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谢灵运与山水诗起源 被引量:7
1
作者 赵昌平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79-94,共16页
本文通过对谢灵运诗的溯源辨体,就中国山水诗的渊源问题作了新的阐释。作者认为,从中国诗歌中山水成分的发展和谢客创作历程来看,山水诗出于玄言诗的旧说大可怀疑。提出:魏晋以来,宴游诗和行旅诗(尤为后者)在山水成分的比重和描写的水准... 本文通过对谢灵运诗的溯源辨体,就中国山水诗的渊源问题作了新的阐释。作者认为,从中国诗歌中山水成分的发展和谢客创作历程来看,山水诗出于玄言诗的旧说大可怀疑。提出:魏晋以来,宴游诗和行旅诗(尤为后者)在山水成分的比重和描写的水准上,已远远超过今日所见的玄言诗与游仙诗,而成为谢灵运模写山水的基本形式,这就是中国山水诗发生的主要源头;建安以来,随着诗歌内涵发生情对事的突破,行旅、宴游诗受到影响而带有咏怀性质,因而诗末大多有一个抒情的尾巴,由于时风所渐遂易儒理为玄理,变意气为理趣,这就是谢诗"尾巴说"的由来;两晋后自然观较之前代有重大进展,强调任物之性以使之而不过当,合才学与性情而为一,这一观念对诗歌的体式、立意、结构、意象、语言、风格发生影响,并在谢客山水诗中得到了体现。文章还结合谢客创作历程,描述了其山水诗的形成过程,并就陶谢异同高下发表了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诗 谢灵运诗 行旅诗 玄言诗 自然观 建安 形成过程 玄风 中国社会科学
原文传递
“斜划紧结”的审美分析——书法“体势”审美研究的方法论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天弓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7-151,共5页
“斜划紧结”与“横划宽结”是沙孟海提出的一对重要概念,对我们理解隶书、楷书“结体”的特性、类型及书法史的嬗变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的相关研究,多关注结字类型的归纳与细分,如提出“横划紧结”“斜划宽结”鲜见探究这种结体类... “斜划紧结”与“横划宽结”是沙孟海提出的一对重要概念,对我们理解隶书、楷书“结体”的特性、类型及书法史的嬗变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的相关研究,多关注结字类型的归纳与细分,如提出“横划紧结”“斜划宽结”鲜见探究这种结体类型划分中的审美特性和内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史 审美研究 审美分析 方法论 审美特性 内部规律 类型划分
原文传递
论“势”——体势、气势、理势 被引量:4
3
作者 卢佑诚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48-53,共6页
“势”是一个重要的中国古代哲学与美学范畴 ,人们对它的解释多种多样。势的主要含义可以理解为“力” ,即艺术感染力。“势”具体表现为体势、气势、理势等。体势指结构之力 ,气势指生命之力 ,理势指逻辑之力 。
关键词
下载PDF
释体势 被引量:6
4
作者 寇效信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53-64,共12页
“体势”是《文心雕龙》的一个重要术语,也是刘勰美学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范畴。对于“体势”,《定势》篇专门作了论述。“体势”的含义,众说纷纭。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刘勰对“体势”一词未从理论上给予明确的界说,而是用了大量的比... “体势”是《文心雕龙》的一个重要术语,也是刘勰美学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范畴。对于“体势”,《定势》篇专门作了论述。“体势”的含义,众说纷纭。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刘勰对“体势”一词未从理论上给予明确的界说,而是用了大量的比喻和举例,加以比附和描绘。刘勰把这种写法叫做“图风势”(描绘“风骨”和“体势”)。这就增加了我们对“体势”做出准确解释的困难和产生歧义的可能。但是,只要我们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刘勰的各种比喻和描述进行合乎实际的而不是臆测的分析,那么,做出比较准确的解释,是可以办到的。近年来,不少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研究正在走向深入。在大家的研究基础上,我有一些看法提出来参加讨论,以就正于高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格 不同文 比喻 术语 特点 文章 歧义 文心雕龙
