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强度低屈强比建筑用钢板的研究开发 被引量:20
1
作者 康健 周晓光 王国栋 《轧钢》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35,共5页
随钢结构建筑的迅猛发展,对建筑用钢板的强韧度、屈强比、焊接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高强度低屈强比建筑用钢板的特点,化学成分设计和组织控制的要点,以及Q-Q′-T和Super-OLAC& HOP两种生产工艺。
关键词 建筑用钢板 高强度 强比 Q.Q’-T Super-OLAC&HOP
下载PDF
高层建筑用钢板的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9
2
作者 唐帅 刘振宇 +1 位作者 王国栋 何元春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11,共7页
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建筑用钢板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介绍了高层建筑用钢板的性能要求,指出了建筑用钢向高强度、厚规格和高性能方向发展的趋势,重点阐述了低屈强比、窄屈服波动、抗层状撕裂、低屈服点、大线能量... 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建筑用钢板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介绍了高层建筑用钢板的性能要求,指出了建筑用钢向高强度、厚规格和高性能方向发展的趋势,重点阐述了低屈强比、窄屈服波动、抗层状撕裂、低屈服点、大线能量焊接和耐火等高性能建筑用钢的生产现状、组织机理和工艺路线。同时,概述了国内外钢铁企业高层建筑用钢板的先进生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用钢 强比 高强度 厚钢板 大线能量焊接 耐火性能
原文传递
针状铁素体/马氏体高强度低屈强比双相钢的EBSD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丕军 刘相华 王国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59,共3页
应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了具有针状铁素体/马氏体双相组织的高强度低合金钢的显微组织结构,且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这种钢种的平均晶粒尺寸达到了2μm级,属于细晶粒钢;双相组织中的马氏体相的体积分数为27.6%,铁素体相... 应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了具有针状铁素体/马氏体双相组织的高强度低合金钢的显微组织结构,且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这种钢种的平均晶粒尺寸达到了2μm级,属于细晶粒钢;双相组织中的马氏体相的体积分数为27.6%,铁素体相的体积分数为70.9%,且两相晶界取向差的半数为小角度晶界,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塑性性能和形变能力,屈强比达到了0.674.讨论了晶粒尺寸、相体积分数和晶界取向差与材料力学性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组织 高强度 强比 电子背散射衍射 晶粒尺寸 相体积分数
下载PDF
低屈强比桥梁用钢Q420qE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12
4
作者 白星 钱亚军 +1 位作者 刘吉文 熊祥江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6-109,共4页
采用中低碳+微合金设计,利用TMCP+回火工艺,开发了低屈强比的Q420qE桥梁用钢。利用扫描电镜(SEM)等试验手段,研究了试验钢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关系。结果表明,中低碳成分条件下轧态均具有良好的屈强比,碳含量越低延伸性能越好,但是轧... 采用中低碳+微合金设计,利用TMCP+回火工艺,开发了低屈强比的Q420qE桥梁用钢。利用扫描电镜(SEM)等试验手段,研究了试验钢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关系。结果表明,中低碳成分条件下轧态均具有良好的屈强比,碳含量越低延伸性能越好,但是轧态组织中硬相组织如粒状贝氏体和M-A岛的存在不利于冲击性能的提高。回火处理会使轧态组织中第二相粒子析出,M-A岛软化分解,提高屈服强度,屈强比升高,冲击性能改善。低碳去B并添加适量的Cr-Mo成分,采用TMCP+中温回火处理,可使桥板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用钢 Q420qE 强比 TMCP+回火处理 组织与性能
