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5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分析低空急流的脉动与暴雨关系 被引量:188
1
作者 刘淑媛 郑永光 陶祖钰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5-290,共6页
将1998年5~7月华南暴雨和南海季风科学试验期间香港天文台提供的风廓线雷达资料和香港的每小时天气现象及雨量进行了详细的对照发现,风廓线资料可以揭示出西南季风中和行星边界层中与暴雨相联系的中尺度现象,2km高度以上的低空急流中... 将1998年5~7月华南暴雨和南海季风科学试验期间香港天文台提供的风廓线雷达资料和香港的每小时天气现象及雨量进行了详细的对照发现,风廓线资料可以揭示出西南季风中和行星边界层中与暴雨相联系的中尺度现象,2km高度以上的低空急流中心早于2km高度以下超低空急流中心1~2小时出现,强降水的出现和超低层急流风速中心的出现相对应的。设计了一个表征低空急流强度和高度的指数I,它可以清楚地表示出降水强度与低空急流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分析表明在指数I迅速加强后1~2小时内将出现强降水,因此风廓线对强降水的出现有一定的预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 暴雨 低空急流
下载PDF
次天气尺度及中尺度暴雨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95
2
作者 高守亭 赵思雄 +2 位作者 周晓平 孙淑清 陶诗言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18-627,共10页
回顾了75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次天气尺度及中尺度暴雨系统领域的研究工作,这些领域主要包括暴雨、中尺度低空急流、低涡、梅雨锋结构及梅雨锋生、对称不稳定和涡层不稳定以及暴雨等灾害天气的天气动力学及数值模拟... 回顾了75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次天气尺度及中尺度暴雨系统领域的研究工作,这些领域主要包括暴雨、中尺度低空急流、低涡、梅雨锋结构及梅雨锋生、对称不稳定和涡层不稳定以及暴雨等灾害天气的天气动力学及数值模拟研究等;总结了在次天气尺度及中尺度暴雨系统研究的不同时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这些成就在防止和减轻中尺度暴雨灾害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天气尺度 中尺度 暴雨系统 低空急流 灾害天气 天气动力学
下载PDF
高低空急流耦合对长江中游强暴雨形成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91
3
作者 朱乾根 周伟灿 张海霞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8-314,共7页
对 1 998- 0 7- 2 2 T0 8— 1 4发生于武汉附近的一次强暴雨过程的分析发现 ,这次强暴雨发生于南方暖区与北方冷空气脱离的孤立系统中 ,副热带经圈环流上升支是暴雨发生的大尺度背景场 ,它的低空入流和高空出流对大尺度雨区的生成与维... 对 1 998- 0 7- 2 2 T0 8— 1 4发生于武汉附近的一次强暴雨过程的分析发现 ,这次强暴雨发生于南方暖区与北方冷空气脱离的孤立系统中 ,副热带经圈环流上升支是暴雨发生的大尺度背景场 ,它的低空入流和高空出流对大尺度雨区的生成与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边界层南风急流、低空西风急流和高空西风急流上下的耦合作用是强暴雨发生的重要原因。 92 5h Pa上边界层偏南风急流是暴雨区所需水汽的最大提供者和暴雨区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的触发者 ,850 h Pa上低空偏西风急流的主要作用是建立和维持了暴雨区中低空的对流不稳定 ,2 0 0 h Pa上中纬高空西风急流的主要作用是建立和维持了暴雨区高空的条件对称不稳定 ,三者上下耦合使得中低空对流上升运动得以向上发展和加强 ,从而产生强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低空急流 条件对称不稳定 耦合 过程分析 高空急流 形成机理 大气流场
下载PDF
低空急流在副高西北侧连续性暴雨中的触发作用 被引量:105
4