下载PDF
《文心雕龙》之“势”的辨析与探源 被引量:4
5
作者 寇效信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58-71,共14页
《文心雕龙》研究中许多重大分歧都落脚到对术语的不同理解。所以,弄清刘勰所使用的重要术语的准确含义,就成为当前《文心雕龙》研究中关键性的课题。这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工作。
关键词 审美情趣 书法家 文心雕龙 考工记 绘画 美学思想 动态美 虚实相生
下载PDF
“势”域中的孙子兵法 被引量:4
6
作者 许金 《滨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84-88,共5页
将《孙子兵法》文本置于中国哲学史的语境中进行重新考察,从中国道论出发,把"势"作为孙子哲学的理论起点和中心范畴进行探讨,"势"是"道"的具体显现,是一种不断生成变化的势态和境域。通过对"体势&qu... 将《孙子兵法》文本置于中国哲学史的语境中进行重新考察,从中国道论出发,把"势"作为孙子哲学的理论起点和中心范畴进行探讨,"势"是"道"的具体显现,是一种不断生成变化的势态和境域。通过对"体势"、"用势"的分析,将"势"与"道"、"胜"、"知"、"谋"、"虚实"、"奇正"等哲学范畴及各种命题联系起来,构建"势"域中的孙子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兵法》
下载PDF
中国艺术的体势观 被引量:5
7
作者 朱志荣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3-147,共5页
艺术的"体势"是作品中艺术生命的情态、趋向和力度,体现宇宙之道和生命规律。势通过形象得以体现,只见其功,而不见其形。作品中的势关乎创作者的心性和情感的动力,是自然的生命精神和主观情趣的统一。势是通过构思、借助于艺... 艺术的"体势"是作品中艺术生命的情态、趋向和力度,体现宇宙之道和生命规律。势通过形象得以体现,只见其功,而不见其形。作品中的势关乎创作者的心性和情感的动力,是自然的生命精神和主观情趣的统一。势是通过构思、借助于艺术语言的传达而获得效果的,其表达要得法。作为一种力的体现,势有一种张力感,具有变通性、动态性和感染力,讲究境界,体现和谐,常常表现为遒劲刚健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 趋向 力度 遒劲刚健 艺术创作 文化特征
下载PDF
从声病到体势——论龙朔—开元间诗学发展及其实践 被引量:5
8
作者 查正贤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87,共11页
从高宗龙朔初到玄宗开元末的近百年时间里,唐代诗学围绕实现“文体有力”这一课题,经过了从重视声病偶对到探求诗歌体势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不但与近体形式的确立相伴随,而且促进了唐代诗人对“情绪”与“物色”关系的探索,使诗歌从承... 从高宗龙朔初到玄宗开元末的近百年时间里,唐代诗学围绕实现“文体有力”这一课题,经过了从重视声病偶对到探求诗歌体势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不但与近体形式的确立相伴随,而且促进了唐代诗人对“情绪”与“物色”关系的探索,使诗歌从承袭六朝重物色形似转向重情绪的抒发,发展出寄意兴于物色的实践技巧,为最能代表唐诗特质的作品提供了坚实的诗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病 诗学 唐诗
下载PDF
谈谈日本人名、地名汉字的中国读音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思敬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45-47,共3页
