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位移技术对鉴别腕管综合征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徐士军 董晓柳 +2 位作者 李智琳 杨建国 孙玉会 《医学综述》 2015年第9期1722-1723,共2页
目的研究位移技术对于鉴别腕管综合征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唐山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拟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或腕管综合征的患者200例,均进行常规阶段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位移技术测定。结果... 目的研究位移技术对于鉴别腕管综合征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唐山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拟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或腕管综合征的患者200例,均进行常规阶段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位移技术测定。结果经位移技术诊断后,200例拟诊断患者中有神经根型颈椎病73例(36.5%),腕管综合征75例(37.5%),神经根型合并腕管综合征3例(1.5%),肘管综合征4例(2.0%),未见异常45例(22.5%)。腕管综合征的拇指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为(28.7±0.3)m/s,食指为(31.5±0.4)m/s,中指为(32.2±0.5)m/s,腕部潜伏期为(4.8±1.9)m/s,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为(60±5)m/s;神经根型颈椎病分别为(43.5±9.9)m/s、(46.7±15.0)m/s、(45.4±16.4)m/s、(3.6±0.4)m/s、(63±5)m/s。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位移技术有助于鉴别神经传导阻滞与否,从而有效鉴别腕管综合征及神经根型颈椎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神经根型颈椎病 位移技术 鉴别
下载PDF
采用柔性铰链实现微位移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定会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1999年第5期11-13,共3页
在微位移技术中,柔性铰链是实现微位移和高分辨率的理想机构。本文介绍了柔性铰链的简化设计方法,并利用柔性铰链工作原理设计了柔性框架式爬行驱动器作为微动工作台的驱动装置,使微动工作台获得了稳定的工作精度和高分辨率。
关键词 位移技术 柔性铰链 驱动装置 分辨率
下载PDF
转光农膜的光谱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颂培 李建宇 +2 位作者 陈娟 肖阳 孙玉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80-1184,共5页
通过太阳光谱以及菊花、番茄作用光谱的测试分析 ,讨论了植物生长与太阳光谱的关系 ,表明太阳光谱中 2 80~ 380nm的紫外光 ,5 0 0~ 6 0 0nm的绿黄光及 72 0nm以上近红外光植物利用率较低 ,4 30~ 4 80nm的蓝紫光和 6 30~ 6 90nm的红... 通过太阳光谱以及菊花、番茄作用光谱的测试分析 ,讨论了植物生长与太阳光谱的关系 ,表明太阳光谱中 2 80~ 380nm的紫外光 ,5 0 0~ 6 0 0nm的绿黄光及 72 0nm以上近红外光植物利用率较低 ,4 30~ 4 80nm的蓝紫光和 6 30~ 6 90nm的红光有利于增强光合作用。依据植物光合作用和太阳光谱特征 ,设计出CaS∶Cu+ ,Cl-蓝光膜 ,利用CaS∶Eu2 + ,Mn2 + ,Cl-,设计出绿光转红光的红光膜。讨论了红蓝复合双峰增益膜及紫外光转红光的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光谱特性。农用光能转换剂研制面临新的突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光农膜 光谱特性 植物 生长 太阳光谱 光合作用 反Stocks位移技术 近红外光转红光膜
下载PDF
超精密加工中的微位移技术 被引量:8
4
作者 马淑梅 陈彬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84-687,共4页
微位移技术是实现超精密加工的重要途径 ,据此介绍了微位移的实现方法 ,并对压电陶瓷微位移机构系统作了进一步的介绍 ,阐述了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结构及特点 .最后进行了采用MCS - 5 1系列单片机控制的压电陶瓷微位移机构闭环控制... 微位移技术是实现超精密加工的重要途径 ,据此介绍了微位移的实现方法 ,并对压电陶瓷微位移机构系统作了进一步的介绍 ,阐述了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结构及特点 .最后进行了采用MCS - 5 1系列单片机控制的压电陶瓷微位移机构闭环控制系统来提高工件的面形精度的实验 .结果表明 ,工件的面形精度提高了 5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技术 超精密加工 压电陶瓷
下载PDF
组织运动瓣环位移技术定量评价单纯腹型肥胖患者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 被引量:12
5
作者 拓胜军 刘丽文 +9 位作者 张建蕾 周晓东 白爱芳 汪军虎 曹晓燕 左蕾 马慧 张华 王江鹏 梁丽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3-377,共5页
