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伴随介词语法化的类型学研究——兼论SVO型语言中伴随介词的两种演化模式 被引量:126
1
作者 吴福祥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3-58,共16页
(一)通过对汉语的历时考察和共时分析,发现在汉语中存在着"伴随动词>伴随介词>并列连词"这样的一个语法化链。(二)从汉语观察到的"伴随介词>并列连词"这一演变模式体现的是SVO型语言中伴随介词的一种演变... (一)通过对汉语的历时考察和共时分析,发现在汉语中存在着"伴随动词>伴随介词>并列连词"这样的一个语法化链。(二)从汉语观察到的"伴随介词>并列连词"这一演变模式体现的是SVO型语言中伴随介词的一种演变类型。与之对立的另一种演变类型是"伴随介词>工具介词>方式介词",这种演变模式广泛见于SVO型语言。分析表明,导致伴随介词在SVO型语言里具有上述两种不同演变模式的因素是句法条件。(三)"伴随介词>并列连词"和"伴随介词>工具介词>方式介词"这两种演变模式的认知动因也不相同。前者由转喻操作而诱发,后者为隐喻操作所促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随介词 SVO型语言 语法演变 语法化链 并列连词 汉语
原文传递
英语比较句的成分结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郭洁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5-367,479-480,共13页
比较句的内部结构看似简单,但各成分间的组构关系直接影响对比较句生成过程的分析。本文在指出以往研究对比较句成分分析所存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汉语比较句的内部结构,对英语比较句的成分结构和生成过程提出新分析:(i)英语比较句中由比... 比较句的内部结构看似简单,但各成分间的组构关系直接影响对比较句生成过程的分析。本文在指出以往研究对比较句成分分析所存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汉语比较句的内部结构,对英语比较句的成分结构和生成过程提出新分析:(i)英语比较句中由比较标记than和标准项构成的than-phrase是一个伴随短语,其中than为伴随介词,than-phrase和比较项构成一个伴随结构,该结构与形态标记-er无关,比较项和标准项题元角色统一,与谓词构成单一的题元关系,共同做谓词的论元;(ii)伴随结构基础生成于程度短语的指示语位置,由于英语的形态-句法要求,比较句生成过程牵涉一系列移位,其中,比较项移入时制短语的指示语位置以获得格位并满足延展投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句 成分结构 伴随介词 伴随结构 等级形容词
原文传递
介词“将”的产生 被引量:4
3
作者 郑宏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年第3期98-101,共4页
从表处置、表工具、表伴随三个方面阐述介词"将"的产生,分析其产生的动因,描述"将"由动词向介词发展的过程,希望对介词"将"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 介词“将” 处置介词 工具介词 伴随介词 语义条件 句式基础
下载PDF
川黔地区“给”“跟”功能相混现象考察——兼论“跟”表给予的来源
4
作者 黄晓雪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56-164,共9页
“给”和“跟”在川黔地区的西南官话中,功能上出现了很多类同现象。“跟”不但可以作伴随介词,还可以用作受益者标记、与格标记,甚至给予动词,其功能与官话的“给”相同。语义的多功能演变是导致“给”“跟”功能相混的主要原因。“给... “给”和“跟”在川黔地区的西南官话中,功能上出现了很多类同现象。“跟”不但可以作伴随介词,还可以用作受益者标记、与格标记,甚至给予动词,其功能与官话的“给”相同。语义的多功能演变是导致“给”“跟”功能相混的主要原因。“给”经历了“给予>受益者>人物方向>伴随”“给予>受益者>接受者(动词前)”和“给予>接受者(动词后)”的语义演变;“跟”经历了“伴随>人物方向>受益者>接受者>给予”的语义演变。受益者标记“跟”在川黔地区的使用应是移民带来的,给“跟”演变为引出接受者的介词创造了条件。给予动词“跟”由“N+跟+O+VP”结构中引出接受者的“跟”演变而来。当N既是给予物又是交付者时,便激活了句子表达“给予”事件的信息,“跟+O+VP”就可由表接受受益的状中结构重新分析为连动结构,“跟”由此逐渐逆语法化为给予动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随介词 受益者标记 与格标记 “跟”
下载PDF
论并列连词语法化的条件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健荣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0-60,共21页
