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9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但”字小议 被引量:7
1
作者 金春梅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106-110,共5页
对《古代汉语虚词词典》、《敦煌变文字义词典》有关说法表示怀疑,初步勾画了“但”从动词到副词再到连词最后变成助词的演变脉络。
关键词 助词 动词 副词 连词 演变
下载PDF
“但”的语法功能演变及产生机制 被引量:10
2
作者 朱怀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1-149,192,共9页
"但"经历了动词、副词、连词又到副词用法的演变,其意义也由实在的"脱衣"演化为表示抽象空虚的转折和谦敬语气,演变过程中隐喻、语用推理、语境吸收、主观化及交互主观化机制在不同阶段分别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语法演变 语法化 主观化
原文传递
北疆方言特色虚词“带”、“但”书证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志忠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269-270,共2页
新疆北疆方言虚词“带”、“但”虽已有学者研究,但一向缺少书证。通过书面材料证明:“带……带……”连用,相当于普通话“边……边……”、“一边……一边……”;有时也会带有场合含义。“带”有时单用,表伴随;有时表示动作正在进行。... 新疆北疆方言虚词“带”、“但”虽已有学者研究,但一向缺少书证。通过书面材料证明:“带……带……”连用,相当于普通话“边……边……”、“一边……一边……”;有时也会带有场合含义。“带”有时单用,表伴随;有时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北疆汉语方言中“但”是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大致相当于“如果”、“假使”。北疆方言表假设多说“但”,一般很少说“但是”。多数学者将“但”、“但是”并举并且合称“但(但是)”,这是不合适的。我们认为北疆方言里的“但是”,很可能就是“但使”在方言中的存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方言 “带” 书证
下载PDF
预设冲突及三种语义关系对“却、但”的句法选择 被引量:4
4
作者 张世涛 孙莎琪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0年第4期76-80,共5页
本文主要从行为、事件是否跟预设产生冲突这个角度,探讨语用因素对"却、但"的选择。讨论了倚变、递进、补充三种语义对"却"和"但"的选择限制,以及这两个词语在转折度上的区别,在多重复句、转折套叠中这... 本文主要从行为、事件是否跟预设产生冲突这个角度,探讨语用因素对"却、但"的选择。讨论了倚变、递进、补充三种语义对"却"和"但"的选择限制,以及这两个词语在转折度上的区别,在多重复句、转折套叠中这两个词的常见位置。文章同时结合留学生使用"却、但"的相关偏误进行分析,希望对汉语作为二语教学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设 语义关系 “却”
下载PDF
谈“只见~”的“只” 被引量:3
5
作者 毛修敬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7年第1期23-32,共10页
§1.先看例句: (1)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一看,只见豆撒得一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鲁迅《祝福》) (2)天朦朦亮,我们就开始爬山。朝上望望,只见云雾蒙蒙,山顶直插云霄。(江耀辉《红军鞋》) 这样的“只见”,留学生汉语教材几乎无例外... §1.先看例句: (1)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一看,只见豆撒得一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鲁迅《祝福》) (2)天朦朦亮,我们就开始爬山。朝上望望,只见云雾蒙蒙,山顶直插云霄。(江耀辉《红军鞋》) 这样的“只见”,留学生汉语教材几乎无例外地都拿出来作为一个语法成分进行例解,有的甚至还出现在基础汉语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只” 例解 说话人 用法 句群 修辞色彩 语法成分 出现 基础汉语
原文传递
《敦煌变文集》的“但” 被引量:2
6
作者 金颖 张春秀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0-74,共5页
本文通过对《敦煌变文集》中出现的"但"字作穷尽式考察,描写了虚词"但"在其中的分布和使用情况,并对"但"的各个义项的形成和发展作了初步的探讨,通过历时比较初步揭示了其演变的规律及原因。
关键词 《敦煌变文集》 副词
下载PDF
再说表谦敬语气的句首词“但”——对朱怀《“但”的语法功能演变及产生机制》一文的补充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启涛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7-664,共8页
表谦敬语气的句首词"但"主要用于行政文书、法制文书、书信文书中,体现下级对上级、被执法者对执法者、长辈对晚辈的谦虚和尊敬,这一用法最早出现在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的吐鲁番文书中,先是用在部落之前,然后用在专有... 表谦敬语气的句首词"但"主要用于行政文书、法制文书、书信文书中,体现下级对上级、被执法者对执法者、长辈对晚辈的谦虚和尊敬,这一用法最早出现在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的吐鲁番文书中,先是用在部落之前,然后用在专有人名前,后来又用于各类谦词之前,这个词的前身是"其",表谦敬语气的句首词"但"是对"其"的历时替换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谦敬 句首词 吐鲁番文书