目的应用组织运动瓣环位移(TMAD)技术定量评价腹型肥胖患者左心室整体长轴收缩功能,并探讨左心室整体长轴功能与肥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38例腹型肥胖患者和34例健康成人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心尖四腔观、心尖二腔观图像,应用TMA... 目的应用组织运动瓣环位移(TMAD)技术定量评价腹型肥胖患者左心室整体长轴收缩功能,并探讨左心室整体长轴功能与肥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38例腹型肥胖患者和34例健康成人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心尖四腔观、心尖二腔观图像,应用TMAD技术测量二尖瓣环4个位点收缩期最大位移(MADs)、二尖瓣环中点收缩期最大位移(MAD-midpt)、二尖瓣环中点收缩期标准化位移(MAND-midpt)以及双平面法测量的二尖瓣环中点收缩期标准化位移(MABND-midpt),比较两组上述参数值,并行腰臀比(WHR)与二尖瓣环位移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腹型肥胖组四个位点MADs低于对照组(P值均〈0.001),心尖四腔观、心尖两腔观MAD-midpt、MAND-midpt及MABND-midpt均低于对照组(P均〈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WHR与MADs均值(r=-0.663,P=0.000)、MABND—midpt(r=-0.716,P=0.000)均呈线性负相关,控制年龄和身高因素,WHR与MABND-midpt仍呈线性负相关(偏相关系数r=-0.697,P=0.000)。结论腹型肥胖患者左心室整体长轴收缩功能明显受损,TMAD可定量评价腹型肥胖患者左心室整体长轴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肥胖症 心室功能 组织运动瓣环位移技术
原文传递
一种5-D压电驱动微位移工作台的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小唐 庄在龙 +1 位作者 姜晶 张国雄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301-305,共5页
微位移技术是扫描探针显微镜的核心技术之一,直接影响着SPM的测量精度,因此设计出高精度的多自由度微位移机构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设计了一种适用于SPM的五自由度的微位移工作台,它从结构上解决了交叉误差,同时又兼顾低速和... 微位移技术是扫描探针显微镜的核心技术之一,直接影响着SPM的测量精度,因此设计出高精度的多自由度微位移机构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设计了一种适用于SPM的五自由度的微位移工作台,它从结构上解决了交叉误差,同时又兼顾低速和高速扫描的需要。此定位系统在10μm运动范围内定位精度为10um,定位分辨力高于1nm。在1μm运动范围内定位系统最小位移分辨力高达0.5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工作台 压电驱动 扫描探针显微镜 柔性铰链 测量精度 加工误差 压电管 位移技术 定位精度 位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测量中晚孕正常胎儿瓣环位移差对评价胎儿心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郭显峰 赵博文 李益林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65-670,共6页
目的探讨胎儿二尖瓣环及三尖瓣环运动位移差值(瓣环位移差)对胎儿心功能定量研究的价值。方法选取455例孕20-41周正常胎儿,应用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胎儿三尖瓣环位移(FAM—TAPSE)及二尖瓣环位移(FAM—MAPSE),并计算两者间差... 目的探讨胎儿二尖瓣环及三尖瓣环运动位移差值(瓣环位移差)对胎儿心功能定量研究的价值。方法选取455例孕20-41周正常胎儿,应用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胎儿三尖瓣环位移(FAM—TAPSE)及二尖瓣环位移(FAM—MAPSE),并计算两者间差值。组织多普勒(TDI)分别测量二尖瓣环及三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及Em’)和收缩期峰值速度(Sm及Sm’)。随机选取中孕期及晚孕期共50例正常胎儿,采集标准四腔心观,输入QLab8.1工作站,分别选取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附着点、左室侧壁二尖瓣环附着点及心尖三点,同时获得二尖瓣环及三尖瓣环位移曲线图,比较二者位移曲线达峰时间的异同,并运用彩色追踪技术记录瓣环运动轨迹。结果各孕周FAM-TAPSE均大于FAM-MAPS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瓣环位移差随孕周增加而逐渐增加,与孕周呈线性正相关;瓣环位移差与二尖瓣环Em、Sm及三尖瓣环Em’、Sm’均呈显著正相关,瓣环运动曲线显示整个心动周期三尖瓣环位移值均大于二尖瓣环位移值,二者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瓣环位移差在胎儿中晚孕期持续存在,考虑与胎儿整体心室扭转有关,随孕周增加,瓣环位移差的增大还反映了胎儿心室扭转储备能力的增强。瓣环位移差能够定量反映胎儿心室整体的扭转及纵向运动,可作为评估胎儿心功能的另一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胎儿心脏 心室功能 组织运动瓣环位移技术 瓣环位移
原文传递
组织二尖瓣环位移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左心房功能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珺 王永槐 +4 位作者 李光源 孔凡鑫 李萌萌 杨军 马春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1-695,共5页
