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留左结肠动脉应用于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伍颖君 李民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13-1315,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结扎和高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对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江门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9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保留左结肠动脉46例(低位结扎组),不保留左结肠...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结扎和高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对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江门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9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保留左结肠动脉46例(低位结扎组),不保留左结肠动脉50例(高位结扎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高位结扎组术中有8例出现降结肠缺血性改变,需扩大游离部分结肠;而低位结扎组则无一例出现结肠残端的缺血坏死(P = 0.004)。高位结扎组术后出现吻合口瘘5例,低位结扎组则无(P = 0.035)。高位结扎组术后出现便频、排空障碍和排粪失禁的直肠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症状分别有8、5和7例,低位结扎组则分别有1、0和1例(P 〈 0.05)。高位结扎组和低位结扎组第3站淋巴结清扫数分别为(6.2 ± 1.8)枚和(5.5 ± 1.7)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低位结扎术不仅能降低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风险,减少对盆腔自主神经功能的损伤,而且能达到清扫直肠第3站淋巴结的临床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切除术 结肠动脉 临床研究 腹腔镜 直肠癌患者 高位结扎 低位结扎 淋巴结清扫
原文传递
不同肠系膜下动脉分型的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临床效果及经验总结
2
作者 赵国栋 陆锦俊 许永强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3期334-337,共4页
目的分析肠系膜下动脉(IMA)分型在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接受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患者107例,根据术前血管三维重建结果用Murono分型方法将IMA分为Ⅰ型组(n=43)、Ⅱ型组(n=24)、... 目的分析肠系膜下动脉(IMA)分型在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接受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患者107例,根据术前血管三维重建结果用Murono分型方法将IMA分为Ⅰ型组(n=43)、Ⅱ型组(n=24)、Ⅲ型组(n=28)、Ⅳ型组(n=12)。用SPSS 22.0分析数据。并发症等计数资料用[例(%)]表示,多组间比较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等级计数资料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围手术期指标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多组间比较用F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不同IMA分型的LIMA、DI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7例患者中Ⅰ型、Ⅱ型、Ⅲ型术中均行IMA低位结扎,Ⅳ型行IMA高位结扎。Ⅳ型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显著长于Ⅰ型、Ⅱ型、Ⅲ型组(P<0.05);Ⅳ型组患者吻合口漏、排便困难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Ⅰ-Ⅲ型组(P<0.05)。结论术前进行血管三维重建了解IMA分型,明确IMA至左结肠动脉(LCA)和腹主动脉的距离,从而选择最合适的IMA结扎方式,减少盲目手术所致的副损伤风险,更利于达到精准化保留LCA的目的,对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及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低位直肠切除术 腹腔镜 肠系膜下动脉分型 左结肠动脉 吻合口漏
原文传递
开腹手术与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秀勤 舒玲霞 +1 位作者 施章时 伍亮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4期26-30,共5页
目的 研究开腹手术与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治疗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部战区空军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低位直肠癌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和对照组... 目的 研究开腹手术与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治疗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部战区空军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低位直肠癌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和对照组(开腹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切口长度[(6.13±0.94)cm比(15.82±1.54)cm]、术中出血量[(56.14±10.35)ml比(118.33±12.74)ml]、手术时间[(135.32±30.64)min比(173.62±15.36)min]有显著差异,但两组淋巴结清扫数[(13.64±2.31)个比(13.78±2.26)个,P=0.231]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1.86±0.58)d比(3.72±1.34)d]、住院时间[(5.27±1.18)d比(7.36±2.47)d]、肠道功能恢复时间[(1.86±0.35)d比(2.83±0.44)d]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P <0.05)。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组1例局部复发(2.5%),远处转移到肝2例(5%),无死亡患者;对照组局部复发1例(2.5%),无远处转移和死亡患者,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 老年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直肠 腹腔镜 低位直肠切除术 疗效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肛管留置预防吻合口瘘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4
4
作者 朱永胜 朱学锋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21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行直肠前切除术中留置肛管预防吻合口瘘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低位直肠前切除术(LAR)中留置肛管的5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直肠前切除手术顺利完成,无1例术中吻合口瘘测试阳性,未出现有症状的吻合...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行直肠前切除术中留置肛管预防吻合口瘘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低位直肠前切除术(LAR)中留置肛管的5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直肠前切除手术顺利完成,无1例术中吻合口瘘测试阳性,未出现有症状的吻合口瘘,无1例患者死亡。结论经肛留置肛管可促进LAR患者的术后康复,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低位直肠切除术 吻合口瘘 肛管