原文传递
建筑用钢的屈强比 被引量:12
5
作者 范玫光 林双平 +3 位作者 杨聚星 陈巧飞 邓少奎 孙本荣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1-53,共3页
介绍了高强度低屈强比建筑用钢筋的特点,影响建筑用钢筋屈强比的主要因素以及低屈强比钢筋的生产方法。
关键词 高强度 强比 显微组织
原文传递
回火热处理对低屈强比高强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童明伟 袁泽喜 +1 位作者 张开广 范巍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3-128,共6页
利用力学性能测试、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阐明了回火热处理对低屈强比高强度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回火温度对低屈强比高强度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具有决定性影响。回火前,试验钢显微组织主要由细小板条状和... 利用力学性能测试、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阐明了回火热处理对低屈强比高强度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回火温度对低屈强比高强度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具有决定性影响。回火前,试验钢显微组织主要由细小板条状和粒状贝氏体组成,还含有少量铁素体及一些M/A岛。随回火温度提升,板条贝氏体逐渐合并长大,板条宽度增加,M/A岛分解,抗拉强度和冲击韧性下降,而屈服强度保持稳定,导致屈强比升高。M/A岛以块状和链条状形态存在,位于板条之间或贝氏体/铁素体边界。较低的回火温度可获得高强度、高韧性和低屈强比钢,这主要归功于其细小的板条组织和稳定的M/A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强比 回火热处理 组织与性能
原文传递
高性能Q460耐火耐候结构用钢的研发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春智 马龙腾 +2 位作者 田志红 张苏渊 黄乐庆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9-23,共5页
以低C-Mn为基体,辅以钼、铜、铬、镍等元素合金化,采用实验室冶炼及轧制,配合合理的控轧控冷工艺,研发了Q460级别耐火耐候抗震结构用钢。对试制的钢板进行了力学性能、高温耐火性能及耐大气腐蚀性能检验,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Q460钢韧... 以低C-Mn为基体,辅以钼、铜、铬、镍等元素合金化,采用实验室冶炼及轧制,配合合理的控轧控冷工艺,研发了Q460级别耐火耐候抗震结构用钢。对试制的钢板进行了力学性能、高温耐火性能及耐大气腐蚀性能检验,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Q460钢韧性和塑性优异,屈强比低,具有较好的抗震性,600℃保温3h耐火及耐大气腐蚀性能良好,完全满足高性能建筑结构钢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厚板 强比 耐火 耐候 建筑结构用钢
原文传递
强化机制对高强度桥梁钢Q500qE屈强比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武凤娟 杨浩 曲锦波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2-58,共7页
通过化学成分设计以及TMCP过程控制研究了不同的强化机制对高强度桥梁钢Q500QE屈强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增加固溶元素Mn、Cr的含量和降低析出强化元素Nb的含量,可有效降低屈强比。晶粒细化有利于强度和韧性的提高,但对屈强比不利。... 通过化学成分设计以及TMCP过程控制研究了不同的强化机制对高强度桥梁钢Q500QE屈强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增加固溶元素Mn、Cr的含量和降低析出强化元素Nb的含量,可有效降低屈强比。晶粒细化有利于强度和韧性的提高,但对屈强比不利。相比之下,相变强化是实现高强度和低屈强比的最佳途径。热轧后采用分段冷却工艺可获得铁素体+贝氏体的双相组织。通过调整铁素体和贝氏体相的比例和硬度,可有效控制屈强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500qE 固溶强化 相变强化 双相组织 强比