日本最初没有文字,后来接触到中国文化,就把汉字引进了日本。现在日本使用的汉字绝大多数是从中国传入的,只不过某些字的笔画、笔势有所不同,简化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而已。此外还有一小部分是日本人仿照中国汉字的体势创造的。汉字传入日... 日本最初没有文字,后来接触到中国文化,就把汉字引进了日本。现在日本使用的汉字绝大多数是从中国传入的,只不过某些字的笔画、笔势有所不同,简化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而已。此外还有一小部分是日本人仿照中国汉字的体势创造的。汉字传入日本以后,开始并不是用来记写日语的。那时,日本人口头上说的是日语,书面上写的却是汉文,也就是中国的文言文,只是读法和中国不一样。日本人读汉字,大体有两种方法。一种叫“音读”,就是模仿引进日本时的汉语发音来读。比如“山”字读为“san”,“川”字读为“sen”。日本在吸收中国文化的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语学习 中国文化 汉语发音 译意 本音 专有名词 现代汉语词典 语言翻译 卑弥呼
下载PDF
高二适草书“势”探究
10
作者 韩浩 《文存阅刊》 2023年第6期126-128,共3页
高二适作为一代书法大家,“尤其是其草书,堪称当代巨擘”。他对于自己的草书尤为自负,自许“草圣平生”。他草书的“势”纵横捭阖,沉着痛快,有着自己独到的个性和见解。“势”是作为草书创作里一个重要组成要素,主要为笔势和体势。本文... 高二适作为一代书法大家,“尤其是其草书,堪称当代巨擘”。他对于自己的草书尤为自负,自许“草圣平生”。他草书的“势”纵横捭阖,沉着痛快,有着自己独到的个性和见解。“势”是作为草书创作里一个重要组成要素,主要为笔势和体势。本文通过对高二适草书作品来进行研究,去探讨笔势与体势。通过点画之间的联系、结字的体势和字与字之间牵丝引带来说明草书笔势的时间性的美;通过研究留白布局和用墨的墨色变化来展开体势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性 空间性
下载PDF
“整整斜斜”:探古代诗文意象与草书章法之联系
11
作者 黄善萍 《文存阅刊》 2023年第8期28-30,共3页
自古之诗书画,皆循同法,其间变化,不离其宗,有“整整斜斜”,可引迪今辈,达曲径通幽处。文章从“整整斜斜”这一看似矛盾的词切入,主要分析与之相关的诗文、书法现象及相关理论存在的共性并总结规律,借助绘画构建起“整整斜斜”的诸多意... 自古之诗书画,皆循同法,其间变化,不离其宗,有“整整斜斜”,可引迪今辈,达曲径通幽处。文章从“整整斜斜”这一看似矛盾的词切入,主要分析与之相关的诗文、书法现象及相关理论存在的共性并总结规律,借助绘画构建起“整整斜斜”的诸多意象间隐藏的内在逻辑。打破一般概念的限制,由现象深入本质,阐发出古代诗、书、画艺术中共同体现的体势相生、矛盾统一的自然规律,通古人“兴师造化”之妙,说明艺术创作的神韵源于对自然的感悟,启示当代艺术创作不应只流于形式与表面,而应深入感悟内在规律并由此指导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整斜斜” 诗文书画 意象
下载PDF
论笔势与体势的互动关系——基于楚简与汉简的比较视角
12
作者 冉令江 石常喜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43-51,共9页
书法之“势”是具有哲学意义和美学内涵双重价值的重要概念,不仅在古代书论中多有阐述,而且当下学术研究对于书法笔势、体势的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基于楚简与汉简比较视角讨论笔势与体势的互动关系,从笔势、体势的辨析,笔势的生成与分... 书法之“势”是具有哲学意义和美学内涵双重价值的重要概念,不仅在古代书论中多有阐述,而且当下学术研究对于书法笔势、体势的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基于楚简与汉简比较视角讨论笔势与体势的互动关系,从笔势、体势的辨析,笔势的生成与分类,体势的生成与分类,笔势与体势的互动关系四个方面展开,可以探索笔势与体势的内在关联及其在书体(字体)演变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简 汉简
下载PDF
朱彝尊《蕃锦集》的用调特色与技法论析——兼论集句词的创研方式
13
作者 王卫星 《文学遗产》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5-138,共14页