下载PDF
生物反馈联合Kegel训练对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患者直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5
作者 时依 宋国磊 姜从桥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5期172-176,共5页
目的:研究生物反馈联合Kegel训练对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患者直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7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两组均行低位直肠前切除术(L... 目的:研究生物反馈联合Kegel训练对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患者直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7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两组均行低位直肠前切除术(LAR)。对照组术后予以Kegel训练,研究组术后在此基础上予以生物反馈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肛门直肠测压、盆底肌电指标、排便功能。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初始阈值、直肠便意感觉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量均高于对照组,直肠静息压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时程、MUAP波幅均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Kegel训练应用于LAR术后患者,可促进肛门直肠解剖结构恢复,改善盆底肌电生理指标,改善排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 Kegel 训练 低位直肠切除术 直肠功能
下载PDF
腹腔镜下LAR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钉仓数量与术后LARS的关系
6
作者 王万川 麦广智 +1 位作者 张晓槟 冯家豪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5期491-496,共6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低位直肠前切除术(LAR)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钉仓数量与术后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综合征(LAR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18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LAR术后是否发生LARS,分为L...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低位直肠前切除术(LAR)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钉仓数量与术后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综合征(LAR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18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LAR术后是否发生LARS,分为LARS组(n=54例)和无LARS组(n=132例)。评估患者术后肛门功能,应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LASSO回归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LARS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采用Pearson分析术中钉仓数量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显著改善。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6个预测因子,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4 kg/m^(2)、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5 cm、有新辅助治疗、有吻合口漏、术中钉仓使用>2枚以及术后恢复时间≤6个月,均为术后LAR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术中钉仓使用数量与吻合口漏的发生概率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以及临床决策曲线分析法(DCA)的评价结果显示,该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准确度以及有效性均较高。结论:BMI≥24 kg/m^(2)、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5 cm、有新辅助治疗、有吻合口漏、术中钉仓使用>2枚以及术后恢复时间≤6个月,均为患者术后LAR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中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价值较高。术中钉仓使用数量越多,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风险越大。腹腔镜下LAR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低位直肠切除术 腹腔镜 综合征 列线图表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直肠脱出单吻合器技术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1311-1312,共2页
目的探讨直肠脱出单吻合器技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运用直肠脱出单吻合技术行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16例低位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无中... 目的探讨直肠脱出单吻合器技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运用直肠脱出单吻合技术行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16例低位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无中转开腹手术者;手术时间89~179(120±25)min,术中出血48~147(75±26)mL,患者术后住院5~12(8.3±1.5)d。肿瘤距下切缘(2.2±0.2)cm。无严重术后并发症。随访6~24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直肠脱出单吻合器技术运用于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安全有效,可作为低位直肠肿瘤保肛术的有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脱出技 单吻合器 低位直肠切除术 腹腔镜
下载PDF
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及预防 被引量:2
8