目的探讨组织二尖瓣环位移(TMAD)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44例CSF患者(CSF组)和42例无CSF患者(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Simpson法计算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被动射血分数(LAPEF)和主动射血分数... 目的探讨组织二尖瓣环位移(TMAD)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44例CSF患者(CSF组)和42例无CSF患者(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Simpson法计算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被动射血分数(LAPEF)和主动射血分数(LAAEF),采用TMAD检测二尖瓣环左心房充盈期位移、被动排空期位移及心房收缩期位移(TMAD_D、TMAD_P及TMAD_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SF组LAEF和LAAEF降低,且TMAD_D和TAMD_S均降低(P均<0.01)。CSF组TMAD_D和TAMD_S均与冠状动脉平均血流帧数(TFC)呈负相关(r=-0.31,-0.36,P均<0.01)。结论CSF患者左心房储器及泵功能降低,且冠状动脉血流速度越慢,功能降低越显著。TMAD可快速准确评价左心房功能,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功能 二尖瓣 冠状动脉 血流速度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组织二尖瓣环位移技术
下载PDF
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技术对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左心功能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何鑫 葛丽丽 李玉宏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58-161,170,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技术(TMAD)评价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SH)患者早期左心功能的改变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5例SH患者纳入试验组,同期选取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使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基本参数:左心室舒张末内...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技术(TMAD)评价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SH)患者早期左心功能的改变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5例SH患者纳入试验组,同期选取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使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基本参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二尖瓣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二尖瓣舒张早期和心房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E/A),用TMAD技术分别测量四腔心及两腔心切面得到参数:二尖瓣环后间隔位点位移(TMAD1)、左室侧壁位点位移(TMAD2)、收缩期二尖瓣环连线中点的最大位移值(TMAD Midpt)及瓣环中点平均位移率(TMAD Midpt%=TMAD Mid/舒张末期左心室长径),最后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参数对比,在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尚未发生明显改变的前提下,TMAD技术获得的四腔心及两腔心切面两组参数TMAD1、TMAD2、TMAD Midpt、TMAD Midpt%均明显减低,并且AP2TMAD Midpt与TSH呈正相关性(r=0.313,P<0.05)。结论:TMAD技术方便、快捷、可重复性好,能够在更早期准确的探查到SH患者左心室心肌的微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甲状腺亢进 早期 左心室功能 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技术 超声检查 临床诊断
下载PDF
油藏最大接触位移技术在海上注水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呙义 陈三君 +2 位作者 高晓飞 李凡 倪积慧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6期186-187,121,共3页
为充分利用海上平台井槽,提高油井开发效率。油藏最大接触位移技术可增加原井眼附近油藏泄油面积,具有低成本、高收益等优势。W1井应用该项技术,复产初期该井含水从96.4%下降到89.0%,产能从15bbl/d/psi增加到22bbl/d/psi。分析认为油藏... 为充分利用海上平台井槽,提高油井开发效率。油藏最大接触位移技术可增加原井眼附近油藏泄油面积,具有低成本、高收益等优势。W1井应用该项技术,复产初期该井含水从96.4%下降到89.0%,产能从15bbl/d/psi增加到22bbl/d/psi。分析认为油藏最大接触位移技术,可有效提高油井井周剩余油动用程度,对水平井开发效率提高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水平井 油藏最大接触位移技术 低产低效井
下载PDF
基于激光光热位移技术纳米材料热扩散率的测量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淑连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30,共2页
为了测量纳米材料的热扩散率,采用激光光热位移技术测量了不同频率下热位移的相位,由相位的拟合曲线得到材料热扩散率的方法,得到了不同退火温度下纳米TiO2热扩散率。结果表明,纳米TiO2的热扩散率随退火温度升高而减小。
