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殷契拾掇三编》校理 被引量:1
1
作者 葛亮 《古籍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91-105,共15页
郭若愚先生编著的《殷契拾掇》(初、二、三编合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8月)是近年来出版的一部重要的甲骨著录书。该书"初编"、"二编"曾分别于1951年及1953年由上海出版公司刊印,而"三编"(以下简称... 郭若愚先生编著的《殷契拾掇》(初、二、三编合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8月)是近年来出版的一部重要的甲骨著录书。该书"初编"、"二编"曾分别于1951年及1953年由上海出版公司刊印,而"三编"(以下简称《掇三》)则是初次面世。《掇三》收录公私所藏甲骨19宗,共计900片,其中近180片为首次著录①。书中大部分拓本较旧著录都更为清晰、完整,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促成此书出版的蔡哲茂先生还著有书评一篇②、《〈殷契拾掇〉三编与旧著录对照表》一种③,都为读者利用该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契拾掇 胡厚宣 金祖同 甲骨文合集 甲骨文字 博物馆藏 铁云藏龟零拾 甲骨六录
原文传递
《说文》释字考误
2
作者 杨子禹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3期55-58,共4页
东汉时,许慎著《说文解字》所分析的字体以小篆为主体,而且列出了和小篆写法有差异的大篆或籀文,以及当时他所能见到的“古文”。《说文》序里虽提及鼎彝,却没有采用一字。甲骨文的发现、汇集、整理和研究,是近百年的事情,许慎无法利用... 东汉时,许慎著《说文解字》所分析的字体以小篆为主体,而且列出了和小篆写法有差异的大篆或籀文,以及当时他所能见到的“古文”。《说文》序里虽提及鼎彝,却没有采用一字。甲骨文的发现、汇集、整理和研究,是近百年的事情,许慎无法利用。由于这些客观条件的限制,许慎解释古文字难免会出现错误。这类错误需要用甲骨文、金文未加以校正。现把《说文》释字错误分三类,举三十一例来予以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考 甲骨卜辞 刻辞 篆形 男俑 古钵 水盂 汉篆 省声
下载PDF
周礼末崩僭越在先——董家村、庄白、杨家村三处窖藏铜器组合所反映的西周中晚期礼制的变化
3
作者 李佳楠 段德新 《宝鸡社会科学》 2005年第1期42-45,共4页
关键词 杨家村 董家村 周王朝 宣王 惠仲 五祀卫 宝鸡地区 西周晚期 作册
原文传递
鼎文化浅说
4
作者 丁方惠 《快乐青春(经典阅读)(中学生必读)》 2020年第8期54-55,共2页
鼎是商周青铜器中具有代表性的器具,如妇好鼎、后母戊鼎、王伯鼎、毛公.鼎、曾侯乙鼎等。鼎虽然在商周青铜器中有代表性,但并不是始于殷商,早在石器时代就出现了陶鼎。鼎是古代的一种烹饪器,这一功用决定了它的形制。《说文解字》中说:... 鼎是商周青铜器中具有代表性的器具,如妇好鼎、后母戊鼎、王伯鼎、毛公.鼎、曾侯乙鼎等。鼎虽然在商周青铜器中有代表性,但并不是始于殷商,早在石器时代就出现了陶鼎。鼎是古代的一种烹饪器,这一功用决定了它的形制。《说文解字》中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最早的烹饪器应该是釜、甑,釜就是锅,煮肉时须用三块石头作为支架,以在下面加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青铜器 曾侯乙 后母戊 《说文解字》 殷商 石器时代
原文传递
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纪要
5
《中等数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13,共2页
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暨数学奥林匹克研讨会于1994年3月20日至25日在福州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包括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常委、各省、市、自治区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负责人以及出版系统的代表共57人。福建省副省长... 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暨数学奥林匹克研讨会于1994年3月20日至25日在福州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包括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常委、各省、市、自治区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负责人以及出版系统的代表共57人。福建省副省长王良漙同志、福州市委副书记赵守箴同志、省教委副主任马长冰同志、省科协书记处书记王振生同志到会祝贺并讲了话。福建省数学会副理事长杨信安、池伯鼎先生也参加了开幕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系统 数学奥林匹克 教委副主任 会议纪要 数学竞赛 省科协 福州市委 学会副理事长 杨信