作者 顾清源 肖递祥 +2 位作者 黄楚惠 师锐 陈茂强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67,共9页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常规高空及地面资料,对2008年9月22—26日四川盆地西北部连续性暴雨的形成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此次暴雨产生在副高异常强盛和强台风黑格比登陆西进的环流背景下,过程期间500hPa无低值系统...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常规高空及地面资料,对2008年9月22—26日四川盆地西北部连续性暴雨的形成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此次暴雨产生在副高异常强盛和强台风黑格比登陆西进的环流背景下,过程期间500hPa无低值系统影响,暴雨的主要触发系统是副高和台风外围持续强劲的东南风低空急流,持续的东南风低空急流为暴雨区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急流最大风速出口区辐合及地形抬升为暴雨形成提供了辐合上升的动力条件,过程期间暴雨区位于一个稳定正环流的上升支中。另外,冷空气在此次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急流 副高 暴雨
下载PDF
低空急流与内蒙古的大(暴)雪 被引量:88
5
作者 宫德吉 李彰俊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3-7,共5页
分析了冬季产生东亚低空急流的大型环流特征及低空急流与内蒙古大 (暴 )雪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东亚中纬度高空维持纬向强急流锋区的情况下 ,若有中亚冷槽分成南北两段东移 ,则极易有造成内蒙古大 (暴 )雪的东亚低空急流产生。指出可将... 分析了冬季产生东亚低空急流的大型环流特征及低空急流与内蒙古大 (暴 )雪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东亚中纬度高空维持纬向强急流锋区的情况下 ,若有中亚冷槽分成南北两段东移 ,则极易有造成内蒙古大 (暴 )雪的东亚低空急流产生。指出可将产生这种环流特征的西风带大型环流的调整过程 ,作为内蒙古大 (暴 )雪天气的中期预警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急流 大暴雪 环流 预报 水汽输送 形成机制
下载PDF
一次罕见的山东暴雪天气的对称不稳定分析 被引量:88
6
作者 盛春岩 杨晓霞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37,共5页
采用对称不稳定判据 ,对发生在 2 0 0 1年 1月 6~ 7日的一次罕见的山东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暴雪产生在对称不稳定大气中 ,低空急流促使对流层低层暖湿气流辐合上升 ,触发对称不稳定能量释放 ,产生暴雪天气。江淮气旋和... 采用对称不稳定判据 ,对发生在 2 0 0 1年 1月 6~ 7日的一次罕见的山东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暴雪产生在对称不稳定大气中 ,低空急流促使对流层低层暖湿气流辐合上升 ,触发对称不稳定能量释放 ,产生暴雪天气。江淮气旋和暴雪区有向对称不稳定区移动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不稳定 低空急流 江淮气旋 暴雪天气 山东 2001年 1月 对流层
下载PDF
近30年华南前汛期暴雨研究概述 被引量:87
7
作者 赵玉春 王叶红 《暴雨灾害》 2009年第3期193-202,228,共11页
对近30年来华南前汛期暴雨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主要介绍了华南前汛期暴雨发生时中高纬大气环流、副热带高压、南亚高压和副热带西风急流等大尺度环流背景,亚洲夏季风、南半球冷空气活动以及越赤道气流在华南暴雨中的作用,华南暴... 对近30年来华南前汛期暴雨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主要介绍了华南前汛期暴雨发生时中高纬大气环流、副热带高压、南亚高压和副热带西风急流等大尺度环流背景,亚洲夏季风、南半球冷空气活动以及越赤道气流在华南暴雨中的作用,华南暴雨的天气系统及主要特点,华南和南海北部低空急流的形成机制及其与暴雨的关系和对暴雨的作用,引发华南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形成机理及其物理图像,地形、海陆差异及下垫面特性等对华南暴雨的影响,有利于华南暴雨发生的主要云微物理过程等。最后,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出华南前汛期暴雨形成的多尺度物理过程和概念模型,并提出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 越赤道气流 低空急流 地形 云微物理