原文传递
500 MPa级高性能桥梁结构用钢的研发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恒坤 崔强 +1 位作者 邓伟 车马俊 《宽厚板》 2016年第1期5-10,共6页
介绍了高性能桥梁结构用钢板Q500q E的成分设计思路、生产工艺控制要点和产品实物性能。南钢采用低碳成分设计和TMCP+回火工艺技术,生产出集高强度、高韧性、抗震(低屈强比)、易焊接等多项性能为一体的高性能桥梁结构钢;该钢种同时还具... 介绍了高性能桥梁结构用钢板Q500q E的成分设计思路、生产工艺控制要点和产品实物性能。南钢采用低碳成分设计和TMCP+回火工艺技术,生产出集高强度、高韧性、抗震(低屈强比)、易焊接等多项性能为一体的高性能桥梁结构钢;该钢种同时还具有低冷裂纹敏感性指数及优异焊接性能,可以满足未来高速、重载、大跨度、全焊节点铁路桥梁用钢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 强比 碳当量 桥梁钢
下载PDF
低屈强比高强度海工钢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星宇 徐振 +4 位作者 王宁 张于顺 王弘江 丁太兴 高宇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低屈强比高强度海工钢研究与应用情况。从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结构、晶粒尺寸与取向、缺陷与强化四个方面阐述了影响钢材屈强比的常见因素,系统地总结了多种降低钢材屈强比的一般性工艺手段。介绍了国内外海工钢发展现状,目... 综述了国内外低屈强比高强度海工钢研究与应用情况。从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结构、晶粒尺寸与取向、缺陷与强化四个方面阐述了影响钢材屈强比的常见因素,系统地总结了多种降低钢材屈强比的一般性工艺手段。介绍了国内外海工钢发展现状,目前国内690 MPa级别的海工钢屈强比在0.90~0.95,未来将致力于屈强比低于0.85的海工钢的研发,其中,热处理是降低海工钢屈强比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比 高强度 海工钢 研究进展
下载PDF
600MPa级煤巷支护锚杆钢的开发与质量控制 被引量:8
11
作者 邸全康 周玉丽 +5 位作者 程四华 王全礼 康红普 鲍海山 林健 康永林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6-80,共5页
针对我国锚杆用钢长期处于低强度、安全性能较差的现状,研发了屈服强度为600 MPa级的低屈强比、高强韧塑性煤巷支护锚杆钢。阐述了该钢种化学成分、微观物质结构、生产工艺路线设计思路;研究了热轧工艺下的低屈强比和高冲击韧性的影响因... 针对我国锚杆用钢长期处于低强度、安全性能较差的现状,研发了屈服强度为600 MPa级的低屈强比、高强韧塑性煤巷支护锚杆钢。阐述了该钢种化学成分、微观物质结构、生产工艺路线设计思路;研究了热轧工艺下的低屈强比和高冲击韧性的影响因素,提出通过缩小动态再结晶区间降低混晶、控冷细化晶粒、洁净钢路线提高纯净度的生产控制工艺,实现了良好塑韧性。同时还提出通过控制多相钢组织为F(铁素体,53%)+P(珠光体)+M(马氏体)/A(奥氏体)、第二相纳米颗粒(10~30 nm)析出强化抗拉强度、F直径10~15μm,达到了屈强比不大于0.72的设计要求。并对钢中夹杂物实际控制水平、性能指标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0MPa锚杆钢 强比 冲击功 第二相纳米颗粒析出
下载PDF
弛豫技术在低屈强比钢板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宋国栋 《轧钢》 2015年第6期75-77,共3页
轧后弛豫技术是实现钢板低屈强比性能的基本控制手段,此控制手段是以实现钢板的双相组织为目的,主要通过控制水冷过程中的开冷温度、终冷温度等参数来实现的。通过钢板中软相组织与硬相组织的结合,得到较低的屈强比,可基本控制在0.87以... 轧后弛豫技术是实现钢板低屈强比性能的基本控制手段,此控制手段是以实现钢板的双相组织为目的,主要通过控制水冷过程中的开冷温度、终冷温度等参数来实现的。通过钢板中软相组织与硬相组织的结合,得到较低的屈强比,可基本控制在0.87以下,实现了低屈强比高建钢、油罐钢、管线钢等一系列钢种的批量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弛豫技术 强比 双相组织 开冷温度 终冷温度
下载PDF
低屈强比590/780MPa建筑用钢DL-T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唐帅 刘振宇 王国栋 《轧钢》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0,共5页