下载PDF
从柞伯鼎铭谈《世俘》文例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学勤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15,共3页
新入藏国家博物馆的西周中期青铜器柞伯鼎上的铭文,记述了周王朝对南方蛮夷方国昏的战争,昏可能即《国语·郑语》的闽芈。由鼎铭文例知道,当时叙述征伐采取"命"、"至"和"馘俘"的格式,与《逸周书》记... 新入藏国家博物馆的西周中期青铜器柞伯鼎上的铭文,记述了周王朝对南方蛮夷方国昏的战争,昏可能即《国语·郑语》的闽芈。由鼎铭文例知道,当时叙述征伐采取"命"、"至"和"馘俘"的格式,与《逸周书》记武王克商的《世俘》相似,其"至"均指抵达征伐的目的地,从而纠正了该篇注释诸家的误解。武王命人征伐的方国可能很远,如蜀即在今四川的蜀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青铜器 《逸周书·世俘》
下载PDF
关于柞伯鼎关键问题质疑解难 被引量:9
7
作者 黄盛璋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58,共13页
柞伯鼎记载伐南国、伐昏两次战争。"广伐南国"的不是周公,而是昏国。主持伐昏决战的是虢仲,而非柞伯。"南国"为西周南畿国土,而与"南夷"有别。昏与柞、蔡相近,皆在淮河流域内外。昏原为东夷,后被周征伐,... 柞伯鼎记载伐南国、伐昏两次战争。"广伐南国"的不是周公,而是昏国。主持伐昏决战的是虢仲,而非柞伯。"南国"为西周南畿国土,而与"南夷"有别。昏与柞、蔡相近,皆在淮河流域内外。昏原为东夷,后被周征伐,不断南迁淮上,与淮夷共处,成为淮夷。为扩展土地、返居故地及报复周,而"广伐南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 昏国 东国 南国 东夷 南夷 淮夷
原文传递
试说“海昏”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泽文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28,共14页
本文分析了关于西汉海昏地名来历的几种说法,提出新的解释,认为海昏地名与西周青铜器柞伯鼎铭文中的地名"昏"有关,并从名称、铭文中涉及的地理位置、资源的争夺和地形地貌、文例等方面进行初步论证。
关键词 海昏 昏邑 南国
原文传递
柞伯鼎与西周晚期周和东国淮夷的战争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凯 《四川文物》 2007年第2期83-85,共3页
新近公布的柞伯鼎铭文,提到了虢仲与“昏”地。铭文中的这场战争,应是西周晚期周与东国淮夷的战争;“昏”地在山东,不在南国。
关键词 虢仲 “昏” 淮夷
下载PDF
夷伯盘考释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锦前 《文物季刊》 2022年第1期114-120,共7页
本文对山西绛县横水墓地出土的夷伯盘铭文进行考释,指出其年代应为西周中期后段,与传世的桋伯鼎年代相若,铭文字体风格近似,“桋(夷)伯”或即一人。盘铭与甚孪君簋、乖伯簋等铭文文例及记事皆近似,夷伯与甚孪君及乖伯身份类似,系东夷国... 本文对山西绛县横水墓地出土的夷伯盘铭文进行考释,指出其年代应为西周中期后段,与传世的桋伯鼎年代相若,铭文字体风格近似,“桋(夷)伯”或即一人。盘铭与甚孪君簋、乖伯簋等铭文文例及记事皆近似,夷伯与甚孪君及乖伯身份类似,系东夷国族君长,夷(桋)的地望在今山东青岛即墨西。盘铭用字和措辞风格独特,与同时期周人及中原铜器铭文风格迥异,而与淮伯鼎等颇似,东夷本土风格特征明显,但与周人及中原文化多有关联,从侧面印证和折射了盘铭所反映的当时东夷与周王朝及中原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桋(夷) 东夷 周王朝
下载PDF
应侯视工诸器的年代及有关问题
11
作者 黄锦前 《华夏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2-108,共7页
通过对应侯视工诸器形制、纹饰及铭文等方面的分析,可知其年代应如李学勤等说系厉王时期,而非西周中期后段。在此基础上,又对年代判定争议较大的柞伯鼎、晋侯铜人及无[己其]簋等几件器物,从器形、纹饰及铭文记事与应侯视工诸器的关联等... 通过对应侯视工诸器形制、纹饰及铭文等方面的分析,可知其年代应如李学勤等说系厉王时期,而非西周中期后段。在此基础上,又对年代判定争议较大的柞伯鼎、晋侯铜人及无[己其]簋等几件器物,从器形、纹饰及铭文记事与应侯视工诸器的关联等方面重加探讨,认为皆应系厉王时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侯视工 厉王时期 晋侯铜人 无[己其]簋
原文传递
柞伯鼎铭文补释及其年代再考
12
作者 苏浩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62,共9页
柞伯鼎铭文中的“共”当读为“供”,意为以下奉上、供其职事,引申为辅佐、有所奉献。“用昏无殳”的“殳”当为动词,即“以杸殊人”,是说昏国在南方以殳这种兵器为害一方,即蛮横用兵、侵扰边境,“无殳”一词和多友鼎中的“放(方)兴”、... 柞伯鼎铭文中的“共”当读为“供”,意为以下奉上、供其职事,引申为辅佐、有所奉献。“用昏无殳”的“殳”当为动词,即“以杸殊人”,是说昏国在南方以殳这种兵器为害一方,即蛮横用兵、侵扰边境,“无殳”一词和多友鼎中的“放(方)兴”、应侯视工鼎中的“非良”意思近同,近出铜器兒方彝铭文也证明了这一点,而“广伐南国”的主语是“昏”,并不指周公南征。铭文中的“蔡侯”当为传世文献中的“蔡武侯”,这为确定器物年代提供了重要线索。综合分析柞伯鼎的器型纹饰、字体、人物关系以及相关历史背景,将其年代定在西周晚期的厉王时期较为合适。通过对相关铭文体例和文献的分析,并不能排除周公南征的可能,铭文内容仍隐约透露周公曾南征的事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南征 虢仲 周厉王