作者 段建平 龚瑾 李霄阳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5年第6期686-690,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25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5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死亡。其中15例患者(5.9%)发生了术后...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25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5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死亡。其中15例患者(5.9%)发生了术后吻合口漏,1例因腹膜炎行腹腔镜再手术并行回肠末端造口,14例经腹膜外骶前引流、局部冲洗、抗感染及肠外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恢复良好。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发生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主要与术后肠管血运不良、吻合口张力较大以及直肠双吻合技术缺陷有关。结论腹膜外骶前置管引流是是治疗术后吻合口漏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切除术 吻合口漏 腹腔镜手
下载PDF
不建议处理原发病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佳楠 刘骞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88-989,共2页
无远处转移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N)的外科治疗原则主要依据原发病灶的大小而决定,NCCN指南推荐当肿瘤≤2cm或侵袭性较小(T1)时,建议行经肛门切除或内镜下切除:对1~2cm的肿瘤,术前应行全身麻醉下的超声内镜检查;对于〉2cm... 无远处转移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N)的外科治疗原则主要依据原发病灶的大小而决定,NCCN指南推荐当肿瘤≤2cm或侵袭性较小(T1)时,建议行经肛门切除或内镜下切除:对1~2cm的肿瘤,术前应行全身麻醉下的超声内镜检查;对于〉2cm的病灶,侵犯固有肌层(T2)或有淋巴结转移者,应行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极少数情况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病灶 低位直肠切除术 神经内分泌肿瘤 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外科治疗原则 超声内镜检查 无远处转移 内镜下切除
原文传递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贤宇 吴勤德 +1 位作者 李跃平 吴勇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110-116,126,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福建省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开展情况,对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与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前切除术进行对比作卫生经济学方面的评价,为临床医师和患者及其家属选择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福建省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开展情况,对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与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前切除术进行对比作卫生经济学方面的评价,为临床医师和患者及其家属选择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根据福建省某医院筛选出的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与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病例,运用数据分析法系统比较分析达芬奇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医疗安全、短期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的指标差异。运用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对纳入研究的患者住院费用的绝对值和相对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达芬奇机器人组手术时长比腹腔镜组平均长89.61 min,总费用平均高出30334.1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等手术安全性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入ICU比例等短期疗效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时间长于腹腔镜辅助手术;(2)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术中出血量和腹腔镜组相当;(3)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和腹腔镜辅助手术同样安全有效;(4)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和腹腔镜辅助手术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的住院费用高于腹腔镜辅助手术的住院费用;(6)达芬奇机器人和腹腔镜辅助手术的费用构成基本相同;(7)达芬奇机器人对术者方面有很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机器人 低位直肠切除术 卫生经济学
下载PDF
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应用双重器械吻合的经验
11
作者 徐振敏 梁继刚 崔伟春 《临床外科杂志》 2002年第4期203-204,共2页
目的 探讨应用双重器械吻合在保留肛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们1994年 6月至 2 0 0 2年 1月期间对 114例低位直肠癌病人应用双重器械吻合 ,行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及经验。结果 本组 114例无手术死亡 ,4例 (3 .5 % ... 目的 探讨应用双重器械吻合在保留肛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们1994年 6月至 2 0 0 2年 1月期间对 114例低位直肠癌病人应用双重器械吻合 ,行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及经验。结果 本组 114例无手术死亡 ,4例 (3 .5 % )术后出现吻合口漏 ,5例 (4 .4% )发生吻合口狭窄 ,经冲洗引流及扩肛 2个月后皆治愈。结论 对于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 ,应用双重器械吻合可使手术简便、可靠、安全、省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切除术 应用 外科器械 双重器械吻合 低位直肠
下载PDF
经肛门外翻直肠切除的腹腔镜下中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临床应用分析
12
作者 贾勇 杨得振 +1 位作者 董明 田博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16期10-11,共2页
目的 分析经肛门外翻直肠切除的腹腔镜下低位直肠前切除术(LAR)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标本经肛门外翻切除后重建技术行腹腔镜下LAR 15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5例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2±0.8)h,术中出血量(65±25)m L... 目的 分析经肛门外翻直肠切除的腹腔镜下低位直肠前切除术(LAR)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标本经肛门外翻切除后重建技术行腹腔镜下LAR 15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5例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2±0.8)h,术中出血量(65±25)m L。术后平均排气时间(38±6)h,根据引流情况3~5 d拔除引流管,平均住院时间(9±2)d;肠系膜淋巴结平均检出(16±2)枚,肿瘤平均直径(2.8±0.6)cm,全组无死亡病例,无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肠梗阻等并发症,肺部感染2例,戳卡孔感染2例,经非手术治疗7 d后愈合。结论 经肛门外翻直肠切除的腹腔镜下LAR对于直肠良性肿瘤及直肠癌T1-T3b期、肿瘤环周直径〈3 cm或累及肠腔〈1/2周、BMI为23~24的患者,可选择性地实施该术式。远期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还需大样本临床病例进行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经肛门外翻 腹腔镜 低位直肠切除术
