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隧道体外排水深埋中心水沟设计参数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相懋龙 阳军生 +2 位作者 包德勇 李林毅 傅金阳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08-1519,共12页
隧道深埋中心水沟可有效减少富水地段仰拱高水压及其导致的隧底结构隆起问题。通过设计融合3D打印技术的隧道模型试验,探究了深埋水沟重要设计参数对隧道排水效能及结构安全性的影响规律,进一步地,给出深埋水沟重要设计参数的合理取值... 隧道深埋中心水沟可有效减少富水地段仰拱高水压及其导致的隧底结构隆起问题。通过设计融合3D打印技术的隧道模型试验,探究了深埋水沟重要设计参数对隧道排水效能及结构安全性的影响规律,进一步地,给出深埋水沟重要设计参数的合理取值区间。研究结果表明:深埋水沟管径参数是影响隧道排水量、衬砌外水压力、结构位移的主导因素且存在阶段性影响规律,在0~0.8 m管径工况下,随着管径增长深埋水沟排水量增长明显,衬砌水压分布型式由“扇贝型”分布逐步转变为“桃型”分布,底部结构从整体显著隆起逐步转为轻微沉降状态,0.8~1.6 m管径工况下,随管径增长隧道排水总量、衬砌水压分布、底部结构位移维持基本稳定状态,兼顾其他控制因素,推荐类似工程中管径取值0.6~1.0 m;深埋水沟埋深参数并非是影响排水效能的主导因素,该参数选取时应从方便现场施工、保证排水效果、利于隧底稳定性等方面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铁路隧道 体外排水 深埋水沟 隧底隆起 3D打印技术 模型试验
原文传递
超高水压超大埋深组合工法水下隧道连接段泄水降压研究
2
作者 于勇 刘文骏 +1 位作者 傅鹤林 胡凯巽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3-672,共10页
为解决组合工法施工水下隧道连接段水压力过高引发的仰拱开裂、轨道隆起等结构病害问题,依托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开展研究,考虑连接段设置体外泄水洞泄水降压,推导隧道的渗流量及衬砌外水压解析解,并通过退化检验和数值模拟进行验证,对... 为解决组合工法施工水下隧道连接段水压力过高引发的仰拱开裂、轨道隆起等结构病害问题,依托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开展研究,考虑连接段设置体外泄水洞泄水降压,推导隧道的渗流量及衬砌外水压解析解,并通过退化检验和数值模拟进行验证,对参数的敏感性开展分析,以揭示体外泄水系统工作机制。结果表明:1)推导的公式计算检验效果良好;随着体外泄水洞半径的增大,隧道的渗流量和衬砌外水压力均减小,对泄水降压有一定作用。2)设置体外泄水洞后,注浆圈内的渗水可以直接排出,缩短了原本的渗流路径,降低了对注浆圈的要求,以达到安全经济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隧道 组合工法 连接段 超高水压 体外排水 泄水降压
下载PDF
考虑注浆圈作用的体外排水隧道渗流场解析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林毅 阳军生 +2 位作者 高超 夏万友 麻彦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3-141,共9页
体外排水方式在隧道工程中已得到逐步应用,但考虑注浆作用的体外排水隧道渗流场解析理论未见报道,导致理论滞后于工程实践。基于镜像法与渗流力学理论,提出了考虑注浆圈作用的体外排水隧道渗流场理论模型,通过解析退化、数值仿真两种方... 体外排水方式在隧道工程中已得到逐步应用,但考虑注浆作用的体外排水隧道渗流场解析理论未见报道,导致理论滞后于工程实践。基于镜像法与渗流力学理论,提出了考虑注浆圈作用的体外排水隧道渗流场理论模型,通过解析退化、数值仿真两种方法共同验证了理论模型及解析公式的正确性,探讨了注浆圈渗透系数与厚度对涌水量、隧道外水压力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注浆圈渗透系数对体外排水隧道渗流场存在显著影响,随注浆渗透系数比值增大,涌水量可得到明显控制,但会引起外水压力的增长;注浆圈厚度影响相对较小,其影响主要在于厚度值越大时能一定程度上加强对底部结构外水压力的控制。提出了兼顾隧道限排要求与隧底水压力控制效果的合理注浆圈参数。研究成果以期为体外排水隧道注浆参数设计及施工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排水方式 渗流力学 渗流场 涌水量 水压力 隧道 注浆圈参数
下载PDF
体外排水方式在隧道工程中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林毅 阳军生 +2 位作者 王树英 包德勇 高超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8-126,共9页
传统边沟排水方式在水压力控制方面存在固有不足,隧底水压力普遍较高,致使仰拱变形超限、结构裂损等病害仍时有发生。基于此,介绍了排水能力强、降压效果优的体外排水方式,提出了体外排水隧道渗流场理论模型,通过多种研究手段验证了理... 传统边沟排水方式在水压力控制方面存在固有不足,隧底水压力普遍较高,致使仰拱变形超限、结构裂损等病害仍时有发生。基于此,介绍了排水能力强、降压效果优的体外排水方式,提出了体外排水隧道渗流场理论模型,通过多种研究手段验证了理论模型及其解析解的正确性。基于理论模型,探讨了排水洞埋深、半径对排水洞涌水量、隧道外水压力的影响规律,并结合工程实际制定了合理的排水参数。以南阳隧道为依托,开展了体外排水方式的现场应用,现场效果表明隧底排水洞的设置能够较好控制仰拱下方的外水压力,可有力防控因隧底水压力过大引发的相关病害。研究成果以期为富水地层隧道排水方式选型及参数制定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排水方式 渗流力学 渗流场解析 排水参数研究 现场测试
下载PDF
考虑注浆圈与复合衬砌时体外排水方式设计 被引量:3
5
作者 傅鹤林 安鹏涛 +3 位作者 成国文 王仁健 李鲒 余小辉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4-182,共9页
基于反映法、叠加原理及渗流力学理论构建了是否含注浆圈的两种体外排水简化计算模型,推导了隧道与体外排水洞涌水量的计算公式、隧道二次衬砌外水压力表达式,通过解析退化验证了理论模型及解析公式的正确性与适用性,根据推导公式进行... 基于反映法、叠加原理及渗流力学理论构建了是否含注浆圈的两种体外排水简化计算模型,推导了隧道与体外排水洞涌水量的计算公式、隧道二次衬砌外水压力表达式,通过解析退化验证了理论模型及解析公式的正确性与适用性,根据推导公式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最后通过数值模拟进一步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体外排水洞与隧道涌水量均随注浆圈渗透系数的下降而非线性降低,隧道二次衬砌外水压力随注浆圈渗透系数的下降而非线性增大,但其临界值小于常规排水方式;增加初期支护的厚度可达到降低二次衬砌外水压力及隧道涌水量的目的;围岩与注浆圈、注浆圈与初期支护渗透系数合理比值分别为15与100,同时须严格控制二次衬砌渗透系数;排水洞洞径对体外排水洞涌水量影响显著,为保护地下水资源,体外排水洞洞径推荐为0.2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排水方式 渗流力学 涌水量预测 水压力 注浆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