吴福祥(2003)分析汉语方言的并列连词与伴随介词的同形现象,构拟出[介词>连词]的语法化路径,更指出汉语的S[PO]VO语序是触发语法化的条件。然而,汉语语序在世界语言上是颇为罕见的。如果语序可以触发语法化,这就很难解释为什么在其... 吴福祥(2003)分析汉语方言的并列连词与伴随介词的同形现象,构拟出[介词>连词]的语法化路径,更指出汉语的S[PO]VO语序是触发语法化的条件。然而,汉语语序在世界语言上是颇为罕见的。如果语序可以触发语法化,这就很难解释为什么在其他语言也会出现并列连词与伴随介词的同形现象。本文通过比较世界上多种语言,提出产生[介词>连词]语法化的条件:1)如果并列结构为[A-X-B],X充当伴随介词时很可能置于两个名词性成分之间;2)如果并列结构为[A-B-X],X充当伴随介词时则很可能置于两个名词性成分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随介词 并列连词 类型学 语法化 语序
原文传递
汉语方言介连词“两个”的产生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健荣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48,共32页
储泽祥等(2006)、江蓝生(2012)、Peyraube(2017)注意到湖南通津铺、湖北仙桃和甘肃青海交界的汉语方言的数量词“两个”可以兼作伴随介词和并列连词。但是对这一现象的成因和演变路径未有共识:陶伏平(2008)与江蓝生(2012)都认为这是语... 储泽祥等(2006)、江蓝生(2012)、Peyraube(2017)注意到湖南通津铺、湖北仙桃和甘肃青海交界的汉语方言的数量词“两个”可以兼作伴随介词和并列连词。但是对这一现象的成因和演变路径未有共识:陶伏平(2008)与江蓝生(2012)都认为这是语法化的结果,但前者认为“两个”的虚化过程是[数量词>介词>连词],而后者则认为是[数量词>连词>介词]。储泽祥等(2006)坦言,单靠个别方言点的有限材料,是无法确定演变路径和方向的。Peyraube(2017)只提到这是受非汉语影响,但未有交代具体过程。前人单靠个别方言点的材料,对“两个”的多功能现象的形成原因与演变路径都有着不同的看法。本文则首次采用跨方言的视角,在湖南、湖北、甘肃、青海、四川等地进行田野调查和比较,再结合前人报道,得出以下结论:(1)确定介连词“两个”集中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即湖南、湖北)和西北地区(青海、甘肃)。(2)从各地的“两个”功能分布的差异,我们构拟了“两个”的语法化路径:[数量词>“一起”义副词>伴随介词>并列连词(连接有生名词)>并列连词(连接无生名词)>并列连词(连接动词)]。(3)中国境内外的藏缅语,乃至非洲、澳洲、印度尼西亚等与汉语无接触或系属关系的语言也有数(量)词“两(个)”与介连词同形的现象,可见两者的关联,是具有跨语言共性的,与人类认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随介词 并列连词 类型学 “两个” 语法化
原文传递
with的语法化——英汉伴随介词的演变模式再探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洁曼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81-86,共6页
with存在着“介词>从属连词”这样一个语法化趋向。导致英语伴随介词没有演变成并列连词的主要因素是语义滞留原则,导致汉语伴随介词最终不能发展成句级并列连词的原因是句法位置的制约。
关键词 语法化 伴随介词 演变模式
下载PDF
汉语介词“和”与英语介词“with”的功能同异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纪花 马贝加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85-89,共5页
汉语介词"和"与英语介词"with"的功能有相似之处,即二者均可引进交互者、比较者、言谈者和所对者,都可作状语。但二者的功能又有不同之处,即"和"在引进事件的参与者时,用法相对复杂,称为"交互介词&q... 汉语介词"和"与英语介词"with"的功能有相似之处,即二者均可引进交互者、比较者、言谈者和所对者,都可作状语。但二者的功能又有不同之处,即"和"在引进事件的参与者时,用法相对复杂,称为"交互介词";"with"的主要功能表示伴随,并由此衍生出其他功能,称为"伴随介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英语 “和” “with” 交互介词 伴随介词
下载PDF
汉语并列连词与伴随介词共时纠葛的历时分化——以并列连词“及”的历时语法化来源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刘爱菊 《南开语言学刊》 2006年第1期56-63,165-166,共10页
本文通过对汉语历史上出现时代较早的并列连词"及"的历时语法化来源的考察,探讨现代汉语并列连词和伴随介词纠葛产生的历史原因,认为这种共时纠葛反映了历时演变的信息。并列连词可再细分为宾语并列连词和主语并列连词,它们... 本文通过对汉语历史上出现时代较早的并列连词"及"的历时语法化来源的考察,探讨现代汉语并列连词和伴随介词纠葛产生的历史原因,认为这种共时纠葛反映了历时演变的信息。并列连词可再细分为宾语并列连词和主语并列连词,它们各自语法化的时代和途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时 历时 伴随介词 宾语并列连词 主语并列连词