采用Nb-V-Ti低成本成分设计及两相区直接淬火回火(DL-T)工艺,在实验室成功开发了低屈强比590/780MPa高强度建筑用钢。实验结果表明,直接淬火温度在750℃以下时可以得到一定量的铁素体,满足低屈强比双相组织的要求;在600~750℃直接淬火... 采用Nb-V-Ti低成本成分设计及两相区直接淬火回火(DL-T)工艺,在实验室成功开发了低屈强比590/780MPa高强度建筑用钢。实验结果表明,直接淬火温度在750℃以下时可以得到一定量的铁素体,满足低屈强比双相组织的要求;在600~750℃直接淬火时,随着直接淬火温度的升高,钢板强度增加,伸长率降低;在600~700℃淬火时屈强比基本保持不变,当淬火温度升高到750℃时,组织中的铁素体和贝氏体共同对屈服强度产生影响,造成屈强比由0.76上升到0.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用钢 两相区直接淬火 强比 组织
下载PDF
60kg级低屈强比耐火钢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胡淑娥 孙卫华 +2 位作者 刘晓美 李龙 丁桦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36,共4页
对低屈强比建筑用耐火钢进行了实验研究,介绍了实验钢的化学成分、实验工艺、力学性能等;重点论述了合金元素、组织等对钢的屈强比、高温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钢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组织为铁素体基体+贝氏体,因此获得低的屈强比... 对低屈强比建筑用耐火钢进行了实验研究,介绍了实验钢的化学成分、实验工艺、力学性能等;重点论述了合金元素、组织等对钢的屈强比、高温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钢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组织为铁素体基体+贝氏体,因此获得低的屈强比。合金元素Cr、Mo、Nb等的加入有效地提高了钢的高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火钢 强比 高温强度
下载PDF
高性能Q500qE桥梁钢的开发
15
作者 徐清虎 杨宏伟 《特钢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2-15,共4页
介绍了高性能Q500qE桥梁钢的技术要求、实物质量,并进行了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开发的Q500qE桥梁钢集高强度、低屈强比和高韧性、易焊接为一体,完全满足桥梁钢的技术要求,已成功向国内外用户批量供货。
关键词 桥梁钢 高强度 强比
下载PDF
不同冷却方式下X80M管线钢的组织演变 被引量:2
16
作者 蔡绪明 李艳梅 +3 位作者 李中平 周文浩 陈炼 熊祥江 《轧钢》 2023年第1期41-45,共5页
针对当前开发高强韧性、低屈强比管线钢的需求,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4种不同冷却方式下X80M管线钢的组织性能演变。结果表明:轧后空冷钢板的屈强比较高,金相组织主要为PF+P,没有明显的亚结构,位错密度低,强度低,均匀伸长率好... 针对当前开发高强韧性、低屈强比管线钢的需求,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4种不同冷却方式下X80M管线钢的组织性能演变。结果表明:轧后空冷钢板的屈强比较高,金相组织主要为PF+P,没有明显的亚结构,位错密度低,强度低,均匀伸长率好,但落锤性能差;轧后钢板弛豫至Ar3温度以下,水冷前会先析出一部分PF,快速冷却过程中富碳奥氏体在更低温下会发生贝氏体转变,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组织形貌由块状演化为条片状贝氏体,由PF+B的双相组织构成,存在较高密度的位错,具有较好的均匀伸长率与硬化指数,该工艺适合抗大变形管线钢的生产;轧后钢板直接快速冷却至Ms温度以下,钢板强度高韧性好,但均匀伸长率与硬化指数下降,金相组织为典型AF+MA,该工艺适合常规高钢级管线钢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方式 X80M管线钢 强比 组织 均匀伸长率
原文传递
热处理工艺对低屈强比高强度结构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浩 曲锦波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22,共5页