下载PDF
中国东北龙卷研究:环境特征分析 被引量:80
8
作者 王秀明 俞小鼎 周小刚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5-441,共17页
东北地区是中国龙卷相对多发区之一。为了了解中国东北龙卷发生的环境特征,基于常规观测资料、卫星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和模式分析资料分析了近十年发生在东北的13个龙卷个例的环境特征及龙卷环境形成的物理过程。结果表明,东北... 东北地区是中国龙卷相对多发区之一。为了了解中国东北龙卷发生的环境特征,基于常规观测资料、卫星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和模式分析资料分析了近十年发生在东北的13个龙卷个例的环境特征及龙卷环境形成的物理过程。结果表明,东北龙卷发生的环境具有如下特点:(1)龙卷多发生在东北冷涡背景下,直接影响系统为冷涡南侧次天气尺度短波槽,且常出现在槽区或前倾槽后;(2)较之夏季江淮流域和华南龙卷,东北龙卷环境温度直减率较大,700—500 hPa温差为20—22℃,850—500 hPa温差为30—33℃;(3)低层水汽含量及湿层厚度比江淮及华南龙卷显著偏低,地面露点温度可低至13℃,湿层厚度常在1.5 km以下,850 hPa露点温度多在8℃以下;(4)龙卷环境中常出现强低空急流(850—925 hPa风速16—20 m/s)和对流层中层急流(500 hPa风速20—25 m/s),且对流层中层急流通常与干下沉气流相伴。因此,低层(0—1 km)和深层(0—6 km)风垂直切变均强,低层风垂直切变约12.0×10-3s-1,深层风垂直切变大于4.0×10-3s-1。产生龙卷的对流风暴一般由边界层辐合线所触发,辐合线两侧温差不明显而露点差异明显,常表现为干线。也就是说,东北地区龙卷风暴主要由干线及其伴随的强边界层辐合触发。龙卷通常发生在傍晚前后,而从早晨的环境条件通常看不到龙卷可能发生的迹象,龙卷发生前几小时环境参数变化显著。有利于龙卷的环境条件形成过程中500 hPa急流和强低空急流的存在至关重要:随着500 hPa西北急流的增强,在中空西北急流的平流下温度直减率大值区东移,叠加到低层湿区之上;低空急流对暖湿空气的输送使低层显著增湿且温度直减率增大。傍晚发生的龙卷通常处于08时探空显示的低空湿舌西北侧100 km左右的干区中,傍晚龙卷发生时则位于当时的湿舌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龙卷 环境条件 低空急流 干线 低层增湿
下载PDF
贵州初夏两次暖区暴雨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7
9
作者 周明飞 杜小玲 熊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6-195,共10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1°×1°格点再分析资料和FY-2D卫星红外云图云顶亮温TBB资料,对贵州2008年5月25—26日(简称08.05)和2010年6月28—29日(简称10.06)初夏两次暖区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次暴雨发生发...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1°×1°格点再分析资料和FY-2D卫星红外云图云顶亮温TBB资料,对贵州2008年5月25—26日(简称08.05)和2010年6月28—29日(简称10.06)初夏两次暖区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次暴雨发生发展的天气学条件差异。结果表明:暖区暴雨形成时,地面均为热低压控制,地面辐合线加强触发暖区暴雨发生;850 hPa低空急流明显加强,暴雨区位于低空急流左前侧。所不同的是:两次暴雨过程中高层影响天气系统不同,08.05暴雨中层影响系统为高原槽,10.06暴雨中层影响系统为两高切变低涡,高层为南亚高压脊。08.05暴雨过程中,多个β中尺度对流单体独立发展逐渐合并为一个α中尺度对流系统,对流云发展旺盛、伸展高度较高、具有混合相层和暖云层剖面结构,属于积状云为主的混合降水。10.06暴雨,经历了两次β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和减弱,对流云团呈东北—西南向的带状和椭圆状,对流发展高度较低,具有深厚的暖云层,回波在暴雨区持续时间较长,属于层状云和积状云混合降水。通过对两次暴雨触发机制讨论得出,贵州暖区暴雨预报应着眼于影响贵州的低空急流的建立和加强以及地面低压中辐合线的加强锋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对比分析 对流系统 低空急流