关键词 激光技术 热扩散率测量 光热位移技术 纳米材料
下载PDF
绝缘位移技术接触件结构设计及优化
12
作者 郭建设 程利娟 +2 位作者 郑学飞 王乐义 鲍小会 《机电元件》 2023年第2期3-9,共7页
绝缘位移技术(IDT)是一种将电缆导线连接到接触件上的技术,它是压接技术的一种替代方案,其中,接触件的刀口尺寸设计是绝缘位移技术实现的关键。接触件刀口处与导线之间连接可靠性对连接器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仿真手段,分析接触件... 绝缘位移技术(IDT)是一种将电缆导线连接到接触件上的技术,它是压接技术的一种替代方案,其中,接触件的刀口尺寸设计是绝缘位移技术实现的关键。接触件刀口处与导线之间连接可靠性对连接器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仿真手段,分析接触件刀口结构参数变化对导线应力应变的影响、压接接触电阻和线缆拉脱力变化规律,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绝缘位移连接器的线缆拉脱力满足IEC 60352-3的测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位移技术 刀口结构设计 拉脱力
下载PDF
超精瞄准定位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浦昭邦 赵辉 +1 位作者 蔡红红 王建民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1-84,共4页
本文对高精度孔径测量中超精瞄准定位系统的微位移技术及其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在采用闭环控制和双频激光干涉仪检测的情况下可达003μm的瞄准定位精度。
关键词 瞄准定位 位移技术 孔径测量 超精加工
下载PDF
一种基于电平位移电路的低电压全摆幅CMOS运放 被引量:2
14
作者 潘学文 周继承 郑旭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73-1477,共5页
为解决阈值电压对电源电压和输入信号的受限问题,提出一种实用的电平位移电路,为运放的输入级提供良好的电平位移。采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0.5μm工艺设计的低电压全摆幅CMOS运算放大器,中间级采用适合低电压工作的低压宽摆幅... 为解决阈值电压对电源电压和输入信号的受限问题,提出一种实用的电平位移电路,为运放的输入级提供良好的电平位移。采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0.5μm工艺设计的低电压全摆幅CMOS运算放大器,中间级采用适合低电压工作的低压宽摆幅共源共栅结构,输出级采用传统的Class A类得到轨至轨的输出。采用Hspice软件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当电源电压降至或者小于NMOS与PMOS的阈值电压之和时,在任何共模输入电压下,该运放都能正常工作,实现输入级的全摆幅和恒跨导;在1.3 V单电源供电情形下直流开环增益达106.5 dB,单位增益带宽为2.3 MHz,功耗178.8μW。电路结构简单紧凑,具有实用的电平位移功能,适合于低电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OS运放 全摆幅 仿真 电平位移技术
下载PDF
基于聚丙烯酰胺改性材料的智能纺织面料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喆 渠梦玮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CAS 2020年第6期44-52,共9页
为了在跨学科语境下,实现高分子材料结合数字位移技术的纺织面料整合再设计,探索智能化面料的设计研发与应用。通过对聚丙烯酰胺进行双组份聚合物改性,采用19∶1及1∶1的配比合成后与纺织面料相结合,通过数字位移技术实现双组分材料在... 为了在跨学科语境下,实现高分子材料结合数字位移技术的纺织面料整合再设计,探索智能化面料的设计研发与应用。通过对聚丙烯酰胺进行双组份聚合物改性,采用19∶1及1∶1的配比合成后与纺织面料相结合,通过数字位移技术实现双组分材料在挤出的同时反应合成,并按设计路径点涂于复合面料表层。研究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双组分改性材料因其具有高吸水性能,在吸湿及脱水过程中产生力学变化,带动面料特定设计结构运动,进而完成了面料的智能开合运动。在智能纺织面料设计研发过程中,实现了聚丙烯酰胺性能的多领域转化的同时也促进纺织面料的功能性发展,最终产品实现湿润环境下自形变的功能应用,可应用于功能性服装领域及建筑表皮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智能面料 数字位移技术
下载PDF
形位误差智能检测仪
16
《中国高校科技》 1996年第11期6-7,共2页
一、简介: 形位误差智能检测仪是机电一体化产品,是多学科先进技术综合应用的结晶。它包括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微位移技术。
关键词 智能检测仪 形位误差 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 软件工程 机电一体化产品 位移技术 误差分离技术 先进技术 测量精度 检测技术
下载PDF
DLD装置中红细胞流动形态的分析与仿真
17
作者 张蕊 马希金 +2 位作者 刘姝君 刘杰 王文婷 《甘肃科学学报》 2022年第6期116-122,共7页
红细胞异常形变特性可用于人体多种疾病的诊断。为探究微通道中红细胞的变形特性,搭建二维红细胞仿真模型,基于流固耦合方法建立细胞膜与流体边界的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程,并通过有限元模拟分别研究刚性红细胞和软性红细胞在带有三角形... 红细胞异常形变特性可用于人体多种疾病的诊断。为探究微通道中红细胞的变形特性,搭建二维红细胞仿真模型,基于流固耦合方法建立细胞膜与流体边界的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程,并通过有限元模拟分别研究刚性红细胞和软性红细胞在带有三角形微柱阵列的确定性侧向位移(DLD)装置中的流动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当阵列间隙小于细胞尺寸(7μm)时,刚性红细胞会被阻滞在微柱群中,并且与微柱发生碰撞时会出现形态翻滚。细胞未进入微柱阵列时,应力分布几乎恒定,最大与最小应力值的数量级也相当。细胞进入微柱间隙,由于受到流场的压力作用增加,其应力值也随之增大。而软性红细胞在三角柱锋利边缘的作用下出现较大变形量,其流动形态与细胞的机械特性及DLD装置中的多方因素有关。因此,研究微通道中刚性红细胞的运动形态、速度及应力变化可为软性红细胞的分选提供数据参考。同时,为改善细胞在DLD通道中的分选效果,应根据细胞尺寸及机械特性选择合适的DLD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确定性侧向位移技术 流固耦合 有限元方法 红细胞运动