采用两相区淬火+回火(L+T)、淬火+两相区淬火+回火(Q+L+T)和正火+回火(N+T)工艺,对实验室试制的低屈强比高强度结构钢进行系列热处理试验,并研究了3种热处理工艺对试验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相区淬火前,试验钢的初始组织及正... 采用两相区淬火+回火(L+T)、淬火+两相区淬火+回火(Q+L+T)和正火+回火(N+T)工艺,对实验室试制的低屈强比高强度结构钢进行系列热处理试验,并研究了3种热处理工艺对试验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相区淬火前,试验钢的初始组织及正火、淬火时冷却速率的差异决定了最终的组织性能,采用L+T工艺,试验钢的强度和屈强比最高;采用Q+L+T工艺,试验钢的屈强比略有下降,但强度却大幅下降;采用N+T工艺,试验钢的屈强比最低,强度与采用Q+L+T工艺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比 高强度钢 热处理 组织 性能
原文传递
极限规格热轧高强耐候钢的开发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晓翠 张转转 +3 位作者 李文远 刘琨 周娜 潘明铭 《轧钢》 2019年第4期31-34,共4页
通过中C、高Ti成分设计,采用合理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充分发挥Ti的析出强化和细晶强化作用,在首钢迁钢2 250 mm热连轧生产线上开发出综合力学性能优异的薄宽规格(4 mm×1 800 mm)热轧高强耐候钢,其力学性能:ReL≥750 MPa,Rm≥... 通过中C、高Ti成分设计,采用合理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充分发挥Ti的析出强化和细晶强化作用,在首钢迁钢2 250 mm热连轧生产线上开发出综合力学性能优异的薄宽规格(4 mm×1 800 mm)热轧高强耐候钢,其力学性能:ReL≥750 MPa,Rm≥900 MPa,A≥16%,工艺成本低,生产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耐候钢 薄宽规格 强比 组织性能 成本
原文传递
低屈强比高强耐候钢的CCT曲线及性能 被引量:6
19
作者 姚纪坛 孙力 +3 位作者 安会龙 信瑞山 潘进 赵燕青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4-108,共5页
利用膨胀法并结合金相-硬度法对研制的一种低屈强比高强耐候钢进行了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测定,并对其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试验钢抗拉强度达575 MPa,屈强比为0.75,冲击性能优良,耐蚀性明显优于Q345B钢;当... 利用膨胀法并结合金相-硬度法对研制的一种低屈强比高强耐候钢进行了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测定,并对其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试验钢抗拉强度达575 MPa,屈强比为0.75,冲击性能优良,耐蚀性明显优于Q345B钢;当奥氏体化后的试验钢以0.1~100℃/s冷却速率冷却至室温时,随冷却速率增加其显微硬度由131 HV0.5增加至218 HV0.5;其中当冷却速率小于1℃/s时,其组织由铁素体+珠光体构成;当冷却速率为1~20℃/s时,其组织由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构成;当冷却速率为20~100℃/s时,珠光体消失,其组织主要由铁素体+贝氏体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比 高强耐候钢 CCT曲线
原文传递
低屈强比特厚钢板的控制轧制和正火工艺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曹立潮 余宏伟 +2 位作者 卜勇 董汉雄 熊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48-51,共4页
采用连铸—控轧—正火工艺试制了90 mm特厚钢板,研究了不同控制轧制和正火工艺对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轧制时,减少道次数,单道次采用大压下率,有利于细化特厚钢板中心的晶粒,提高轧态厚板中心强度和韧性,... 采用连铸—控轧—正火工艺试制了90 mm特厚钢板,研究了不同控制轧制和正火工艺对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轧制时,减少道次数,单道次采用大压下率,有利于细化特厚钢板中心的晶粒,提高轧态厚板中心强度和韧性,而对珠光体的片层间距和体积分数影响不大;正火后,组织带状特征减轻,分布均匀,晶粒和珠光体团得到细化,使伸长率、低温冲击功及z向断面收缩率提高,能够得到抗拉强度为550 MPa级的低屈强比、高韧性和良好抗层状撕裂的特厚钢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钢板 控制轧制 正火 强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