下载PDF
用雷达风廓线产品分析一次暴雨与高低空急流的关系 被引量:72
10
作者 张京英 漆梁波 王庆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41-45,共5页
利用2004年7月16日临沂市暴雨过程的新一代天气雷达风廓线资料和每小时的雨量资料,对比分析发现:暴雨过程具有明显的中小尺度系统影响特征,雷达风廓线资料可以很直观地显示西南气流风场的垂直结构和持久存在;高、低空急流及其向下的脉... 利用2004年7月16日临沂市暴雨过程的新一代天气雷达风廓线资料和每小时的雨量资料,对比分析发现:暴雨过程具有明显的中小尺度系统影响特征,雷达风廓线资料可以很直观地显示西南气流风场的垂直结构和持久存在;高、低空急流及其向下的脉动与降水强度的增强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低空急流向下脉动和加强引起的降水加强幅度要比单纯的高空急流向下脉动和加强引起的降水加强大得多,暴雨的产生主要由低空急流的下传和加强引起的;并利用表征高、低空急流下传程度的指数清楚地表示出降水强度与高、低空急流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急流 低空急流 暴雨 雷达风廓线
下载PDF
初夏敦煌荒漠戈壁大气边界结构特征的一次观测研究 被引量:68
11
作者 张强 卫国安 侯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7-597,共11页
利用"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测实验"加强期在甘肃省敦煌市气象站进行的风、温、湿探空观测资料,分析了西北典型干旱区大气边界层的结构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气边界层厚度总体而言明显偏高,对流边界最高层厚度... 利用"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测实验"加强期在甘肃省敦煌市气象站进行的风、温、湿探空观测资料,分析了西北典型干旱区大气边界层的结构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气边界层厚度总体而言明显偏高,对流边界最高层厚度可超过4000m,稳定边界层也在1000m左右的高度;2750m附近为风向转变高度,其下全为偏东风,其上全为偏西风,这个风向转变高度有一定日变化,在观测的9天内每天的日变化规律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性;边界层风速切变较大,大多数时候有低空东风急流出现,急流最强可达到近20m·s-1,急流高度在500m左右;边界层内比湿廓线有时在大约500m高处出现逆湿,一般以夜间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戈壁 边界层厚度 低空急流 风向转变高度 大气逆湿
下载PDF
一次大暴雨过程中低空急流演变与强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70
12
作者 金巍 曲岩 +1 位作者 姚秀萍 黄素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1-38,共8页
利用营口新一代天气雷达提供的每6分钟一次的风廓线资料,详细分析了2006年6月29日辽宁省西部大暴雨过程中强降雨时段的低空风场结构。得出:此次强降水天气的发生与低空急流的迅速加强和向下扩展相对应,短时大暴雨发生前低空西南急流提前... 利用营口新一代天气雷达提供的每6分钟一次的风廓线资料,详细分析了2006年6月29日辽宁省西部大暴雨过程中强降雨时段的低空风场结构。得出:此次强降水天气的发生与低空急流的迅速加强和向下扩展相对应,短时大暴雨发生前低空西南急流提前2小时左右开始有动量快速下传,当20m.s-1的急流中心下传到≤1km超低空,1.2~2.1km低空出现24m.s-1东南急流,有利于产生短时大暴雨;说明低空脉动及向地面扩展程度与短时强降水之间关系密切。低空急流到达测站上空不一定立即产生强降水,有时会滞后1~2个小时,强降水或强烈天气的发生都存在着一定的动量下传,引起低空扰动加强,同时低空急流的强度和伸展高度,以及动量下传的能量大小,都直接制约着强降水的强弱。低空急流指数增大的程度和降水量的强度呈正比关系,低空急流指数不仅可以说明低空急流的脉动以及向地面扩展程度与中小尺度的强降水存在密切的关系,同时对强降水的出现以及雨强的大小有一定的预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风廓线 低空急流