原文传递
■伯鼎考释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锦前 《东方考古》 2017年第1期99-103,共5页
本文对《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著录的两件私人收藏的■伯鼎进行了考释,从器物形制、纹饰及铭文内容等方面入手,认为■与妊姓秦、华一样,系山东南部地区的国族,见于西周中期的金文,春秋早期尚存,与楚有婚姻关系。作器者'■伯&#... 本文对《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著录的两件私人收藏的■伯鼎进行了考释,从器物形制、纹饰及铭文内容等方面入手,认为■与妊姓秦、华一样,系山东南部地区的国族,见于西周中期的金文,春秋早期尚存,与楚有婚姻关系。作器者'■伯'系春秋早期前段■国族的君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族 地望
原文传递
柞伯鼎铭补论 被引量:2
14
作者 袁俊杰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7-90,共4页
根据古代贵族取名字的原则、礼俗与其他青铜器铭文及相关文献综合考虑,柞伯鼎铭中的遣氏应为虢仲的部下。幽叔就是胙国的始封君,亦即周公第七子胙伯,幽为其谥,叔是其字,当以行字称。
关键词 铭文 幽叔 皇祖
原文传递
也说柞伯鼎铭“無殳”一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再兴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19-22,共4页
柞伯鼎铭的"無殳"一词应该读作"舞殳",就是举起武器作乱的意思。传世的敔簋铭文中"南淮尸(夷)■■"中的■可以释为"■殳",读作"摇殳",也就是"动殳",与"舞殳"的... 柞伯鼎铭的"無殳"一词应该读作"舞殳",就是举起武器作乱的意思。传世的敔簋铭文中"南淮尸(夷)■■"中的■可以释为"■殳",读作"摇殳",也就是"动殳",与"舞殳"的意思是一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無殳 敔簋
下载PDF
金文“■”新释
16
作者 孙银琼 杨怀源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4年第4期17-19,32,共4页
金文中的"■"和柞伯鼎铭中的"共(功)"是同义词,因而此字是"供"的初文,在金文中当破读为"功"。
关键词 金文 (爵廾)
下载PDF
语义和谐律在甲金文释读中的运用——柞伯鼎铭“无■■”补论
17
作者 柯移顺 《人文论丛》 CSSCI 2017年第1期63-66,共4页
一、引言柞伯鼎铭文(见《文物》2006年第5期)发布后,对铭文中'用昏无■■,广伐南或(国)'中的'无■■'一词讨论甚多。各家观点归纳起来一共有两大类:一是隶'■'作'及'。
关键词 构式义 西周金文 南淮夷 专有名词 黄天树
下载PDF
鼎力为国育英才——记福州三中数学特级教师池伯鼎
18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4年第2期12-14,共3页
池伯鼎老师1927年出生,1949年毕业于金陵大学,福州三中数学老师、副校长;原福建省数学奥林匹克学校校长、福建省首届"杰出人民教师"。池伯鼎老师为师以爱、授课以巧,不拘一格、挖掘人才,往事浩瀚、光辉璀璨,退而不休、诲人不倦。
关键词 数学 杰出人民教师
下载PDF
台湾省考虑让银行代收所得税
19
作者 雪峰 《涉外税务》 CSSCI 1993年第8期26-26,共1页
可以缴所得税的地方太少,很多民众觉得不方便,台湾省赋税署长詹伯烈表示,可以考虑让金融机构加入代收所得税结算申报书的行列。不过詹伯烈说,金融机构有没有代收申报书的意愿,以及有没有能力代收,赋税署要先做评估研究。
关键词 金融机构 申报书 评估研究 国税局 日都
原文传递
从韩伯豐鼎铭文看西周贵族政体运作机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源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3-58,共6页
近出韩伯豐鼎铭文,其时代约在西周昭王之世或昭穆之际,记述地方史官接受中央王朝卿事司、内史之命,传达于地方,为韩伯、伯二氏度量、析分土田,并返回成周向王朝复命之事。通过这篇重要的铭文,再结合师永盂、裘卫盉、五祀卫鼎、晋侯苏钟... 近出韩伯豐鼎铭文,其时代约在西周昭王之世或昭穆之际,记述地方史官接受中央王朝卿事司、内史之命,传达于地方,为韩伯、伯二氏度量、析分土田,并返回成周向王朝复命之事。通过这篇重要的铭文,再结合师永盂、裘卫盉、五祀卫鼎、晋侯苏钟、引簋等金文材料来看,西周王朝对内外服贵族有较强的控制与约束机制,特别在内服区域,通过设置于基层的三有司、师氏、地方史官,可以直接管理各地的土田与庶人,处理贵族家族的土地分配与交换,达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政治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金文 贵族政体 史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