下载PDF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肠管拖出吻合32例
13
作者 张建勋 李松岩 屈鹏 《中华综合医学杂志(河北)》 2003年第1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直肠 低位直肠切除术 肠管拖出吻合 方法 诊断
下载PDF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术中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安全性及疗效评估 被引量:1
14
作者 侯洪伟 王凤力 闫永鑫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10期102-105,共4页
目的 探究腹腔镜下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中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安全性及疗效评估。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期间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纳入的行腹腔镜下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100例,根据腹腔灌注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 目的 探究腹腔镜下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中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安全性及疗效评估。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期间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纳入的行腹腔镜下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100例,根据腹腔灌注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关腹,试验组50例患者采用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评估两组血常规指标、肝肾功能、不良反应、术后1年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RBC、PLT明显降低,WBC明显升高,但术后两组WBC、PLT、R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血尿素(BUN)、血肌酐(C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BUN、Cr、AST、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与对照组的14.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而试验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8.00%(P <0.05)。结论 腹腔镜下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中应用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安全性较高,不易增加不良反应,对血常规指标及肝肾功能影响小,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术后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替曲塞腹腔灌注 腹腔镜下低位直肠切除术 化疗安全性 肝肾功能
下载PDF
直肠癌常见微创术式及ICD编码分析
15
作者 许萍 张宝珍 江丽凤 《现代医院》 2023年第10期1535-1537,共3页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以腹腔镜为主的直肠癌微创手术方式也在不断的发展更新,拓展出一些新的微创术式,如经肛门内镜微创切除术(TEM)、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手术、腹腔镜括约肌间切除术(ISR)、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以腹腔镜为主的直肠癌微创手术方式也在不断的发展更新,拓展出一些新的微创术式,如经肛门内镜微创切除术(TEM)、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手术、腹腔镜括约肌间切除术(ISR)、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等。原有的手术操作代码国家临床版2.0手术编码已经不能精准表达这些新术式,2020年发布的手术操作代码国家临床版3.0在手术分类相应亚目下拓展了直肠癌新微创术式的手术编码。通过学习各种直肠癌微创术式的手术方法和技术特点,了解临床手术名称填写与编码之间的差异,结合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临床修订本手术与操作(ICD-9-CM-3)2011版的手术分类规则,梳理总结临床常用的几种直肠癌微创根治术ICD编码,为手术操作分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微创 腹腔镜低位直肠切除术 taTME ICD-9-CM3编码
下载PDF
择期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预防性袢式回肠与结肠造瘘相关并发症的Meta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耿宏智 迪力旦·纳斯尔 +2 位作者 刘兵 高华 徐艺可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1137-1141,共5页
目的 比较择期低位直肠癌患者前切除术预防性袢式回肠造瘘术(LI)与袢式结肠造瘘术(LC)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探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造瘘方式的选择.方法 检索1966-2013年间Medline、PubMed、Ovid、Embase和Cochrane等数据... 目的 比较择期低位直肠癌患者前切除术预防性袢式回肠造瘘术(LI)与袢式结肠造瘘术(LC)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探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造瘘方式的选择.方法 检索1966-2013年间Medline、PubMed、Ovid、Embase和Cochrane等数据库中比较择期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做LI与LC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研究.采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对造瘘阶段相关的并发症和造瘘还纳并发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5篇文献的102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LI组652例,LC组373例.分析显示,造瘘阶段相关并发症中LI组的盆腔脓肿发生率(OR=0.15,95% CI:0.03~0.92;P=0.04)、造瘘口脱出发生率(OR=0.28,95% CI:0.09~0.85;P=0.03)及造口旁疝发生率(OR=0.28,95% CI:0.09~0.84;P=0.02)均明显低于LC组.造瘘还纳阶段相关并发症中,LI组的切口感染发生率(OR =0.25,95% CI:0.09~0.68;P=0.006)及切口疝发生率(OR=0.24,95% CI:0.09~0.68;P=0.007)亦明显低于LC组.结论 择期低位直肠癌患者前切除术预防性LI与LC相比,具有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的优势.