集句词成就独至之妙的关键在因难见巧,个性创意借由用调与技法来实现,其中翘楚《蕃锦集》堪为典范。其词攻克了阻碍前代集句词发展的两大难关,即非基本律句与对仗,是完全意义上集句词的集众长与奠基之作。按词调篇幅排序,相应意境与技... 集句词成就独至之妙的关键在因难见巧,个性创意借由用调与技法来实现,其中翘楚《蕃锦集》堪为典范。其词攻克了阻碍前代集句词发展的两大难关,即非基本律句与对仗,是完全意义上集句词的集众长与奠基之作。按词调篇幅排序,相应意境与技法普遍遵从词调本色与体势特色。用调以基本律句主导类小令为主,难度较高的六言主导类、混合类与长调也多有创获,擅用词体灵变特色,自成境界。为发挥体势之妙,博采唐代各体诸家诗句,尤重名篇,构思组合时善因取巧与善创极巧诸技法相辅相成。各类佳作都能将诗句融化如己出,展现出不逊于同题自作词的个性、真情与造诣,不宜视作文字游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蕃锦集 集句 词调
原文传递
“體”之“禮”——论“文体”的“体势”层次及其规范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立 《文化与诗学》 CSSCI 2017年第1期57-68,共12页
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元范畴,'體'的一层意涵常常被忽视——'體'表示'禮'之义,强调一种规范性,强调'合礼''得体'。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把握'文体'的'规范'层级。在文学领域,&#... 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元范畴,'體'的一层意涵常常被忽视——'體'表示'禮'之义,强调一种规范性,强调'合礼''得体'。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把握'文体'的'规范'层级。在文学领域,'文体'一般被划分为三个层次:体裁(文类)—体势—体貌(风格)。'体势'是对某一体裁所使用语体的规范和要求,是对其本质特征和目的的总体描述。经由'体势'这一中间层次的过渡和推进,文学作品才可能从客观的'类'跃升为具有艺术性和加入了作者个人因素的存在;只有遵循了'体势'的规范,作者才可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造出个性化的、独特的体貌(风格)来。因此,体势具有一种典范性、规范性,表明'体要'之义。在中国古代,人们对'体势'首次关注发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果说当时'人的自觉'的表现之一是'祛礼',那么'文学自觉'的表现之一便是'返礼',探寻每一种体裁所应该具有的规范。相对于genre(文类)和style(风格),我们更倾向于将'体势'翻译成form,表示一种规范形式。而如今网络上各式各样的语体也是'体势'的一种新型体现方式,一种极端的、简化的体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
原文传递
为文之“势”
15
作者 常振国 绛云 《新闻实践》 1991年第8期39-40,共2页
“势”的观念,在汉魏六朝时期,被移植到传统的几种艺术门类中。音乐讲究体势之美,舞蹈强调动感的态势之美。武术、围棋无不重视“势”的发挥。书法对“势”有更高的追求,要求以形造势。在许多书法论著中都提到书势、字势、笔势、体势、... “势”的观念,在汉魏六朝时期,被移植到传统的几种艺术门类中。音乐讲究体势之美,舞蹈强调动感的态势之美。武术、围棋无不重视“势”的发挥。书法对“势”有更高的追求,要求以形造势。在许多书法论著中都提到书势、字势、笔势、体势、气势、形势等等。在画论中,“势”可以称得上是最早的理论术语,人们将“势”与“理”相结合,以能否得势,作为艺术层次高下的标准。文学领域的“势”论晚于书法和绘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论 理论术语 汉魏六朝 齐梁 文心 十七 杨诚斋
下载PDF
论《文心雕龙》之“定势” 被引量:1
16
作者 雷兴强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48-53,共6页
"情"、"体"、"势"是《文心雕龙.定势》中的三个重要因素。其中,"情"囊括了创作主体的创作目的和思想情感;"体"则涵盖了文章和文体的形式及其特征;"势"则不仅是文章体裁、... "情"、"体"、"势"是《文心雕龙.定势》中的三个重要因素。其中,"情"囊括了创作主体的创作目的和思想情感;"体"则涵盖了文章和文体的形式及其特征;"势"则不仅是文章体裁、体式和风格的综合,同时也昭示了形成文体、文章风格的必然趋势。"情"沟通了"体"与"势"。针对"讹势"而发的"定势",不仅是对齐梁诡巧文风的批评,也为后世文学创作确立了文学创作的规范和要求,而"师古"是"定势"的重要策略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下载PDF