原文传递
试析条件连词“但”的形成 被引量:3
8
作者 于丽娟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7年第2期81-83,共3页
本文结合汉语史研究,从词义演变和语法位置两个角度入手,试图讨论条件连词"但"的形成过程。我们认为,副词"但"的"仅、只"义为条件连词"但"提供了语义基础;同时,"但"在句子中所处的... 本文结合汉语史研究,从词义演变和语法位置两个角度入手,试图讨论条件连词"但"的形成过程。我们认为,副词"但"的"仅、只"义为条件连词"但"提供了语义基础;同时,"但"在句子中所处的句法位置为副词向连词的转变提供了理想的语法环境。条件连词"但"的形成是语义、语境、句法位置的变化以及人们认识上的引申和迁移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连词 "" 汉语史
下载PDF
“但”与“但是”的语义特点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琳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8年第4期38-39,共2页
本文以巴金先生的作品为语料,将“但”与“但是”使用的语义背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事实与预期的对比;二是后一语言片段有时表示比前一语言片段的程度更高,有时是对前一语言片段的条件所进行的限制,有时是对前一语言片段所做的补充... 本文以巴金先生的作品为语料,将“但”与“但是”使用的语义背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事实与预期的对比;二是后一语言片段有时表示比前一语言片段的程度更高,有时是对前一语言片段的条件所进行的限制,有时是对前一语言片段所做的补充说明;三是前后分句并无直接转折关系,要弄清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必须联系上下文。选择“但”与“但是”的语用根据主要是平衡语句的音节节律,给人以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是”语义 语用
下载PDF
立法语言中的但书和非但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骆慧婷 王珊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7-89,共13页
"但/但是"句是立法语言中的重要句型,以是否为但书为划分标准,可将立法语言中的"但/但是"句划分为但书和非但书。为了全面分析我国立法语言中"但/但是"句的特点,给立法者、法律文书编撰者和法律汉语学习... "但/但是"句是立法语言中的重要句型,以是否为但书为划分标准,可将立法语言中的"但/但是"句划分为但书和非但书。为了全面分析我国立法语言中"但/但是"句的特点,给立法者、法律文书编撰者和法律汉语学习者等提供科学理论参考,本研究抽取自建立法语言语料库中的所有"但/但是"句,总结分析但书与非但书的区分标准,将语料中所有"但/但是"句区分出但书与非但书,并逐条进行详细标注。标注项目包括语料出处、表现形式、单句或复句、"但/但是"前后内容的语义关系、"但/但是"的语用功能。本文分别统计但书和非但书的标注结果,通过总结但书与非但书的异同反映但书与非但书的使用情况。同时,结合本研究的分析和立法语言规范化要求,针对如何在法律文本和法律文书中规范使用"但/但是"句提出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语言 法律文本 语料库
原文传递
新描写主义视角下连词“但”语法事实再认识
11
作者 李乃东 张续龙 《汉字汉语研究》 2022年第3期102-112,F0003,共12页
文章从新描写主义视角出发,深化语言细节描写,发掘为学界忽略的连词“但”的微观语言事实。研究表明,在综合语料中,连词“但”使用频率更高,是标记转折语义的典型成员;在口语与书面语语料中,虽然二者都有使用,然而“但”在书面体中优势... 文章从新描写主义视角出发,深化语言细节描写,发掘为学界忽略的连词“但”的微观语言事实。研究表明,在综合语料中,连词“但”使用频率更高,是标记转折语义的典型成员;在口语与书面语语料中,虽然二者都有使用,然而“但”在书面体中优势比较明显;与“但是”相比,“但”在对话式口语中使用较少,在叙述式书面语中使用较多;这与以往经验认识并不一致。受“但是”强话语标记功能影响,连词“但”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具备话语标记功能,实现了语法功能新拓展。此外目前多部词典工具书有关连词“但”“但是”差异的表述不够准确,有待深化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描写主义 典型成员 话语标记 再认识
下载PDF
《汉书》“但”字考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剑平 《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2期26-28,共3页
《汉书》中的“但”主要分布为三类:(1)副词“只、仅仅”;(2)副词“自、白白地”;(3)副词“只是”。其中副词“只、仅仅”的用法占绝大多数。
关键词 <汉书> "" 词性 功能 结构
下载PDF
两个“但”字说文思 被引量:1
13