下载PDF
新疆夏季强降水研究若干进展及问题 被引量:70
13
作者 杨莲梅 李霞 张广兴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8-198,共11页
总结了1960~2009年新疆强降水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从大尺度环流背景、天气尺度和中尺度系统、水汽特征进行了分类概括。由于有关新疆地区降水的关注和研究相对较少,近些年与东部地区差距日益加大,致使我们应对防灾减灾的能力严重不足... 总结了1960~2009年新疆强降水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从大尺度环流背景、天气尺度和中尺度系统、水汽特征进行了分类概括。由于有关新疆地区降水的关注和研究相对较少,近些年与东部地区差距日益加大,致使我们应对防灾减灾的能力严重不足。提出了待解决的问题:中亚低涡和低空偏东急流的结构特征、形成机理及对降水的影响;中尺度系统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造成新疆地区暴雨的水汽源汇结构和接力输送机制;典型暴雨过程与高、中、低纬大范围水汽输送异常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对推进新疆短期天气预报的发展和提高强降水预报准确率,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夏季强降水 中亚低涡 低空急流 水汽
下载PDF
1998年7月22日长江中游中β低涡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被引量:46
14
作者 徐亚梅 高 坤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5-95,共11页
文中使用非静力的MM5中尺度模式,模拟1998年7月22日鄂东沿江发生的中β尺度突发性大暴雨。分析模式是高分辨输出,结果发现,中心分别位于庐山和黄石的两个中β低涡产生了上述突发性暴雨,一个中β低涡是非及地的,另一个是及地的;还发现:... 文中使用非静力的MM5中尺度模式,模拟1998年7月22日鄂东沿江发生的中β尺度突发性大暴雨。分析模式是高分辨输出,结果发现,中心分别位于庐山和黄石的两个中β低涡产生了上述突发性暴雨,一个中β低涡是非及地的,另一个是及地的;还发现:不仅中β低涡的结构和中α低涡有显著差异,而且非及地的中β低涡和及地的中β低涡结构上也有很大差异。非及地的中β低涡低层为冷干区,中高层为暖湿区,发展强盛时低层存在下沉辐散气流;及地的中β低涡由地面到中高层均为暖湿区,低层也不存在下沉辐散气流。探讨了两个中β低涡的形成原因,低空急流的扰动,经过幕阜山时,水平风速明显加强,在低层产生强质量辐合的同时,850hPa流场发生气旋性弯曲,移出幕阜山时,形成了稳定少动、中心位于庐山附近的中β低涡;庐山低涡在发展强盛时,通过次级环流诱发了黄石附近中β低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β低涡 结构 低空急流 暴雨 1998年 7月 长江中游 数值模拟
下载PDF
2005-2008年5、6月华南暖区暴雨与高、低空急流和南亚高压关系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65
15
作者 丁治英 刘彩虹 沈新勇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7-316,共10页
利用2005—2008年5月和6月的NCEP 1°×1°分析资料和气象台站常规气象资料,对我国华南地区的暖区暴雨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且以θse场与暖区暴雨的不同配置进行了分类,将华南暖区暴雨划分为三种类型,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了合... 利用2005—2008年5月和6月的NCEP 1°×1°分析资料和气象台站常规气象资料,对我国华南地区的暖区暴雨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且以θse场与暖区暴雨的不同配置进行了分类,将华南暖区暴雨划分为三种类型,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了合成分析。