宋词新风:柳永长调论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卫星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5-88,共14页
柳永作为长调先驱与大宗,其长调善创善因,继往开来:从前代长调慢词中继承了最适用长篇表现的体势特色,将其发扬光大,变化出新,使其风靡于宋代流行长调中。其能别于此前流行的近体诗与小令,引领时尚的体势特色在于:关键是以四六言偶字句... 柳永作为长调先驱与大宗,其长调善创善因,继往开来:从前代长调慢词中继承了最适用长篇表现的体势特色,将其发扬光大,变化出新,使其风靡于宋代流行长调中。其能别于此前流行的近体诗与小令,引领时尚的体势特色在于:关键是以四六言偶字句为主导,可分为四六主导类与混合类。正常句式流行组合,主要有“四四五”“四四六”式、“五四”式及相关组合、四言连句与三言连句等;非常句式流行组合,主要有换头二言短韵与相关组合、长句、近尾折腰句与折腰连句等,故体势更灵变,可灵活配以扇面、鼎足、尖头、四连、参差等各种对法,从而能顺应歌咏太平、拓展词量的时需,更适合表现直俗意格,更擅铺叙,也更能兼容刚柔、雅俗、直婉诸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永 长调 宋词
原文传递
章太炎先生篆书墨迹序 被引量:2
18
作者 顾廷龙 《中国文化》 1993年第1期171-172,共2页
我国自有文字以来叠经演变,甲骨钟鼎皆商周之古文,秦汉而后,始兴小篆。从书法言之,各有美妙,而前者结体又富于变化。自秦始皇统一文字,悉从小篆。结构则一,而体势各异。李斯所书泰山、琅邪、峄山、会稽诸刻石,蓋奉勒之作,往往严整有余,... 我国自有文字以来叠经演变,甲骨钟鼎皆商周之古文,秦汉而后,始兴小篆。从书法言之,各有美妙,而前者结体又富于变化。自秦始皇统一文字,悉从小篆。结构则一,而体势各异。李斯所书泰山、琅邪、峄山、会稽诸刻石,蓋奉勒之作,往往严整有余,而流利不足。汉之嵩山三阙,吴之禅国山碑,皆有一脉之传,而均见流畅。天发神谶则篆隶相参,独创一格。正始中刻三体石经,有古文有篆隶,篆文则严正有格,古文则旖施舒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嵩山三阙 石经 篆隶 法言 章太炎先生 李阳冰 相参 商周
下载PDF
论侯马盟书书法的笔势与体势——兼与楚简书法相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冉令江 石常喜 《中国美术研究》 2022年第3期68-75,共8页
侯马盟书作为迄今发现最早的墨迹文书,在探究先秦书法笔势、体势及书体(字体)的演变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和意义。文章从侯马盟书的形制与书写、侯马盟书的笔势与笔法、侯马盟书的体势与结构、侯马盟书与楚简书法相比较等四个方面,... 侯马盟书作为迄今发现最早的墨迹文书,在探究先秦书法笔势、体势及书体(字体)的演变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和意义。文章从侯马盟书的形制与书写、侯马盟书的笔势与笔法、侯马盟书的体势与结构、侯马盟书与楚简书法相比较等四个方面,展开对侯马盟书书法笔势与体势的探讨,认为侯马盟书的圆弧笔势决定了其倒薤的用笔,进而促使了横向体势和横扁结构的产生,解构了篆引体势,引导了隶变的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马盟书 笔法 楚简书法
原文传递
赋体“势”论考述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结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0-156,共7页
以"势"论艺,首见于书法论说,重在形态与体势美,引入文章评论,刘勰所述"即体成势",兼括诗文,而就赋体而言,论"势"批评尤为重要,且因其"体"异于诗、文而特色显著。考述其要,从创作论看赋"势",在于绘象骋势;从批评观看赋"势",... 以"势"论艺,首见于书法论说,重在形态与体势美,引入文章评论,刘勰所述"即体成势",兼括诗文,而就赋体而言,论"势"批评尤为重要,且因其"体"异于诗、文而特色显著。考述其要,从创作论看赋"势",在于绘象骋势;从批评观看赋"势",在于审体因势;从风格说看赋"势",则因虚实成势勘进于"丽则"的审美原则。这也成就了诗歌重"意境美",而辞赋更重"体势美"的批评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赋 物象 丽则 批评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