CYP2C9*1的47.3%,11%和0.3%。结论:该方法快速、稳定,该方法操作简便,适于CYP2C9的快速活性检测及抑制药等的相关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2C9 UPLC-ESI-MS/MS 甲苯磺丁脲 体外活性分析
下载PDF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2的体外激酶活性分析
7
作者 王娟 关洪斌 +4 位作者 闫月敏 石秉炀 杨奔 薛征 董文吉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06-210,共5页
目的 建立蛋白激酶AKT2体外磷酸化检测体系.方法 构建携带AKT2 cDNA编码区的pLNCX2逆转录病毒重组载体,包装重组病毒,转导293A细胞,G418筛选得到稳定表达组成型活化的AKT2细胞株,应用免疫沉淀获得蛋白激AKT2;将核基质结合蛋白SATB1的1~... 目的 建立蛋白激酶AKT2体外磷酸化检测体系.方法 构建携带AKT2 cDNA编码区的pLNCX2逆转录病毒重组载体,包装重组病毒,转导293A细胞,G418筛选得到稳定表达组成型活化的AKT2细胞株,应用免疫沉淀获得蛋白激AKT2;将核基质结合蛋白SATB1的1~204的氨基酸序列及其47位丝氨酸的突变体S47A、S47D,分别与GST基因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进行重组,经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IPTG诱导表达经亲和纯化得到GST-SATB1 1-204、GST-SATB1 1-204 S47A和GST-SATB1 1-204 S47D融合蛋白;利用免疫沉淀的AKT2磷酸化GST-SATB1融合蛋白,应用免疫印迹检测其是否被磷酸化.结果 细胞表达的蛋白激酶AKT2能高效的将野生型SATB1 1-204 磷酸化,而不能磷酸化其两种突变体.结论 成功建立了一个蛋白激酶体外磷酸化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基质结合蛋白SATB1 蛋白激酶AKT2 体外液酶活性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