统计及合成分析得出5月和6月的暖区暴雨有明显的差异:5月1型暖区暴雨出现最多,6月2型暖区暴雨出现最多,3型暖区暴雨仅发生于6月;5月暖区暴雨受高空急流的影响比较大,多发生于高空急流的右后方,离南亚高压脊线较远;6月形成暖区暴雨的高空急流较弱,暖区暴雨多发生在南亚高压脊线附近;5月形成暖区暴雨的南部系统相对稳定,而6月南部系统尺度变化较大。其相同点为:5、6月各类暖区暴雨多发生于850 hPa低空急流的后部(包括左后、右后),且均发生于850 hPa左右的南风辐合区中,因此低层南风辐合是产生暖区暴雨的重要机制之一,除6月1型暖区暴雨外,其他类暖区暴雨区的南侧中层均有干区配合。5、6月2型暖区暴雨相似度最大,1型暖区暴雨的相似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统计特征 华南暖区暴雨分类 南亚高压 高空急流 低空急流
下载PDF
低空急流在四川“9.18”大暴雨中的触发作用 被引量:63
16
作者 陈静 李川 谌贵珣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24-29,共6页
利用 2 0 0 1年 9月 17~ 2 1日T10 6客观分析资料 ,较详细地分析了“9 18”四川盆地西北部大暴雨过程的物理条件和可能机制 ,发现向北推进的低空偏南风急流促使川西北形成有利于暴雨的热力、水汽和动力条件。低空急流最大风速出口辐合... 利用 2 0 0 1年 9月 17~ 2 1日T10 6客观分析资料 ,较详细地分析了“9 18”四川盆地西北部大暴雨过程的物理条件和可能机制 ,发现向北推进的低空偏南风急流促使川西北形成有利于暴雨的热力、水汽和动力条件。低空急流最大风速出口辐合上升区与地形抬升作用共同造成盆地西北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 ,激发对流云团强烈发展 ,是本次暴雨的触发条件。局地地形的强烈抬升作用增强了上升运动和水汽辐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低空急流 触发机制 四川盆地 物理条件 热力条件 水汽条件 动力条件
下载PDF
与低空急流相伴的暴雨天气诊断研究 被引量:47
17
作者 翟国庆 丁华君 +1 位作者 孙淑清 高坤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2-118,共7页
对江淮流域8例与低空急流相伴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动力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从散度方程的计算看,在低空急流的左前侧有较强的辐合增强区,有利于该地区出现强暴雨天气。条件对称不稳定通常与α中尺度雨带的发展有关。本... 对江淮流域8例与低空急流相伴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动力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从散度方程的计算看,在低空急流的左前侧有较强的辐合增强区,有利于该地区出现强暴雨天气。条件对称不稳定通常与α中尺度雨带的发展有关。本文发现当条件对称不稳定区与低空急流的加强相联系时,有利于湿位涡的发展,对该地区强天气的发生有利。最后就各种物理量诊断的综合分析,提出未来暴雨天气的落区预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急流 暴雨 物理量诊断 合成分析 天气诊断
下载PDF
广东2008年罕见“龙舟水”特点及成因诊断分析 被引量:61
18
作者 林良勋 吴乃庚 +1 位作者 黄忠 蔡安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50,共8页
2008年5月下旬末至6月中旬,广东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持续时间长、范围大、强度强、灾害重的暴雨到大暴雨降水过程,并有4个明显降水期。诊断分析发现:过程是在亚洲中纬度两槽一弱脊,东槽明显的平均背景场产生的,副高较弱位置较东,南支槽活跃... 2008年5月下旬末至6月中旬,广东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持续时间长、范围大、强度强、灾害重的暴雨到大暴雨降水过程,并有4个明显降水期。诊断分析发现:过程是在亚洲中纬度两槽一弱脊,东槽明显的平均背景场产生的,副高较弱位置较东,南支槽活跃,每一强降水期与一次西风槽的影响相联系,高空急流和低层切变线的南压过程配合一次强降水的发生;低空急流的最大风速变化与暴雨的发生同步,降水的减弱期伴随低空急流的向上抬升;过程的水汽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而以前者为主,水汽的辐合主要发生在华南沿海;龙舟水期间存在两个明显的局地经向环流,低层的两股气流在20~25°N区辐合抬升为持续性强龙舟水的产生提供了稳定的上升运动背景;4个主降水期有3个是在层结不稳定的条件下出现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舟水 低空急流 经向环流 不稳定层结