原文传递
汉语方言“伴随-受益”的语义演变 被引量:2
10
作者 贺学贵 黄晓雪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5期127-132,共6页
在很多南方方言(包括南方官话)中,“和”(包括“跟”“搭”“共”“同”等)都可用于“N1+和+N2+VP”格式,表伴随、“人物方向”、引进受益者等。伴随介词经历了“伴随→人物方向/服务受益→受益者”的语义演变。表人物方向的“和”来源... 在很多南方方言(包括南方官话)中,“和”(包括“跟”“搭”“共”“同”等)都可用于“N1+和+N2+VP”格式,表伴随、“人物方向”、引进受益者等。伴随介词经历了“伴随→人物方向/服务受益→受益者”的语义演变。表人物方向的“和”来源于伴随介词“和”,当N1为N2提供了某种信息服务时,表人物方向的“和”便有了兼表“服务受益”的用法,“和”由此逐渐演变为受益者标记。语义成分在概念空间上相邻是语义演变的基础,但其具体的演变过程,还要受语言系统中相关语义成分、句法结构等因素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益者标记 伴随介词 语义演变
下载PDF
粤语多功能介词“同”的对象介词功能探源——历史材料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11
作者 黎奕葆 《语言学论丛》 2022年第3期79-91,共13页
本文探讨粤语的多功能介词“同”如何发展出对象介词功能。通过对历史材料的分析,本文发现在十九至二十世纪“同”曾经和另一个多功能介词“共”在粤语中竞争并逐渐胜出,而“同”的对象介词功能也在同期萌芽发育;此功能由作为共同施事... 本文探讨粤语的多功能介词“同”如何发展出对象介词功能。通过对历史材料的分析,本文发现在十九至二十世纪“同”曾经和另一个多功能介词“共”在粤语中竞争并逐渐胜出,而“同”的对象介词功能也在同期萌芽发育;此功能由作为共同施事介词的“同”在与动词“讲”共现的语境中发展出来,发展过程得益于“讲”曾发生语义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粤语 对象介词 言说动词 共同施事 伴随介词
原文传递
“找”字的虚化研究
12
作者 陈月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61-64,共4页
"找"字在历史上和现当代一般都是做动词用,以实词义出现居多,但在历时的演变过程中,"找"字表动作行为的能力一直都存在减弱的情况,从而虚化后具有了介词的某些特点,这种用法一直伴随着"找"的动词义的使... "找"字在历史上和现当代一般都是做动词用,以实词义出现居多,但在历时的演变过程中,"找"字表动作行为的能力一直都存在减弱的情况,从而虚化后具有了介词的某些特点,这种用法一直伴随着"找"的动词义的使用。文章将主要从"找"的释义、"找"在明清的虚化用法、在现代汉语中的虚化用法以及"找"虚化的原因这几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找” 虚化 经由介词 对象介词 伴随介词
下载PDF
浅谈“及”的语法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璐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44-49,共6页
本文介绍了"及"的相关功能和意义,考察了"及"的语法化过程,理清了"及"语法化的三条重要线索,着眼于其语法化至介词、连词、副词的描述与分析。试图从中揭示出"及"词义变迁、发展的相关特点和规... 本文介绍了"及"的相关功能和意义,考察了"及"的语法化过程,理清了"及"语法化的三条重要线索,着眼于其语法化至介词、连词、副词的描述与分析。试图从中揭示出"及"词义变迁、发展的相关特点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及"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化 伴随动词 伴随介词 并列连词 副词
下载PDF
龙山土家语的并列连词nie与taxa
14
作者 陈健荣 向华武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23,共13页
北部土家语有两种并列连词,分别是居中型的nie与后置型的ta xa。本文通过考察龙山多个土家语方言点,有4个方面的发现:第一,nie倾向连接无生名词,它虽兼作伴随介词,但仅能介引共同受事者。而ta xa只能连接有生名词,作伴随介词时倾向介引... 北部土家语有两种并列连词,分别是居中型的nie与后置型的ta xa。本文通过考察龙山多个土家语方言点,有4个方面的发现:第一,nie倾向连接无生名词,它虽兼作伴随介词,但仅能介引共同受事者。而ta xa只能连接有生名词,作伴随介词时倾向介引共同施事者;第二,nie和ta xa对连接项的限制,反映出两者的语法化路径不同;第三,nie兼具数词“二”与介词和连词功能;第四,nie从实义数词“二”开始虚化,先获得双数标记功能,再进一步被重新分析为介词和连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语 伴随介词 并列连词 语法化 类型学
原文传递
从语言接触的视角解释汉语方言介连词“两个”的语法化
15