但仍需大规模的RCT研究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切除术 袢式回肠造瘘 袢式结肠造瘘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腹腔镜辅助直肠外翻技术对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宋云鹏 陈少轩 姚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19期2110-2112,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直肠外翻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81例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开腹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40例),观察组行腹...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直肠外翻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81例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开腹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4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直肠外翻技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术(41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复发率、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肛门排便功能(随访6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173.43±7.56)d]、术中出血量[(113.73±6.58)ml]、住院时间[(9.57±0.98)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1例吻口漏;对照组出现1例吻口漏,1例吻合口出血,两组患者均无死亡,两组近期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观察无瘤局部复发情况,对照组2例(复发率5%);两组肛门均保存了控制排便功能,观察组在术后2周后每天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821,P=0.000);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每天排便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直肠外翻技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疗效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 保肛手 腹腔镜辅助直肠外翻技 开腹低位直肠切除术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高楠 王荟 +2 位作者 张盟 费秉元 金洪永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9年第5期561-565,共5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应用于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本院胃肠结直肠外科收治且行腹腔镜辅助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ERAS组(n=56)与常规...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应用于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本院胃肠结直肠外科收治且行腹腔镜辅助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ERAS组(n=56)与常规组(n=54),ERAS组在围手术期行加速康复外科管理,对照组在围手术期行传统方式管理。比较两组营养指标水平、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术前,两组转铁蛋白(TRF)、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上述指标低于组内术前,常规组低于ER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上述指标高于组内术前,常规组CRP、TNF-α、ACTH高于ER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RAS组患者术后肠道通气时间早于常规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切口感染、吻合口漏等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管理有积极的作用,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对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及减轻手术应激也有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 低位直肠切除术 加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带负压三管引流预防及治疗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 被引量:7
19
作者 屈兵 姚磊 +4 位作者 孙亚英 张志 王智 彭英 司徒光伟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带负压三管(负压滴水双套管、盆底引流管和肛管)引流应用于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华润武钢总医院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且在术中放置带负压三管的69... 目的:探讨带负压三管(负压滴水双套管、盆底引流管和肛管)引流应用于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华润武钢总医院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且在术中放置带负压三管的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吻合成功,62例(89.9%)患者术后无吻合口瘘发生。7例(10.1%)患者出现吻合口瘘症状,其中1例患者于术后第3天发现吻合口瘘,并出现弥漫性腹膜炎合并感染性休克症状,行末端回肠转流手术治愈;另6例为低流量瘘,经带负压三管引流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带负压三管引流能够预防和治疗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术后吻合口瘘,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负压三管引流 腹腔镜 低位直肠切除术 吻合口瘘
原文传递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预防性造口术式的选择
20
作者 刘怡君 李来元 杨熊飞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1期121-125,共5页
预防性造口指在低位前切除术后将末端回肠或者横结肠进行临时性造口处理,用于转流粪便以达到减少吻合口漏造成的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效果。预防性造口术式的选择对降低低位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中袢式... 预防性造口指在低位前切除术后将末端回肠或者横结肠进行临时性造口处理,用于转流粪便以达到减少吻合口漏造成的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效果。预防性造口术式的选择对降低低位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中袢式回肠造口已得到广泛应用,在袢式回肠造口中不同支撑方式的选择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患者术后舒适度、自我护理等有不同的影响,现阶段造口方式主要包括传统的支撑棒袢式回肠造口术、皮桥袢式回肠造口术、改良自闭式回肠造口术、一针法回肠造口术等。文章综述关于目前常用的几种预防性造口术式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医生选择预防性造口术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造口 低位直肠切除术 回肠造口 直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