下载PDF
最大油藏接触位移措施井综合评选及现场应用
18
作者 徐明飞 黄子俊 +3 位作者 王媛慧 孟小芳 张宇 姜杰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2年第6期38-42,共5页
最大油藏接触位移技术可有效提高开发后期井周围剩余油的动用程度,但该技术的应用受储层非均质性、油藏开发动态、完井条件等多因素影响。为了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影响,并量化目标井优选标准,建立了多目标约束的最大油藏接触位移优势井判... 最大油藏接触位移技术可有效提高开发后期井周围剩余油的动用程度,但该技术的应用受储层非均质性、油藏开发动态、完井条件等多因素影响。为了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影响,并量化目标井优选标准,建立了多目标约束的最大油藏接触位移优势井判别模型,利用模糊评判法综合筛选优势井,设计并优化最大油藏接触位移措施参数,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这也进一步证明了该方法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油藏接触位移技术 目标约束 模糊评判 优势井模型
下载PDF
组织运动瓣环位移技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同步性的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石晶 孙艳丹 张军 《心脏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60-462,共3页
目的:探讨组织运动瓣环位移技术(TMAD)定量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室内收缩运动同步性的价值。方法:选择CHF患者33例,同期选择健康人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QLAB8.1软件测量左心室16节段收缩末期容积达峰时间标准差(Tmsv16-SD)以及... 目的:探讨组织运动瓣环位移技术(TMAD)定量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室内收缩运动同步性的价值。方法:选择CHF患者33例,同期选择健康人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QLAB8.1软件测量左心室16节段收缩末期容积达峰时间标准差(Tmsv16-SD)以及测量二尖瓣环6个位点(前间隔侧,后间隔侧,前壁侧,侧壁侧,后壁侧以及下壁侧)二尖瓣环位移达峰时间,计算其标准差(TP-SD)。比较两组Tmsv16-SD、TP-SD等参数,并分析Tmsv16-SD与TP-SD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Tmsv16-SD及TP-SD均高于对照组(P<0.05);Tmsv16-SD与TP-SD呈线性正相关。结论:组织运动瓣环位移技术是评价CHF患者左室内运动同步性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慢性心力衰竭 组织运动瓣环位移技术 同步性
下载PDF
组织运动瓣环位移技术评价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早期改变 被引量:1
20
作者 仇萍 姚丙南 +3 位作者 吉越英 韩世琴 李建新 王爱国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8期36-38,共3页
目的采用组织运动瓣环位移技术(TMAD)检测长期右心室起搏(RVAP)对左心室整体与节段收缩功能的影响,为左心室早期心功能受损检测提供新的方法。方法入选行DDDR模式起搏的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均为RVAP,在术前以及术后1年采用TMAD技术检测... 目的采用组织运动瓣环位移技术(TMAD)检测长期右心室起搏(RVAP)对左心室整体与节段收缩功能的影响,为左心室早期心功能受损检测提供新的方法。方法入选行DDDR模式起搏的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均为RVAP,在术前以及术后1年采用TMAD技术检测二尖瓣环六个位点二尖瓣环位移(MADseg)、整体位移(MADglobal),采用M型超声检测左心室收缩期同步性指标TAS-POST以及双平面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实验室检查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根据起搏器程控检查计算心室累计起搏比例(Cum%VP)。同期选择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与术前以及健康对照组比较,术后DDDR组LVEF、NT-proBNP无显著改变(P>0.05),然而其二尖瓣环各位点MAD以及二尖瓣环MADglobal均减低(P<0.05);与术前比较,DDDR组术后TAS-POST增加(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ADglobal与Cum%VP显著负相关(r=-0.646,P=0.000)。结论长期RVAP左心室纵向整体与节段收缩功能以及同步性减低,TMAD可早期监测心功能受损,为长期RVAP患者早期心功能异常的检测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人工 心肌收缩 组织运动瓣环位移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