作者 陈健荣 《语言学论丛》 2022年第1期58-84,共27页
储泽祥等(2006)、江蓝生(2012)、贝罗贝(Peyraube 2017)注意到湖南通津铺、湖北仙桃和甘肃青海交界的汉语方言的数量词“两个”可以兼做伴随介词和并列连词。陈储荣(2020)从跨方言的角度分析“两个”功能分布的差异,构拟出“两个”的语... 储泽祥等(2006)、江蓝生(2012)、贝罗贝(Peyraube 2017)注意到湖南通津铺、湖北仙桃和甘肃青海交界的汉语方言的数量词“两个”可以兼做伴随介词和并列连词。陈储荣(2020)从跨方言的角度分析“两个”功能分布的差异,构拟出“两个”的语法化路径:[数量词>副词>伴随介词>并列连词]。前人都认为:非洲、澳洲、印度尼西亚等与汉语无接触或系属关系的语言也有数量词“两(个)”与介连词同形的现象,可见两者的关联具有跨语言共性,与人类认知有关。但是并未解释为何数量词“两个”的虚化只出现在少数汉语方言中,亦未找到“两”衍生出介连间功能的杂件。本文从汉语内部“两个”的多功能现象出发,结合跨语言的数据,提出以下论点:1.我们发现在西南地区中能用“两个”做介连词的地方,正是汉化土家人聚居之处(包括储泽祥等[2006]集中报道的湖南慈利)。面语序为SOV的土家语正好也有数词“两”和介连词同形的现象,可见当地汉语方言的“两个”能做介连词,与土家语不无关联。2.汉语西南、西北地区的“两个”之所以能虚化成介连词,是由于当地汉语和非汉语高度接触所致的。具体而,是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时,通过转用干扰把非汉语的语法成分带进汉语。西北地区受蒙古语族影响,而西南地区则是受土家语影响。3.汉语“两个”衍生出介连词的功能,并非单纯由语言接触导致,而是内部演变与外部接触合力使然。充当同位语的“两个”在汉语内部发展出副词的功能,其后通过语言接触,进一步虚化为伴随介词。一些方言的介词还可以进一步虚化为并列连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随介词 并列连词 “两个”语法化 语言接触
原文传递
王梵志诗、寒山诗与拾得诗中的介词“将”
16
作者 姜云艳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88-93,共6页
王梵志与寒山、拾得是唐代著名的白话诗人,三人诗中有许多中古汉语的过渡阶段特征。本文考察了三人诗中的介词"将",以王梵志诗、寒山诗与拾得诗中所反映的介词"将"的用法为基础,描述"将"的语法化过程;并... 王梵志与寒山、拾得是唐代著名的白话诗人,三人诗中有许多中古汉语的过渡阶段特征。本文考察了三人诗中的介词"将",以王梵志诗、寒山诗与拾得诗中所反映的介词"将"的用法为基础,描述"将"的语法化过程;并拿"将"与"和"类虚词其他成员作比较,认为在王梵志诗、寒山诗与拾得诗中表伴随意义的介词"将"正在被同类型表伴随意义的介词"与""共"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梵志诗 寒山诗 “将” 语法化 伴随介词
下载PDF
湖南慈利通津铺话中“两个”的语法化
17
作者 陶伏平 《新农村(黑龙江)》 2012年第8期44-46,共3页
湖南慈利通津铺话中“两个”具有类型学意义,它的用法说明体词也是汉语方言介词、连词的一个来源。通津铺话中“两个”既可以表示数量,同时又用作表示单纯并列关系的连词和表示伴随的介词。“两个”的这种用法在西南官话中有一定的普... 湖南慈利通津铺话中“两个”具有类型学意义,它的用法说明体词也是汉语方言介词、连词的一个来源。通津铺话中“两个”既可以表示数量,同时又用作表示单纯并列关系的连词和表示伴随的介词。“两个”的这种用法在西南官话中有一定的普遍性。“数量词〉伴随介词〉单纯并列连词”是“两个”由数量词到虚词的衍生方向。“数量词〉伴随介词〉单纯并列连词”演变模式的认知动因是转喻。“和”、“跟”与“两个”在通津铺话中同时使用是方言语法中的异源叠置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数量词 并列连词 伴随介词 语法化
下载PDF
山东栖霞方言伴随义介词及其来源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翠香 《惠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92-96,共5页
山东栖霞方言伴随义介词有四个语音形式:"和[x?44]""和[xuo44]""囗[xu?n44]"和"囗[xuη44]"。文章在栖霞方言语言事实的基础上,联系汉语史及其他方言的语言事实证明,栖霞方言的伴随义介词有三... 山东栖霞方言伴随义介词有四个语音形式:"和[x?44]""和[xuo44]""囗[xu?n44]"和"囗[xuη44]"。文章在栖霞方言语言事实的基础上,联系汉语史及其他方言的语言事实证明,栖霞方言的伴随义介词有三个来源:其中的"和[x?44]"为普通话影响的结果;"和[xuo44]"是由词义为拌合、连同的动词"和[xuo44]"语法化而来;"囗[xu?n44]""囗[xuan44]"是由使役动词"唤[xuan44]"语法化而来。这一语言事实可为学界有关伴随义介词的其中一个来源为使役动词"唤"的观点提供方言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随介词 使役动词 栖霞方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