下载PDF
低空急流与山西大暴雨的统计关系及流型配置 被引量:56
19
作者 苗爱梅 武捷 +1 位作者 赵海英 李苗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39-946,共8页
利用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归档的109个测站1957—2008年的暴雨观测资料、高低空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山西省水文站的部分暴雨监测资料,研究了低空急流与山西省区域性暴雨、大暴雨以及特大暴雨的特征。结果表明:1957—2008年的192个暴雨日(... 利用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归档的109个测站1957—2008年的暴雨观测资料、高低空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山西省水文站的部分暴雨监测资料,研究了低空急流与山西省区域性暴雨、大暴雨以及特大暴雨的特征。结果表明:1957—2008年的192个暴雨日(区域性暴雨)、118个大暴雨日、10个特大暴雨日,有偏南风(或偏东风)最大风轴相伴出现的分别有165,110和10次,分别占其总次数的86%,93.2%和100%,表明其预示性极强;当山西大暴雨中有台风介入时,台风一般沿25°N以南西行,在其北侧与副热带高压之间形成强的东到东南风带,经鄂西北、豫西一带受西风槽或高原低值系统前部的偏南气流阻挡折向西北使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西南气流加强,形成中尺度低空西南急流;当无台风介入时,热带辐合区一般在17°N以南,高原低值系统活跃,副热带高压与高原低值系统之间形成的天气尺度西南低空急流常常伸向黄河中游,大暴雨的落区主要在太原以南地区;根据高、低空急流的位置以及有、无台风介入,归纳出的6种大暴雨预报模型基本涵盖了山西大暴雨的落区与中、低空急流的关系,但中、低空急流的类别、位置不同以及经、纬向副热带高压、500hPa急流、西风槽、高原槽和台风等的不同配置,可使大暴雨的落区和强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大暴雨 高空急流 低空急流 预报模型
下载PDF
天津机场地区冻雨天气分析 被引量:54
20
作者 吕胜辉 王积国 邱菊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56-460,共5页
利用气象常规资料 ,对天津机场地区 1979~ 2 0 0 2年出现的 3次冻雨天气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了冻雨发生的天气形势特点和大气垂直结构特征 :地面受低压控制 ,高空处在槽前 ,有明显的增温现象 ,槽前西南暖湿气流强盛 ,存在低空急流 ;85 0... 利用气象常规资料 ,对天津机场地区 1979~ 2 0 0 2年出现的 3次冻雨天气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了冻雨发生的天气形势特点和大气垂直结构特征 :地面受低压控制 ,高空处在槽前 ,有明显的增温现象 ,槽前西南暖湿气流强盛 ,存在低空急流 ;85 0hPa到地面存在逆温层 ;70 0~ 5 0 0hPa之间有冰晶层 ,冰晶层内的温度为 - 10~ - 14℃ ;85 0hPa附近为暖层 ,暖层底部的高度在 1 0~ 2 0km左右 ,暖层的厚度大约为 1 0~ 2 0km ,暖层内的温度大约为 0~2℃ ;从地面到 1 0~ 2 0km的高度存在冷层 ,冷层内温度大约为 0~ - 2℃。以 2 0 0 2年 12月 13~ 14日的冻雨天气为代表个例 ,利用客观分析产品进行诊断分析 ,总结出冻雨天气预报的着眼点 ,为冻雨天气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雨 天气分析 天气预报 500hPa 暖湿气流 冰晶 低空急流 场地 雨天 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