作者 毕伟玉 《语文学习》 2013年第6期28-29,共2页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一篇针砭时弊的杂文,有着缜密的逻辑思路。为着论辩的需要,鲁迅先生时进时退,有如兵法上的诱敌深入,几经回环,便将论敌置于一目了然的无可退让之地。因而执教《拿来主义》,理清文章思路,让学生初步了解这...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一篇针砭时弊的杂文,有着缜密的逻辑思路。为着论辩的需要,鲁迅先生时进时退,有如兵法上的诱敌深入,几经回环,便将论敌置于一目了然的无可退让之地。因而执教《拿来主义》,理清文章思路,让学生初步了解这种文思的好处,便成为教学重心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思 《拿来主义》 逻辑思路 文章思路 教学重心 鲁迅 执教
原文传递
“p是q,又/也不是q”及相关句式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斌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9年第1期130-135,共6页
本文考察"p是q,又/也不是q。"之类句式,探讨"但"类词嵌入的有关情况。文章分四个部分展开:(一)"然-否"式和"否-然"式;(二)"但"类词的嵌入;(三)两组统计分析;(四)三类复合判断。
关键词 平列 转折 辩证 模糊 修正
下载PDF
据出土文献校读《天问》三则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广才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2018年第5期63-65,共3页
《天问》"鲧疾修盈"之"疾"当读为"息",指"子息";"不但还来"之"但"当读为"邅",意思是"转回";"后嗣而逢长"之"逢"当读为"丰&... 《天问》"鲧疾修盈"之"疾"当读为"息",指"子息";"不但还来"之"但"当读为"邅",意思是"转回";"后嗣而逢长"之"逢"当读为"丰","丰大"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天问
原文传递
强势与平衡:连词“但”“但是”语法功能比较研究
16
作者 李乃东 《励耘语言学刊》 2021年第1期173-189,共17页
"但""但是"是现代汉语表转折语义重要的单双音连词,彼此语法功能相互替代性很高.在新闻、法律、文学三种语体实际运用中,"但""但是"具有显著的不平衡性."但"是强势成员,在功能、频... "但""但是"是现代汉语表转折语义重要的单双音连词,彼此语法功能相互替代性很高.在新闻、法律、文学三种语体实际运用中,"但""但是"具有显著的不平衡性."但"是强势成员,在功能、频率等方面对"但是"形成全面性压制,"但是"是弱势成员,处在低发育状态.它们彼此的语法功能是一种倾向性分工,相对平衡,各具语法价值."但"主要关联复句分句,以句内关联为常.更重要的是:"但"已经具备关联分句、句子、段落,并且与其后成分用逗号隔断形成停顿的语法功能."但是"主要关联句子、段落,以篇章关联为常,话题标记功能显著."但"的强势分布缩短了"但是"的演化过程,"但是"的关联优势,拓展了"但"的语法功能范围,最终实现功能系统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势 平衡 对比
下载PDF
也说“宁可p,也q”与“宁可p,但q”的转换条件
17
作者 李艳丹 《文教资料》 2012年第32期141-143,共3页
"宁可p,但q"在一定条件下可转换成"宁可p,也q"。当p、q属于同一层次时,如两者是绝对对立的利与弊关系,则"也"不能替换"但";如两者是比较对立的利与弊关系,当q的内容为现在或未来可实现的,则"也"可替换"但",如q为已实现的内... "宁可p,但q"在一定条件下可转换成"宁可p,也q"。当p、q属于同一层次时,如两者是绝对对立的利与弊关系,则"也"不能替换"但";如两者是比较对立的利与弊关系,当q的内容为现在或未来可实现的,则"也"可替换"但",如q为已实现的内容,则不可替换。当p、q属于不同层次时,如q是消极的结果,则"也"可替换"但",如q是积极的结果,则不可替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可 转换
下载PDF
简论小津安二郎早期喜剧艺术——以影片《我出生了,但……》为例
18
作者 张航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9年第9期126-128,共3页
日本著名导演小津安二郎被誉为世界电影大师。以他的早期具有代表性的电影作品《我出生了,但……》为例,通过夸张的表情与动作、思维逻辑的错置、剪辑突出等方面,对比小津早期喜剧表现手法进行研究,探讨其影片童真、温暖人性及苦涩人生... 日本著名导演小津安二郎被誉为世界电影大师。以他的早期具有代表性的电影作品《我出生了,但……》为例,通过夸张的表情与动作、思维逻辑的错置、剪辑突出等方面,对比小津早期喜剧表现手法进行研究,探讨其影片童真、温暖人性及苦涩人生况味的艺术意蕴,对后期影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津安二郎 早期喜剧 《我出生了 ……》
下载PDF
我想再变一次魔术
19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 2011年第3期36-38,共3页
面对个体,请不要吝啬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完满的活动,但教师行为中的三个“但”反映了教师的“吝啬”:教师看到了俊俊的情况,但没有作任何回应:教师发现俊俊很不愿意离开桌子,但还是要求他回到小椅子上坐好;教师看到俊俊把杯子... 面对个体,请不要吝啬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完满的活动,但教师行为中的三个“但”反映了教师的“吝啬”:教师看到了俊俊的情况,但没有作任何回应:教师发现俊俊很不愿意离开桌子,但还是要求他回到小椅子上坐好;教师看到俊俊把杯子藏在了身后,但仍坚持要求他把杯子展示出来。我们不妨进行如下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行为 魔术 吝啬 杯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